安樂村[10]
取“解放后人民安居樂業(yè)”之意而得名。1950年命名為安樂大隊,1983年大隊改為鄉(xiāng),1988年改為安樂村公所,2001年正式更名為安樂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安樂村……。 |
據(jù)傳該地名是開辟者阿六,小名阿隆,從鶴慶壩子搬到此定居后逐步演變成安居樂業(yè)之意。村委會因其得名。2001年4月得名。解放初屬鶴慶縣九頂區(qū),1952年屬鶴慶縣第一行政區(qū),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為城郊公社安樂鄉(xiāng),1959年為安樂管理區(qū),1961年至1963年撤公社改區(qū),管理區(qū)改為小公社為城郊區(qū)安樂小公社,1969年至1970年區(qū)又改為公社,小公社改為大隊為城郊公社安樂大隊,1984年撤社改區(qū)建小鄉(xiāng)為寶……。 |
因解放前人們渴望安居樂業(yè),取名安樂村。解放前屬巍寶鄉(xiāng),解放后屬一區(qū)為安福鄉(xiāng),1958年為先鋒公社五方坡管理區(qū),1962年設安樂大隊,1963年設巍寶區(qū)安樂公社,1970年設巍寶公社安樂大隊,1984年設安樂鄉(xiāng),1988年設安樂村公所,2000年設安樂村民委員會至今。安樂村……。 |
安樂系漢語地名。原名叫牛滾塘街,清朝時期這里人畜興旺,經(jīng)濟發(fā)達。后因疾病人死得太多,故分別搬遷到彎腰樹、江西灣、秧林、壇缸窖、大凹子等處。民國年間戰(zhàn)亂,抓兵,袁明清從四川跑到此地躲難,再次安居樂業(yè)。袁明清取寨名為安樂,沿用至今。1985年建鄉(xiāng)。1969年改為大隊,1984年改為鄉(xiāng)。1988年廢小鄉(xiāng)制改為村公所。2000年改為村民委員會,2003年與新發(fā)村民委員會合并,建安樂村民委員會至今。安樂村……。 |
以安居樂業(yè)之意得名安樂。解放初期,碧安、勐班、半坡為一個大鄉(xiāng),分為22個村,安樂境內(nèi)有三個村;1952年土地改革后改為小鄉(xiāng),屬碧安區(qū);1955年劃入勐班區(qū)建立安樂鄉(xiāng);1958年5月撤區(qū)并鄉(xiāng),建立安樂大隊;1962年改為安樂公社;1969年恢復大隊,安樂公社稱為安樂大隊;1984年3月,農(nóng)村體制改革,改稱區(qū)公所、大隊改稱鄉(xiāng)人民政府、生產(chǎn)隊改稱生產(chǎn)合作社,改為安樂鄉(xiāng);1987年12月20日至1988年……。 |
彝語地名。安:鳥多,樂:凹子,意為鳥多的凹子,村委會原駐安樂村。建國前至1950年屬鹽興縣妥安鄉(xiāng),1956年屬三區(qū)安樂鄉(xiāng),1957年鹽興縣撤并廣通縣設高安樂大鄉(xiāng),1958年廣通縣撤并祿豐縣屬黑井公社妥安管理區(qū),1961年屬黑井區(qū)妥安小公社。1966年妥安分出設妥安公社安樂大隊,1984年屬妥安區(qū)安樂鄉(xiāng),1986年設妥安鄉(xiāng),稱安樂行政村,2000年10月更名為安樂村委會,轄12個自然村(18個村民小……。 |
安樂為彝語阿羅”的諧音,意為獐子,含義為村旁有獐子出沒。1972年為茂蘭公社管理委員會安樂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3月設區(qū)建鄉(xiāng)為安樂鄉(xiāng),1988年撤區(qū)建鄉(xiāng)改為安樂村公所,2000年村改委后改為安樂村民委員會,至今沿用。安樂村……。 |
1950年為安樂行政村,1954年為安樂鄉(xiāng),1958年為安樂管理區(qū),1961年為安樂大隊,1963年為安樂公社,1966年為安樂大隊;1984年為安樂鄉(xiāng),1988年為安樂行政村,2001年村改委為安樂村民委員會至今。安樂村……。 |
傣語地名,以原駐地安樂街得名,原名阿樂意為蜜蜂,現(xiàn)演變?yōu)榘矘�,現(xiàn)駐地大田,故名。解放前,為保甸的一個保;1950年成立安樂村政府;1953年改為安樂鄉(xiāng)政府;1959年改為安樂管理區(qū);1962年改為安樂小公社;1968年改為安樂大隊;1984年改為安樂彝族鄉(xiāng);1987年改為安樂行政村;1988年改為安樂辦事處;2000年改為安樂村委會至今。安樂村……。 |
因安居樂業(yè)寓意,得名安樂。1950命名為安樂鄉(xiāng);1958年更名為安樂大隊;1959年更名為安樂管理區(qū);1961年更名為安樂公社;1969年更名為安樂大隊;1984年更名為安樂鄉(xiāng);1988年更名為安樂行政村;2000年改設安樂村民委員會。自得名后沿用至今。安樂村……。 |
安樂村位于桐鄉(xiāng)市政府所在地的人民路,桐鄉(xiāng)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二期、三期工程的主區(qū)域。南鄰鳳鳴街道桑園橋村、北至校場路、東連梧桐村、西接慶豐村。交通十分方便,北有校場路、南有環(huán)城路、320國道橫貫東西。人民路成為安樂村的中心軸。市客運中心離本村600米。全村共有村民小組31個,總戶數(shù)814戶.全村經(jīng)過土地征用后,基本成為以第三產(chǎn)業(yè)、個私工業(yè)的經(jīng)營方式。全村有0員108人,建立黨總支部1個,下設支部委員會4個……。 |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
更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