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青海省 > 海東市 > 樂都區(qū) > 馬營鄉(xiāng)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qū)馬營鄉(xiāng)

[移動版]
地名:馬營鄉(xiāng)隸屬樂都區(qū)
區(qū)劃代碼:630202205代碼前6位:630202
行政區(qū)域:青海省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行政級別:鄉(xiāng)車牌代碼:青
長途區(qū)號:0972 郵政編碼:810000
轄區(qū)面積:約238.2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1.3萬人
人口密度:55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18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馬蓮溝村~200鄉(xiāng)中心區(qū)
因本村一條溝附近有許多馬蓮花,故得名馬蓮溝村![詳細]
灣塘村~201村莊
因本村地處山灣處,故得名灣塘村。1949年初期稱灣塘村,1958年叫灣塘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灣塘村,沿用至今![詳細]
龍王崗村~202村莊
相傳此地以前是臥龍的地方,故得名龍王崗村![詳細]
昆侖村~203村莊
此村有昆侖廟,故得名昆侖村。解放初期叫昆侖行政村,合作化時期叫昆侖合作社,1958年后改為昆侖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昆侖村,沿用至今![詳細]
上浪卡村~204村莊
浪卡藏語意為風口、故得名。解放初期叫上浪卡行政村,合作化時期叫上浪卡合作社,1958年后改為上浪卡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上浪卡村,沿用至今。…[詳細]
姜洞村~205村莊
此村原來羌族人居住,叫做羌東,后演變成姜洞,故得名姜洞村。…[詳細]
龍床村~206村莊
1949年為龍床行政村,合作社期間稱龍床合作社,1958年稱為龍床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龍床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牙合村~207村莊
牙合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連豐村~208村莊
當?shù)鼐用駥r(nóng)作物連年大豐收的美好愿望,故名。…[詳細]
卡拉村~209村莊
卡拉藏語意為空曠,故得名卡拉村。解放初期叫卡拉行政村,合作化時期叫卡拉合作社,1958年后改為卡拉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卡拉村,沿用至今![詳細]
白崖坪村~210村莊
因位于白崖坎坪臺處而得名。1958年后稱白崖坪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白崖坪村,沿用至今![詳細]
墩灣村~211村莊
山灣處有一烽火臺,僅剩土墩,故名。1949年叫墩灣行政村,合作化時叫墩灣合作社,公社化時叫墩灣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墩灣村,沿用至今![詳細]
勝利村~212村莊
相傳當時在這里村民為紀念祖先取得的勝利,故得名![詳細]
腦莊村~213村莊
腦莊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八架山村~214村莊
因此地居住的人,故得名。1949年初期稱八家山村,1958年叫八家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八家山村,沿用至今![詳細]
康巴村~215村莊
康巴為藏族人民的一種男孩俗稱,故名。解放初叫康巴行政村,合作化時期叫康巴合作社,1958年后改名為康巴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康巴,沿用至今![詳細]
古城村~216村莊
該地修建有黑古城且地形為山頂,故名。1949年叫古城頂村,1954年叫古城頂合作社,1958年叫古城頂大隊,1984年政社分設(shè)古城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北坪村~217村莊
因本村處于北面一塊平坦的場地上,故得名北坪村![詳細]

地名由來:

馬營鄉(xiāng)因鄉(xiāng)域內(nèi)有馬營寺而得名。

基本介紹:

馬營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北部,北與甘肅省相接壤,距縣府駐地40千米。人口1.3萬,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土、蒙古族等?偯娣e238.2平方千米。轄馬蓮溝、康巴、白崖坪、墩灣、勝利、卡拉、連豐、埡豁、龍慶、姜洞、上浪卡、古城、北坪、昆侖、龍王崗、灣塘、腦莊、八架山18個村委會和一個鄉(xiāng)辦牧場。始建于民國初,1950年沿舊制設(shè)馬營鄉(xiāng),1958年并入老鴉公社,1961年分設(shè)馬營公社,1984年復(fù)設(shè)馬營鄉(xiāng)。

歷史沿革:

民國初期,建馬營鄉(xiāng)。

1950年,沿舊制設(shè)馬營鄉(xiāng)。

1958年,并入老鴉公社。

1961年,分設(shè)馬營公社。

1984年,復(fù)名馬營鄉(xiāng)。


還有2個地名與馬營鄉(xiāng)同名:

以下地名與馬營鄉(xiāng)面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