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虞城縣各鄉(xiāng)鎮(zhèn)地名由來

虞城縣各鄉(xiāng)鎮(zhèn)地名由來

因為虞城縣政府駐地而得名。

舊時村南有溝,為河南、安徽省界,故名“界溝”。

古為練兵場,隋稱營城,宋置鎮(zhèn),稱“營廓”。村北花木蘭祠遺址,營廓鎮(zhèn)更名為木蘭鎮(zhèn)。

杜氏先居此,后有集市,故名“杜集”。

商稱“南毫”;春秋稱“谷丘”;漢置“薄縣”;后改“谷陽縣”,治于此;東漢熟城縣廢入,各取首字稱“谷熟縣”。

明代為刑部尚書楊東明莊園,有集市,稱“楊集”。1981年因重名,更名“大楊集”。

因古為舜子商均封國,曾名“商均鎮(zhèn)”。1955年取為人民服務(wù)之意更名“利民”。

張氏在此開鹽店,有集市,初名“鹽店張集”,后簡稱“張集”。

初名“石榴堌”,明、清置驛站于此,并有縣佐駐扎,更名“石榴堌站”。1912年后設(shè)鎮(zhèn).簡稱“站集”。

傳傳古時自山東單縣黃崗至此有十八崗,因在末尾一個崗上建村,故名“稍崗”。

因鎮(zhèn)人民政府原駐喬集村得名。

明朝稱“侯家集”,后因村西有小侯集,改名“大侯集”。

相傳古時多黃土丘,舊有“九里三�!敝Q,村稱“黃冢”。

據(jù)傳明末,村民為交易便利,起集市。四周皆沙地,原名“沙土集”,后簡稱“沙集”。

相漢朝名將韓信率兵打仗在此屯兵,舊稱“韓信店”,清有集市,改名“店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