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建昌縣各鄉(xiāng)鎮(zhèn)地名由來

建昌縣各鄉(xiāng)鎮(zhèn)地名由來

  偽康德七年(1940)建昌縣與喀喇沁左旗合并,置喀喇沁左旗,建昌縣名廢。解放后,又恢復建昌縣,并在牤牛營子立街設鎮(zhèn),故得名建昌鎮(zhèn)。 [詳細]
  在遼代,此處古洞山及周圍山脈的金屬礦就有人開采。清乾隆八年,因各礦之間互相爭奪,有人向官府告狀,便由喀左王爺府(今朝陽市喀左縣南公營子)派一名姓陳的扎蘭(清代蒙族下級官職)率八戶蒙民到此定居守邊,故得名八家子。 [詳細]
  明朝正德二年(1507)由呼和浩特遷來蒙古族人,有5名喇嘛居住在龍頭山洞內而得名。 [詳細]
  藥王廟原有兩個村:北為合意村,南為雙井子。后金天命年間,有一位中醫(yī)先生來此行醫(yī),醫(yī)術高明,藥到病除,被稱為藥王老爺,他死后,人們?yōu)榧o念他,特在清順治元年(1644)在街南修建一座神祠,自建廟后,南北兩個村合稱藥王廟。 [詳細]
  清康熙元年(1662)一位匠人在后山上用九塊青石板砌一小巧玲瓏的塔而得名。 [詳細]
  清乾隆十年(1745)三官營子巫姓在此建廟,供奉商湯王故得名湯神廟,人們逐漸將廟宇名用于地名。 [詳細]
  清康熙十二年(1673)李姓來此定居,因村大、人多而得名大屯。 [詳細]
  蒙古語“莽努達乃拉”,漢語意為“王莊”,“營子”為蒙古人是對村莊的一種叫法,因諧音而得名。 [詳細]
  源自蒙語“素珠乃拉”,意為素珠首領居住的地方。后經音譯逐漸演化為素珠營子。 [詳細]
  前山山腰部有一奇石,形似安坐的佛像而得名。 [詳細]
  清雍正八年(1730)辛姓從喀左二道營子來此定居,此人名叫王寶,是蒙古族人,故名。 [詳細]
  清道光六年(1821)蒙古族人來此定居。舊時漢人稱蒙古人為韃子,因簡寫而得名老達杖子,意為蒙古老人定居的地方。因達子有損于民族團結,故改名為老大杖子。 [詳細]
  由赤峰經天義、凌源通往河北省青龍縣的必經之路而得名。 [詳細]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魏、賈兩姓來嶺頭定居,得名魏賈嶺。后在偽滿時期,修圍子寫門牌時,因家賈音相似,又因賈姓無人而改魏家?guī)X。 [詳細]
  后金天聰九年(1635)蒙古族軍官“賀少軍”率部來此定居駐守邊關,當時此地是一片寬敞的鹽堿地,經常在此地射箭操練人馬,故稱箭場,后演變?yōu)閴A廠,又因與興城市堿廠鄉(xiāng)重名,1991年更名為西堿廠鄉(xiāng)。 [詳細]
說明:數據源自網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系.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