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推薦 > 址坊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址坊鎮(zhèn)各村社區(qū)地名由來

明初,由山西洪洞縣遷來一對夫婦以扎紙房子為業(yè),村民也陸續(xù)開設(shè)造紙作坊,拉動當(dāng)?shù)卦旒垬I(yè)的發(fā)展,得名紙坊。后因諧音被訛傳為址坊,沿用至今。
明洪武三年(1370),劉二閣攜妻兒,從山西洪洞縣遷居于此,發(fā)展成村,因村莊較小,取村名為小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村南有一水溝,有幾戶劉氏族人遷居水溝以南建村。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治理水利,將小水溝開挖成排水的大溝,長年流水不斷,大溝阻止了兩岸的劉氏家人來往,溝北稱后劉,溝南稱前劉,故名。
東周列國,齊桓公在召陵(今郾城縣東)會見八國諸侯訂立盟約,在此地修筑城寨,名曰“齊盟寨”。《東周列國新編》上冊92頁載。當(dāng)時寨中修建了很多瓦屋。明初,趙姓一族遷入,發(fā)展成村,取村名為瓦屋趙。1986年發(fā)展為東、西兩個村莊。此村居?xùn)|,故稱東瓦屋趙。
東周列國,齊桓公在召陵(今郾城縣東)會見八國諸侯訂立盟約,在此地修筑城寨,名曰“齊盟寨”�!稏|周列國新編》上冊92頁載。當(dāng)時寨中修建了很多瓦屋。明初,趙姓一族遷入,發(fā)展成村,取村名為瓦屋趙。1986年發(fā)展為東、西兩個村莊。此村居西,故稱西瓦屋趙。
明末,由山西洪洞縣遷入一族緱姓人家,發(fā)展成村,故名緱家。
明末,從陜西鳳翔縣陳村遷出弟兄二人,行至河南省新安縣鐵門鎮(zhèn)附近,老二想定居下來,老大愿繼續(xù)前行,臨別時二人商定,將來所到之處皆名陳村,老大繼續(xù)前行,最終來到今西華縣址坊鎮(zhèn)一帶定居,因排行老大,故名。
明初,山西洪洞人李天佑攜家人遷來此地建村,因其有習(xí)武練拳之習(xí)慣,故取村名拳李。1984年,因村民多姓李,更名為李莊,故名。
明末,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侯姓和閻姓數(shù)戶在此居住下來,侯姓人多,閻姓人少,兩家都同意以兩姓氏為村名,侯姓排前,閻姓排后,故名侯閻。
明末,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一族人家定居此村,因村南有一處可以停船的河灣,當(dāng)時俗稱為沱,故取村名為南沱。后演變?yōu)槟贤�,故名�?/div>
元至正十年(1350),從江南遷入蔡姓一家,和原有閆姓一戶共居建村,取名閆蔡。1949年,因蔡姓的人丁興旺,改村名為蔡莊,故名。
原名李灣,因村民多為李姓,且地處沙河轉(zhuǎn)彎處。清初,有一名叫程定幫的界首人,在官府衙門做事,李灣村有什么困難,程定幫熱情幫忙,鑒于他的品德威望,村民商議改村名為程灣,故名。
清順治十二年(1655),洛陽邵康街邵氏兄弟逃荒至現(xiàn)奉母鎮(zhèn)后邵村定居。幾十年后,邵氏兄弟分家,弟遷至此地定居,繁衍發(fā)展成村,得名邵莊。
明天啟二年(1622),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張氏一族人定居此處。因此地北靠潁河自西北至東南的河灣內(nèi),漸成村落,定村名為灣張。
明末,葉氏一家從山西洪洞縣遷入此地定居,后形成村落,因村北有一潁河橋,故名葉橋。
原名一角村,因村南和村東都臨沙河,村莊地處沙河自西向東,向北的拐彎處,故稱一角村。清初,因當(dāng)時村周圍河岸全是柳樹,春天柳絮漫天飄飛,故演變?yōu)榱鴰Z村。清中葉,村東建有碼頭,河水北流,沖著碼頭產(chǎn)生了回頭水后而向南流,碼頭得名南流渡口,簡稱南流。村名以碼頭命名為南流村,故名。
說明:數(shù)據(jù)源自網(wǎng)絡(luò),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聯(lián)系.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缂傚倷绶¢崰鎾诲磹閺囥垹鐭楅柡鍥╁Х绾鹃箖鏌熺€涙ḿ绠橀柡鍡樻煥椤法鎷嬬憴鍕伓 44010602000422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胶枪缁绘劙宕㈤弽顐ュС妞ゆ帒瀚粻锝夋煙鐎涙ḿ鐭嬬紒顕嗘嫹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闂備胶鎳撻悺銊╁垂婵傛悶鈧懘鏁傞悾宀€鎳濆┑鐐村灦椤曆囨晸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