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南江古碼頭遺址位于港南區(qū)江南街道辦事處南江社區(qū)的郁江岸邊,由南江渡口石級、中山公園馳道牌坊、馳道、明清古民居群、亞魁牌坊等組成。南江古碼頭是東西流淌的郁江與南北走向的古馳道的交會點,是郁江南北兩岸過江的主要通道。
碼頭石級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年),竣工于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是貴縣鄉(xiāng)紳羅上錦募銀一千多兩在原有土碼頭的基礎(chǔ)上建造而成。該石級原有石階90多級,長120多米,寬5米,坡度37°,兩邊護石砌成雙縱線,護石為青石板,每塊長60厘米、寬40厘米、厚40厘米。中間為橫鋪紅砂條石,每塊寬35厘米、厚25厘米。
中山公園馳道牌坊北接渡口碼頭,南連南江舊大街和古馳道。該牌坊建于民國十七年(1928年),牌坊南北向,三間四柱式,磚石結(jié)構(gòu),門額南北原刻有“中山公園馳道”六個大字,字徑30厘米,楷書,門額上方砌有半圓形磚飾,圓直徑約1.5米,有12角星飾。整座牌坊的整體架勢,不僅有中國牌坊建筑的傳統(tǒng)特點,局部地方又有西方建筑輕盈明快的風(fēng)格,是一座中西文化藝術(shù)結(jié)合的建筑物。整座牌坊建筑端莊、樸素、大方。
馳道(又稱秦漢馳道)位于南江社區(qū)中段,東、西兩邊為屋宅,南接村道路,北連南江舊大街和亞魁牌坊!稘h書》有云:“秦為馳道于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瀕海之觀畢至!瘪Y道即古代的高速公路,秦代的馳道以國都咸陽為中心,向東向南擴散,東達海濱,南抵交趾。
南江馳道原長數(shù)里,由郁江邊通至南山(現(xiàn)殘存有清代郵道遺址),青石鋪墊,現(xiàn)在僅殘存400多米。民國《貴縣志》有“自南江石步辟馳道,徑達山麓”的記載,可知現(xiàn)存的南江馳道并非為秦漢時代留下的真跡,但從現(xiàn)存馳道的樣式、規(guī)模、形制等各方面,仍可以窺視出秦漢馳道的風(fēng)格與烙印,是歷史傳承延續(xù)的物證。
明清古民居群建筑包括鄉(xiāng)人建造的祠堂、房屋及街道,其中又以清代的為代表,除規(guī)模較大外,還具有相當(dāng)高的工藝質(zhì)量,部分古民居脊飾及壁畫之類做工較為精美。包括創(chuàng)建于明代的黃氏祖祠及亞魁牌坊、清代重修的社稷神坊(中團社、三多社等)、老屋舊宅、石板舊街(南大街)、寺廟庵堂,等等。這些老屋、老街巷、老建筑雖已殘破古舊,但對生長于此的土著居民而言,是追憶昔日繁華時光的最佳見證,也是貴港市彌足珍貴的鄉(xiāng)土文化遺產(chǎn)。
亞魁牌坊位于南江社區(qū)舊村中段北面,東、西兩邊為屋宅,北連舊街道,南接古馳道。該牌坊建于明萬歷巳丑年(1589年),為明代舉人黃守規(guī)(南江村人)所建。牌坊平面呈“一”字形,橫寬6.5米,高5米,石結(jié)構(gòu),三間四柱三門樓,立面呈“凸”狀。該牌坊三個門樓的樓面為二坡式,均出檐,頂面鑿出脊和瓦。其中脊兩頭翹起,瓦呈筒瓦狀。明間額板兩面的中間陰刻“亞魁”二字,字徑30厘米,楷體,右讀。此外,南面還刻有上款為“巡按廣西監(jiān)察史”,下款為“嘉靖甲子科第九名舉人黃守規(guī)立,萬歷己丑年仲春吉旦”等字,楷體。
2009年,南江古碼頭遺址列入廣西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包括南江古碼頭、中山公園馳道牌坊、南江舊街、亞魁牌坊及古馳道等。
級別:省級
時代:明—時代:民國
地址:港南區(qū)江南街道辦南江村郁江岸邊
保護范圍:以南江古碼頭、中山公園馳道牌坊、南江舊街、亞魁牌坊及古馳道的中心軸線為基準(zhǔn),軸線50米范圍內(nèi)。
建控地帶:以南江古碼頭、中山公園馳道牌坊、南江舊街、亞魁牌坊及古馳道的中心軸線為基準(zhǔn),軸線70米范圍內(nèi)。
公布文件文號:《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關(guān)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自治區(qū)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桂政發(fā)〔2009〕38號
港南政發(fā)〔2004〕11號公布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江南街道:江南街道辦事處轄南江、木松嶺、南山、廉石、航運5個社區(qū),街道辦事處駐地在木松嶺社區(qū)(港南路中段)。 江南街道辦事處位于貴港市城區(qū)江南,緊靠西江流域郁江段,歸港南區(qū)管轄。江南街道辦事處是港南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位于市區(qū)以南,郁江河畔,毗鄰八塘鎮(zhèn)、新塘鄉(xiāng),東起格雷蒙化工公司,南以西氮、新塘山邊村為界,西至仙依灘碼頭,北以郁江為界。江南城區(qū)管轄三個社區(qū)…… 江南街道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