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黔東南州 > 黃平縣旅游

天柱宗祠

[移動版] [查看地圖]
天柱宗祠
天柱宗祠為文化旅游景點。

天柱宗祠

天柱縣苗族侗族明清宗祠全縣有100多座;現(xiàn)在保存完好的有30多座(其中縣級文物保護有19座,省級文物保護有2座)。這些宗祠于明末至清光緒年間陸續(xù)興建,始建年代長的楊氏先祠至今已逾400年,其它宗祠建筑年代至少也有130多年。楊、吳、王、舒、劉五姓的0追逆至唐、宋朝代,宗祠依據(jù)姓氏堂號分為“清白堂”、“延陵堂”、“冰壺堂”、“三槐堂”;或以始祖居地命名,如三門塘王氏“太原祠”;或以始祖職位命名,如三門塘劉氏宗祠-“昭勇將軍”。它們以物質(zhì)實體反映了歷史、地域、權位等概況。

宗祠的建筑結構為外環(huán)磚墻以牌樓為面;左右山墻為馬頭墻,石灰粉內(nèi)墻壁;牌樓頂部重檐翹角,主、副牌樓連為一體呈五面狀;主牌樓高于副牌樓,上嵌姓氏、堂號或郡望名;主、副牌樓泥塑浮雕人物花卉圖,并有對聯(lián)書于柱子上。內(nèi)為中國傳統(tǒng)式穿斗、抬梁、排扇木構建筑,設正殿(又稱正廳,建0神龕)、中殿(中堂)、過廳、戲樓、廂房、耳房、天井。其建筑形式富麗堂皇而大雅端莊,或中西合壁且耐人尋思。祠的泥塑、浮雕、木雕、彩繪人物典故、花鳥龍魚,栩栩如生,布局諧調(diào),寓意深遠。正殿的左右山墻或后山墻楷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大字。

宗祠的社會功能是:傳承文明,懷念0,曬譜議事,教育族眾,娛樂演出。天柱宗祠在接受荊楚文化和建筑技術中,吸收了封建倫理道德及家規(guī)族法,創(chuàng)新了文化模式和豐富了宗祠文化內(nèi)涵。宗祠同姓族眾每逢六月初六即“曬譜議事”,“曬譜”使本族譜牒不生蟲霉壞,“議事”是重溫家規(guī)祖訓,緬懷0功德,F(xiàn)在族規(guī)內(nèi)容為“遵紀守法、勤勞儉樸、尊老愛幼、團結和睦”等,注入了新的觀念。

天柱宗祠文化,體現(xiàn)了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歷史文化的豐厚內(nèi)涵和地域特色,蘊藏著大量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歷史學、人類學、教育學、倫理學以及宗族制度的資料。它們較好地保存了歷史原貌,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三大價值。


>>冷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