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 > 黔東南州 > 黃平縣旅游

黃平太平洞

[移動版] [查看地圖]
黃平太平洞

太平洞

貴州省黃平縣太平洞苗族稱為“嘎架略往”。位于黃平至谷隴鎮(zhèn)公路旁,屬谷隴鎮(zhèn)山坪村,在黃飄大捷遺址下方(團倉村雞冠坡腳),距黃飄大捷遺址1.5公里,距縣城約15公里。太平洞是一個天然大溶洞,洞長3公里,洞中有洞,洞有岔洞,有多處出氣孔。距洞數(shù)百米的西山懸崖上,有一塊大田,大田的底層是一個能容納數(shù)百人的溶洞。是苗族起義軍堅持斗爭,燒火煮飯之處,此處地勢居高險要,起義軍專門在此設瞭望臺監(jiān)視敵人。

太平洞口高30米,寬約10米。洞口的右側(cè)有一小洞口為進口,高約30米,寬僅有2米許,起義軍曾在洞口中架有瞭望臺監(jiān)視敵人。兩個洞口外樹木密茂,景色優(yōu)美,主洞口瀑布飛瀉。

清咸同年間,苗民起義軍將領包大肚在黃飄團倉巖峽谷設伏,全殲清軍中的湘軍1.8萬余人之后,清軍調(diào)集六個營兵力對黃飄一帶的苗寨進行掃蕩,放火燒了許多苗寨。黃飄大寨、團倉、翁勇、白保、蒙加、李三寨、黃貓、巖鷹、谷隴、西江等地的苗革起義軍千余人進入洞內(nèi)與清軍周旋。清軍來時,則隱避洞中,清軍撤退時,出洞耕作,伺機受命出征,與敵周旋達5年之久,曾粉碎清軍用火薰、炮轟等多次攻擊。清軍久攻不下,而義軍無一傷亡,最后清軍狼狽潰逃。人們高呼:“太平了!”因此得名“太平洞”。

后于同治九年(1870)三月清川軍唐炯部所陷。一九八二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舊州古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