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廣州市 > 荔灣區(qū)旅游

海山仙館

[移動版] [查看地圖]
海山仙館

嶺南園林的芳蹤倩影裹挾著悠遠幽長的古韻古風,幾可溯源到南越國與南漢小王朝。而歷史上構筑于荔枝灣內的園林建筑,規(guī)模就更為“大觀”了。如南漢王朝花園,“十里紅云、八橋畫舫”的昌華苑,明代兵部右侍郎黃衷的晚景園等……到了清代,又相繼出現(xiàn)了廣州紳士丘熙的唐荔園(虬珠園),蔡廷蕙的環(huán)翠園,以及清末民初的荔香園。而其中最為著名、在清代號稱為全市私園之冠的,則是廣州富商及文化名人潘仕成建于道光年間的“海上神山、仙人舊館”——海山仙館。它的名稱就因了館門上的這副對聯(lián)而得名。

蒼叢蔭隱、如霞錦簇的海山仙館,似天然野趣-成金的人間奇境,顯示著含蓄蘊藉、玲瓏剔透、巧奪天工的古典園林特色,亦無聲訴諸南粵民俗的那種溫婉自得、怡然山水、靜副世事的從容雅緒。“不知今夕是何時的云月,也不知今宵是何時的雨煙”……

海山仙館曾是當時坐落在荔枝灣的一座特大私人園林,是潘仕成的別墅豪宅。

潘仕成,字德畬,道光十三年(1832年)參加順天鄉(xiāng)試,中副榜貢生。后因捐巨款賑濟北京災民獲飲賜舉人,曾以經營鹽務、洋務為主,后承辦海防軍工,遂成巨富。據考證,潘園范圍大致在現(xiàn)今的荔灣湖公園一帶,而對比當時的周邊景致,南至蓬萊路,北至泮塘,東至龍津西路三叉涌,西至珠江邊?蓞⒖幢R文聯(lián)先生于1997年《南方建筑》刊物上發(fā)表的《海山仙館初探》中所述:“向西望是滾滾的珠江和來往不絕的船只;向東望是西關民居和古老的廣州城墻;北面有綠色的田野和起伏的山巒;南面是葉氏小田園和停著外國商船的白鵝潭!辈浑y想見,海山仙館無論是其所處的風水寶境,抑或遼闊軒昂的占地面積,都在當時廣東嶺南的園林建筑中堪稱“巨無霸”,也可謂得天獨厚,威領-,陣壓群芳的“南園范典”。

歷史上保存下來的對海山仙館的文字載述并不多見。目前反映其真跡史況的珍貴資料,主要有廣州美術館收藏的清代著名畫家夏鑾應潘仕成之邀所繪的《海山仙館圖》,它為今人提供了昔日海山仙館的精致全貌;還有19世紀中葉十三行畫商庭呱所作的紙本水粉畫《廣州泮塘之清華池館》,介紹了海山仙館的局部園林景致。另外,法國人于勒·埃及爾于1844年拍攝的一組海山仙館亭臺樓閣的照片;美國人亨特于1885年出版的《舊中國雜記》(該書1993年在香港再版);還有從當時文人墨客余洵慶撰寫的《荷廊筆記》及李寶嘉撰寫的《南亭四話》等著作中,我們得以窺探海山仙館的園林建筑特色與風貌:如“園景淡雅”,“不徒以華妙勝”;又如“妙有江南炯水意,卻添灣上荔枝多”等。由此可以判斷,海山仙館園林建筑的主調特征,是利用了荔枝灣畔的荔枝林,從而使嶺南固有的枝藤纏蔓、幽幽靜默、森森渺渺、溫靜纖細的文化傳承、地域特色與田園景觀三者之錄副揉交合,情景互襯,天人合一,進而昭示并呈現(xiàn)出嶺南園林藝術最高超的境界與神髓——素雅及精致。正如盧文聰筆下的海山仙館,有著井然不紊、參差無亂、優(yōu)游天成的溫婉風致:“堤上江荔,水里白荷,庭中丹桂,卷松翠檜,竹影桐陰,奇花異草相互襯托,并形成綠化體系。”的確因了自然的恩惠,海山仙館周身為廣闊而美麗的青山秀水、綠瘦紅肥蔭護著,環(huán)抱著,“正因為內、外都有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就使得園林建筑中亭榭樓臺的設計和安排能有更大的自由度”;它到處都有景可借,有綠可襯,有蔭可依,故而不需要單靠雕梁畫棟的“華妙勝”,也就是可以借渾然天成的靈心秀韻,而摒褪許多雕琢堆砌的匠顏。

蒼叢蔭隱、如霞錦簇的海山仙館,又似天然野趣-成金的人間奇境,顯示著含蓄蘊藉、玲瓏剔透、巧奪天工的古典園林特色,亦無聲訴諸南粵民俗的那種溫婉自得、怡然山水、靜副世事的從容雅緒。“不知今夕是何時的云月,也不知今宵是何時的雨煙”,想像中的海山仙館竟恍似海市蜃樓,迷朦清麗,如夢似幻,記不清造物主的名姓,只當是引得無數(shù)墨客潑墨、騷人興騷、許人吟詠無盡的世外桃源……

海山仙館之所以受到人們由衷的惜寵喜愛,并非僅僅緣于它的園林美景、紅荔云色,更重要是它積淀著豐碩的經典文化內涵。園主潘仕成非但是十三行的大富商,而且還是收藏甚豐、蜚聲域外的文化名流。他不惜斥巨資刻印《海山仙館叢書》56種,492卷,分編經、史、子、集四部,共120冊。他還用心搜羅歷代名書法家的名跡法貼,將他們珍貴的手跡敬分為摹古、藏真、“遺芬”,而后飧鑿成一千多塊石刻,大多鑲嵌在園里回廊曲徑的洞壁中,他還把這批名跡石刻拓本刊印成《海山仙館叢貼》。正因園主如此的孜孜不倦,藝海淘金,鍥而不舍,海納百川,所以潘仕成聲名遠播,威望大振,而海山仙館也理所當然、承之無愧地變?yōu)楫敃r達官顯貴、名流雅士、外國豪商富賈們經常聚集的樂土名苑;甚至,連那些外國使節(jié)與政府要員官宦之間的會晤,也常常假座這里進行和談暢議呢。毋庸置疑,前文提及的美國作家亨特,法國攝影師于勒·埃及爾,還有英國著名的攝影師、作家約翰·湯遜等,當年就都曾是海山仙館里的常客熟友;他們迷戀這個“典型的中國園林”,同時責無旁貸地權將這“離奇有趣”且美麗超凡的天堂樂土變成了他們圖文并茂的藝術珍品傳播到海外世界。

潘仕成平生交游啟遍天下,輕財好義,樂善好施。早年為京城、廣東等地多次賑濟捐資,一次竟達13000兩白銀之多。后來又捐資13500兩搶修廣州貢院,出資為小北門至白云山鋪設石路等。在督辦沿海七省戰(zhàn)船時,又不惜重金聘請美國人壬雷斯來華研制水雷,獲道光皇帝嘉獎。

可惜,這個名揚四海的傳奇之人,后來因鹽業(yè)虧累終至破產,館園及財產被抄沒入官,官府乃以每張3兩銀發(fā)行彩票招商,中獎者可得此仙園。據傳,中獎者是位教書先生,后因得此園無用,便拆料變賣。甚至,還有人將“海山仙館”四字拆成“每人出三官食”六字

,諷喻潘仕成最后破產的尷尬窘況,嗚呼哀哉!

海山仙館,的確未能享有幸存至今的廣東“四大名園”那樣殷福的造化,隨著它的主人潘仕成的家境敗落,而被清政府拍賣,被精俗的庸才之輩肢解另賣,終至灰飛煙滅,消失無跡。誰人能不哀嘆這份豐富歷史文化遺產不幸遭遇呢?

好在今天,為了宏揚西關傳統(tǒng)文化和發(fā)展商貿旅游事業(yè),荔灣區(qū)人民政府決定要在荔灣湖公園內重建海山仙館,且第一期工程已經建造完成。于是,令人神思遐想、仰首祈嘆之人對“海山仙館”只識其名、不知其蹤的惆悵與遺憾了。


>>云津閣文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