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興寺位于長治市長子縣慈林鎮(zhèn)崔莊翠云山上,始建于十六國時期的后涼神鼎元年(401年),唐咸亨四年(673年)高祖十三子鄭惠王賜藏經(jīng)三千卷,并建石舍利塔一座,高宗上元元年(674年)改名“廣德寺”,唐大歷八年(773年)又造燃燈石塔一座,宋元豐四年(1081年)重建十二圓覺菩薩殿,并更名為“法興寺”,元、明、清又屢有修茸。寺院坐北向南,規(guī)模不大,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軸線上,分列著舍利塔、燃燈塔、圓覺殿和后殿。
舍利塔,又稱“石殿”,通體以砂石板砌成,塔平面呈回字正方形,每邊長8.8米,安拱形石板門,重檐樓閣式,塔檐疊出三層,內(nèi)部構(gòu)成四方藻井,上面四坡施檁椽,斗栱支檐,四角攢尖寶珠頂;下層內(nèi)槽可繞行一周,四壁壁畫,人物形象端莊,服裝色彩深沉。整個建筑的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這在中國現(xiàn)存的古塔中是獨(dú)一無二的。燃燈塔通高2.26米,平面呈八角形,有兩層基座,下層基座為疊澀束腰式,底盤周圍雕刻有跑獸,壺門內(nèi)雕有伎樂天八個;隔柱上刻有“唐大歷八年清信士董希!诖怂戮丛扉L明燈臺一所”,底座雕圓形仰覆蓮瓣,上雕四門空心八角燈亭,塔身中空,每門邊雕束蓮柱一根,上置櫨斗,兩柱間上刻闌額,雕有方形門與破子欞窗,夜間燈光由四門射出,光照寺院的四周。塔的整體造型十分秀美,雕刻精細(xì),是國現(xiàn)存石燈塔中的上佳之品。中圓覺殿為六架椽懸山頂,五脊六獸,石門框,木板門,青石小八角柱上刻纏枝花紋,前檐石墻上雕有動物蓮花圖案,刻工細(xì)致、生動;殿門上檻刻有銘文。殿內(nèi)的佛壇十分寬大,平面成凹字形,壇上釋迦結(jié)跏而坐,二弟子躬身相侍,文殊、普賢分駕獅、象位于兩側(cè),0金剛兩尊位于臺上前角。殿的兩次間各塑圓覺像六尊,面部豐腴,肌肉豐滿,高髻秀眉,莊重優(yōu)美,神態(tài)俊逸,服飾色彩柔和,衣紋起伏流暢,極富韻律感,體態(tài)自如而神情各異,項下瓔珞簡練,特別是北宋政和元年(111年)塑造的圓覺像,一手托腮作沉思狀,神情溢于眉梢,流于口角,更給人以和顏悅色可親之感。此殿彩塑造型俊美,工藝極精,是宋代彩塑的精品,與大同華嚴(yán)寺遼代塑像、太原晉詞的宋代塑像都是同一時期彩塑藝術(shù)的代表作。(國家文物局)地址:長治市長子縣慈林鎮(zhèn)崔莊翠云山上類型:寺廟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開放時間:8:00-18:00
門票信息:
門市價:15.0元
慈林鎮(zhèn):慈林鎮(zhèn),位于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東南部,地處紫云山和慈林山北麓,因地處慈林山腳下而得名。該鎮(zhèn)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3萬。鎮(zhèn)人民政府駐張店(該地人口1000)。1949年屬長子三區(qū),1953年為東田良鄉(xiāng),1956年為布村鄉(xiāng),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東田良鎮(zhèn),2000年南張店鄉(xiāng)并入,東田良鎮(zhèn)改名慈林鎮(zhèn)。 東田良火車站,建于1960年。離太原站306公…… 慈林鎮(zhèn)詳細(xì)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