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黃岡市 > 羅田縣 > 匡河鎮(zhèn)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匡河鎮(zhèn)

[移動版]
地名:匡河鎮(zhèn)隸屬羅田縣
區(qū)劃代碼:421123107代碼前6位:421123
行政區(qū)域:湖北省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行政級別:鎮(zhèn)車牌代碼:鄂J
長途區(qū)號:0713 郵政編碼:438000
轄區(qū)面積:約193.5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6.3萬人
人口密度:326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3個社區(qū)、51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匡河社區(qū)~001鎮(zhèn)中心區(qū)
該地多河流,居民多匡姓,遂以姓名河,以河名地命名“匡河”。…[詳細]
石橋鋪社區(qū)~002村莊
因明清時期,羅田至英山的驛道途徑此地,并于此處石橋邊設(shè)鋪遞一間,置鋪兵三人,驛馬一匹,此地遂名石橋鋪![詳細]
古廟河社區(qū)~003村莊
因河邊建有一座古寺廟,故而得名。2020年6月成立至今,屬匡河鎮(zhèn)至今![詳細]
大龍寨村~200村莊
因此處山嶺連綿起伏像一條巨龍,明末清初當?shù)鼐用裨谏綆X之上壘石修筑城墻防御匪患,故而得名![詳細]
九口塘村~201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第一區(qū)全備和信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石馬寨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石馬寨鄉(xiāng);1955年屬萬壽…[詳細]
黃絲鋪村~202村莊
因昔年此地盛產(chǎn)黃絲,商賈云集,故而得名![詳細]
石馬山村~203村莊
因此地有一座巖石裸露的山嶺,遠看像一匹馬,故而得名![詳細]
桔子場村~204村莊
因1975年從外地引進大批柑桔在此地種植,并成立桔子場,故而得名![詳細]
九房沖村~205村莊
因聚居此山?jīng)_的居民,在其家族排序中為第九分支,故而得名![詳細]
祠堂河村~206鎮(zhèn)中心區(qū)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第一區(qū)全備和信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祠堂河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祠堂河鄉(xiāng);1955年屬石橋…[詳細]
匡河村~207鎮(zhèn)中心區(qū)
因居民以匡姓居多,居住在河的一側(cè),故而得名![詳細]
施家畈村~208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因此地原為施姓家族聚居地,居住于河道邊的一片平地上,故而得名。…[詳細]
姚家坳村~209村莊
因曾是姚姓家族聚居地,聚居于山中一處凹地處,故而得名![詳細]
陳河溝村~210鎮(zhèn)中心區(qū)
因居民以陳姓為主,居住點建在山谷溪流邊,故而得名![詳細]
雙界嶺村~211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全備和信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馬蹄坳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馬蹄坳鄉(xiāng);1955年屬石橋鋪…[詳細]
大畈坪村~212村莊
因此居民點依山傍水,且山中的一片平地與河邊的一片平地連成一體,故而得名![詳細]
張家河村~213村莊
因居民多為張姓,居住在河道邊,故而得名![詳細]
高上灣村~214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全備和信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馬蹄坳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馬蹄坳鄉(xiāng);1955年屬石橋鋪…[詳細]
綿羊畈村~215村莊
昔年白蓮河水庫未建之前,該居民點旁有一小山丘,如同一只睡眠的山羊,故而得名![詳細]
濛濛山村~216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集永尚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雪山河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雪山河鄉(xiāng);1955年屬石橋鋪區(qū)…[詳細]
方家山村~217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集永尚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茶園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茶園鄉(xiāng);1955年屬石橋鋪區(qū)茶園…[詳細]
茶園村~218村莊
以物產(chǎn)命名。據(jù)《羅田縣志》記載此地唐宋時期為貢茶產(chǎn)地,故而得名![詳細]
文斗河村~219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第一區(qū)集永尚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文斗河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文斗河鄉(xiāng);1955年屬石橋鋪…[詳細]
石橋鋪村~220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因明清時期,羅田至英山的驛道途徑此地,并于此處石橋邊設(shè)鋪遞一間,置鋪兵三人,驛馬一匹,此地遂名石橋鋪。…[詳細]
蓮花林村~221村莊
相傳張姓祖先所葬地地形似蓮花,該地樹木茂盛,故而得名。…[詳細]
康家畈村~222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第一區(qū)集永尚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義水寺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義水寺鄉(xiāng);1955年屬石橋鋪…[詳細]
落令河村~223村莊
“落令河”又名落翎河。來歷有二:一說來源于清乾隆五十三年《羅田縣志》:“落翎河,縣東南六十里。相傳先人跨鶴過此,墜二翎,因名。”一說來源于民間故事:相…[詳細]
楊家沖村~224村莊
因居民多為楊姓,居住在山谷中一條狹長地帶處,故而得名![詳細]
沙畈河村~225村莊
因該居民點位于河流淤積形成的大片平地處,故而得名![詳細]
四口塘村~226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集永尚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四口塘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四口塘鄉(xiāng);1955年屬石橋鋪區(qū)…[詳細]
花屋河村~227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集永尚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四口塘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四口塘鄉(xiāng);1955年屬石橋鋪區(qū)…[詳細]
雪山河村~228村莊
相傳此地曾是唐朝薛丁山隱居之地,命薛家山。因薛與雪諧音,且地處河道邊的一座山峰之上,故轉(zhuǎn)音為雪山河。…[詳細]
劉家灣村~229村莊
以姓氏命名。因是劉姓家族聚居地,故而得名。…[詳細]
王家沖村~230村莊
因居民曾為王姓,聚居點建在山谷狹長地帶處,故而得名。后因歷史原因,王姓人在此地消失,仍沿用舊名![詳細]
鄒家沖村~231村莊
因居民多為鄒姓,聚居于山谷中一條狹長地帶處,故而得名![詳細]
毛家河村~232村莊
因居民以毛姓為主,居住地建在河岸邊,故而得名![詳細]
古廟河村~233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因河邊建有一座古寺廟,故而得名。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義助靖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古廟河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詳細]
沈家咀村~234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義助靖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周家河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周家河鄉(xiāng);1955年屬古廟河區(qū)…[詳細]
周家河村~235村莊
因居民多為周姓,居住在河道邊,故而得名![詳細]
姚家灣村~236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義助靖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戲龍廟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戲龍廟鄉(xiāng);1955年屬古廟河區(qū)…[詳細]
羅雌沖村~237村莊
相傳為清朝康熙年間,此地有羅雌、羅雄兩兄弟,武藝高強,年輕時為朝廷效力,官至大將軍。后辭官歸隱田園。當?shù)赜邪藗惡人,為八兄弟,人稱“虎星八虎”,羅氏兄…[詳細]
竹林坳村~238村莊
因居民點位于一片長滿毛竹的山中凹地處,故而得名![詳細]
文家坊村~239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義助靖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戲龍廟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戲龍廟鄉(xiāng);1955年屬古廟河區(qū)…[詳細]
戲龍廟村~240村莊
因此地有座廟叫“戲龍廟”,居民點位于寺廟邊,故而得名![詳細]
分水嶺村~241村莊
因居民點位于兩條河流中間的一座山嶺上,故而得名![詳細]
汪家橋村~242村莊
因昔年汪姓在此聚居并集資興建橋梁方便人民通行,故而得名。…[詳細]
涂家沖村~243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義助靖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林木河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林木河鄉(xiāng);1955年屬古廟河區(qū)…[詳細]
安仁山村~244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義助靖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生福橋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生福橋鄉(xiāng);1955年屬古廟河區(qū)…[詳細]
岱家畈村~245村莊
原名戴家畈,因是戴姓人聚居地,故而得名,1984年后被誤寫成岱家畈,沿用至今![詳細]
生福橋村~246村莊
以人工建筑命名。因居民點位于一座古石橋邊,故而得名。…[詳細]
王家灣村~247村莊
明、清時屬奉泰鄉(xiāng);民國二十八年(1939)屬第一區(qū)義助靖聯(lián)保;1949年屬萬壽橋區(qū)仁圣寺鄉(xiāng);1952年屬第二區(qū)(萬壽橋)仁圣寺鄉(xiāng);1955年屬古廟河區(qū)…[詳細]
上河坪村~248村莊
因此地位于白蓮河的一條支流之上,居民點建在河邊的一處平地上,故而得名![詳細]
林木河村~249村莊
據(jù)明、清時期《羅田縣志》記載,此地原名梨木河,因河邊多梨樹而得名。因“梨”與“林”因相近,故而轉(zhuǎn)音為林木河![詳細]
觀音山油茶廠生活區(qū)~500村莊
觀音山油茶廠生活區(qū)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地名由來:

因鄉(xiāng)人民政府駐匡河集得名。

基本介紹:

地處羅田縣東南部由原古廟河鄉(xiāng)、匡河鄉(xiāng)、石橋鋪鎮(zhèn)“兩鄉(xiāng)一鎮(zhèn)”合并而成,匡河鄉(xiāng)東接英山縣、南抵白蓮鄉(xiāng),西鄰鳳山鎮(zhèn),北連西河大堤。地勢西高東低,境內(nèi)多丘陵地帶,版圖面積193.5平方公里,轄50個行政村,人口6.3萬,耕地面積37532畝,總水面35000畝。

匡河集革命老區(qū)、庫區(qū)、山區(qū)于一體,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該鄉(xiāng)四口塘村舊縣畈乃古縣治所在地。石橋鋪自然鎮(zhèn)亦為古老集鎮(zhèn),是北宋時期全國13個茶莊之一。山中蘊藏著大量的優(yōu)質(zhì)長石礦,板栗、蠶桑、畜牧、水產(chǎn)等是匡河鄉(xiāng)的支柱產(chǎn)業(yè)。

海拔722米的觀音山是鄂東名山,被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觀音庵即建在觀音山上,廟內(nèi)香火旺盛,觀音山

+查看詳細匡河鎮(zhèn)概況>>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為第三區(qū)。

1955年,與古廟河合為第二區(qū)。

1958年,為公社。

1961年,為區(qū)。

1975年,為石橋鋪公社。

2001年3月,與古廟河、石橋鋪合并為匡河鄉(xiāng)。

2012年,撤銷匡河鄉(xiāng),設(shè)立匡河鎮(zhèn)。


以下地名與匡河鎮(zhèn)面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