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恩施州 > 恩施市 > 三岔鎮(zhèn) > 茴壩村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鎮(zhèn)茴壩村

[移動版]
地名:茴壩村隸屬三岔鎮(zhèn)
區(qū)劃代碼:422801104204代碼前6位:422801
行政區(qū)域:湖北省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行政級別:村車牌代碼:鄂Q
長途區(qū)號:0718 郵政編碼:445000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分類代碼:220

地名由來:

解釋有二:一是該地地勢平坦,地上長滿茴香,故稱茴壩。二是傳說縣官出門斷案,至此地時,轎桿折斷,決定打道回府,取名回鄉(xiāng)壩。

基本介紹:

茴壩村地處恩施市三岔鄉(xiāng)東北角,東與沙地朱家坪、崔壩鄉(xiāng)的鋪坊隔河相望,南與本鄉(xiāng)水洞、河灣接壤,西與汾水接壤,北與柏楊的張家槽接界。國土面積9.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50米,由原趙家、茴壩兩小村合并而成,現有4個大組,661戶,2486人。全村共有黨員65人,4個黨小組,村支兩委工作人員共6人(其中4人在編,1人黨建助理,1人大學生村官),轄區(qū)內設有學校(教職員工和學生一共65人),村衛(wèi)生室。

茴壩村因山大人稀,雖然有三沙公路、鄉(xiāng)級茴汾經濟環(huán)形路通過,但目前還有10%的農戶未通公路,交通十分困難,各種生活用品靠肩挑背扛,生活十分艱苦。全村山林面積占面積的85%,只有耕地2430畝,人均不足

+查看詳細茴壩村概況>>

歷史沿革:

明洪武二年(1370)至清雍正年間(1723-1735),湖北荊州、湖南等地連發(fā)洪災,災民張、楊、王、周、胡、陳、段、李等姓人家相繼遷居此地。

明屬湖廣都司施州衛(wèi)軍民指揮使司,清朝晚期屬湖北省施南府恩施縣崇寧里八甲。

民國初襲里甲制,民國十六年(1927)屬恩施縣第一區(qū)(熊家?guī)r)和灣聯保第六保;1936年屬第一北鄉(xiāng)區(qū)(熊家?guī)r)為和灣鄉(xiāng)第六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裁區(qū)建鄉(xiāng),屬三岔鄉(xiāng)第六保。

1950年

+查看詳細茴壩村歷史沿革>>

周邊相關:

茴壩村附近有恩施大峽谷、恩施土家女兒城板橋鹿院坪、恩施土司城梭布埡石林、楓香坡侗族風情寨等旅游景點,有板橋黨參恩施玉露、恩施青錢柳、恩施馬鈴薯、恩施紫油厚樸、恩施黑豬肉等特產,有撒爾嗬、恩施儺戲、恩施板凳龍、太陽河民歌、恩施玉露制作技藝恩施燈戲等民俗文化。

三岔鎮(zhèn)行政區(q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