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許昌市 > 襄城縣 > 范湖鄉(xiāng)

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范湖鄉(xiāng)

[移動版]
地名:范湖鄉(xiāng)隸屬襄城縣
區(qū)劃代碼:411025205代碼前6位:411025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行政級別:鄉(xiāng)車牌代碼:豫K
長途區(qū)號:0374 郵政編碼:461000
轄區(qū)面積:約96.58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約9萬人
人口密度:約932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3個社區(qū)、31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范湖西社區(qū)~001鄉(xiāng)中心區(qū)
傳,古時此地為一湖泊,后淤積成田,范姓始居,故名。…[詳細]
范湖東社區(qū)~002鄉(xiāng)中心區(qū)
居委會位于范湖村東得名。傳,古時此地為一湖泊,后淤積成田,范姓始居,故名![詳細]
帥郭社區(qū)~003村莊
傳,郭姓始祖墓碑載,郭姓元宋從山西界體縣遷至河南省郾城縣,后遷此,始祖郭政與帥氏結(jié)親,故名帥郭![詳細]
周莊村~202村莊
周姓明代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明、清屬灣里保。1932年屬五區(qū)三圣莊。1941年屬康封鎮(zhèn)。1948年屬許西縣一區(qū)。1949年屬襄城縣范湖區(qū)。1958年設(shè)…[詳細]
臺王村~203村莊
王姓明代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初名大王莊。因處曹操練兵臺遺址東側(cè),后稱今名![詳細]
西譚村~204村莊
譚姓明正德年間自今潁陽鄉(xiāng)譚莊遷此建村,初名譚家莊。后人口繁衍,在村東側(cè)又建一村,故稱今名![詳細]
城上村~205村莊
傳,三國魏武帝論城遺址之上,故名。清代屬化行保。1932年屬五區(qū)論臺鄉(xiāng)。1941年屬化育鄉(xiāng)。1948年屬許西縣。1949年屬襄城縣范湖區(qū)。1958年設(shè)…[詳細]
閻柳村~206村莊
閻、柳二姓明代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故名![詳細]
文莊村~207村莊
傳,文姓明代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故名。明、清代屬灣里保。1932年屬二區(qū)中華鎮(zhèn)。1941年屬康封鎮(zhèn)。1948年屬許西縣。1949年屬襄城縣范湖區(qū)。19…[詳細]
秦寺村~208村莊
明代秦姓從郟縣長橋遷此建村,初名小秦莊,因村西有安赫李,后改今名。1966年曾更名紅旗村,不久恢復(fù)秦寺名稱![詳細]
鐵爐陳村~209村莊
傳,明代陳氏二兄弟從山西洪洞遷此建村,立爐打鐵,故得名“鐵爐陳”![詳細]
坡周村~211村莊
明代周姓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因處坡地,故名![詳細]
大郭村~212村莊
郭姓明初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因村西北側(cè)有菩薩堂,初名郭堂,后人口繁衍,改今名![詳細]
朱湖潭村~213村莊
朱湖潭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康封村~214村莊
北宋末年,康王趙構(gòu)南逃經(jīng)此,為店主厚待,后敕封“康公店”,遂以康封為村名![詳細]
倘莊村~215村莊
倘莊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凹郭村~216村莊
凹郭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營陳村~217村莊
營陳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軍張村~218村莊
張姓始祖自臨潁縣張寨遷此建村,取分居之意,始名均張,后演今名![詳細]
紙房村~219村莊
傳,王姓明代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因開設(shè)造紙房,故名![詳細]
東大陳村~220村莊
陳姓明代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因村東臨潁縣境內(nèi)有小陳村,故名大陳![詳細]
竹園村~221村莊
傳,朱、閻二姓始居,臨路開設(shè)店鋪,初名朱閻店,清末村南部植一竹園,民國初改今名![詳細]
汊河閻村~222村莊
汊河閻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北任莊村~223村莊
明代任姓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故名。明、清代屬范湖保。1932年屬二區(qū)竹園鄉(xiāng)。1941年屬康封鎮(zhèn)。1948年屬許西縣一區(qū)。1949年屬襄城縣范湖區(qū)。19…[詳細]
大白村~224村莊
白姓明代自山西洪洞遷此建村,因時人口多,故名大白莊,后簡稱今名![詳細]
堯城宋村~225村莊
明永樂元年,宋姓攜一尊石獅子遷此,初名獅子宋,因西依堯城崗,后改名堯城宋。…[詳細]
西于村~226村莊
于姓明代自山西洪洞遷此建兩村,居西,故名![詳細]
祖師廟村~227村莊
明代,王、岳二姓自山西洪洞遷此,此王姓繁衍,初名王莊,后發(fā)洪水,沖來一尊玉雕“祖師”,村民視為“天意”,遂建“祖師廟”供奉,村以廟名。…[詳細]
裴昌村~228村莊
傳,唐朝宰相裴度曾率兵駐扎于此,平息匪患,后人建廟紀念,名裴昌廟,村以廟名,后簡稱今名![詳細]
東虎頭李村~229村莊
李姓明代自山西洪洞遷此,因村處地形似臥虎的土丘之首,得名![詳細]
羅莊村~231村莊
明代盧姓自今潁陽鄉(xiāng)盧莊遷此,初名盧莊,后演今名![詳細]
油房孫村~232村莊
傳,孫姓始居,開油坊,初名油房孫家莊,后簡稱今名。…[詳細]
廟上村~233村莊
傳,鄭、劉二姓始居,村處“康公廟”南側(cè),得名;1966年曾更名前進村,不就恢復(fù)原名。…[詳細]
陳家灣村~234村莊
村內(nèi)陳姓始居,且原址處河灣,故名。2011年6月自南陽市淅川縣遷此,現(xiàn)屬范湖鄉(xiāng)![詳細]

地名由來:

傳古時此地為一湖泊,后淤積成田,范姓始居,故名范湖。

基本介紹:

范湖鄉(xiāng)位于河南省許昌市襄城縣東部20公里處,地處許昌、平頂山、漯河三市交界處,屬黃淮平原地貌。全鄉(xiāng)田野坦蕩如砥,無崗丘起伏。是全縣糧食主產(chǎn)區(qū),主要農(nóng)作物小麥、大豆、玉米。素有襄縣“東大倉”之美譽。是土地或是人口在襄城縣位居第一。

范湖鄉(xiāng)交通運輸快速便捷,東臨京廣鐵路,西臨311國道,西接許平南高速公路,省道茨逍路橫貫東西,并與之形成“卅”字交通網(wǎng)絡(luò);水利資源豐富,北臨沙潁河,南依北汝河,地表水、地下水豐富,是許昌市區(qū)用水主要供水源區(qū);電力資源豐富,南部有葡萄張11萬伏變電站;地下資源豐富,經(jīng)初步勘探,蘊含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條件許可時,這些寶藏將在范湖鄉(xiāng)開采出來,造福大眾,服務(wù)國

+查看詳細范湖鄉(xiāng)概況>>

文化旅游:

臺王遺址

臺王遺址新石器時代襄城縣范湖鄉(xiāng)臺王村位于襄城縣范湖鄉(xiāng)臺王村西,臺地原有內(nèi)外二城,內(nèi)城在原臺地邊沿,占地29.4畝,外城在高臺周圍約1OO米處,占地5O余畝。二城門均在南端,內(nèi)外城各有城墻、垛

西不羹遺址

西不羹遺址位于襄城縣范湖鄉(xiāng)宋莊堯城崗上,也叫堯城,為春秋時楚國古城遺址,屬龍山文化遺址?h級文物保護單位。不羹是遠古延續(xù)下來的族性小國,春秋時為楚所滅!蹲髠鳌份d:“楚筑不羹,有東西二城!

孫圪垱遺址

孫圪垱遺址位于襄城縣范湖鄉(xiāng)孫圪垱村,時代為新石器時代。1998年,孫圪垱遺址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古為豫州域。

春秋時為“氾”地,屬鄭。

秦屬襄城縣。

后因之。

明、清東部屬范湖保,西部屬灣里保,北部屬化行保,南部屬夢陵保。

1932年大部屬二區(qū)。

1941年屬康封鎮(zhèn),北部屬化育鄉(xiāng)。

1948年屬許西縣,同年11月撤銷許西縣,仍屬襄城縣。

1949年屬范湖區(qū)。

1958年改稱范湖公社。

1966年更名東風公社。

1971年復(fù)原名。

1984年改鄉(xiāng)。


以下地名與范湖鄉(xiāng)面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