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符草樓鎮(zhèn) | 隸屬:太康縣 |
區(qū)劃代碼:411627108 | 代碼前6位:411627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豫P |
長途區(qū)號:0394 | 郵政編碼:466000 |
轄區(qū)面積:約72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約6.34萬人 |
人口密度:約88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34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付東村 | ~20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明末符姓家族在此建樓,因用草、桐油等做房頂,取名符草樓。因符草樓村民不斷增多,分出東西兩個村莊,位于符草樓的東部,取村名為符草樓東。…[詳細] |
付西村 | ~202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明末符姓家族在此建樓,因用草、桐油等做房頂,取名符草樓。因符草樓村民不斷增多,分出東、西兩個村莊,因位于符草樓的西部,取村名為符草樓西![詳細] |
皇王村 | ~203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明洪武八年(1375)因姓王的遷此居住,取名王莊。1998年因重名,更名為皇王。…[詳細] |
張坤樓東村 | ~204 | 村莊 | 明代末年,一個叫張坤的人從山西洪洞縣遷移到太康縣城東南18公里的岳油坊居住,又買下土地500畝蓋了一所樓,唱了一場戲,周村的人都到此聽戲,在聽戲期間,…[詳細] |
陸灣村 | ~205 | 村莊 | 清代順治四年(1647),有一武士,名吳老星,此人武藝高強,名聲很大,于是方園百里的難民前來避難,大都以種菜為生,因澆菜時用轆轤取水,又緊靠黑河拐灣處…[詳細] |
老屯村 | ~206 | 村莊 | 清乾隆元年(1736)該屯由郭莊、白莊、王莊、申莊四個莊合為一個莊,取名老屯。…[詳細] |
岳莊村 | ~207 | 村莊 | 據(jù)《岳氏家譜》記載,南宋時期岳飛之子岳震自湯陰遷至湖北黃梅縣,其孫岳寬自黃梅遷至太康東南二十里岳閣,后改為岳莊![詳細] |
宋莊村 | ~208 | 村莊 | 清道光二年(1822)宋姓村民來祖宋生遷此建村定居,取名宋莊![詳細] |
雙李村 | ~209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兩戶李姓人家,取名雙李![詳細] |
于王村 | ~210 | 村莊 | 由于地勢較凹耕地又多是淤土,取名淤洼。后演變?yōu)橛谕。后于洼和王莊兩個村連在了一起,更名為于王![詳細] |
西元村 | ~211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因袁氏家庭人多,自西向東接連有三個袁莊,中袁和西袁之間有一路口,又在最西邊,故取名為西袁路口。…[詳細] |
錢莊村 | ~212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幾戶錢姓人家在此居住下來,取村名錢莊![詳細] |
賈莊村 | ~213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賈姓村民來祖從山西洪洞縣遷到此地建村居住,取名賈莊![詳細] |
王國貞村 | ~214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清順治年間王國貞兄弟四人隨其母討荒到此落戶,王國貞為長子,后人丁興旺,取村名王國貞![詳細] |
王樓村 | ~215 | 村莊 | 明萬歷三年(1575)王姓村民來祖遷此建村定居,后蓋了一座小樓,取名王樓![詳細] |
大時村 | ~216 | 村莊 | 明洪武年間時生從山西洪洞縣遷來建村定居,因村子較大,取村名大時![詳細] |
馮堂村 | ~217 | 村莊 | 過去村里馮姓人較多,清光緒二年(1876)村內(nèi)建一祠堂,取村名馮堂![詳細] |
譚橋村 | ~218 | 村莊 | 明嘉靖元年(1521),譚姓村民來祖遷此建村居住,因村頭建有小橋,取名譚橋![詳細] |
岳油坊村 | ~219 | 村莊 | 明正德年間(1505)原名為岳家村。后岳姓幾人遷此定居,因開有油坊,取名岳油坊![詳細] |
岳西村 | ~220 | 村莊 | 明萬歷元年(1573)岳飛后代從湖北黃梅縣遷此建村,因村中有幾條胡同,取名岳古同。后因位置靠西,更名為岳古同西。…[詳細] |
岳東村 | ~221 | 村莊 | 明萬歷元年(1573)岳姓從湯陰縣遷此建村,因村中有幾條胡同,取名岳胡同。后因位置靠東,更名為岳古同東![詳細] |
張老莊村 | ~222 | 村莊 | 明崇禎二年(1628)張姓三兄弟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因該地以前有人居住過(故址有磚頭瓦礫),取名張老莊![詳細] |
新莊村 | ~223 | 村莊 | 1913年,任姓村民來祖遷此定居,取名任莊。1974年從大李,葉莊,張莊,酒館各遷出部分農(nóng)戶組建一個新村,取名為新莊![詳細] |
槐寺村 | ~224 | 村莊 | 夏代第八代時期,中國第八代國王諱槐,生前在此地治水,墾荒種田,死后葬于此地,村民取名槐丘。漢朝時期建“帝槐廟”后改稱槐丘寺。后被村民改稱為槐寺![詳細] |
小吳樓村 | ~225 | 村莊 | 清代末年(1911)吳大才從外地遷入此地后建一幢小樓,取村名小吳樓。后來因失火而家破人亡,不久又遷入岳姓人家,而村名仍用小吳樓![詳細] |
明光村 | ~226 | 村莊 | 清嘉慶年間,范店村每天早晨有集市,因徐寨村財主徐天祥辦喜事,為購物方便,把范店村的晨集暫遷到明光村,辦完事后也一直在明光村起集。范店村群眾那時叫“明誆…[詳細] |
劉清占村 | ~227 | 村莊 | 清乾隆九年(1744)來祖劉青占遷居此地,取村名為劉青占![詳細] |
李彩村 | ~228 | 村莊 | 李彩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汪鄭村 | ~229 | 村莊 | 汪姓村民來祖遷此建村居住,取名汪莊。鄭姓村民遷來建村居住,取村名為鄭古同。汪莊、鄭古同相鄰![詳細] |
李莊村 | ~230 | 村莊 |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李姓村民來祖遷此定居建村,取名李莊![詳細] |
周莊村 | ~231 | 村莊 | 周姓來祖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居住建村,取名周莊![詳細] |
岳集村 | ~232 | 村莊 | 清代末年,逢單日有集市,因村中姓岳的人較多,取名岳集。…[詳細] |
謝堂村 | ~233 | 村莊 | 清康熙二年(1662)謝姓村民來祖遷居此地,后在村西建有一很大的廟堂,取名謝堂![詳細] |
鄭老莊村 | ~235 | 村莊 | 清乾隆年間原名鄭閣。后來鄭姓家族分多處居住,另起新村名,而鄭閣為舊村,又以鄭姓較多,后演化為鄭老莊。…[詳細] |
地名由來:
該村原名小王莊。明崇禎年間有一符姓財主建樓,并在樓頂套建一小樓,供站崗放哨用,因此得名“符套樓”。后此樓被毀。又因用槐草、桐油等作樓頂,演變?yōu)榉輼恰?/p>
基本介紹:
符草樓鎮(zhèn)位于太康縣城東南,東靠張集鄉(xiāng)、南連淮陽臨蔡鄉(xiāng)、西與老冢鎮(zhèn)接壤,北與毛莊鎮(zhèn)、馬廠鎮(zhèn)毗鄰,轄區(qū)南北長12.5公里,東西寬6公里,總面積約72平方公里,311國道從境內(nèi)穿過,交通方便,全鎮(zhèn)共轄34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50284人,其中回族40多人,符草樓鎮(zhèn)歷史悠久,在該鎮(zhèn)槐寺有古墓一座,有斷碑碣記載:“夏后槐葬此”,-物部門發(fā)掘鑒定該處為仰韶、龍山及商、漢四個時期的文化遺志。現(xiàn)任鎮(zhèn)-朱在紅、鎮(zhèn)長衡培祥。
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符草樓,距離縣城13公里,311國道和老冢至馬廠公路在此交匯。97年以后,鎮(zhèn)黨委政府抓住機遇,積極擴大鎮(zhèn)區(qū)規(guī)模,搞活商業(yè)流通,在公路沿線新建兩層以上商用門面
榮譽排行:
2023年9月,符草樓鎮(zhèn)被確定為2023年度河南省”平安農(nóng)機”示范鄉(xiāng)(鎮(zhèn))。
歷史沿革:
1949年屬太康縣第七區(qū)(老冢)。
1958年成立符草樓公社。
1983年更名為符草樓鄉(xiāng)。
1999年改置符草樓鎮(zhèn)。
區(qū)劃: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符草樓鎮(zhè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