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西邵鄉(xiāng) | 隸屬:南樂縣 |
區(qū)劃代碼:410923205 | 代碼前6位:410923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豫J |
長途區(qū)號:0393 | 郵政編碼:457000 |
轄區(qū)面積:約48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3.99萬人 |
人口密度:831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7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西邵集村 | ~201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相五花營為一古代營壘,唐代,河北五鎮(zhèn)常會兵于此,在“五營”之東,設(shè)有4處哨所,今仍有“五營四哨”之說。此處系“五營”之東哨所之一,因此在東哨所之西,古…[詳細] |
付苑村 | ~202 | 村莊 | 原名店西,位于古鹽道客店之西而名,明代中期因與有名氣的“苑村”緊鄰,外人也稱苑村,為相區(qū)別,以老戶傅姓取名,稱傅苑村。…[詳細] |
劉苑村 | ~203 | 村莊 | 原名店東,因處在鹽道側(cè),客店之東而名。明代,因與有名氣的“苑村”緊連,外人也稱苑村,為相區(qū)別,以劉姓居多,改名劉苑村![詳細] |
蘇苑村 | ~204 | 村莊 | 據(jù)三皇寺奶奶廟的鐵鐘、碑碣記載:明初,苑姓自山西遷此,以姓氏取名“苑村”。又因村中成立大廟會而負盛名。后有蘇姓遷來居于村東,自稱“蘇村”,而外統(tǒng)稱苑村…[詳細] |
李苑村 | ~205 | 村莊 | 明代中期,村子由于和名聲較大的苑村相毗鄰,李村人少村小,外人也稱李村為苑村。為相區(qū)別,以姓氏取名李苑村![詳細] |
霍苑村 | ~206 | 村莊 | 據(jù)元至順三年(1332)霍氏墓志記載:原名霍村,后因苑村古廟會盛大,致使苑村名氣很高,而霍村與苑村毗鄰,且村小族微,外人也稱苑村,為相區(qū)別,以姓氏取名…[詳細] |
葛苑村 | ~207 | 村莊 | 據(jù)元至順三年(1332)霍氏墓志記載:原名“角心莊”,因處在黃河拐角處而得名。村中有葛、黃、郭等姓。明代中期因與名聲較高的“苑村”毗鄰,取名角心苑村,…[詳細] |
喬崇町村 | ~208 | 村莊 | 以姓氏名村,明永樂二年(1404),喬姓自山西遷此,后因喬姓漸大,別姓日衰,改名喬峰莊。明代中期改喬峰莊為“崇疃”!俺纭迸c“高峰”意近,疃即村、屯、…[詳細] |
李崇町村 | ~209 | 村莊 | 明正德元年(1506),李姓由山東臨清遷來定居,因與村大名高的喬崇疃相連,亦名崇疃,后劉姓絕,李族大,遂以姓氏取名李崇疃。…[詳細] |
王崇町村 | ~210 | 村莊 | 原名“鐵爐”(村人以鐵業(yè)為生),因人少戶寡,而與喬崇疃同屬一村。清光緒年間,人口已多,遂與喬崇疃分治,自成一村,以姓氏取名王崇疃![詳細] |
趙任村 | ~211 | 村莊 | 據(jù)清光緒《南樂縣志》載:清代,趙姓遷至任村居住,因趙姓居多,冠以姓氏趙命名“趙任村”。…[詳細] |
劉任村 | ~212 | 村莊 | 據(jù)清光緒年間《南樂縣志》載:當時已名任村,后劉姓漸多,遂改村名為劉任村![詳細] |
王東邵村 | ~213 | 村莊 | 《讀史方輿紀要》載:唐代,河北五鎮(zhèn)常會兵于此,在“五營”之東,設(shè)有四處哨所,今仍有“五營四哨”之說,此處系“五營”之東哨所之一,因在西哨之東,故名東哨…[詳細] |
檀東邵村 | ~214 | 村莊 | 《讀史方輿紀要》載:唐代,河北五鎮(zhèn)常會兵于此,在“五營”之東,設(shè)有四處哨所,今仍有“五營四哨”之說,此處系“五營”之東哨所之一,因在西哨之東,故名東哨…[詳細] |
袁東邵村 | ~215 | 村莊 | 《讀史方輿紀要》載:唐代,河北五鎮(zhèn)常會兵于此,在“五營”之東,設(shè)有四處哨所,今仍有“五營四哨”之說,此地系“五營”之東哨所之一,因在西哨之東,故名東哨…[詳細] |
李西邵村 | ~216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據(j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唐代,河北五鎮(zhèn)常會兵于此,在“五營”之東設(shè)有四處哨所,此處系“五營”之東哨所之一,因在東哨之西,故稱西哨。后李姓定居于此,故名…[詳細] |
趙西邵村 | ~217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據(j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唐時,河北五鎮(zhèn)常會兵于此,在“五營”之東,設(shè)有4處哨所,此處系“五營”之東哨所之一,因在東哨之西,故稱“西哨”。此村因姜姓居此…[詳細] |
王西邵村 | ~218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據(j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唐代,河北五鎮(zhèn)常會兵于此,在“五營”之東,設(shè)有四處哨所,此處系“五營”之東哨所之一,因在東哨之西,故稱“西哨”。后因王姓居多,…[詳細] |
蔡村村 | ~219 | 村莊 | 據(jù)清光緒年間《南樂縣志》載:村子原名蔡泉村,因有?,坑中有泉而得名。后因蔡姓居官成品,桑泉干涸,遂改名蔡村![詳細] |
寨里村 | ~220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明崇禎年間,為防范兵禍,人們挖溝筑寨。因大部分在寨里,故稱寨里![詳細] |
五花營村 | ~221 | 鎮(zhèn)中心區(qū) | 據(jù)《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唐代,河北五鎮(zhèn)常會兵駐扎營盤于此,故名五花營。后人因其壁壘,聚居成村,村名因此呼之。又據(jù)《宣和遺事》記載:知其地“花家酒店”有…[詳細] |
四坡村 | ~222 | 村莊 | 明永樂三年(1405),趙、崔、郭、李四姓自山西省平陽府洪洞縣遷居馬頰河南坡,因姓氏取名趙、崔、郭、李坡,因轄4個坡,故取名四坡村民委員會![詳細] |
侯古寧甫村 | ~223 | 村莊 | 據(jù)《侯氏家譜》記載:明永樂年間,侯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因侯姓居多,故稱侯古寧甫![詳細] |
運古寧甫村 | ~224 | 村莊 | 據(jù)《運氏家譜》記載:運氏于明永樂年間,從湯陰縣遷此,當時這里即稱古寧甫。后因運姓居多,遂稱運古寧甫。“古寧甫”含義待查![詳細] |
邢古寧甫村 | ~225 | 村莊 | 據(jù)《邢氏家譜》記載:邢氏于明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當時邢氏居多,故稱邢古寧甫,含義待查。…[詳細] |
楊古寧甫村 | ~226 | 村莊 | 楊氏于明永樂年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當時邢氏居多,故稱邢古寧甫,古寧甫含義待查![詳細] |
潘古寧甫村 | ~227 | 村莊 | 據(jù)村內(nèi)石碑記載:原名古寧甫。明洪武年間,潘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漸人多勢大,改稱潘古寧甫,“古寧甫”含義待查。…[詳細] |
地名由來:
唐代河北五鎮(zhèn)常會兵于此,在五營之東,設(shè)有4處哨所,此處系五營東哨所之西,故稱西哨。明永樂年間,遷民在此定居,復(fù)有集市出現(xiàn),故名西哨集,演為西邵集。
榮譽排行:
2022年3月,西邵鄉(xiāng)被命名為2021年度河南省衛(wèi)生鄉(xiāng)鎮(zhèn)。
2016年12月,西邵鄉(xiāng)上榜第四批河南省特色景觀旅游名鎮(zhèn)。
基本介紹:
西邵鄉(xiāng)位于縣境北部。北、東兩面與河北省大名縣接攘,南與谷金摟鄉(xiāng)為鄰,西與寺莊鄉(xiāng)相連。面積48平方公里,轄潘古寧甫、邢古寧甫、寨里、傅苑村、(含尤苑村)、劉任村(含陳、石任村)、趙任村、五花營、運古寧甫、西邵集、
四坡(含崔坡、李坡、郭坡、趙坡4個自然村)劉苑村.喬崇瞳、李崇瞳、楊古寧甫、檀東邵、王東邵。王崇疃、袁東邵、趙西邵、王西邵、李西邵、葛苑村、霍苑村、李苑村、蔡村、蘇苑村27個行政村。
西邵鄉(xiāng)境內(nèi)有黃河故道和東邵溝經(jīng)流,北部多沙丘。近年造林固沙,沙區(qū)已成果木林帶,其余土地肥沃,盛產(chǎn)小麥、玉米、谷子、棉花、花生、紅薯和豆類。五花營的大棗、蔡村的蘋果和喬崇疃一帶的桃、杏、
歷史沿革:
漢代為元城縣地。
晉屬昌樂縣。
其東部在隋代曾屬貴鄉(xiāng)縣。
唐代屬昌樂縣地。
五代后為南樂縣。
明代為清平鄉(xiāng)。
嘉靖年間改鄉(xiāng)為里。
清代改里為社。
1929年為第五區(qū),區(qū)公所駐西邵集。
1934年第四、五兩區(qū)合并為第一區(qū),屬第一區(qū)。
1945年屬第四區(qū)。
1948年為第四區(qū),區(qū)部駐谷金樓。
1949年仍屬第四區(qū)。
1956年設(shè)西邵鄉(xiāng)。
1958年改為西邵公社。
1984年復(fù)西邵鄉(xiāng)。
區(qū)劃: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西邵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