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三門峽市 > 靈寶市 > 陽平鎮(zhèn)

河南省三門峽市靈寶市陽平鎮(zhèn)

[移動版]
地名:陽平鎮(zhèn)隸屬靈寶市
區(qū)劃代碼:411282103代碼前6位:411282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行政級別:鎮(zhèn)車牌代碼:豫M
長途區(qū)號:0398 郵政編碼:472000
轄區(qū)面積:約145.1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約5.46萬人
人口密度:約376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44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北陽平村~200鎮(zhèn)中心區(qū)
建在陽平河川平地,稱陽平,與南陽平冠以方位,故名�!�[詳細]
閿鄉(xiāng)村~201村莊
原系老縣城西郊一村,后因三門峽水庫攔洪時,部分城內(nèi)人遷此居住,故名閿鄉(xiāng)�!�[詳細]
坡底村~202村莊
位于程村塬北面坡底,根據(jù)地形,取名坡底�!�[詳細]
張村村~203村莊
張姓早居,故名張村。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張村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民公社。198…[詳細]
橫澗村~204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位于陽平川澗之東,其澗溪南北橫流,故名為橫澗�!�[詳細]
嘴頭村~205村莊
嘴頭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謝家莊村~206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謝姓早居,故名謝家莊。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張村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閿鄉(xiāng)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民公社。19…[詳細]
九營村~207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傳建村前是陜西潼關(guān)駐軍營地,村建在九龍廟附近,故稱九營�!�[詳細]
南陽平村~209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位于陽平河南,故名南陽平。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九營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民公社�!�[詳細]
喬營村~210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建村以前駐過軍隊,喬姓早居,故名喬營。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喬營生產(chǎn)大隊,屬陽…[詳細]
下原村~211村莊
建于一塬的下方,故名下塬,后演變?yōu)橄略!?a href=/henan/lingbao_yangpingzhen_xiayuancun.html class=blue>[詳細]
桑園村~212村莊
村內(nèi)廣植桑樹,故名桑園。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社桑園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民公社�!�[詳細]
大湖村~213村莊
建在大湖峪口,故名大湖。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下原鄉(xiāng)。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桑園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民公…[詳細]
水峪村~214村莊
南有股泉水向北潺潺而流,清澈透明。先人們從四面鄉(xiāng)野遷徙在峪外的小河邊定居,繁衍生息。由于山峪中泉眼多達百余處,且常年流水不斷,人們稱此為水峪,故名水峪…[詳細]
湖東村~215村莊
傳古代陽平是一湖泊,位于湖的東邊,故名湖東�!�[詳細]
郎寨村~216村莊
原姓楊較多,取名楊寨,后人因讀音之誤,讀成郎寨,故名郎寨。…[詳細]
王念村~217村莊
王念村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中社村~218村莊
原名湖城村,村西有將相臺,一門六巷,一石一間廟等,因村位于陽平和巴婁中間,故名�!�[詳細]
五留村~219村莊
的石橋頭,有伍條路岔,人們來往多易逗留,故名伍留�!�[詳細]
東坡村~220村莊
傳原名任坡,后宋代文學(xué)家蘇東坡曾路過此地,故名東坡。…[詳細]
西常村~221村莊
傳常姓人在此早居,又因位于東常村的西側(cè),故名西常�!�[詳細]
裴張村~222村莊
早年系裴、張兩姓人家居住較多,故名裴張。…[詳細]
東常村~223村莊
傳黃帝時期,有一個叫常喜的大部落首領(lǐng),在此居住,其子孫后代以常氏居稱,故名。…[詳細]
澗溝村~224村莊
因位于溝中澗水邊,故名澗溝。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澗溝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民公社…[詳細]
溝南村~225村莊
位于一溝之南,故名溝南。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溝南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民公社。1…[詳細]
大寨村~226村莊
傳原建時是一個大寨子,故名大寨。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東營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民…[詳細]
東營村~227村莊
原鄧姓居多,取名鄧家營,后因人口增多,一部分居民在原村東南0.5千米處建居新村,故名東營。因與東營重名,2017年根據(jù)政府文件更名為下東營。…[詳細]
北溝村~228村莊
位于一條大溝的北邊,故名北溝。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東營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民公…[詳細]
強家村~229村莊
傳早年強姓于此建居,故名強家。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東營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民公…[詳細]
婁底村~230村莊
位于陽平川東塬上,地勢較低,據(jù)傳軒轅皇帝在西北土嶺上煉過金,此村在煉金爐下,故名爐底,后演變?yōu)閵涞�。�?a href=/henan/lingbao_yangpingzhen_loudicun.html class=blue>[詳細]
徐營村~231村莊
徐氏早居,古有兵營,故名徐家營。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徐家營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詳細]
廟底村~232村莊
傳位于原來的皇帝廟下,故名廟底。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徐家營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詳細]
程村村~233村莊
現(xiàn)有古土城遺址,據(jù)很早系兵家安營扎寨之地。后人因有古城,遂命名城村,后演變?yōu)槌檀��!?a href=/henan/lingbao_yangpingzhen_chengcuncun.html class=blue>[詳細]
上陽村~234村莊
傳武則天去洛陽時,路過此地,修建上陽宮,故名上陽�!�[詳細]
香什村~235村莊
傳有一古廟,人們?yōu)樯駸惬I供作什,故名香什�!�[詳細]
渙池村~236村莊
傳唐末黃巢起義時,其馬曾在此村渠中飲水,后人為紀念此事特修建了飲馬池,故名渙池�!�[詳細]
肖泉村~237村莊
東溝有一泉水,泉水清澈,又因肖姓早居,故名肖泉�!�[詳細]
秦南村~238村莊
歷史相傳為興南村,后又改為青南村,演變?yōu)榍啬��!?a href=/henan/lingbao_yangpingzhen_qinnancun.html class=blue>[詳細]
麻溝村~239村莊
黃巢起義時,在渙池藏馬峪屯兵,在相鄰的溝里種“麻”作為馬韁繩,故名麻溝�!�[詳細]
北社村~240村莊
為敬奉三圣母而立社,且在廟社北建村,故名北社�!�[詳細]
姚王村~241村莊
姚、王兩姓早居,故稱姚王。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姚王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民公社�!�[詳細]
南天村~242村莊
傳原名為朝陽村,有一縣官從故縣西莊來此村,一直向南上坡,看似和天都相接,故名南天�!�[詳細]
營田村~243村莊
傳此田地為黃巢起義軍退役人員經(jīng)營,稱營田,后成村,故名營田�!�[詳細]
蘇南村~244村莊
蘇姓早居,冠以方位,故名蘇南。1949年6月屬閿鄉(xiāng)縣陽平區(qū)。1954年6月屬六區(qū)。1956年1月屬陽平鄉(xiāng)。1958年8月成立程村生產(chǎn)大隊,屬陽平人民公…[詳細]

地名由來:

在陽平河川南平地建村,故名。

基本介紹:

靈寶市轄鎮(zhèn)。1958年建陽平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1987年建鎮(zhèn)。位于市境北部,面積145.1平方公里,人口4.7萬。隴海鐵路、310國道過境。轄坡底、張村、橫澗、嘴頭、下莊、九營、北陽平、閿鄉(xiāng)、喬營、南陽平、下原、桑園、大湖、水峪、湖東、朗寨、中社、王念、五留、澗溝、東坡、東常、西常、裴張、婁底、澗南、大寨、東營、北溝、強家、徐營、廟底32個村委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以采礦、黃金冶選為主,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玉米。

榮譽排行:

2015年8月,農(nóng)業(yè)部認定陽平鎮(zhèn)為第五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軒轅圣菇)。

文化旅游:

黃帝鑄鼎原

位于靈寶市陽平鎮(zhèn),距三門峽市80公里,國家2A級旅游區(qū)(點)。《史記·封禪書》記載,古時荊山一帶災(zāi)情嚴重,黃帝聞訊從昆侖山來到荊山察看。為了煉出仙丹給老百姓治病,他采首山之銅,汲湖水,鑄鼎于

下原村嚴家大院

下原村嚴家大院位于靈寶市陽平鎮(zhèn)下原村。年代為清。下原村嚴家大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嚴家大院現(xiàn)有院落四座,均為傳統(tǒng)式民居建筑,其中三座連為一體,一座為月洞式圓門單體建筑。1.三座院為一

靈寶嚴家大院

嚴家大院位于靈寶市陽平鎮(zhèn)下原村,現(xiàn)有院落四座,均為傳統(tǒng)式民居建筑,其中三座連為一體,一座為月洞式圓門單體建筑。1.三座院為一體,均為四合院,每座院面闊11.8米,門房進深4.8米。大院坐西朝

秦人墓地

秦人墓地位于靈寶市陽平鎮(zhèn)文西村東北部。1998年修建連霍高速公路時,經(jīng)鉆探發(fā)現(xiàn)。在文西村東北部。在1075米長,50米寬的路基鉆探中,發(fā)現(xiàn)古墓葬965座;其中戰(zhàn)國墓763座、漢墓127座、唐

歷史沿革:

唐虞為豫州西域。

商為桃林。

周為虢地。

春秋為晉地。

戰(zhàn)國屬韓。

秦屬三川郡。

隋時為閿鄉(xiāng)縣。

1949年屬閿鄉(xiāng)縣。

1954年屬靈寶縣。

1955年為陽平區(qū)。

1956年為陽平鎮(zhèn)中心鄉(xiāng)。

1958年為陽平公社。

1983年設(shè)陽平鄉(xiāng)。

1987年置陽平鎮(zhèn)。

2005年程村鄉(xiāng)并入陽平鎮(zhèn)。


還有2個地名與陽平鎮(zhèn)同名:

以下地名與陽平鎮(zhèn)面積相當(dāng):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