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毛田新村 | 隸屬:軹城鎮(zhèn) |
區(qū)劃代碼:419001102247 | 代碼前6位:419001 |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
行政級別:村 | 車牌代碼:豫U |
長途區(qū)號:0391 | 郵政編碼:454600 |
城鄉(xiāng)分類:村莊 | 分類代碼:220 |
地名由來:
據(jù)清乾隆《濟源縣志·古跡》載:“毛田村,早在春秋時期,為毛公的封地因‘毛公采邑’而得名。”又據(jù)《邵原鎮(zhèn)志》載:“周公相成王營洛邑為東都,邵原因地近東都,多有諸侯采邑。如毛田,其實就為毛公的采邑地。”又古時有一姓毛的官員,路過此地時得急病猝死,因尸體托運不便,村人將他就地掩埋,人們稱他的墳為毛公墳。墳位于田間,故取村名為毛田。毛田村原為邵原鎮(zhèn)所轄,因黃河小浪底水利建設(shè),原村址屬淹沒區(qū),故搬遷至軹城鎮(zhèn),更名為毛田新村。
基本介紹:
相傳,古時一毛姓官員巡游到此,急病猝死。因適逢伏天,尸體托運不便,即就地掩埋。時人據(jù)其墳塋位置田間,故取村名毛田。據(jù)清乾隆《濟源縣志•古跡》載:毛田村,早在春秋時期為毛公封地,因“毛公采邑”而得名。毛公冢高二十余米,占地十余畝,處于毛田村南,今仍存。明洪武年間,柴、馬家族從山西移居于此。后來,趙、陳、李、杜、高、盧、周、常等姓氏搬遷落戶,立村640余年。民國32年(1943年),隸屬王屋縣。民國36年(1947年),王屋縣撤消,毛田村回歸濟源縣。
1997年10月,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截流,庫區(qū)面積擴大。1999年4月,隸屬大峪鎮(zhèn)黃河岸邊的毛田村分散安置。200人入住軹城鎮(zhèn)西軹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濟源縣七區(qū)。
1955年屬濟源縣王屋區(qū)。
1958年屬邵原人民公社,名為毛田生產(chǎn)大隊。
1983年改公社為鄉(xiāng),屬邵原鄉(xiāng),名為毛田村民委員會。
1985年撤鄉(xiāng)建鎮(zhèn),屬邵原鎮(zhèn),名為毛田村民委員會。
1999年,因小浪底水利工程建設(shè)搬遷到軹城鎮(zhèn),更名為毛田新村。
周邊相關(guān):
毛田新村附近有銀河峽、濟源王屋山風景區(qū)、五龍口、濟源黃河三峽、濟源伊利乳業(yè)工業(yè)旅游景區(qū)、濟源南山兒童公園等旅游景點,有濟源冬凌草、濟源核桃、天壇硯、寺郎腰大蔥、濟源盤硯、濟源玉皇李等特產(chǎn),有愚公移山傳說、邵原神話群、燈彩(汴京燈籠張)、愚公移山傳說、邵原神話群等民俗文化。
區(qū)劃:河南省·濟源產(chǎn)城融合區(qū)(濟源市)·軹城鎮(zhèn)·毛田新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