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河南省 > 新鄉(xiāng)市 > 輝縣市 > 占城鎮(zhèn)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輝縣市占城鎮(zhèn)

[移動版]
地名:占城鎮(zhèn)隸屬輝縣市
區(qū)劃代碼:410782111代碼前6位:410782
行政區(qū)域:河南省 地理分區(qū):華中地區(qū)
行政級別:鎮(zhèn)車牌代碼:豫G
長途區(qū)號:0373 郵政編碼:453000
轄區(qū)面積:約59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3.6萬人
人口密度:610人/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28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大占城村~201鎮(zhèn)中心區(qū)
據(jù)考:西周時名櫕茅!蹲筠D(zhuǎn)》:隱公十一年,周桓王以蘇忿生之田與鄭。其中有櫕茅。上古時湯封于櫕茅。西漢時為蕭何之封地。五代時更名為櫕城,后演變?yōu)猷煶。再?a href=/henan/huixian_zanchengzhen_dazhanchengcun.html class=blue>[詳細]
何張莫村~202村莊
因地處沙鯉河(解放后稱石門河)沖積地帶,遇風(fēng)黃沙彌漫,初名黃沙鎮(zhèn)(當(dāng)時無人,為兵馬屯居之地)。后人陸續(xù)定居于此,名新安莊。據(jù)明朝屯兵制度——軍民結(jié)合之…[詳細]
宋張莫村~203村莊
明初:宋、陳兩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分居兩處,故名雙合巷。后據(jù)明朝屯田制度——軍民結(jié)合之地方編制,為張麻小營(今張莫小營)之營盤莊,張麻前冠以姓氏…[詳細]
陳張莫村~204村莊
明初,陳、宋兩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分居兩處,故名雙合巷。后據(jù)明朝屯田制度——軍民結(jié)合之地方編制,為張麻小營(今張莫小營)之營盤莊,張麻前冠以形勢…[詳細]
馬張莫村~205村莊
據(jù)馬氏家譜記載:明萬歷八年(1581),馬鑒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以姓名村,故名馬家巷。后據(jù)明朝屯田制度——軍民結(jié)合之地方編制,為張麻小營(今張莫小…[詳細]
張莫小營村~206村莊
傳:明太祖定都金陵后,實行軍屯、民屯制度。命張麻在此率兵軍屯,后形成村莊,取名張麻小營。民國初年,音譯演變?yōu)榻衩!?a href=/henan/huixian_zanchengzhen_zhangmoxiaoyingcun.html class=blue>[詳細]
陶村村~207村莊
傳:此處東北曾有桃園一處,春日桃花盛開,花木掩映,春光明媚,建村后取名桃花鎮(zhèn)。民國初年,村人曹保義、曹發(fā)榮等為取吉利之意更為今名![詳細]
李連屯村~208村莊
傳:明初,李連在此建村屯田,故名。1948年為李連屯村公所,屬獲嘉縣第二區(qū)。1955年為李連屯農(nóng)業(yè)合作社,屬大占城中心鄉(xiāng)。1958年為李連屯大隊,屬占…[詳細]
北靳村~209村莊
明萬歷年間,周、孫兩姓遷此建村,以姓名村,稱周家莊、孫家莊兩個獨立村,后依靳村(今南靳村)之名,改為周靳村、北靳村。1949年后合為一村,因與南靳村相…[詳細]
王莊村~210村莊
明嘉靖年間(1522-1566),南樂縣縣令王榮道經(jīng)此處,留戀不舍,落此建村,以姓名村,稱王家巷。1949年后簡化為今名![詳細]
南靳村~211村莊
明洪武年間,連、靳兩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初名連靳村。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創(chuàng)建村東火神廟3間,咸豐初年又于村東修建青龍觀1座。因廟宇墻壁紅色…[詳細]
南小營村~212村莊
元末戰(zhàn)亂,黎民背井離鄉(xiāng),逃亡異鄉(xiāng),至明洪武定都金陵后,天下太平,逃亡者陸續(xù)返回故里。明政府將返鄉(xiāng)老年集中于此,邊戍守,邊種田,李善道最先到此,以人名命…[詳細]
師莊村~213村莊
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9年),因黃河水患,師姓由今原陽縣師寨鄉(xiāng)師寨村遷此建村,以姓為名![詳細]
小占城村~214村莊
朱氏于明洪武四年(1371)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因在櫕城村之南,取名南櫕城。后為與大櫕城村相對應(yīng),更名為小櫕城。1949年后簡化為今名。…[詳細]
三衛(wèi)營村~215村莊
傳:北宋時,楊家將老將軍楊景與部將焦贊、孟良為抗遼國侵略,曾在此屯兵扎營,因而得名三衛(wèi)軍營,明初簡化為三衛(wèi)營,建村后更為今名![詳細]
溝西莊村~216村莊
據(jù)碑文記載:衛(wèi)河流經(jīng)村南折向東北,清初:高姓遷至溝東建村,以姓名村,稱高莊,俗名小東莊。后遭水患,村落被淹,復(fù)遷至河西重新建村,遂名溝西莊![詳細]
王官營村~217村莊
傳:北宋時,北方屢遭遼、金侵犯,一位姓王的武官,駐此扎營防守,故名王官營。至明萬歷八年(1580)為與獲嘉縣南王官營村相區(qū)別,更名為北王官營村。195…[詳細]
和莊村~218鎮(zhèn)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和姓最早遷此建村,初稱和家莊,后簡稱今名。…[詳細]
南樊村~219村莊
據(jù)《獲嘉縣志》載:魯僖公二十五年,晉候朝拜周桓王,王賜陽、樊、櫕、茅四邑歸晉。陽,指位于太行山之陽,樊,指“樊村”一帶而言。至于陽、樊、櫕、茅何時何以…[詳細]
東樊村~220村莊
為與南樊村相別,且位置在東,故名。1948年為東樊村村公所,屬獲嘉縣第二區(qū)。1955年為東樊村農(nóng)業(yè)合作社,屬大占城中心鄉(xiāng)。1958年為東樊村大隊,屬占…[詳細]
西樊村~221村莊
傳:元朝,高、唐兩姓遷此建村,取名高家莊、唐莊。元末兵亂,村人被殺。明初,李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稱李巷。后耿、段兩姓陸續(xù)到原高家莊落戶,恢復(fù)村莊…[詳細]
蔡旗營村~222村莊
傳:元末,大將蔡旗率軍打仗,于此扎營,人稱蔡旗營,建村后以此為名![詳細]
周圪垱村~223村莊
傳:此處原系蔡旗營村北側(cè)三片高地,俗稱上、中、下三片圪垱,村民在此處種菜。后周姓逃荒在此建村,故名![詳細]
大梁冢村~224村莊
傳:戰(zhàn)國時,魏襄王(國都在大梁)葬于此地。元末明初,人們在冢上修建廟宇,后漸成村莊,故名![詳細]
小馬莊村~225村莊
馬家墳碑文記載:大占城馬姓于明朝中葉時期遷此建村,以姓名村,取名馬莊。后為與今獲嘉縣史莊鄉(xiāng)馬莊村相區(qū)別,且村落較小,更為今名。…[詳細]
北小營村~226村莊
傳:殷朝一羅姓大臣路過此地,繞村一周,取名羅繞營。后諧音更名為羅召營,又因村子規(guī)模較小,演變?yōu)榱_召小營。因位于占城鎮(zhèn)之北,1949年更為今名![詳細]
馮官營村~227村莊
傳:因在趙固村之南建村,始名南趙固營。元朝兵亂,庶民被殺。明初,馮喜龍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并且招兵聚將,保護村莊,人稱今名![詳細]
北馬營村~228村莊
傳:唐代曾建寺院于此,內(nèi)塑佛像千余,遂名千佛堂。元朝兵亂,庶民慘遭兵患,大部被殺,有的背井離鄉(xiāng),土地荒蕪。明洪武年間,馬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建村,因距…[詳細]

地名由來:

西周時名攢茅。《左轉(zhuǎn)》:隱公十一年,周桓王以蘇忿生之田與鄭。即有攢茅。上古時湯封于攢茅。西漢時為蕭何之封地。五代時更名為攢城,后演為酂城。為與村南派生村相區(qū)別,依據(jù)地理方位得名大酂城。1949年后簡化為大贊城,漸成今名。

基本介紹:

輝縣市轄鄉(xiāng)。1955年建贊城中心鄉(xiāng),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xiāng)。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區(qū)15公里。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3.6萬。輝(縣)吳(村)公路穿境。轄大贊城、和莊、何張莫、宋張莫、陳張莫、馬張莫、張莫小營、王官營、李連屯、南樊村、西樊村、東樊村、蔡旗營、北-、小馬莊、周圪垱、大梁冢、北小營、馮官營、溝西莊、三衛(wèi)營、師莊、小贊城、北靳村、南靳村、南小營、陶村、王靳村28個村委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有綜合加工、機械、紡織等廠。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玉米、棉花,林果產(chǎn)品有蘋果、桃、梨。

歷史沿革:

明、清時屬衛(wèi)輝府獲嘉縣。

1912年屬獲嘉縣北區(qū),同年改屬獲嘉縣第九區(qū)。

1930年屬獲嘉縣第六區(qū)。

1945年屬獲嘉縣師莊區(qū),同年10月屬清河鄉(xiāng)。

1947年屬新鄉(xiāng)三區(qū)。

1948年為獲嘉縣第二區(qū)。

1955年改設(shè)大占城中心鄉(xiāng)。

1958年改為占城公社。

1959年劃屬輝縣。

1983年改占城鄉(xiāng)。

1988年撤輝縣設(shè)輝縣市,屬之。

2000年撤銷占城鄉(xiāng)設(shè)立占城鎮(zhèn)。


還有1個地名與占城鎮(zhèn)同名:

以下地名與占城鎮(zhèn)面積相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