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冠山社區(qū) | 隸屬:澄華街道 |
區(qū)劃代碼:440515003006 | 代碼前6位:440515 |
行政區(qū)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qū):華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社區(qū) | 車牌代碼:粵D |
長途區(qū)號:0754 | 郵政編碼:515000 |
城鄉(xiāng)分類:城鄉(xiāng)結(jié)合區(qū) | 分類代碼:112 |
地名由來:
“冠山社區(qū)”指相傳宋代時已有零散小村,元代漸并成一村。因村位于一條大長隴之上,隴北端有小山。鄉(xiāng)民聚隴而居,以山為首,以隴為脊,宛如巨人仰躺大地。山形似帽,山名稱冠山,村名稱冠隴,后冠隴、冠山兩名并用。
榮譽排行:
2019年3月,第六批廣東省古村落名單發(fā)布,冠山社區(qū)入選。
基本介紹:
冠山社區(qū)居委會簡介
冠山,宋代己有十余小村,元代漸并成村,因北枕神山,林茂石奇,取其“秀甲邑中群山”故名。鄉(xiāng)中貫長街,狀若魚脊,別名“冠隴”。地處韓江下游,東依澄海市區(qū),西南臨韓江,北枕石頭山、神山等山;地域面積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500多人,現(xiàn)屬澄海區(qū)澄華街道。
冠山鐘靈馥秀,山如彩屏,水似玉帶,境內(nèi)的神山風景區(qū),集儒、釋、道于一體,融古今文化于一爐,聞名遐邇的神山十八勝景,宛如顆顆璀琛明珠,散落于冠山的山水之間,構(gòu)成一幅水色山光的國畫。
冠山歷史悠久、才俊輩出,歷為名儒碩彥駐足之所。自宋以降,盧侗、張會宗、周宗禮、許瑤、洪肇基、楊魯?shù)鹊?名宦,燦若星河,其文治武功
文化旅游:
冠山書院,在現(xiàn)在的汕頭市澄海區(qū)境內(nèi),在這里有一副有名的對聯(lián):“禮門辟冠山,亦步亦趨追鹿洞;道岸登澄水,為高為美溯杏壇。”聯(lián)中的冠山二字,指的就是冠山書院。從歷史來看,冠山書院可謂是澄海文化的
神山位于澄海區(qū)澄華街道冠山居委會轄區(qū)內(nèi)。神山高十一丈,周圍七百余步,山雖不高,但峰壑峭立,樹木崢嶸,風景秀麗,古跡眾多,為澄海古八景之一,名曰“冠山環(huán)翠”。明隆慶二年(1568年)澄海置縣之
歷史沿革:
相傳宋代時已有零散小村,元代漸并成一村。
前屬海陽縣懷德鄉(xiāng)下外莆都。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屬澄海縣下外莆都。
1921年廢都設(shè)區(qū),屬在城區(qū)。
1946年與上窖、仙龍、下窖合稱冠華鄉(xiāng)。
1949年合仙龍村稱華仙鄉(xiāng),屬上華區(qū)。
1953年冠山、沙礱合稱冠隴鄉(xiāng)。
1956年冠隴(含沙礱)、下窖、上窖、上埭合稱冠山鄉(xiāng),屬第一區(qū)。
1958年9月成立澄?h人民公社,屬第三支隊301團。
1959年設(shè)冠山生產(chǎn)大隊,屬上華
周邊相關(guān):
冠山社區(qū)附近有澄海冠山書院、澄海神山、前美古村、陳慈黌故居、名賢余氏家廟、德華民俗文化公園等旅游景點,有橄欖菜、酸咸菜、東里豬腳飯、鹵鵝、豬頭粽、樟林鼠曲粿等特產(chǎn),有澄海蜈蚣舞、澄海燈謎、潮陽英歌、潮陽剪紙、南澳漁民舞草龍習俗等民俗文化。
許包野(1900一1935年),祖籍廣東省澄?h冠隴鄉(xiāng),1900年5月出生于泰國一個華僑家庭,7歲回到祖國。1920年,許包野赴法國勤工儉學,先后在法國、德國和奧地利攻讀哲學,并獲得博士學位。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