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廣東省 > 惠州市 > 博羅縣 > 龍溪街道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龍溪街道

[移動版]
地名:龍溪街道隸屬博羅縣
區(qū)劃代碼:441322002代碼前6位:441322
行政區(qū)域:廣東省 地理分區(qū):華南地區(qū)
行政級別:街道車牌代碼:粵L
長途區(qū)號:0752 郵政編碼:516000
轄區(qū)面積:約119平方公里人口數(shù)量:10.96萬人
人口密度:921人/平方公里
辦事處地址:振興路8號
下轄地區(qū):3個社區(qū)、20個行政村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龍溪社區(qū)~001鎮(zhèn)中心區(qū)
因有一條彎曲似龍形的小溪而得名。20世紀70年代前,歸龍溪公社龍溪大隊管制。1987年4月,龍溪鎮(zhèn)人民政府把居民大隊改為龍溪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至今![詳細]
蘇村社區(qū)~002村莊
蘇村是風水寶地,臨近江邊,當時水運交通方便,三縣商人云集,生意慶旺,再加上生意人多為姓蘇,故而得名蘇村。1958年蘇村公社并成立;1963年撤公社改為…[詳細]
禮村社區(qū)~003村莊
于1999年改設村委會并由龍溪鎮(zhèn)提出命名申請,報博羅人民政府批準設立。該社區(qū)位于原禮村,沿用舊名。1956年隸屬龍溪區(qū);1961年至1965年隸屬禮村…[詳細]
龍崗村~201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含義一:清朝中期多姓氏遷居于此,起名根據(jù)村中有兩座山峰龍崗嶺和崗頭嶺,取兩山首個字而得名龍崗村。含義二:因龍溪中心有一座山峰叫龍崗嶺,位于龍溪鎮(zhèn)中心,…[詳細]
夏寮村~202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據(jù)查,清朝乾隆年間,黃姓人自本縣泰美鎮(zhèn)灰樓村遷來居住,村名為寮座,因黃姓有江夏別稱,后改為夏寮。清朝時期,屬博羅縣典史署;國時期屬博羅縣第十三區(qū)忠勇鄉(xiāng)…[詳細]
宮庭村~203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明末清初,有人在寮圍建了一座關帝廟。新中國成立后,上級政府曾在此廟辦公,因此廟像皇帝的宮殿一樣,后來就叫做宮庭。該村最初與夏寮村合并為一個行政村,解放…[詳細]
球崗村~204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該村始建于明朝中期,由廣東省博羅縣龍華潭村族人分支遷移至此地而形成。因落基時村落形似一個半球狀的小山崗且被河水環(huán)繞,地形獨特,故取村名為“球崗村”。明…[詳細]
結窩村~205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落居四百多年前的人發(fā)現(xiàn)本地有大量的青蛙、粵語(蛤乸),因此村民稱為結(蛤)窩村。清朝時期,該村屬博羅縣典史署(冷水約);民國時期,屬博羅縣一、二區(qū)十六…[詳細]
長湖村~206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嘉慶年間,村建時落成地處于村前面有一條自然形成的2千米的長瀝,還有一個大湖,故命村名為長湖瀝。直至1999年3月因行政村名與自然村長湖瀝名相同,撤區(qū)改…[詳細]
埔心村~207村莊
建村以來該村落戶時看到村里四周都是草埔而立,村中心恰好又在草埔的中心,故名。清朝時期,屬博羅縣典史署;民國時期,屬博羅縣第十三區(qū)忠勇鄉(xiāng);中華人民共和國…[詳細]
蘇村村~208村莊
因地名“東占隴”,且村民姓蘇,故名“東占隴蘇”,簡稱占蘇。此后蘇姓漸多,故改名蘇村。清朝時期,屬博羅縣典史署;民國時期,屬博羅縣第十三區(qū)忠勇鄉(xiāng);中華人…[詳細]
綠水湖村~209村莊
清朝年間,眉山與武陵宗氏途遷下來,沒定居前,由于東江邊還沒有建堤壩,整個地方就是一個湖而且長滿翠綠的水草,故定名叫綠水湖。清朝時期,屬博羅縣典史署;民…[詳細]
湖頭村~210村莊
當時黃姓人氏居住于村中一個大湖的東面,因當?shù)厝藗兞晳T將東喻為頭,西喻為尾,故稱之為湖頭。明清時期,屬于博羅縣典史署;民國時期,屬博羅縣第十一區(qū)英勇鄉(xiāng);…[詳細]
深湖村~211村莊
該村始建于清朝順治時期(1638-1661年),由廣東博羅縣龍溪族人分支遷移至此地而形成。因族人落基時最初取村名為“大埔村”,沒建東江堤壩前,東江水從…[詳細]
埔上村~212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埔上殷氏祖宗最早在600年前由河源移居在村尾,以前稱大逢瀝,后來擴大到東風村,(以前稱九革),后來又多一殷氏移民定居紅星(以前稱十革),再后來統(tǒng)稱為埔…[詳細]
白蓮湖村~213村莊
白蓮湖村是在一千多年以前,由福建樟州龍溪村遷移幾戶到此立居。原名叫蓮湖村,事后本村面前邊的湖塘邊有棵白木蓮花,后來就把蓮湖村改為白蓮湖村,故名。新中國…[詳細]
小蓬崗村~214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清朝同治期間,因村民依一小山崗而居,村上老圍的河瀝、瀝上面的木橋、新圍的山崗,構成一朵形似含苞待放的蓮蓬,故取名小蓬崗。清朝時期,隸屬于博羅縣典史署;…[詳細]
黃屋村~215村莊
據(jù)歷史記載,由北宋宣和年間落居(1116-1125年),祖先流傳明朝時期,有村中黃俊立官至吏部尚書,建造“黃氏宗祠”當時皇帝所賜牌匾(天官第)坎頭村,…[詳細]
黎屋村~216村莊
該村始建于宋朝末年,由博羅園洲鐵場白沙村分村遷移至此地而形成。因居住的村民姓氏均為黎姓故取謚為“黎屋村”。明清時期,屬博羅縣典史署;民國時期,屬博羅縣…[詳細]
橫巷村~217村莊
明朝末年(約1560-1600年),由湖鎮(zhèn)梅譚村橫巷(地名)遷居來此,故名橫巷村。明清時期,屬博羅縣典史署;民國時期,屬博羅縣第十一區(qū)英勇鄉(xiāng);中華人民…[詳細]
鐘屋村~218村莊
因明末鐘氏由英德遷來此地,故而得名鐘屋。新中國成立后,屬博羅縣一區(qū)蘇禮龍鄉(xiāng),1958年成立鐘屋大隊,1983年稱鐘屋鄉(xiāng),1986年稱鐘屋管理區(qū),199…[詳細]
銀崗村~219村莊
始祖細六郎趕鴨于沙河數(shù)里,見此地四周曠野突出一山岡,形似一只元寶,而取名為“元岡”。60年代,改名為“銀江村”。80年代,又改名為“銀崗村”。明清時期…[詳細]
岐崗村~220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據(jù)查,在1968年以前由于在河源錫場一直沿用“岐崗”為村名,在1968年因國家建設新豐江水電站,政府安排全村移民到博羅縣龍溪鎮(zhèn),沿用村名“岐崗”至今![詳細]

地名由來:

因街道有一條彎曲似龍形的小溪而得名。

榮譽排行:

2022年10月,2022年淘寶鎮(zhèn)名單發(fā)布,龍溪街道上榜。

2021年10月,南京大學空間規(guī)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聯(lián)合發(fā)布2021年淘寶鎮(zhèn)名單,龍溪街道榜上有名。

2021年5月,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龍溪街道人口數(shù)量為10.96萬人,位列博羅縣各鎮(zhèn)(街道)人口數(shù)量排行榜第4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鎮(zhèn),龍溪街道榜上有名。

2014年7月,龍溪街道被國家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zhèn)

基本介紹:

龍溪街道辦事處是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下轄鎮(zhèn),位于博羅縣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東北端,東江中下游,南與東莞橋頭、企石鎮(zhèn)、仲愷高新區(qū)潼湖鎮(zhèn)隔江相望,北靠羅浮山脈。全鎮(zhèn)總面積119平方公里,絕大部分是平原。

因區(qū)內有一條彎曲似龍形的小溪而得名。1979年稱龍溪鎮(zhèn)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復區(qū)鄉(xiāng)建置,易名龍溪區(qū)。1986年1月,改區(qū)設鎮(zhèn),更名龍溪鎮(zhèn)。下轄龍溪、蘇村、禮村3個居民社區(qū),龍崗、夏寮、宮庭、球崗、結窩、長湖瀝、埔心、銀崗、小蓬崗、岐崗、綠水湖、埔上、蘇村、橫巷、黎屋、黃屋、鐘屋、深湖、湖頭、白蓮湖等20個村。

戶籍人口約6.3萬人,外來人口約6萬人。是全國發(fā)展和改革試點小城鎮(zhèn),廣東鎮(zhèn)域經(jīng)

+查看詳細龍溪街道概況>>

歷史沿革:

古代,有龍溪圩。

民國時屬,第十三區(q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屬博羅縣四區(qū)。

1951年,改屬博羅六區(qū)。

1952年,改屬博羅十區(qū)。

1958年,改設龍溪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設區(qū)。

1986年冬,撒區(qū)建鎮(zhèn)。

2017年12月,正式設立龍溪街道辦事處。


還有2個地名與龍溪街道同名:

以下地名與龍溪街道面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