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渭陽鄉(xiāng) | 隸屬:隴西縣 |
區(qū)劃代碼:621122200 | 代碼前6位:621122 |
行政區(qū)域:甘肅省 | 地理分區(qū):西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鄉(xiāng) | 車牌代碼:甘J |
長途區(qū)號:0932 | 郵政編碼:743000 |
轄區(qū)面積:約138.8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1.3萬人 |
人口密度:94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0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渭陽村 | ~201 | 村莊 | 渭陽村地處渭河以北,面向陽的坡面,此地名原為陽坡,后因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就合稱為渭陽村![詳細] |
三川村 | ~202 | 鄉(xiāng)中心區(qū) | 清朝年間建村時有村中黃氏家族在此常年居住,故命名黃家川。又因在轄區(qū)內(nèi)有董家川,黃家川和陳家川共計三川,故取名三川大隊,后來改名三川村民委員會![詳細] |
錦屏村 | ~203 | 村莊 | 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580-1600)年,村中有人見一五彩孔雀落于此地,尾屏大開艷麗非常,故名![詳細] |
文昌村 | ~204 | 村莊 | 該地因有一座文昌廟,香火旺盛,附近村名多來上香,因此此地地名文昌村。…[詳細] |
林家坪村 | ~205 | 村莊 | 林家坪村地處渭陽鄉(xiāng)西北,居民以林姓居住為多,全村地勢較平坦,故稱林家坪村。…[詳細] |
本馱村 | ~206 | 村莊 | 本馱村地處渭陽想以北,面向文昌村,此地名原為黃鼠灣梁,后因商人用牲口馱載販運糧食等農(nóng)產(chǎn)品穿越此梁,由此而得名![詳細] |
水泉村 | ~207 | 村莊 | 1949年自然村水泉鋪得名,后村址變更至謝家坪社,1983年簡化命名水泉村![詳細] |
三門村 | ~208 | 村莊 | 因其所屬轄區(qū)內(nèi)有許氏聚居地許家門、王氏聚居地王家門、劉氏聚居地劉家門三個自然社而得名三門![詳細] |
小干川村 | ~209 | 村莊 | 目前最早在清朝雍正年間,該山區(qū)東西走向平川,南北山巒包裹,聚陽避風,沒有水源,當時的百姓就將這個山區(qū)地習慣的稱之為“小干川”。歷史以來,隨著雨水山洪沖…[詳細] |
崔家灣村 | ~210 | 村莊 | 清末有崔氏五兄弟遷移至此,在此安家生活。其中一兄弟經(jīng)過苦心經(jīng)營,家境逐漸殷實。此人樂善好施,村民十分愛戴他,且此地崔姓人家居多地勢蜿蜒,因此得名為崔家…[詳細] |
地名由來:
除個別村臨散渡河而居外,其余一概排列于渭河北岸,于是便有了鄉(xiāng)的名子——渭陽。
基本介紹:
隴西縣轄鄉(xiāng)。1949年設渭陽鄉(xiāng),1958年并入云田公社,1961年分設渭陽公社,1983年復設鄉(xiāng)。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20公里。面積138.8平方公里,人口1.3萬。有簡易公路接316國道。轄三川、渭陽、三門、小干川、崔家灣、包家岔、董家岔、錦屏、文昌、水泉、本馱、林家坪12個村委會。地處干旱山區(qū),溝壑縱橫。農(nóng)業(yè)主產(chǎn)小麥、糜子、谷子、馬鈴薯,盛產(chǎn)胡麻等。
歷史沿革:
1935年,為陽坡鄉(xiāng)。
1950年5月,設文昌渭陽、四嘴3鄉(xiāng)。
1955年10月,3鄉(xiāng)合并為四衛(wèi)、水泉2鄉(xiāng)。
1958年9月,屬云田公社。
1961年4月,析置渭陽公社。
1983年7月,改渭陽鄉(xiāng)。
區(qū)劃: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渭陽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