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倉山區(qū) > 倉前街道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倉前街道

[移動版]
地名:倉前街道隸屬倉山區(qū)
區(qū)劃代碼:350104001代碼前6位:350104
行政區(qū)域:福建省 地理分區(qū):華東地區(qū)
行政級別:街道車牌代碼:閩A
長途區(qū)號:0591 郵政編碼:350000
轄區(qū)面積:約0.991平方公里
下轄地區(qū):5個社區(qū)
代碼城鄉(xiāng)分類簡介
萬春社區(qū)~003主城區(qū)
因巷口有“萬春京果店”而得名,故名。成立時間為2015年11月,以前是塔亭社區(qū),現(xiàn)改為萬春社區(qū)![詳細]
公園社區(qū)~005主城區(qū)
清光緒初年,由英國領事領頭向清政府租借地皮建跑馬場。清政府征民田350余畝讓租,年收租銀1000兩。民國后,跑馬場被改建為“林森公園”,此為“公園路”…[詳細]
麥園社區(qū)~006主城區(qū)
乾隆年間,荒廢已久的梅林丘地,被人們墾為麥地,一時片片麥田,蔚成大觀,故名![詳細]
勞工社區(qū)~008主城區(qū)
因解放初期此地區(qū)為工人等勞動人民居住地,故名![詳細]
航興社區(qū)~010主城區(qū)
其村委會駐地在航興花園小區(qū),為航興公司開發(fā)建設,故名![詳細]

地名由來:

因洪武年間山北麓設有鹽倉,故該地被稱為鹽倉前街道,后簡化為倉前街道。

基本介紹:

倉前街道地處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中部,東接下渡街道埔頂,北臨閩江和臨江街道觀井路銜接,西連上渡街道龍?zhí)督,南與郊區(qū)倉山鄉(xiāng)金星村交界,面積0.991平方公里,居民一萬兩千余戶、近3萬人。街道辦事處設于聚合路3號欣隆盛世G座,下轄龍峰、梅塢、麥園、振興、公園、萬春、勞工、星園、利民、航興10個居委會。

-

地理位置

倉前街道地勢中間高兩旁低,藤山主脈橫貫東西。山北一帶濱臨閩江,地勢低洼,常受洪水侵襲。因明洪武年間山北麓設有鹽倉,故該地被稱為鹽倉前,街道名稱由此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這里一直是福州地區(qū)食鹽集散地,閩西北所需食鹽亦在此轉運,鹽倉最多時達70多座,當?shù)鼐用穸贾苯踊蜷g

+查看詳細倉前街道概況>>

文化旅游: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機關舊址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機關舊址位于福州市倉山區(qū)倉前街道佛寺巷13號。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制造了蓄謀以久的“九·一八”事變,加快了侵略中國的步伐。日本侵略者的野蠻行徑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具

林森公館

林森公館在福州倉山程埔頭的七星巷,一片新蓋的小區(qū)前,有一棟三層的老式西洋建筑,孤零零地立在巷邊,和新小區(qū)形成鮮明對比。這就是剛升級為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林森公館。在倉山,有很多類似的老洋房,很少

天安堂

天安堂于咸豐六年(1856年)落成。位于福州市倉山區(qū)天安里15號,是美國美以美會福州創(chuàng)建的最早的教堂之一,是美以美會福州教區(qū)活動的中心。光緒三年,基督教福州年議會在該堂成立。清至民國期間,美

俄國駐福州領事館官邸

俄國駐福州領事館官邸位于倉山區(qū)公園路39號福州外國語學校(原三一學校)內(nèi),曾作為清代俄國駐福州領事館的領事官邸。民國元年(1911),售予圣公會三一書院。1996年由原九中校友會捐資修復,并

英華小禮堂

英華小禮堂位于倉山區(qū)倉前街道麥園社區(qū)樂群路的福州高級中學校內(nèi),又名“力禮堂”、英華禮拜堂(Nind-LacyMemorialChapel),由美國美以美會傳教士力為廉偕其夫人及部分鶴齡英華書

美志樓

美志樓位于倉山區(qū)倉前街道麥園社區(qū)的福州高級中學內(nèi),建于清末。原為鶴齡英華書院(現(xiàn)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前身)建筑群的一部分,系為紀念英華書院第二任校長施美志先生(GeorgeBloodSmy

歷史沿革:

1955年設倉前街道,1960年改倉前人民公社,1962年恢復街道辦事處,1968年更名為文革街道,1978年復置倉前街道。


還有1個地名與倉前街道同名:

以下地名與倉前街道面積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