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渝碚路街道 | 隸屬:沙坪壩區(qū) |
區(qū)劃代碼:500106003 | 代碼前6位:500106 |
行政區(qū)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qū)號:023 | 郵政編碼:400000 |
轄區(qū)面積:約2.3平方公里 | 人口數(shù)量:6萬人 |
人口密度:26087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0個社區(qū)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楊梨路社區(qū) | ~001 | 主城區(qū) | 以轄區(qū)內(nèi)主要干道“楊梨路”而得名。1953年設沙坪壩一段居民委員會,1965年成立渝碚路街道,一段隸屬之,2001年更名為楊梨路社區(qū)居民委員會,201…[詳細] |
楊公橋社區(qū) | ~002 | 主城區(qū) | 清道光年間(1821-1850)有楊姓在清水溪上各修石板平橋1座,得名大楊公橋、小楊公橋,1953年興建渝南公路,拓寬合建,稱楊公橋![詳細] |
白鶴嶺社區(qū) | ~003 | 主城區(qū) | 早年此地樹林茂密,常有白鶴棲息,習稱白鶴林,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軍政部被服廠和重慶染整廠遷此,人口增多,形成居民區(qū),改名白鶴嶺![詳細] |
沙楊路社區(qū) | ~004 | 主城區(qū) | 1979年建成沙坪壩至楊公橋的交通干線,取兩地首字得名沙楊路![詳細] |
南友村社區(qū) | ~006 | 主城區(qū) | 1936年南開中學在此修建宿舍和招待所,供校友和職工居住,故名南友村![詳細] |
站東路社區(qū) | ~009 | 主城區(qū) | 位于沙坪壩火車站東段道路附近,故名。1997年成立渝碚路街道九段居民委員會,2010年更名為站東路社區(qū)居委會,2016年沙鐵村社區(qū)(部分轄區(qū))并入。…[詳細] |
沙南街社區(qū) | ~011 | 主城區(qū) | 1932年沙磁公路建成后此處形成街,名沙坪壩街,1952年又劃分為南、正、北三段,此屬南段,得名沙坪壩南街,習稱沙南街。…[詳細] |
漢渝路社區(qū) | ~012 | 主城區(qū) | 1942年漢(中)渝公路建成,此處系末段,得名漢渝路![詳細] |
雙巷子社區(qū) | ~015 | 主城區(qū) | 此地附近曾有兩條并列的石板小巷,習稱雙巷子![詳細] |
新體村社區(qū) | ~016 | 主城區(qū) | 昔為農(nóng)田坡地,名石塘口(及馬道子的一部分),1953年在此興建沙坪壩區(qū)體育場及附近新建職工住宅,得名新體村![詳細] |
地名由來:
渝碚路街道因渝公路縱貫境內(nèi)而得名。
基本介紹:
渝碚路街道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qū)東南部。轄楊梨路、楊公橋、白鶴嶺、沙楊路、陳家灣、南友、五四、沙鐵、站東路、雙巷子、沙南街、漢渝路、新體、四方井14個社區(qū),辦事處駐陳家灣144號。小龍坎新街、雙巷子街、南開商業(yè)街、渝碚路為商貿(mào)區(qū)。319國道及渝碚路、漢渝路、沙楊路等8條干道貫穿境內(nèi),有重慶火車北站、長途汽車客運站。1965年從沙坪壩街道析出6個段,小龍坎、土灣、天星橋街道各析出1個段設立渝碚路街道。1997年,面積2.3平方千米,人口6萬人,轄以序數(shù)命名的20個居委會。[1]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劃入重慶市。
1965年8月,從沙坪壩、小龍坎、土灣3街道劃出9居民段成立渝碚路街道。
1966年9月,渝碚路街道更名革命街道。
1972年11月,革命街道改名渝碚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