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鳴玉鎮(zhèn) | 隸屬:南川區(qū) |
區(qū)劃代碼:500119103 | 代碼前6位:500119 |
行政區(qū)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鎮(zhèn)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qū)號:023 | 郵政編碼:408400 |
轄區(qū)面積:約7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2.8萬人 |
人口密度:35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2個社區(qū)、5個行政村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文化社區(qū) | ~001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因該鎮(zhèn)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等文教場所都集中在該轄區(qū),2002年得名文化社區(qū),并設立文化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詳細] |
中心社區(qū) | ~002 | 鎮(zhèn)中心區(qū) | 地處鳴玉中心位置,2002年得名中心居委,并設立中心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詳細] |
金光村 | ~200 | 鎮(zhèn)鄉(xiāng)結合區(qū) | 解放前原名皂角村,因此地常能看見太陽照耀在金佛山古佛洞而發(fā)出的金光,1956年改名為金光村。2002年,鳴光村合并入金光村,并設立金光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石龍村 | ~201 | 村莊 | 1956年因境內有一石龍廟而得名石龍大隊,1980年改名為石龍村,2002年,友聯村合并入石龍村,并設立石龍村村民委員會![詳細] |
四中村 | ~202 | 村莊 | 1956年,因該地由四個小隊聯合組成,得名四中村![詳細] |
明月村 | ~203 | 村莊 | 取境內明月寺“月圓人團圓”之意,故名。解放前得名明月村,2002年與鳴鐘村合并統(tǒng)稱為明月村,并成立明月村村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鳴星村 | ~204 | 村莊 | 2002年,將鳴鐘村、白果村群心村、鳴星村部分村組合并新建鳴星村,各取一字得名“鳴心村”,諧音為“鳴星村”,并設立鳴星村村民委員會,沿用至今![詳細] |
地名由來:
鳴玉鎮(zhèn)因境內龍川江、嘴江交匯處有黑褐色山石,形態(tài)似牛而名“石牛河”,河中水流擊此石,聲如玉鏘,遂稱鳴玉。
基本介紹:
南川市轄鎮(zhèn)。1910年設鳴玉鄉(xiāng),1957年峰巖鄉(xiāng)并入,1958年改公社,1961年峰巖鄉(xiāng)析出,1983年復鄉(xiāng),1992年峰巖鄉(xiāng)、民主鄉(xiāng)并入建鳴玉鎮(zhèn),1995年民主鄉(xiāng)析出。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21公里。面積78平方公里,人口2.8萬,南涪公路過境。轄金光、鳴光、南泥埡、石龍、友聯、四中、群心、白果樹、鳴鐘、明月、遼遠、三教、峰中、峰勝、金華、風云、楊家、千丘、金巖、興隆、正陽21個村委會和文化路、商業(yè)路2個居委會。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有麻條、繅絲、造紙、電力、農副產品加工、建材、鑄造、鞋業(yè)、橡膠內胎等廠,農業(yè)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經濟作物有苧麻、蠶桑、茶葉、桃、李、梨等,養(yǎng)殖業(yè)以生豬、家禽為主。境內有省屬水
歷史沿革:
明代,鳴玉鎮(zhèn)境域屬流金鄉(xiāng)。
清代,屬南川福里下四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設鳴玉鎮(zhèn),屬第二區(qū)。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屬第三區(qū)。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第四區(qū)(現水江)。
1949年11月后,仍屬第四區(qū)(現水江)。
1950年月,鳴玉設改為鳴玉鄉(xiāng),屬第八區(qū)。
1957年,豐巖并入鳴玉鄉(xiāng);同年12月,改設鳴玉公社。
1961年,鳴玉公社析設豐巖公社。
1981年12月,由鳴玉公社改為鳴玉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