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敦仁街道 | 隸屬:涪陵區(qū) |
區(qū)劃代碼:500102006 | 代碼前6位:500102 |
行政區(qū)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qū):西南地區(qū) |
行政級別:街道 | 車牌代碼:渝G |
長途區(qū)號:023 | 郵政編碼:408000 |
轄區(qū)面積:約3.8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10萬人 |
人口密度:26316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qū):17個社區(qū) |
代碼 | 城鄉(xiāng)分類 | 簡介 | |
大東門社區(qū) | ~001 | 主城區(qū) | 因此所在位置位于舊時大東門管區(qū),1960年得名,沿用至今。于2001年設立大東門社區(qū),同時成立居民委員會。…[詳細] |
黔靖街社區(qū) | ~003 | 主城區(qū) | 根據明代涪陵八景之一的“黔水澄清”得名,清代將“清”改“靖”,取其意為街名。于2001年12月,區(qū)政府批準設立黔靖街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詳細] |
望欄橋社區(qū) | ~005 | 主城區(qū) | 因丈夫外出拉船當纖夫,妻子在家盼望丈夫歸來,名“望郎橋”,取諧音而得名望欄橋,于2001年12月,區(qū)政府批準設立望欄橋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詳細] |
烏楊樹社區(qū) | ~006 | 主城區(qū) | 因在此處從前茂密的烏楊樹而得名,2001年設立烏楊樹社區(qū),同時成立居民委員會![詳細] |
桅桿堡社區(qū) | ~007 | 主城區(qū) | 因在此地昔日一墳墓兩側豎有石桅桿而得名,2001年設立桅桿堡社區(qū),同時成立居民委員會![詳細] |
南門山社區(qū) | ~008 | 主城區(qū) | 南門山社區(qū)的城鄉(xiāng)分類代碼為111,為主城區(qū)![詳細] |
何家堡社區(qū) | ~009 | 主城區(qū) | 因所在小區(qū)街道為何家堡街而得名,2001年設立何家堡社區(qū),同時成立居民委員會![詳細] |
楊家灣社區(qū) | ~010 | 主城區(qū) | 因該處原來居住的人家多姓楊而得名。2001年設立楊家灣社區(qū),同時成立居民委員會![詳細] |
高筍塘社區(qū) | ~011 | 主城區(qū) | 因此處原有堰塘且長滿高筍而得名高筍塘社區(qū),于2001年設立高筍塘社區(qū),同時成立居民委員會![詳細] |
演武廳社區(qū) | ~013 | 主城區(qū) | 演武廳此名由來已久,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說當年楊家將之一的北宋名將楊延昭,亦稱楊六郎曾駐扎在這一帶,屯兵習武操練演習,故得名演武廳。于2001年11月…[詳細] |
較場壩社區(qū) | ~014 | 主城區(qū) | 因此地為舊時操演或比武的場地,即較場壩,故而得名。于2001年11月,區(qū)政府批準設立校場壩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詳細] |
太平街社區(qū) | ~015 | 主城區(qū) | 參加解放戰(zhàn)爭的戰(zhàn)士榮歸故里,家屬與退伍軍人以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命名該街道,因此有了現在的“太平街”,于2001年11月,區(qū)政府批準設立太平街社區(qū)居民委…[詳細] |
清溪溝社區(qū) | ~016 | 主城區(qū) | 因本境內有一條水溝,水質清澈見底而得名清溪溝。于2013年9月,區(qū)批準設立清溪溝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詳細] |
崩土坎社區(qū) | ~017 | 主城區(qū) | 因此地過去土層經常崩塌,而取名為崩土坎,于2014年12月,區(qū)政府批準設立崩土坎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詳細] |
觀音閣社區(qū) | ~019 | 主城區(qū) | 觀音閣社區(qū):2023年5月成立。東起白鶴梁大道(杏林美岸)至白鶴梁大道(烏江大橋復線橋);南起興華東路(烏江大橋復線橋)至興華東路(大龍酒店);西至興…[詳細] |
海陵社區(qū) | ~020 | 主城區(qū) | 海陵社區(qū):2023年5月成立。東起興華花園C19小區(qū)路上路口,沿海陵廠廠區(qū)圍墻至海陵廠廠區(qū)圍墻(建涪10組自建房);南起建涪10組自建房沿老新車站后圍…[詳細] |
安康社區(qū) | ~021 | 主城區(qū) | 安康社區(qū):2023年5月成立。東起老干休所巷口至安康路(水廠)并沿安康路至人民西路;南起老干休所巷口沿黎明路至區(qū)城管局;西至區(qū)城管局沿黎明路至黎明北路…[詳細] |
地名由來:
敦仁街道因境內居民敦厚仁愛而得名,簡稱“敦仁”。
基本介紹:
重慶市涪陵區(qū)敦仁街道位于長、烏兩江交匯處,涪陵城區(qū)核心區(qū)域,東、北以烏江和長江為界與江東街道、江北街道隔江相望,西、南以興華路和黎明路為軸線與崇義街道、荔枝街道交錯接壤,幅員面積3.8平方公里。全街轄15個社區(qū)居委會,1個移民小區(qū)管委會,161個居民小組,總戶數35284戶,戶籍人口99438人(流動人口約6萬人),轄區(qū)有各類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共135個,有各類企業(yè)、個體工商戶及商業(yè)網點近7000個,是涪陵區(qū)唯一的一個純城區(qū)街道,涪陵區(qū)商貿、文化中心,重慶市級文明單位。
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在區(qū)委、區(qū)政府的正確-下,緊緊圍繞“經濟增實力、文明塑形象、黨建聚人心、穩(wěn)定促和諧”的總
歷史沿革:
秦漢時,境域為巴郡枳縣縣城所在地。
唐宋以后,為涪州州署所在地和商業(yè)鬧市區(qū)。
明代,屬在郭里地。
清代,屬長灘里首甲之地;清末,屬城廂區(qū)。
民國二十年(1931年),分屬涪陵縣第一區(qū)敦仁鎮(zhèn)(區(qū)駐地)、廣智鎮(zhèn)和履信鎮(zhèn)。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廣智鎮(zhèn)和履信鎮(zhèn)并入敦仁鎮(zhèn)。
1950年初,屬涪陵縣城關區(qū)。
1955年,敦仁鎮(zhèn)改設為敦仁街道,隸屬涪陵縣城關鎮(zhèn)(區(qū)級鎮(zhèn))。
1983年12月,改由涪陵市直接領導。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