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以前,分為秀山、蘭山、鳳凰山、大雙鸞、小雙鸞、洞口山、箬帽山等獨立海島。
明末清初,蘭山、秀山兩島連為一島,曾名蘭秀山。
清光緒年間,圍海造地,鳳凰山、洞口山、箬帽山等納入秀山島,后人統(tǒng)稱秀山。
宋乾道《四明圖經(jīng).昌國》、宋寶慶《四明圖經(jīng).昌國縣志》、元延祐《四明志》、明天啟《舟山志》、明《全浙兵制》均有過“秀山”、“蘭山”記載。
明《兩浙海防類考續(xù)編》、明《全浙兵制》有“蘭秀山”記載。
清康熙《定海縣志》卷二:“蘭秀山……殆瀛洲海中孤秀獨絕者歟!薄栋耸⊙睾H珗D》也有“蘭秀山”記載。
民國1:5萬地形、民國《定?h志》有“秀山”記載。
1981年《中國海洋島嶼簡況》記載為“秀山”。
第一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資料與第一次全國海域地名普查成果資料中收錄為“秀山島”。
清宣統(tǒng)二年(1910)設(shè)蘭秀鄉(xiāng)。
1956年合為秀東、秀南、秀北3鄉(xiāng)。
1958年合設(shè)秀山公社。
1972年3月,秀山公社劃入定海縣,1976年,復(fù)歸岱山縣。
1984年撤社改建秀山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