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 云南省 > 玉溪市 > 華寧縣

云南省玉溪市華寧縣概況

[移動版]

華寧縣地處滇中高原湖盆區(qū)的南緣,屬中山類型地貌。東接彌勒縣,南連建水縣,西鄰通海、江川縣,北倚澄江、宜良縣。境內東西寬34千米,南北長59千米,總面積1313平方千米,山區(qū)面積占89%,位于北緯23°59′至24°34′,東經102°49′至103°09′之間,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東西狹,南北長,崇山峻嶺連綿起伏,高山、丘陵、盆地、河谷間雜交錯,呈“兩脊夾兩槽”地形,較大的盆地有寧州壩和盤溪壩。主要河流有南盤江、青龍河、?诤、龍洞河和華溪河,均屬珠江水系。最高點磨豆山海拔2663.1米,最低點磨法沖江邊(三江口)海拔1110米。主要山脈分東西兩支,呈南北走向,東支老象山脈,磅礴蒼莽縱貫縣境;西支磨豆山脈,連綿起伏猶如寧州壩子之屏障。這里歷史悠久,山川秀麗,物產豐富,人杰地靈,是云南省有名的水果基地縣和農村初級電氣化縣之一,是玉煙原料的主產區(qū),是全國有名的桔鄉(xiāng)和泉鄉(xiāng)。

氣候總體上屬中亞熱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不同海拔區(qū)域呈現出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和南溫帶4個氣候類型。由于地貌類型復雜,垂直高差懸殊,導致光、熱、水的再分配,具有垂直變化大,季節(jié)變化小,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干濕季分明,地區(qū)差異明顯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6℃,極端最高氣溫31.1-35℃,極端最低氣溫—7.6℃,年平均地面溫度17.8~20.1℃,年平均相對濕度77%,全年無霜期260天左右;日照年平均在2100—2165小時之間,日照冬春多,夏秋少;雨量夏秋充沛,冬春較少,年降雨量916毫米左右。2005年平均氣溫17.4℃,極端最高氣溫32.7℃(5月26日),極端最低氣溫1.3℃(3月5日)。全年日照時數1862.2小時,無霜期275天,全年降雨量831.1毫米。盤溪、華溪低熱河谷地區(qū),有“天然溫室”之稱。當北國千里冰封、銀妝素裹的時候,這里到處掛滿鮮活、豐富的瓜果蔬菜。當全國柑桔花盛開的時候,這里已是碩果累累,金桔飄香。當其他地方百草凋零,寒風蕭瑟的時候,這時里仍然草木蒼翠,四季如春。

華寧不僅有富饒的土地資源,還有豐富的水源資源和礦產資源,是一塊有待進一步開發(fā)的寶地。主要資源有水能、褐煤、鐵、銅、磷、鉛鋅、石膏、石灰石、陶土、瓷土、硅石、銀、硫磺優(yōu)質礦泉水。全縣水資源總量4.68億立方米,徑流總量3.2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3萬千瓦,可供開發(fā)量17萬千瓦。已開發(fā)2.69萬KW。優(yōu)質礦泉水可飲可浴,富含對人體有益的偏硅酸、鈣、鋰等微量元素,當地人稱之為神水,目前已開發(fā)生產紅塔山牌,象鼻山牌,泉鄉(xiāng)泉牌優(yōu)質飲用礦泉水。縣境西北角有撫仙湖,本縣擁有該湖水域19平方公里。境內分布大小潭泉630余個,平均每平方公里達0.5個,被譽為“中國泉鄉(xiāng)”,以寧州恩永泉和盤溪七犀潭最著名,F已探明的礦藏儲量較多的有磷、褐煤、鉛鋅、石灰石、石膏,其中磷礦儲量在13億噸以上,平均品位24.2%。褐煤儲量8000多萬噸?h內居住著漢、彝、苗、回、哈尼等21個民族19.82萬人。全縣設4鎮(zhèn)1鄉(xiāng),下轄兩個居民委員會,75個村民委員會,670個村民小組(合作社)。寧州鎮(zhèn)為縣城所在地。

華寧縣歷史悠久,據青龍鎮(zhèn)海鏡新村遺址出土的陶片陶坯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撫仙湖東岸生息繁衍。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毋單縣。(后改為婆兮)于現在的盤溪。晉成帝時(326~334)劃現在華寧縣地域的大部和現在江川縣的一部分設梁水縣。幾經變遷,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設黎州。天寶七年(748),梁水縣地為南詔步雄部,稱寧部。元憲宗五年(公元1255年)設寧州萬戶,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設寧州,屬臨安路,明清屬臨安府。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設縣,改稱寧縣,因與甘肅省寧縣同名,遂于次年10月改稱黎縣,屬蒙自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月取華蓋山、寧壽寺首字,始稱華寧縣。1950年1月解放,成立華寧縣人政府。1958年與杞麓縣合并,稱通?h,1959年再設華寧縣至今。1984年,全縣轄2鎮(zhèn)、7區(qū)、69個鄉(xiāng)。華寧縣轄:寧州鎮(zhèn),青龍鎮(zhèn),盤溪鎮(zhèn),城郊鄉(xiāng),祿豐鄉(xiāng),新城鄉(xiāng),通紅甸彝族苗族鄉(xiāng),盤溪彝族鄉(xiāng),華溪彝族鄉(xiāng)。2000年,華寧縣轄寧州、盤溪、青龍、華溪4鎮(zhèn)和通紅甸鄉(xiāng),下設77個村民委員會?側丝196519人,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寧州鎮(zhèn)73303盤溪鎮(zhèn)50395華溪鎮(zhèn)12728青龍鎮(zhèn)50049通紅甸彝族苗族鄉(xiāng)10044(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截止2005年12月底,全縣設4鎮(zhèn)1鄉(xiāng),共有73個村民委員會、4個社區(qū)、1個居民委員會,即:寧州鎮(zhèn)(駐縣城),轄右所、王馬、郭家營、新莊、平地、鐵埂、嗎達、法果、咱樂、沖麥、西沖、馬鞍山、普茶寨、岔納、新城、阿路本、暮車、舍木多、火特、紅坡、那果、茂地村、葫蘆沖23個村民委員會,城關、甸尾、上村、西門4個社區(qū);盤溪鎮(zhèn)(駐盤溪),轄盤江、東升、下街、龍?zhí)稜I、磨沙塘、各納甸、小龍?zhí)、九甸、樂士堂、法高、富民、矣得、月紅寨、平壩、大寨、新村、方那17個村民委員會和盤溪居民委員會;青龍鎮(zhèn)(駐青龍街),轄馬鹿塘、大母公竜、城門洞、斗居、矣甫、中村、山岐、紅巖、倒馬坎、青龍、落梅、紫馬龍、大村、海關、海鏡、矣馬白、祿豐、革勒、老田、糯租、海迤21個村民委員會;華溪鎮(zhèn)(駐華溪),轄甫甸、大新寨、華溪、獨家村、黑牛白、小寨6個村民委員會;通紅甸彝族苗族鄉(xiāng)(駐通紅甸),轄大婆左、通紅甸、小得勒、所梅早、山羊母、大龍樹6個村民委員會。

歷史人物較為出名的有張西銘、王元翰、劉大紳、朱家寶。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華寧縣經濟和社會事業(yè)穩(wěn)步、協調、快速發(fā)展。1999年,全縣實現國內生產總值(不變價)43672萬元,工農業(yè)總產值70161萬元,其中,工業(yè)總產值58719萬元,農業(yè)總產值20115萬元;地方性財政收入5476萬元。全縣基礎設施取得顯著成績。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縮短了與周邊省、市、縣(區(qū))的距離,縣城距玉溪市47KM,距省會昆明141KM,昆河鐵路橫亙境內。開通了程控電話和移動通訊業(yè)務,先進的光纖通訊把華寧與世界各地連在一起。全縣有小水電站18座,110KV變電站兩座,與大電網實現并網供電。城鎮(zhèn)建設初具規(guī)模,縣城、盤溪、青龍等城鎮(zhèn)初具規(guī)模,市場功能健全,環(huán)境優(yōu)美。全縣于1998年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科技、衛(wèi)生、文化、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yè)協調發(fā)展。當前,華寧正抓住西部大開發(fā)機遇,不斷深化對縣情的認識,提出新的發(fā)展構想,即以沼氣建設和退耕還林還草工作為突破口,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加快農業(yè)產業(yè)化進程,力爭用10-15年的時間,把華寧建設成開放型生態(tài)農業(yè)縣,再用5-10年時間,把華寧建設成外向型生態(tài)經濟縣.

【地方特色】

華寧氣候特殊,是種植柑桔最適宜區(qū)。據史料記載,早在明朝洪武年間就有種植柑桔的歷史,民國《黎縣地志資料》記載了縣內林副產品,主要水果就有柑桔,傳承至今并經數十年選育,華寧柑桔以早熟優(yōu)質名揚內外。由于華寧柑桔具有成熟早、產量高、品質好、甜酸適應,維生素含量高等特點,在首屆、第二屆中國農業(yè)博覽會上獲得金牌、銀牌,被農業(yè)部批準為優(yōu)質產品。華寧柑桔“秋波兮”品牌已形成種植規(guī)范化、管理科學化、銷售商品化。全縣種植面積4萬畝,連片種植基地68塊,桔農5000余戶,年產柑桔2.5萬噸,產值達5千萬元。成為云南最大的柑桔生產基地縣,被人們譽為“柑桔之鄉(xiāng)”。華寧秀美的桔園風光美不勝收。春天,園內綠樹白花,馨香四溢,隨風撲鼻;夏天,幼果初成,晶瑩剔透、翡翠碧枝、惹人喜愛;秋天,滿園金黃,碩果累累,漫步桔園,采摘一、二個品嘗,鮮美甘甜,沁人心脾;冬天,園內綠色依舊,讓人忘卻冬的凋零,感慨勃勃生機。難怪詩人屈原都被柑桔所傾倒,著《桔頌》曰:后皇嘉樹、桔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柑桔作為華寧建設“開放型生態(tài)農業(yè)縣”的特色產業(yè),為做大做強柑桔產業(yè),從2000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了四屆柑桔節(jié),使“秋波兮”品牌深入人心,在省內外有了一定知名度、美譽度,宣傳了華寧,為充分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2003年發(fā)布推介了“桔子紅了”桔鄉(xiāng)華寧生態(tài)游,進一步宣傳“秋波兮”、宣傳華寧。云南·華寧柑桔節(jié)從2004年開始三年一屆,開幕時間8、9月份!敖圩蛹t了”桔鄉(xiāng)華寧生態(tài)游,每年8月至來年2月份。

【地域風景】

樓山聳翠、陽暮回光、西沙印月、水拖嵐、春雷古洞、杜鵑啼血、象鼻溫泉、二龍戲珠

旅游景點推薦:

通紅甸火龍溫泉:

位于通紅甸村北里許小婆左河邊,周圍群山崢嶸,水出于石灰?guī)r洞中,年均出流量0.2立方米/秒,水溫50℃,熱氣蒸騰,屬碳酸泉,含硼、鈉、鍶等有益人體元素,邑人因陋就簡,壘石為池,池旁另有一清涼小泉,開溝引冷水摻入池內方能沐浴,清代曾建寺于池旁供祀祠和洗浴者投宿,現有旅館,吃、住、沐浴都很方便。

邑格沖:

位于華寧縣城東南方向15公里處的一條山谷,距象鼻溫泉度假村僅8公里,距離不算太遠,非常適合陡步探險者旅游。邑格為彝族話,邑是水的意思,格呢是流動之意,邑格沖大概是流水不止之意,叫這么個名就是因為有不知源于何處的泉水淌滿了整個山谷。水是邑格沖最美的風景,水清得讓你忍不信想拘一捧入口,嘩嘩的泉水沿著彎彎曲曲的河谷以千姣百媚的姿態(tài)自由的奔跑著,時而激越,時頁疏緩。風景秀麗,氣候陰涼,區(qū)內旅游資源豐富,集石、洞、林、竹、溪流、瀑布為一體,可觀性強,還有怪石、險峰以及石樹奇特的景觀。

象鼻山溫泉森林公園:

位于華寧縣城東南8公里,由象鼻溫泉、多鎖橋、翠屏山、象鼻嶺、度假村等組成,距昆明市132公里,距玉溪市40公里。因泉水出自象鼻嶺下而得名。

春雷古洞:

俗稱龍洞,位于寧州鎮(zhèn)四公里陽暮山麓龍洞河旁,系中生代石灰?guī)r形成,因洞深回音如春雷得名,洞深約數公里,游人入內步行四小時尚未終極,洞內寬窄懸殊,高矮迥異,寬處10米,窄處約1米。高者30余米,低者半米許,岔道紛歧,孔穴繁復。洞頂石鐘乳垂吊,洞底石筍叢雜,洞壁有若長廊屏風,有如龍蛇盤旋、群鳥翱翔的,有似洞府門開,嘎然有聲的,有高大如廳堂的,有窄狹如小徑幽谷的,不一而足,若牛若羊,似獅似豹,蔚然大觀,不可盡述。

萬松山風景區(qū):

以松樹成林而得名,為古寧州人八大景之“爪水拖嵐古詩有吟:“閣前江水繞松樓,入耳清聲盡此峰。萬派朝來春滿麓,千林響處午寒鐘。”景區(qū)位于縣城東部,面積約1平方公里,由萬松山、慈光寺、烈士陵園、名人墓、鎖水塔、迎春橋、華竹苑等景點組成。萬松山小巧玲瓏,蒼松挺拔,翠柏成蔭,綠色蒼茫,樹林間遍生秋蘭,曲徑通幽,風景秀麗。慈光寺、鎖水塔、迎春橋皆為保存較好的明清遺物,慈光寺又是聊齋故事“狐貍冢的發(fā)源地。未來幾年,萬松山風景區(qū)將與抓緊建設中的華竹苑、中華獅園、河濱路帶狀公園等聯成一片,成為我縣乃至玉溪,云南新的旅游亮點及縣城居民休閑游樂的理想之地。

西沙印月泉:

西沙印月泉位于華寧縣城以西10公里的沖麥村,當地村民把它叫做雙月潭,這是因為有兩處比較集中的泉眼形成了兩個潭,一處離村子較近,泉水供村民們日常生活所用,另一處離村子稍遠,潭的面積也要大些,西沙印月的美景就出自這里。西沙印月就是比喻像天上月亮一樣的變化,從初一到十五,從小變大,從大又慢慢變小,到沒有。這個變化說的是潭里的白沙和黑沙,西沙印月泉潭底都是白沙,白沙上面又有一層黑沙,泉水涌出把白沙翻起,白沙就把黑沙推開,形成各種形狀。你只要靜靜地在潭邊守候,就可以看到泉水不斷地把表面的黑沙推開,黑沙形狀時刻變幻,就像天上的月亮有著陰晴圓缺,而在月亮周圍,還有不少小的出水點,冒出點點白沙,宛若星辰,十分奇妙,而之所以形成這樣的景觀,正是西沙印月泉最神奇的地方。最神奇的就是它出水不像其它地方的泉水是汩汩地翻起來,它是出一會又歇一會,間斷地出。村民介紹說,除了會間斷地出水,有的泉眼還會變換著地方出水,讓人琢磨不透,更增添了這一景觀的神秘感。當年,西沙印月曾與象鼻溫泉、樓山聳翠等景觀一起,被秒為老寧州八景,可在前幾年,由于缺乏管理、水土流失等原因,西沙印月幾乎被完全遮蓋起來,這樣的美景要是荒廢了那可真是可惜,幸好沖麥村民們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現在,沖麥村委會正在積極想辦法保護西沙印月,相信過不了多久,你到沖麥村去,一定會看到更加美妙的西沙印月。

【地貌特征】

華寧山脈,起云貴高原西南,延伸在境內的部分有東西兩支,呈南北走向,山嶺綿亙,縱貫全境。東支老象山脈位于縣境中部,西支磨豆山脈位于西部。東支諸山由北至南依次為:磨盤山、阿尖山、落巖山、大石丫口、矣甫老象山、大水井巖頭、三臺山、登樓山、拖白大山;西支諸山由北至南依次為:祖德山、大黑山、雞蛋山、磨豆山、馬大山、五腦山、觀音山。即:

磨盤山,位于縣境東北角,海拔2201米(縣委、縣政府、省測繪局第一測繪大隊1996年4月編制《華寧縣地圖》,縣政府、省地圖院2002年12月編印《華寧縣地圖》均為2078米),峰嶺盤旋,圓環(huán)如磨,故名。西北側有大石洞,深10余米。

阿尖山,下廣上銳,四周峰多壑眾,主峰大尖山,海拔2206米(縣政府、省地圖院2002年12月編印《華寧縣地圖》均為2064米,徐家山林場附近為2167米、2183米)。南有關牛洞,底平壁滑,石屋天成。岬間有徐家山林場。

落巖山,海拔2282米,四圍崇嶺嵯峨,溝渠縱橫。東北側有銀廠村,以曾開采銀礦得名。

大石丫口,海拔2281米,由石灰?guī)r構成,多溶洞,南側大石洞可容數十人。東嶺女嫁斗村附近有鉛鋅礦,-基村附近有銀礦。

矣甫老象山,為東支主峰,海拔2566米(縣政府、省地圖院2002年12月編印《華寧縣地圖》為2458米)。西嶺延接磨豆山,為青龍河與龍珠河的分水嶺。東嶺直達南盤江畔,南有十八學士山,火特村附近蘊藏磷礦1.2億噸以上;清康熙、乾隆時期曾在此采冶銅礦,遺址尚存;可散見褐鐵礦。東面山勢迤邐寬敞,松木蔭蔽,澗流眾多,有含硫溫泉,水溫48.5℃。

大水井巖頭,海拔2624米(縣委、縣政府、省測繪局第一測繪大隊1996年4月編制《華寧縣地圖》,縣政府、省地圖院2002年12月編印《華寧縣地圖》均為2623米),西緣葫蘆沖一帶產褐煤,西南隅龍畝為唐宋時期寧部的發(fā)祥地。

三臺山,海拔2256米(縣政府、省地圖院2002年12月編印《華寧縣地圖》為2356米),以連登三臺坡路而達巔部得名,為華寧至盤溪古驛道必經之地。東嶺雙峰矗立,形如駿馬竦耳,而名馬耳朵山;又似兩面大旗凌空飄展,故雅稱明旗山。偏西北的暮車村一帶曾于明清時期開采過銅礦。

登樓山,海拔2491米,為境內名山,孤峰聳翠,峭壁凌空,登山如上高樓,華寧、盤溪兩壩和杞麓、星云、撫仙三湖盡收眼底,故名。原修建的華盤公路盤旋山間,主峰北側有東山林場和登樓山水庫,西隅有寧州八景之一的春雷古洞。

拖白大山,位于縣境東南端,海拔2232米(縣委、縣政府、省測繪局第一測繪大隊1996年4月編制《華寧縣地圖》,縣政府、省地圖院2002年12月編印《華寧縣地圖》均為2231米),山頂平曠,有古墓群,西南部多天然林,產核桃。

祖德山,位于縣境北端,為華寧、澄江、宜良三縣接界點,海拔1897米,四緣有大村、白沙溝、三臺樓三個水電站,東南緣產石膏。

大黑山,海拔2349米(縣委、縣政府、省測繪局第一測繪大隊1996年4月編制《華寧縣地圖》,縣政府、省地圖院2002年12月編印《華寧縣地圖》均為2348米),以遍山黑石得名,東南山腳有九妖十八洞、向仙洞(又名白云洞)和溫泉。

雞蛋山,海拔2386米,因峰嶺圓滑如蛋而名,頂部僅生草芥,四緣多松粟。

磨豆山,海拔2663米,為西支主峰、縣內第一高峰、華寧與江川兩縣界山,又名老尖山,舊志名“大卓旗山”。與東支主峰矣甫老象山對峙。北部的玉泉山和天池山多自然景觀,有城門洞,洞內高大寬敞,可容數百人,清代通海名士闞禎兆曾隱居于此。

馬大山,海拔2123米,為華寧、江川、通海三縣界山,東麓有沖麥古驛道經過,有寧州八景之一的西沙映月。東北部蘊藏煤礦。

五腦山,華寧與通海界山,主峰海拔2356米,因五峰疊出,如五老人相攜漫游,故名。

觀音山,位于縣境西南端,海拔2096米(縣委、縣政府、省測繪局第一測繪大隊1996年4月編制《華寧縣地圖》,縣政府、省地圖院2002年12月編印《華寧縣地圖》均為2095米),松粟茂密,東、北麓地盛產竹,南麓有魚王洞。

境內河谷主要有南盤江、曲江、?诤、青龍河、龍洞河河谷,大部地段為深切割“Ⅴ”形峽谷。即:

南盤江河谷,位于縣境東北部邊緣和中部以東邊域。西起?诤訁R入南盤江處,循南盤江向東至青龍鎮(zhèn)矣則村急轉南下,至矣則河匯入南盤江處,本縣擁有西岸(東岸為宜良、彌勒兩縣);再南下至盤溪盆地北端水頭寨,兩岸均屬本縣。全長45公里,兩岸多巉巖險峰,谷底江水湍急,昆河鐵路沿河谷通過。系暖熱河谷。切割之深為全縣之最,最低標高為1141米,最高標高為1500米。

曲江河谷,位于縣境南端和南部以東邊緣。西起觀音山西南腳,向東而北至荷苞田段,本縣擁有北岸(南岸為建水縣),再向東轉北至盤溪壩九甸,兩岸均屬本縣。全長38公里。谷狹壁險,中段有華溪、甫甸兩小壩較寬。三岔河處三山鼎立,有高數十米的“大花巖”景觀。屬暖熱河谷。

?诤庸,位于縣境北端邊緣。西起官莊,東止南盤江,全長11公里,本縣擁有南岸(北岸為澄江縣)。由上至下逐漸狹隘深險,坎崖迭宕。

青龍河谷,位于縣境北部。南起分水嶺,北至三臺樓,全長30公里。上段稍狹,兩側箐多坡陡流沙大;中段闊展,形成青龍小壩子;下段兩側山勢較緩,村多人稠。

龍洞河谷,位于縣境南部,北起分水嶺,過華寧盆地東緣至三岔河,全長31公里。上段時窄時寬,至“二龍戲珠”處,危崖對峙,一巨石兀立于谷中,成自然景觀。至金鎖橋而下急遽險惡,峰崖壁立,灌木荊棘蔭蔽,水聲震響。

境內壩子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83%,1平方公里以上的共有9個,即:盤溪壩子,位于縣境東部,為盤溪鎮(zhèn)駐地,東至灣得箐,南至九甸上村,西至月紅寨,北至矣老本寨,面積13平方公里,海拔1150米左右。由南盤江、華溪河沖積而成。寧州壩子,位于縣境中部偏西南,為縣城、寧州鎮(zhèn)駐地。東至山口,南至寶珠山,西至右所,北至豆家廟,面積10.1平方公里,海拔(最低點)1620米左右。屬構造盆地,氣候溫暖,田沃水豐,主產稻谷、蠶豆、小麥、烤煙。

華溪壩子,位于縣境南端,海拔1210米左右。由華溪河沖積而成,為暖熱壩子,主產稻谷、甘蔗、柑桔、冬春早菜。

革勒壩子,位于縣境北端青龍河下游,河流沖積兼坡積而成,海拔1450米左右,為暖熱壩子,主產稻谷、蠶豆、柑桔。

葫蘆沖壩子,位于縣境中部偏西,由龍珠河沖積而成,海拔1720米左右,氣候溫暖,主產稻谷、玉米、烤煙,出產褐煤。

新城壩子,位于縣境中部,屬山間峰脊洼地,海拔1750米左右。氣候溫暖,主產稻谷、玉米、小麥、烤煙。

大村和紅巖壩子,位于青龍鎮(zhèn)境內,屬山間峰脊洼地,海拔分別為1900米和2100米。氣候涼爽,主產玉米、小麥、烤煙。

大新寨壩子,位于縣境西南隅,系山間峰脊洼地,海拔1320米。氣候溫涼,主產玉米、麥類、烤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