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雅安市旅游

雅安市文物古跡介紹

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群
  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保護完好,均為四合院民房(清代建筑風格),基本保持了原始面貌?傉尾康膲ι线保留著“天下為公”的紅軍標語,旁邊還有一口“紅軍井”,現(xiàn)在井水依然清澈、甘甜可以飲用。據(jù)目前資料考證,仁義鄉(xiāng)程家村紅四方面軍總部、總政治部遺址是保存較完好的紅四方面軍軍政首腦指揮中心之一。1935年6月3日至10日,紅一方面軍途經(jīng)天全縣境,從進入天全到離開,前后歷時8天。在挺進天全過程中,紅一方面軍分左中右三路縱隊,分兵四路向天全縣挺進。奪取天全,紅軍才算真正脫離了大渡河峽谷的險境。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其中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羅榮桓8位元帥長征時從瀘定橋經(jīng)過天全翻越夾金山。紅四方面軍總部舊址群(天全縣)含:紅軍總醫(yī)院、紅軍大學、紅軍總政治部、紅軍總部保護范圍:現(xiàn)有各……[詳細]
雅安安順場渡口與翼王亭
  雅安安順場渡口與翼王亭簡介石棉縣境內(nèi)。安順場原名紫打地,地勢險要。清代同治二年5月,太平天國箕王石達開在此全軍覆沒。1935年5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在此強渡大渡河成功,安順場由此載人中國革命史冊,1980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渡口遺址建有“中國工農(nóng)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塑紅軍戰(zhàn)土頭像,銹刻-同志題詞,周圍植蒼松翠拍、花草。安順場建有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室,陳列紅軍用過的兵器、馬燈等實物47件、圖片80幅,還有-、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翼王亭屹立于石棉縣城北、大渡河鐵索橋畔的石兒山上,為紀念石達開兵敗大渡河而建,亭為六角形,四方有吳王靠和坐檻,豎《冀王亭記》石碑,亭外尚有紀念翼王石刻碑文20余通,亭下危巖懸壁,大渡河波濤洶涌,驚濤拍岸,慰為壯觀。四川雅安……[詳細]
嚴道城址
  嚴道城址位于四川省滎經(jīng)縣六合鄉(xiāng)古城村,滎河南岸臺地上,進出大相嶺道口。古城為秦漢時嚴道縣治,城呈正方形,占地約17萬平方米,西北面布子城,城墻遺跡尚存,墻高約3米,泥土木板夯筑。城東南、西南有面積達24萬平方米的春秋至漢代古墓群,1974年以來已發(fā)掘約30座,出土大量文物,以秦漢墓中的漆器最為珍貴,木胎,多彩繪,器上有朱書“王邦”、烙印“成亭”“番陽館”字樣。2006年,嚴道城址被國務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嚴道城址保護范圍:西至陡坎,其余各方以城墻為基線外延100米。面積約27.975公頃。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西外延50米至滎河,向東、南、北外延100米。2.何君尊楗刻閣刻石保護范圍:北至滎河,西外延400米至烈士鄉(xiāng)加水站,東外延600米至民建鄉(xiāng)順河村,南外延10米至10……[詳細]
茶馬古道-雅安觀音閣
  坐落在雅安市縣前街106號的觀音閣,舊名“月心閣”,據(jù)留存的明清碑記載,該廟始建于南朝梁(502-557年),明洪武甲子(1384年)、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間曾培修、改建、擴建。寺廟坐南朝北,為重檐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建筑,全部結構不見釘鉚,工藝十分精湛。舊有三重殿及楔房數(shù)十間,F(xiàn)存大殿(觀音殿)內(nèi)有一“龍井”,其水甘洌。1954年9月,原西康省民政廳、文化處將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1月,雅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向北外延100米,向西外延45米,南至蒼坪山,向東外延4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東、西、北外延50米,南與保護范圍重合![詳細]
天全茶馬古道
  天全茶馬古道(天全縣)1、九十步村官道遺址保護范圍:遺址占地范圍外延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2、禁門關關隘遺址保護范圍:現(xiàn)有關隘遺址占地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3、紫石關城遺址保護范圍:現(xiàn)有遺址四周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4、茶馬古道長河壩段保護范圍:現(xiàn)有古道外延3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5、石頭寨保護范圍:現(xiàn)有石頭寨村落占地范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6、女兒城遺址保護范圍:現(xiàn)有遺址占地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漢源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是連接四川盆地和康藏地區(qū)的主要交通要道。境內(nèi)起自大相嶺,經(jīng)清溪、九襄、富林,涉流沙河,翻蘿卜崗至火廠壩,沿大渡河而上,在瀘定境內(nèi)渡河至打箭爐(今康定),此路唐時稱“唐番路”。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清政府為鞏固國防,派兵西進,制止西藏上層人物與英國勾結的叛亂活動而設置軍臺驛道,改道飛越嶺,另開辟清溪道抄近數(shù)十公里的沈黎道?h內(nèi)起自清溪,經(jīng)富莊、宜東、三交,翻山越嶺到瀘定而進入康定,經(jīng)漢源境內(nèi)77.5公里。舊時雅州境內(nèi)所產(chǎn)邊茶,大部分由此道運銷康藏,故稱茶路。1950年,川康公路通車后,又轉為貿(mào)易小道,茶馬之盛雖成歷史,但飛越嶺途中道上被“拐子”馬蹄所踏出來的痕跡坑凼至今猶存。自沈黎到嚴道,經(jīng)相嶺,上下六十余里,中經(jīng)二十四盤,牛磨旋轉,時作方折,其陽有九折坂,史載王陽回車,王……[詳細]
茶馬古道-清代公興茶號舊址
  公興茶號舊址位于雅安市滎經(jīng)縣嚴道鎮(zhèn)民主路187號。海撥高程765.7m,經(jīng)度102°5028.3,緯度29°4739.8。建筑面積1025平方米,占地面積2026平方米。傳統(tǒng)四合院圍合,三進院落,一、二進院修建于明代晚期,三進院及別院修建于清代早期。滎經(jīng)姜家制茶歷史悠久,姜家在明朝中期從樂山洪雅遷居滎經(jīng)后,以“華興號”“公興號”(后改為“裕興號”,意為“裕國興家”)招牌與康藏做茶馬生意,創(chuàng)立了享譽康藏的“仁真杜吉”品牌。公興茶號也成了“裕興號”邊茶的主要生產(chǎn)基地。四合院中的天井就是曬茶的曬壩,天井四周房屋依次是踏茶、漚堆、炕茶、揀茶、沖泡、編包(包裝)的地方。成品堆放有專門倉庫。生產(chǎn)的茶在西藏及廣大藏族地區(qū),一直享有很高的信譽。姜家大院三進院落,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中軸線兩邊,分別為……[詳細]
28、白君廟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君廟
  石頭寨的小學里有一尊石雕的香爐。原來,這所小學所處之地本是明代高土司的家廟——白君廟。當時的大戶人家,在地方上很有威望的,都會修建家廟,這尊石雕香爐紋飾精美,見證了主人曾經(jīng)的榮耀和風光。據(jù)村里的老人們回憶,曾經(jīng)的白君廟分前殿、大殿、后殿。前殿供著白君爺,樓上供的是天王爺,兩邊是判官小鬼;大殿于清朝乾隆年間重建,是唱戲、賣香燭的地方;后殿供的玉皇大帝,兩旁是日月二神。當時,朝拜的香客很多,香火旺盛。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留下的就只有這尊雜草叢生、緘默無語的石雕香爐了。白君廟(天全縣)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茶馬古道-清代清溪故城遺址
  清代清溪故城遺址(漢源縣)清代清溪故城遺址位于漢源縣北清溪鎮(zhèn)政府所在地,地處高山峽谷中一臺地上,西南絲綢古道及茶馬古道交匯于此,F(xiàn)清溪古鎮(zhèn)數(shù)千居民均在遺址內(nèi)生產(chǎn)生活。今北門城門洞尚存。城門洞為大型青磚砌就的卷拱門,高4米,寬5米,深18米,地基全部由矩形紅砂石石條砌成。殘垣長2000米,高4米,厚3米。對于研究西南古代歷史、文化、生活等提供了有力的佐證,具有多方面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保護范圍:城墻占地范圍外延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外延至磨子溝、東門河,向南外延至南門坎,向西外延至西門河,向北外延50米![詳細]
何君尊楗閣刻石
  《何君尊楗閣刻石》位于滎經(jīng)縣城西十四公里(108國道2440公里)的烈士鄉(xiāng)馮家村鉆山洞滎河南岸陡峭崖壁上?淌澯诟呒s350厘米,寬約150厘米的頁巖自然斷面上,上面巖石呈傘狀向前伸出約2米,形如屋頂,有效地保護了刻石免遭日曬雨淋?淌闹茈S字體變化鑿成一不規(guī)則梯形,高65厘米,上寬73厘米,下寬76厘米。全文共52字,排列7行,隨字形簡繁,任意結體,每行7字、9字不等?涛模骸笆窨ぬ仄搅旰尉厕蚺R邛舒鮪,將徒治道,造尊楗閣,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陳春主。”字跡清晰完整,最大字徑寬9厘米,高約13厘米。書法風格極具早期漢隸典型特征。結體寬博、橫平豎直,波磔不顯,古樸率直,中鋒用筆,以篆作隸,變圓為方,削繁就簡。其章法錯落參差,灑脫大度,反映了由篆及……[詳細]
滎經(jīng)石佛寺摩崖造像
  石佛寺摩崖造像坐南向北,面積約120平方米。造像位于寺廟內(nèi)兩座高4.4米、寬10米的天然巖石上,雕刻面積約44平方米。造像共67龕,243尊。雕刻內(nèi)容為佛家和道家的代表尊神。佛家主要為:佛福、菩薩、菩薩眾弟子、比丘、金剛力士。道家主要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1號龕為敞口平頂龕,龕刻內(nèi)容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龕高2.64,寬1.73,深0.8米。該造像始于唐至明清各代均有補鑿,主龕鑿于唐貞元六十一年(公元795年),為典型的唐代造像,為研究唐代雕刻工藝和技法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歷史價值石佛寺摩崖造像最早刻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經(jīng)宋代、明代、清代的增鑿,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并且保存較為完好,佛像及題記文字記錄了韋皋抗擊吐蕃等重要的歷史……[詳細]
32、雅安金鳳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雅安金鳳寺
  雅安金鳳寺簡介 金鳳山公園在雅安市城區(qū)旁,以金鳳寺和高頤墓闕為主要景點。金鳳寺始建于唐初,重建和擴建于明清,寺廟掩映在蔥蔥蒼翠之中,環(huán)境幽雅,占地1萬平方米。天王、彌勒、大雄、觀音四殿和羅漢堂建筑規(guī)模宏大,是千年古剎。   寺廟藏有經(jīng)書500多卷,有名人匾對,屏畫50余幅,唐卡圖及神獸、轉輪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裝飾物,是漢藏民族團結和睦的見證。羅漢堂內(nèi)500羅漢雕塑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四川雅安……[詳細]
茶馬古道-甘露靈泉院石牌坊
  甘露靈泉院石牌坊(名山區(qū))甘露靈泉院石牌坊即陰陽石牌坊,重修于明代天啟壬年(1622年),左門上雕刻的是雙獅戲球,右門雕刻的是雙鳳朝陽,中間雕刻的雙龍戲珠,相傳皇上才能走這道門,牌坊上方是精美的鏤空雕刻,歷經(jīng)三百多年依然風韻猶存。2007年6月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甘露靈泉院石牌坊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并于2013年3月5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牌坊四周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茶馬古道-二十四道拐古道遺址
  二十四道拐古道遺址位于漢源縣清溪鎮(zhèn)新黎村4組,西南3500米為清溪文廟。二十四道拐為旄牛古道(今作牦)史稱“邛笮古道”,地勢險要。史載:漢益州刺史王陽至九折坂而迴車;王尊至二十四盤而叱馭,即言此道之險峻難行。道路多由亂石和石板鋪成,在側面有排水溝,整個古道保存較好,對于研究古代中國西南交通變遷,文化交流,邊疆發(fā)展,經(jīng)濟互通等史記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次為重要實物證據(jù)。保護范圍:自九折坡底起至坡頂古道占地范圍外延2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米。……[詳細]
石棉茶馬古道
  石棉茶馬古道年代:清2012年,石棉茶馬古道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猛種堡子保護范圍:北起曬佛遺址,南至耕地,東起通組公路,西至懸崖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2.木耳堡子保護范圍:北起經(jīng)堂,南至耕地,西起村口大核桃樹,東至耕地。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3.蟹螺堡子保護范圍:北起通組公路,南至“環(huán)山雞節(jié)”祭祀地,東起江壩溝,西至跑馬場。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甘溪坡茶馬古道驛站遺址
  唐代甘溪坡茶馬古道驛站遺址:甘溪坡茶馬古道位于天全縣紅星村二組境內(nèi)。是當年背夫們背茶包子到西藏的必經(jīng)之路。該古道現(xiàn)有27戶農(nóng)家住戶,房屋還保留有清末建筑風格,古道上背夫們當年背茶包歇腳時用拐子杵下的拐子窩仍清晰可見,還有當年照亮背夫行走夜路的燈桿窩子。至今,尚有健在的背夫,背夫們家中保留著當年用過的背夾子、拐子、油燈、草鞋耙等工具,以及當年開茶館、旅館遺留下的古老桌椅。保護范圍:現(xiàn)有驛站遺址四周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10米。……[詳細]
西康省委黨校舊址
  西康省委黨校西康省委黨校舊址位于雅安市雨城區(qū)友誼路58號(現(xiàn)四川省檔案校內(nèi)),學校于1953年設立于此,之后,1955年為四川省委初級黨校所在地,1963年為四川省檔案館所在地,1987年至今為四川省檔案校所在地。西康省委黨校舊址現(xiàn)有舊建筑11棟,占地面積2819.84平方米,建筑平面布局呈品字形,呈左右中軸對稱,烏瓦青磚,坐落規(guī)直。西康省委黨校舊址是我市保存較好的歷史建筑,對研究近現(xiàn)代建筑具有重要價值。保護范圍:建筑群占地范圍外延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50米![詳細]
西康省人委辦公廳大樓舊址
  西康省人民委員會辦公廳大樓原名“康樓”, 位于雅安市雨城區(qū)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第一辦公區(qū),建于1951年12月,為西康省人民委員會辦公廳辦公用房。該建筑為兩層磚木結構仿蘇式風格,呈左右中軸對稱,平面規(guī)直,中間高兩邊低,建筑面積為2378平方米,樓內(nèi)共計50余間房屋。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康省人委辦公廳大樓舊址(雨城區(qū))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向東北外延10米,其余各方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茶馬古道-皇茶園
  皇茶園蒙頂山五座山峰,酷似一朵蓮花,皇茶園恰恰在蓮花的中心;2000多年前,西漢甘露大師吳理真植靈茗之種于皇茶園中。從唐代開始在此采摘貢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正式命名為皇茶園。茶園以石欄圍繞,正面雙扇石門,兩側有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石刻楹聯(lián),橫額書皇茶園。2007年6月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皇茶園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皇茶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樊敏闕及石刻
  樊敏闕及石刻位于四川省蘆山縣城南2公里的沫東鄉(xiāng)。樊敏字叔達,蘆山縣樊家寺人,生于東漢安帝永寧元年(120年),卒于獻帝建安八年(203年),生前曾任職永昌郡的長史。樊敏闕始建于東漢建安十年(205年),后來塌毀,1958年把左闕修復。闕為南北向,闕前有兩個石獸,一個是天祿,一個是辟邪,保存完好。五脊闕頂,斗拱處雕刻有雙手托拱的力士像。檐下有“龍生九子圖”的浮雕,龍矯首昂尾,身上附有九子,各具姿態(tài)。樊敏碑在闕的旁邊,高2.5米,寬1.7米,碑頂為圓形,二蟠龍首為圭首。碑的中部有篆書“漢故領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下面刻有碑文,碑文共有557字,18行,每行29個字,末行低12字,為“建安十年三月上旬造石工劉□□書”。碑的陰面刻有丘常在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三月既望的一則題記。(國家文物局)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