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德州市旅游

德州市文物古跡介紹

1、慶云海島金山寺 AAAA
慶云海島金山寺
  海島金山寺景區(qū),位于山東省德州市慶云縣城北郊。景區(qū)依托寺院而建,包括佛事活動區(qū)、商業(yè)區(qū)、景觀區(qū)三部分,已形成周邊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仿古建筑群。寺院主體為佛事活動區(qū)。古海島金山寺建于隋,興于唐,是金宋南北分治時期全國著名寺院,有“北金山”之美譽,相傳,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就在海島金山寺成長、學佛,后來經觀世音菩薩指點,踏上西天取經之路,寺院明代毀于戰(zhàn)亂,2004年恢復重建,現已成為江北規(guī)模較大寺院。氣勢恢弘的寺院殿堂、大氣莊嚴的佛像雕塑、縈繞耳畔的經聲佛號、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會將您帶入超凡脫俗的美妙境界金山寺始建于隋代,毀于明代,當時僧侶眾多,香火旺盛,相傳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就在金山寺出家。去年,杭州東天目山齊淑萍居士籌資重建海島金山寺,使這一古寺勝景再現慶云。海島金山寺坐落于縣城以北3公里處,占地近2……[詳細]
2、禹王亭博物館 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禹王亭博物館
  禹王亭博物館位于禹城市區(qū)西北3公里處,占地136.5畝,于1997年建成對外開放。該公園由一個座北朝南的大院落(內有禹王大殿、東西配殿、鐘鼓樓等)、具丘遺跡、禹王亭和人工湖組成。其結構新穎、緊湊、氣勢恢弘,古樸典雅。大院落南首是一牌坊式山門,門上方為清朝乾隆皇帝題寫的“禹王亭”手跡。拾階進入山門,有寬6米,兩旁栽種著松柏的南北甬道,甬道南端東側矗立著一石碑,上面刻著重修禹王亭記碑文;甬道南端西側,立有兩塊石碑,刻記著重修禹王公園捐款單位名稱和捐款個人姓名。院落北部東西兩側,各建有11間古式配殿;甬道北端即是一座明清建筑模式的禹王大殿。大殿占地300余平方米,西闊為5開間、重檐、歇山、九脊頂,總高度為16.7米,長25.4米,進深15米。大殿正門上方、兩檐之間設“禹王殿”鎏金匾額,門兩側立柱有……[詳細]
樂陵梁錐希森新村旅游區(qū)
  梁錐希森新村旅游區(qū)位于樂陵市西北黃夾鎮(zhèn),全國農業(yè)旅游示范點,梁錐新村通過“村企互動”發(fā)展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形成“現代農業(yè)”的產業(yè)開發(fā)規(guī)模效益,帶動農民增收,進而促進農業(yè)、農村的發(fā)展,充分展示了現代化的農村新風貌。推出了三條線路:休閑觀光旅游線路(梁錐新村)、生態(tài)觀光旅游線路(魯西農牧業(yè)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鏈)、養(yǎng)殖旅游線路。其中梁錐小康新村是希森集團在原梁錐村村西閑置土地上建起的歐式連排別墅,村民都搬進了樓房、住進了小區(qū),用置換的350畝的宅基地建起了希森三和魯西牛業(yè)公司打造新型循環(huán)產業(yè)鏈,產業(yè)鏈從玉米秸稈青貯、飼料配合、育肥場、生物制品、屠宰車間、分割車間、蚯蚓養(yǎng)殖場、蘑菇大棚、生態(tài)養(yǎng)殖場、環(huán)保飼料廠、活性肥料廠等生產過程展示了農牧業(yè)、循環(huán)經濟、節(jié)約型企業(yè)的無限魅力。 ……[詳細]
蘇祿國東王墓
  蘇祿國東王墓御園,坐落在德城區(qū)。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7月,蘇祿國(在今菲律賓的蘇祿群島)東王巴都葛叭刺、西王巴都葛叭蘇里、峒王巴都葛叭刺卜率眷屬及侍從340人來華訪問。9月辭歸,途中東王患病,13日在德州逝世。永樂帝聞訃遣官致祭,賜謚“恭定”,并親撰碑文。10月3日以王禮厚葬于此。后東王長子都馬含隨西王、峒王回國承繼王位;王妃葛木寧、次子溫哈刺、三子安都魯及侍從等10人留居墓地。明宣德間,在墓旁修建了清真寺。清雍正九年(1731年)東王八代孫溫崇凱、安汝奇申請加入中國國籍獲準,遂以溫、安二姓定居德州。東王墓御園肅穆壯觀,周圍松柏常青,墓前有石雕華表、翁仲、石獅、石虎、石馬、石羊排列在墓道兩旁。永樂帝御碑亭在墓道南端東側;王妃葛木寧及東王次子溫哈刺、三子安都魯之墓在王墓東南側。1977年……[詳細]
紅壇寺森林公園
  紅壇寺森林公園位于魯北平原,德州地區(qū)中部,臨邑縣林子鎮(zhèn)境內,距縣城9公里,西距德州市50公里。是一處集觀光、旅游、餐飲、娛樂、商貿、度假、農業(yè)開發(fā)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tài)農業(yè)開發(fā)園。園區(qū)占地面積24027畝,主要有:旅游服務區(qū)、愉湖游樂區(qū)、紅壇度假區(qū)、葦海風情區(qū)、-攬翠區(qū)、觀光生態(tài)園區(qū)6大區(qū)域。園區(qū)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互融合,風景秀美,環(huán)境清幽。在農業(yè)科技園區(qū)內,游客可觀覽果園,中草藥培育基地,花卉苗圃基地,參觀農產品種植園等。游客還可以在此區(qū)隨意挑選自己喜歡的盆栽、花卉、瓜果蔬菜、價格雖然不便宜,但是為的就是新鮮健康,感受自己親自采摘的樂趣。愉湖風光區(qū),疏林密地,以大面積的水面和樹林塑造景觀,開展多種水上活動。水上風光秀美,可劃船、賞湖、野餐區(qū)等。此外,公園的葦海風情區(qū)內有大面積長勢良好的蘆葦,……[詳細]
樂陵冀魯邊區(qū)革命紀念園
  冀魯邊區(qū)革命紀念園位于樂陵市朱集鎮(zhèn)棗林旅游路東側,主要建設有入口牌坊、革命紀念館、紀念廣場、廣場群雕、常大娘故居和體驗式地道、烈士碑林及同心亭、文化長廊、景觀噴泉等各種景觀。冀魯邊區(qū)革命紀念館面積約2800平方米,布展設計突出重大事件、重大活動和著名人物,以圖版、文字、實物及繪畫、模型、場景、展柜、多媒體等形式,全面反映邊區(qū)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樂陵作為冀魯邊區(qū)的核心區(qū),為保護和傳承好這一地區(qū)寶貴的紅色歷史文化,2013年,根據廣大人民群眾和烈軍屬的意愿,山東省樂陵市將原“樂陵挺進公園”、原“樂陵革命紀念館”遷入樂陵“棗鄉(xiāng)紅韻”紅色文化體驗區(qū),并依托“棗鄉(xiāng)紅韻”紅色文化體驗區(qū)將“樂陵挺進公園”更名為“冀魯邊區(qū)革命紀念園”,將“樂陵革命紀念館”更名為“冀魯邊區(qū)革命紀念館”!耙允贰[詳細]
齊河定慧寺
  定慧寺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齊河縣歷史最悠久,規(guī)模最宏大,構筑最為壯麗的寺廟,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香火興旺,時稱黃河以北第一名剎,與濟南的靈巖寺稱之為姊妹寺。據《齊河文史資料》志記載,明初,祖籍北平的呂智壽在齊河龍光寺出家為僧,明惠帝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起“靖難”兵南下,從北平攻至濟南,圍攻三個月不下,時任軍事姚廣孝(道衍禪師)駐在齊河龍光寺僧舍,發(fā)現該寺和尚呂智壽頗有軍事才能,隨即推薦給燕王,燕王令呂智壽募兵隨征,呂智壽屢立戰(zhàn)功。燕王即帝位后(明成祖),呂智壽不受封賞,仍愿出家。此時,龍光寺已被拆毀。明成祖為了褒獎呂智壽的功勛,差工部官員率內廷工匠在齊河城內修建了規(guī)模宏敞的寺院,并親自賜額“定慧寺”,這便是定慧寺的由來。定慧寺于1959年修葺一新,……[詳細]
碧霞元君故居
  碧霞元君故居初建于北宋真宗時期,有近千年的歷史文化,位于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樂陵市花園鎮(zhèn),距市區(qū)20公里。碧霞元君故居,因碧霞元君在此生活修筑王母殿濟世救民而得名。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競相謁拜。相傳,清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經此地,曾揮筆寫下“泰山奶奶之神地”的金牌匾立于祠旁,后經歷代沿革的戰(zhàn)火紛爭,真跡不存,僅剩牌匾石刻底座,斑斑駁駁,殘缺不全,但石刻底座上的篆刻象形圖騰圖案,線條流暢,工筆遒勁,仍不失出自高超技藝名人雅士之手。在故居復建施工中,挖據出了大量的青石古磚,陶罐,當代著名作家蔣子龍先生欣聞碧霞元君故居舉行開光大典后說:“此可稱之謂樂陵文化精髓”。2006年4月在碧霞祠舊址王母殿村新建碧霞元君故居。整個建筑群占地100多畝,建筑面積6600平方米,有龍騰牌坊、盛世廣場、碧霞祠……[詳細]
四女寺水利樞紐風景區(qū)
  四女寺水利樞紐風景區(qū).位于武城縣東北滕莊鎮(zhèn)四女寺村北衛(wèi)運河上,西接德城,北連故城,可謂兩縣一區(qū)交界處.該工程竣工于1958年,設計流量為每秒1250立方米,校核流量為1680立方米.由南進洪閘(原稱減河進洪閘),北進洪閘(岔河進洪閘),節(jié)制閘,船閘等建筑物組成,系具有防洪,排灌,航運綜合效益的樞紐工程。1972年,為增強泄洪能力,進行擴建,將原有建筑物增高2米,還將上游設計水位增高.此項工程不僅保證了沿河廣大地區(qū)的工農業(yè)生產,城市,航運用水的需要,洪汛季節(jié)使津浦鐵路,德州市,天津市的安全有了保障.四女寺水利樞紐閘群甚為壯觀,岸迷垂柳成蔭,公園花草繁茂,河內碧波蕩漾,風光十分秀美。……[詳細]
10、樂陵文廟 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樂陵文廟
  樂陵文廟大成殿,位于樂陵縣城內,始建于1369年(明洪武二年)。洪武十七年、清康熙二十年、乾隆二十年、光緒八年,歷經維修擴建。擁有明倫堂、興賢齋、育才齋、名宦祠、崇對詞、忠義祠、節(jié)孝祠、戟門、欞星門等建筑,曾是一組錯落有致、規(guī)模可觀的建筑。今僅存大成殿、兩廡及崇圣祠四座建筑。大成殿是一座廡頂殿式明代建筑。寬11米,長20.8米,高9.88米。內外分別有紅漆合圍圓柱12根擎立。斗拱疊羅,飛檐插天。殿頂復蓋琉璃瓦,分紅、黃、綠各色,中間組成一大菱形圖案。正脊中有五條金龍戲珠,兩端翹起鴟吻、垂脊、戧脊近端有躍魚、蹲獸,相間排列。大殿共五楹,甬路兩旁,東西廡各七;大殿東北20步有崇圣祠三楹。精致的設計,細密的組合,磚瓦圖紋的造型,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文廟大成殿不僅是現存完整的一處古建筑,而且是一處……[詳細]
11、慶云石佛寺 AA
慶云石佛寺
  石佛寺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qū),始建于元代。相傳元龍、仁鳳夫妻二人流落于此處馬頰河畔,搭茅屋居住。某年夏秋之交,天降大雨,洪水泛濫,兩尊石佛和一口巨鐘漂來,停于岸邊。元龍夫婦遂各處募捐錢物,修一小廟供奉石佛。后來香火日盛,佛教弟子募化和社會各界捐助,建成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寺院,稱石佛寺。該寺毀于民國18年(1929)年。1993年,仁光、仁蓮二位法師自廬山諾那塔到此主持重建,寺院占地2萬平方米,由山門、九龍壁、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念佛堂、方丈樓等景觀構成。中國佛教協會前任會長趙樸初、現任會長一誠法師先后為該寺題寫匾額![詳細]
臨邑革命烈士陵園
  臨邑縣屬魯西北革命老區(qū),抗日戰(zhàn)爭時期是冀南七專署、冀魯邊二地委領導抗日的中心和渤海二軍分區(qū)的后方基地,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在幾十年的革命斗爭中,曾發(fā)生過王樓、于信莊、蘇家廟、盤河等戰(zhàn)斗,肖華、何郝炬、龍書金、曾旭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臨邑留下了戰(zhàn)斗足跡,2000多名優(yōu)秀共產黨員、仁人志士、熱血青年將生命奉獻在這塊紅色土地上,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為褒揚革命先烈,激勵教育后人,保護和傳承好這一寶貴的紅色歷史文化,2012年3月,臨邑縣委、縣政府啟動實施慰烈工程,投資1600余萬元,將原林子官道烈士陵園、臨南王樓烈士陵園、臨盤菅寺烈士陵園等3處烈士陵園進行整合搬遷,依托原林子官道烈士陵園新建了臨邑革命烈士陵園和革命紀念館,并將全縣所有零散烈士紀念設施全部遷入陵園實行集……[詳細]
13、李滿碧霞祠 AA
李滿碧霞祠
  寧津碧霞祠又叫李滿碧霞祠,位于寧津縣城北13公里、大柳鎮(zhèn)鎮(zhèn)政府駐地北3公里處。由于歷史的原因碧霞祠遭到破壞,1992年在各方的努力下得以重建。目前,它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門、鐘樓、鼓樓、碧霞祠正殿,正殿東面為普照寺,正殿后面為玉皇閣。隨著古廟的重建,每年農歷四月十五、九月十五前后的古廟會也興盛起來。李滿古廟會期間,南到濟南、泰安,北至滄州、河間及京津地區(qū),東至樂陵、北鎮(zhèn),西到東光、衡水等地的富商巨賈、小商小販,各色人等一應俱全,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日到會人數近十萬人。據有關資料記載,寧津碧霞祠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始建于唐朝,古稱天仙圣母殿,曾于清朝乾隆四十年重修,改名為碧霞祠,并沿用至今。后經清朝光緒十六年擴建,成為華北平原上一處非常精美的古建筑群。當時它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門、鐘樓、鼓樓,碧霞祠正殿……[詳細]
德州革命烈士陵園
  德州市革命烈士陵園始建于1988年,前身為原德州市(現德城區(qū))烈士陵園,1995年德州地改市后劃歸德州市民政局管理,2004年遷于現址(德城區(qū)虎倉路8號)。園內共安葬著83位有名烈士和350余位無名烈士。1990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命名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2007年被省委組織部命名為“山東省黨員教育基地”。市烈士陵園占地160畝,栽有100余種數萬株花卉樹木,綠化面積達60%以上。主要設施有:可容納近萬人的5000平方米的紀念廣場;海拔46米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意含德州1946年解放);面積1200平方米的人民英雄紀念館;安葬著83位有名烈士的烈士墓區(qū);鐫刻著全市19525位各個時期犧牲的英……[詳細]
崔家廟千佛塔
  千佛塔位于平原城北2公里、三唐鄉(xiāng)崔家廟村東,毗鄰京滬鐵路與101省道,俗稱崔家塔。始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2005年被德州市人民政府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塔青磚結構,四面有窗,塔門朝南,門額鑲嵌石刻“千佛塔”,塔高七層、26米,據說取佛教七級浮屠之意,塔身自下而上層層收縮,塔內逐層均有階梯,游人可拾階而上,觀賞田園景色。在建塔同時,重修了彌勒庵(俗稱崔家廟)。舊縣志有《新建彌勒庵并千佛塔碑記》。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至建國初,廟宇改為村立小學。現廟宇已無存,千佛塔仍在。千佛塔雖歷經幾百年風雨蒼桑,但結構依然堅固,雋秀挺拔![詳細]
忠烈王公祠
  忠烈王公祠是慶云縣常家鎮(zhèn)三王村建有的一座祠堂,1450年,明朝明英宗皇帝為紀念土堡之變?yōu)閲柢|的民族英雄王佐,特欽命興建,祠堂仿北京故宮樣式規(guī)模建設,坐落在現慶云城東,德惠河西,中王村前端,棗園橋西,南臨205國道,總占地面積約有10畝,寬52米,長120米,分前院、大殿、后院三部分。此工程建筑規(guī)模宏大,建筑樣式精美,在當時堪稱一絕。忠烈王公祠坐北朝南,踏著青磚鋪就的石路,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塊刻有“忠烈王公祠”字樣的金燦燦的匾額,懸掛在高高的山門上,山門前側立有一影壁,寬6米,高3.3米,厚0.5米,醒目的“文官下轎,武官下馬”八個御筆大字讓人肅然起敬,山門兩側立碑兩豎,一碑寫道“土木替主一死”,又名嘆息碑,另一碑歷經風吹雨打,碑文不詳。進入山門,便是前院了,院內16棵萬年松柏橫四豎四排成……[詳細]
17、德州城隍廟
德州城隍廟
  城隍廟位于轄區(qū)南部,舊州城南部偏西,與舊州署隔道平列(現三八西路與解放北大道交接處西北角,國貿大廈建設處),占地面積1公頌,建于1411年(明永樂九年)。1935年《德縣志》載:“城煌廟在喧嘩角西,明永樂九年知州何源建! 城隍廟內沿中軸線自南向北為山門3間,上懸黑底金字“城隍廟”匾額l塊。門內左右各有兩尊高2米許、戴氈帽,穿號衣、持黑紅棍、貌似皂吏的泥塑彩繪站像。山門對面是1座磚砌影壁。進山門有坐南面北磚木結構兩層戲樓1座,東西寬10米,南北7米。上層臺柱上鑲透雕檐板,底層中間有通道,通道兩側有泥塑彩繪馬童與高頭駱馬。穿過戲樓通道有八角碑亭1座。碑亭兩側各有5間通間廂房,內有似三班六役塑像。廂房兩側是東西廊房,內供幽冥界十殿閻君像,4壁是陰司受刑和輪回超渡彩繪。再北是正殿,建在高1米……[詳細]
東方朔故里景區(qū)
  神頭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是西漢時期智圣東方朔先生的故里,境內現存朔墓遺址、厭次故城遺址及古漢墓群等重點保護文物,1977年4月22日被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方朔,字曼倩,漢武帝太中大夫,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妒酚洝、《漢書》對其均有記載,他博學機智、能言善辯。《史記滑稽列傳》、《漢書東方朔轉》記載了他滑稽幽默、正言直諫、詼諧勸諭的獨特風格。由于敬佩東方朔的人格,崇拜他淵博的學識,后人把他譽為“智圣”,與“文圣”孔子、“武圣”孫子齊名。他還被捧為歲星、桃仙子、滑稽大師、知識之星,被推崇為笑話、相聲、謎語、占卜和俗文學的祖師爺。東方朔墓位于神頭鎮(zhèn)駐地西2華里處,直徑32米,高4米,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有墓碑,上有顏真卿撰書“東方朔先生之墓”,原碑已失,現存顏真卿書《……[詳細]
張官店古城遺址
  張官店古城遺址位于平原縣王廟鎮(zhèn),年代為秦至南北朝。平原古城遺址,在如今平原城南二十五里的張官店地方,這一帶原是黃河沖積平原的一介高埠之地,后因地表變化而又形成了較為低洼的現狀。此處又是馬頰、篤馬、鬲津、鴻溝等九條自然和人工河流匯集的“沼澤之國”。早在上古時代,就有“陸終氏”和“有窮氏”的氏族部落在這里混合居住。在公元前四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對新石器的使用,據考古學家推斷是公元前四千二百年至三千七百年之間傳入黃河下游北岸的。從現在在張官店附近發(fā)現的“石鐮”判斷,公元前三千八百年左右的時候就有耕耘、狩獵于此的百姓。據古代文獻記載現今平原附近在夏代(公元前21世紀至16世紀)有“有窮氏”“有鬲氏”這兩個重要部落在這里生活。根據山東省考古專家,按照在張官店附近發(fā)現的“陶片”等古文物鑒定,平原古城屬于商……[詳細]
20、德泉寺
德泉寺
  德泉寺位于禹城辛店鎮(zhèn)西十華里處,古名寺之一,俗稱草寺,又稱大寺。始建于何時,不詳,至道光十三年前,已因多年失修成為一片廢墟。該寺周圍之村莊都以寺的相對方位命名,如:寺前劉、寺西李、寺后李等。德泉寺重建復興后,規(guī)模宏偉壯觀:大殿四楹,內奉釋迎、文殊、普賢等護法善神,羹金眩目,高逾六尺;十八尊阿羅漢,金光燦爛,耀目生輝;大殿東西各建禪房二間,附香積櫥五間;大殿前有天王殿一座,內奉四大天王像;天王殿東西有廊房四楹,供奉觀音菩薩像;另有伽蘭祠一所,神像俱全,千異百狀;山門一處,兩側有耳房,僧徒住所并儲存諸樣法器;山門內左右空地,矗立兩通雕龍大碑;大殿前左有參天翠柏,右有古槐,兩兩成雙,對稱栽植;寺前辟一廣闊平坦的廣場,供進香人等及廟會使用;廣場四周廣植樹木、花卉、香草,更有寺屬耕地若干,共占地250……[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