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山東省
>
淄博市旅游
淄博市文物古跡介紹
山東省
淄川區(qū)
博山區(qū)
沂源縣
臨淄區(qū)
周村區(qū)
張店區(qū)
高青縣
桓臺縣
淄博市文物古跡
淄博市紅色旅游
淄博市名人故居
淄博市博物館
淄博市十大祠堂
4A景區(qū)
淄博市十大景點
全部
淄博市特產
淄博市美食
淄博市地名網
淄博市名人
[移動版]
41、
千乘城遺址
千乘城始于戰(zhàn)國,因齊景公有馬千駟常豬于此而得名。千乘城遺址有二。其一在元河鄉(xiāng)孫家集東南,面積12萬平方米,曾為千乘縣治。東沿緊靠高城至玉皇堂公路,北隔杜姚溝與盧家村相對。杜姚溝穿越遺址東北角。挖溝斷層發(fā)現(xiàn)文化層距地表約15米,厚0.5-1米。遺址西部偶有宋元瓦礫發(fā)現(xiàn)。據(jù)傳這里有皇歷應,當為明代或稍前,村落遺址與千乘城為迭壓關系。1973年曾在遺址出土過戰(zhàn)國晚期豆柄;其二遺址,據(jù)《中國歷史地圖集》標記和實地考察,約在舊鎮(zhèn)樊家村西南0.5公里處,古深水北岸,西漢置千乘郡于此。公元前29年(漢成帝建始四年)秋,河決館陶,千乘水深3丈,大壞官廳廬舍,自此城漸廢。……
[詳細]
42、
淄博爐神廟
博山區(qū)孝婦河西岸桑園村的高阜上,曾為公園路小學的分校。??院落為正方形,長、寬均10米。大門1間東向,為聯(lián)攏式建筑。門內北屋2間、南折為二門現(xiàn)已拆除。進門為正院,西大殿3間前出廈,上覆琉璃瓦、五脊六獸,殿內雕梁畫棟金碧繪畫依稀可辨;南北廳各3間為磚瓦建筑,東宮廳3間,前檐下有如意支撐,后檐倒垂聯(lián)攏,前后墻上部皆系木?稚齲?下部以石基壘砌,高約2米余,現(xiàn)前墻已改換為磚墻,廟內整個建筑尚完好。廟內石碣全泥以石灰,無從考查修建年月。據(jù)《淄博琉璃志》載:該廟系明萬歷三十九年十月十六日,邑人領袖孫延壽、徐應元、李世立建爐神廟(修建爐神廟碑文拓片)。山東淄博市……
[詳細]
43、
桐林遺址
桐林遺址位于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齊國故城西10公里路山西側桐林、田旺二村之間,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龍山文化遺址。以桐林城址為中心,周圍分布著眾多遺址。遺址為臺地遺址,總面積約31萬平方米。遺址四面環(huán)水,中間地勢高達7米,發(fā)現(xiàn)一座龍山文化城址。城址中部發(fā)現(xiàn)一半地穴式窖穴,出土陶禮器幾十件,其中有陶鼓、鼎、盆,特大陶器(高1.13米)。還出土薄如紙的蛋殼高柄杯殘片。地層中發(fā)現(xiàn)沒有使用過的石器工具,表明城內有加工石器的場所。桐林遺址是龍山時代淄博河流域的一處中心遺址,對于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城市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國家文物局)……
[詳細]
44、
東安古城遺址
東安古城遺址位于山東省沂源縣東里鎮(zhèn)東安村。始建置于西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為縣治所,晉改為東安郡,隋大業(yè)十年(公元614年)廢!渡綎|考古錄》載:“東安郡縣城,在邑西北九十里許,今東安莊后……”。舊《沂水縣志》載:“縣西北九十里,東里店東北五里,沂河北岸有東安莊,西北有石橋二,相傳為東安故城吊橋,此去蓋邑廿余里……此城為東安郡城無疑!泵娣e約40萬平方米。東部有護城河,北、中部暴露殿宇、城墻遺存。2006年12月7日,東安古城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5、
西顧莊遺址
西顧莊新石器遺址位于沂源縣大張莊鄉(xiāng)西顧莊村東南約250米處的山間平地。面積10000平方米。尚未正式發(fā)掘。1984年文物普查時,有關人員陸續(xù)采集到保存基本完整的夾紗紅陶尊和陶鬶(三足釜)、甗(古炊具)、鼎、罐及部分蛋殼陶殘片。從遺物特征分析,專家鑒定斷定,西顧莊遺址跨越新石器時期的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兩個時期。就目前國內發(fā)現(xiàn)的古文化遺址來看,實屬少見。因此,具有較高的考古價值。該遺址1997年6月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西顧莊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6、
淄博青云寺
位于淄川區(qū)嶺子鎮(zhèn)槲林村西北,系一佛教寺院.青云寺,舊名上泉庵,始建于明代。據(jù)舊縣志載:“(僧)園明,於西南山中創(chuàng)建青云寺者也。寺初名上泉庵。正統(tǒng)中,僧人凈明結茅於此,舍身以為浮屠,開山為田,自耕而食。有徒曰道通,再傳曰德山,皆苦身修行,墾田漸廣,三傳至園明,於正德六年出家,不數(shù)年遂成大剎。又於中建精舍數(shù)間,招名流讀書其內,百余年來,文人墨士碑版題詠之盛,一時稱最,至今述邑中名勝,以青云寺為稱首焉”。青云寺風景秀麗,北邊的盤山、南邊的九紋山陡峭峻拔、懸崖如削。寺院因勢起屋,上依絕壁,下臨深澗,飛檐雕甍,掩映于綠樹紅花之間,為古淄川縣二十四景之首,以其十景聞名遐邇。十景是:九紋呈彩、四盤據(jù)勝、月山晚照、途井涵春、龍臺薦靄、龜林毓秀、輞谷響應、屏壁舒卷、鴿崖繞回、鷹峰崚嶒。青云寺一向為文人墨客雅集……
[詳細]
47、
蒲家莊民俗建筑群
蒲家莊民俗建筑群,地址淄川區(qū)城東七里許洪山鎮(zhèn),該村約于宋代建村,初名“三槐村”,以村內有三株大槐樹而名。明初又因村東溝底有一泉井,水滿常溢,故改名“滿井莊”。明中期始以姓氏更名蒲家莊,沿襲至今。 村內建筑多為傳統(tǒng)典型北方農家四合院民居,青磚門樓,灰瓦房,但基本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毀壞,保存完好的不多,F(xiàn)建筑群保持原有民俗風格的典型建筑有位于村中心位置的以蒲松齡故居為主的蒲松齡紀念館建筑群,屬典型明清風格北方農家建筑。2006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8、
南萬山古瓷窯址
南萬山古瓷窯址位于淄博市博山區(qū)白塔鎮(zhèn)南萬山村西及村南的嶺地上。年代為金、元。南萬山古瓷窯址面積3.5萬平方米。窯址內已發(fā)現(xiàn)3處窯爐殘跡,直徑約2米。內散有大量的白釉、黑釉、白底黑花瓷片及殘破的窯具。胎以白色為主,次為紅、灰胎。器物有碗、盆、盤、罐、瓶等。器物造型及制作工藝具有明顯的元代風格,故該窯址的盛行年代為元代。1984年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12月7日,南萬山古瓷窯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49、
周村古城墻
周村古城墻位于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qū)大街辦事處和平社區(qū),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晶。呈南北向,長57.5米,高5.6米,厚6.5米,位于淦河流經和平社區(qū)之東岸,現(xiàn)有28曾夯土,每層厚約17厘米,為黃土、石夾石塊夯打而成,從土質、土色及所夾石塊大小看,北段突出部分略晚于南段,北段殘墻位于千佛閣涿河東岸,南北長260米,高4米,厚0-50厘米,夯筑而成,現(xiàn)為居民住宅圍墻。據(jù)《周村區(qū)志》載,北墻筑于1861年,(咸豐十一年)歷三年建成!
[詳細]
50、
淄博正覺寺
正覺寺坐落于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qū)安上村蓮花山中,坐北朝南,三面環(huán)山,山上樹木茂盛,彩云繚繞。正覺寺始建于東晉,宋金年間重修,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建設有山門、天王殿、萬佛大雄寶殿、三圣殿、藏經樓、文殊殿、普賢殿、觀音殿、地藏殿、鐘樓、鼓樓、寶塔、禪堂、羅漢堂、講堂、念佛堂、齋堂、寮房樓、安養(yǎng)院、回廊等,總建筑面積約20000平方米。 地址:淄博市博山區(qū)安上村蓮花山中 門票:免費開放 開放時間:全天 周邊公交信息:47路……
[詳細]
51、
淄博四世宮保坊
坐落在桓臺縣新城鎮(zhèn)南村大街北端,是為祭明王象乾及其父、祖父、曾祖父所立,因他們都官至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故名。石匾額“四世宮!彼淖謧鳛槊鲿叶洳龝。?? 此牌坊建于1619年(明萬歷四十七年),系磚石結構,呈中間高左右低的宮殿式。面闊9.2米,進深3.33米,高15米,拱門洞兩側有石獅8個。拱門、楹柱等上面雕有飛禽走獸、山水花卉,特別是磚砌圓柱頂部的4個浮雕人物,栩栩如生,顯示了明代雕刻家的精湛技藝。山東淄博市……
[詳細]
52、
魯仲連墓
魯仲連墓位于高城西北2.5公里的大王村(古稱雷野村)東南。高苑舊志謂八景之“古墟牧唱”即此。明嘉靖年間《青州府志》和清乾隆年間《高苑縣志》皆有記載:魯仲連基在(高苑)縣城西北5里。其生平在《史記》中有傳。明嘉靖時,邑人王士行兄弟二人在墓前建高節(jié)祠堂,地方官春秋致祭。又在祠旁建高節(jié)書院。有田80畝,為膏火之資。后因屢遭水災而荒衰。1945年,基尚為方圓數(shù)十丈、高約三丈的土家。到建國后的60年代,家高約4米。80年代,遺跡僅為一高地。……
[詳細]
53、
西坡地窯址
西坡地古瓷窯址位于西河鎮(zhèn)西坡地村東的高地上,南北約500米,東西約100米,面積5萬平方米。窯址范圍內散布著大量的瓷器碎片,色釉裝飾有白、黑、白地黑花等,多為生活用具,如碗、缽、盆、瓶等。與磁村窯址華嚴寺區(qū)出土的同類器物比較,造型和釉色基本一致,應屬于同一時期。堆積最厚的地方達4米。經專家研究認為,西坡地窯址至遲在金代已經燒造瓷器,并且一直延續(xù)到元代。 2013年,西坡地窯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54、
魯山駝禪寺
駝禪寺建于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年間,由大雄寶殿、志公塔、志公廟三部分組成,距今已有1400余年,是在魯山地區(qū)香火最旺的寺院。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是魯山的廟會,四方香客云集,達數(shù)萬人之多。駝禪寺名字的由來一是說當年志公用毛驢將經卷從杭州馱來,一路上累死了十頭毛驢,志公念毛驢馱經卷有功,就將寺院起名為駝禪寺。另一種說法是說魯山整個山脈呈龍形,寺院則恰好建在龍的脊背上,是龍馱著寺院,所以叫駝禪寺。 地址:淄博市博山區(qū)池上鎮(zhèn)……
[詳細]
55、
胥家廟遺址
胥家廟遺址在黑里寨鎮(zhèn)霄家村東南約0.4公里,南端距小清河30米,東臨慶淄路,遺址南北長300米。60年代疏潑溝渠時曾出土刻有北魏記年銘文的石板,1975年挖青青溝時在5米深處發(fā)現(xiàn)佛像8件,1件為銅質,余為青石質。據(jù)佛像銘文記載,為南北朝時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至北齊武平五年(公元574年)時期。沿溝底300米內石造像及碎石塊斷斷續(xù)續(xù),整個遺址被壓在黃河淤積沙土下!
[詳細]
56、
堯王莊遺址
堯王莊遺址位于今稷下街道辦事處堯王莊北,淄河西岸。遺址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80米, 1965年10月北京大學考古系師生在臨淄實習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了發(fā)掘 。文化層厚1.5米左右,出土遺物有夾砂紅陶甑以及陶鬲、罐、盆、鼎、鬶、甗等器物殘片。器壁較厚,器身多飾粗繩紋,腰部飾附加堆紋。 2013年,堯王莊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57、
淄博范公祠
淄博范公祠位于淄博市博山區(qū)城東街道。年代為。 2013年,淄博范公祠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博山范公祠位于博山區(qū)中心路東首,該祠始建于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范公祠舊時為范泉書院。建國后,1953年范公祠被辟為淄博市圖書館;1991年,圖書館遷出;1994年,博山區(qū)政府重修范公祠;1995年8月,作為古跡名勝正式對外開放。……
[詳細]
58、
楊寨塔
楊寨塔坐落在淄川區(qū)楊寨村,為仿樓閣式,八面七級。塔身為純磚結構,空心,通高約18米,內有樓梯可直通頂層。頂層為供奉佛像的地方,又可供人觀賞周圍景致。古塔始建年代無資料可證,在明代已視為古跡。在建筑造型及風格上與建于宋代的連云港海青寺阿育王塔極為一致,寺院中的配置與遼金時代所建的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內蒙慶州白塔一模一樣。據(jù)此推斷,該塔應有近千年歷史。該塔為可供人登攬的七級八角樓閣式磚塔,通高20.76米,石砌底座,磚筑塔身,塔基高1.29米,對徑6.55米,塔底對徑東西4.11米,南北4.17米。每層有券洞或佛龕,四個方向均為不同形式的磚作假窗,北面為登塔入口,登17級臺階到南至二層后,向西登旋轉臺階至6層,塔剎為圓寶頂。塔門上方,嵌有石刻匾額一塊,上 書“阿彌陀佛”四字,落款為“康熙三年丁……
[詳細]
59、
高青狄城遺址
狄(霍)城遺址位于高城鎮(zhèn)西北隅,遺址東部與高城西北處相迭,南沿為出西關大道,今醫(yī)院、糧所均在遺址內,陳窯、信家、城北劉3個自然村分別臨近遺址的西南、北偏西、東北方。遺址東西1030米,南北680米。狄城為西周至春秋初那瞞國的都邑,秦至隋曾為郡、縣治所,隋末廢。民國初,尚存城墻殘跡,50年代,僅呈一溜土崗。1978年劃方整地時,暴露瓦礫頗多。……
[詳細]
60、
淄博漁洋祠
位于桓臺縣新城鎮(zhèn)西南隅,是清初刑部尚書王士禎(別號漁洋山人)的祠堂。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祠有正堂5楹,原系抱廈式木結構建筑(1940年改為水泥磚石結構的鎖皮廳式建筑),室內重梁掛柱,花欞?稚。虃儔涡仪门3间?大門楣上鐫有“經筵講官,刑部尚書王士禎第”12個大字。大門兩邊為八字粉墻,門前有1對高1.8米的透雕石獅。山東淄博市……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7]
[8]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淄博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淄博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淄博市A級景區(qū)名錄
·
淄博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第一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山東省旅游休閑街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