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煙臺市旅游

煙臺市文物古跡介紹

嘴子前墓群
  嘴子前墓群位于山東海陽縣盤石店鎮(zhèn)嘴子前村東北的窄小臺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上有古墓葬遺址。1978年初春,該村農(nóng)民在此掘毀一墓(編號M1)。墓中有重槨單棺,木器、陶器悉被丟棄毀壞,僅銅器被文物部分追繳收回,玉器出土數(shù)量較少,據(jù)稱均為管、珠一類的小飾件,至今尚有部分散存于村民手中。此次出土的銅器有盤、盆、簋、壺、、削、戈、矛、鏃、編鐘等,收集到的一個銅鼎蓋和獸面紋的壺耳,紋飾都很精美,可惜這些鼎、壺等十分重要的銅器卻至今不知下落。出土的編鐘共有7件,兩件大的為鈕鐘,其余小的為甬鐘。鈕鐘器形較大,通高43.5厘米,重11.6公斤,氣象莊重,紋飾精美。1985年,海陽縣博物館搶救清理了一座墓,編號為M2。出土器物較少,大部分為陶器,內(nèi)中有少數(shù)為仿銅禮器的,如獸頭匜等。銅器只出土了3件,鼎、盆![詳細]
煙臺俄國領事館舊址
  俄國領事館舊址在芝罘區(qū)大馬路東端,現(xiàn)為俄羅斯俱樂部,占地1.5畝,磚木混合結(jié)構(gòu)的二層樓房,建筑平面呈方形,四面坡“人”字形屋頂,外墻面是灰磚青水墻,拱形門窗,拱上方飾以弧形線角,中間斷開,建筑形制厚實,簡捷,裝飾處理有象征手法。1881年俄國在煙臺設代理領事,但一直是由英國人代理。1902年8月始由俄人提德曼任副領事。1905年由克里斯梯任副領事。1904年在煙臺市芝罘區(qū)大馬路東端建立領事館。士密斯在的士美洋行,那時它是煙臺唯一的當俄國尚無正式建立領事館,士密斯是俄國在煙臺的商務代辦,開始主要業(yè)務是銀行業(yè),是俄國亞洲銀行在煙臺的代辦。但是1908年俄國亞洲銀行在煙臺建立分行,士美洋行也勿須代理了,主要經(jīng)營船務、保險及進出口,如蠶絲,草帽辮、花邊、錦繡、絲綢等,自置汽船行駛于煙臺與海參崴之間![詳細]
毛紀、毛敏墓
  毛紀、毛敏墓(毛紀的家族墓地)位于萊州市區(qū)西2.5公里處西山張村西北的祿山之陽。兩墓并列,面向東南,毛敏墓居右靠前,毛紀墓居左偏后;兩墓背靠祿山,三面山丘環(huán)抱,西北隔海約5公里;墓前為一片平坦的臺地,隔一小埠,遠處與云峰山相望,視野開闊;墓東約2公里處,南陽河(掖河)自南向北流過,注入萊州灣;墓東南不足1公里處為西山張村。毛紀、毛敏墓“以東南神山諸峰為案,層巒環(huán)對,掖水朝于其左,西南諸流畢會于前,往北稍西以入于海,海上蜉蝣島隱隱峙于其北,穴坐山之麓,羅經(jīng)謂乾山巽向者也。”(毛紀《祿山塋園碑》)毛紀、毛敏墓原有大面積的樹林覆蓋,后被砍伐,現(xiàn)在樹木稀少,荒草叢生,墓園周邊到處可見私開亂采的小礦。《祿山塋園碑》載,毛敏墓建于正德年間。毛紀墓建于嘉靖年間!兑纯h志·冢墓》載:“贈少保毛敏墓城西五里![詳細]
啟唷學館舊址
  啟唷學館舊址,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qū)海軍航空工程學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06年12月7日,授予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啟喑學館,是中國第一所聾啞學校,現(xiàn)在煙臺市聾啞中心學校的前身。建館過程美國傳教士查爾斯·羅杰斯·米爾斯1862年來到登州傳教。他與前妻所生的孩子中,有一個名叫蓋雷的兒子,3歲時因病失去聽力。對兒子的關心,使得米爾斯先生開始關注起中國聾兒的狀況。由于當時中國沒有專門的聾兒學校,米爾斯先生于1878年將蓋雷送回美國羅徹斯特聾人學校學習。在那里,他認識了第二任妻子———學校教師安妮塔小姐。1884年11月26日,安妮塔·湯普森·米爾斯來到煙臺與查爾斯·羅杰斯·米爾斯結(jié)為伉儷。結(jié)婚后不久,米爾斯夫人開始著手學習漢語,為創(chuàng)辦聾兒學校……[詳細]
煙臺西炮臺
  西炮臺國防公園煙臺西炮臺國防公園位于芝罘區(qū)西北部的通伸崗上,最高海拔106米,面積10.7公頃,在西炮臺公園的西側(cè)垛山頂上,于1985年建有烈士紀念碑。園中建筑面積0.3公頃,城墻0.1公頃,喬灌木10萬株,因山上建有護衛(wèi)煙臺的海防炮臺,并與東炮臺相對峙,所以得名為西炮臺。西炮臺始建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當時炮臺上安裝的是土炮,并修筑圍墻、望樓以加強海防,光緒十三年(1887年),又增修炮臺,共八座,現(xiàn)保存完整的有四座,最大的炮臺周長31米,圍墻高2米,城墻寬近1米,全長800余米,有射口200余個。西炮臺由圍墻、甕城、大小炮臺、演兵場、地下指揮所、彈藥庫等組成。隨著煙臺的對外開放,1979-1981年,經(jīng)過整修,面貌恢復原狀,是我國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既具古代城堡特點,又具近代先進軍事設……[詳細]
昌陽故城及墓群
  昌陽故城及墓群位于行村鎮(zhèn)庶村。南距黃海約3公里,東100米是自北向南流入黃海的白沙河,北部是村東西機耕路,西臨行村鎮(zhèn)通往小紀鎮(zhèn)公路。整個遺址地勢平坦、開闊。昌陽城,西漢初期置于現(xiàn)文登西南昌山之陽。西漢中晚期,西遷至今海陽庶村一帶,設鹽官署,屬東萊郡。王莽時期改稱夙敬亭,東漢時復稱昌陽,西晉元康八年(298),遷昌陽城至今萊陽市境內(nèi)。昌陽故城及墓群現(xiàn)疊壓在庶村的民房建筑、蔬菜大棚之下和村周圍的田野里。村西500米處,當?shù)厝朔Q“西城子”,是古代人們的生活住地,地下堆積著大面積的古代碎磚瓦。村的西北處,有一高1米,南北長約40米,寬2米的高臺地,群眾傳為“西郭”。村南人稱“南城子”,地下0.5米也滿是成堆的大板瓦、小筒瓦、平板磚等殘片,村民在此整地時還挖出過鐵質(zhì)工具、錢幣和大泉五十陶質(zhì)錢范等文物![詳細]
廟島顯應宮
  廟島顯應宮位于山東省長島縣廟島,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是我國北方建造最早、影響最大的媽祖廟,初為沙門島(廟島古稱)佛院,僅茅屋三間。隨著元代建都北京,海運日漸繁榮,京都的貢物大多由南方沿海漕運至北京。當時的沙門島是海上漕運的必經(jīng)之地,往來漕船需在此泊舟候風。因漕夫大多是福建人且篤信媽祖,就在島上立媽祖祠以事供養(yǎng),后來就成為風俗。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前后,由閩浙船民出資在原地增修屋宇殿堂,改佛院為專門奉祀海神媽祖的道場,世稱海神娘娘廟。這是當時北方沿海地區(qū)的第一座媽祖廟, 同時也標志了媽祖信仰北傳的開始。明代,隨著香火與聲名的日益隆盛, 廟島媽祖廟實際上已成為了當時我國北方沿海地區(qū)的媽祖信仰與媽祖文化的傳播中心,其影響不僅遍布黃渤海沿岸的?谂c內(nèi)河,而且遠播于朝鮮和日本……[詳細]
福建會館(煙臺民俗博物館)
  導游會館由山門、大福殿、后殿、戲樓和兩廂五部分組成,山門是一座高大的木石結(jié)構(gòu)建筑,主門3間,兩側(cè)次門各一間,外加兩耳房,高約10米。屋頂由雕飾精美的斗拱托住,上覆翠藍琉璃瓦。山門南面是大殿,為天后行宮的主體建筑。大殿正中供奉天后圣母塑像?袋c建筑風格具有濃郁的閩南特色,其雕刻藝術融東西文化與南北方風格于一體,堪稱一絕。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尤其使人嘆為觀止的是,整座山門、大殿可以說是無木不雕,無雕不美。懸于山門梁枋下的花籃和乘蓮珠,造型優(yōu)美,鎦金溢彩。福建會館又稱天后行宮,位于煙臺市芝罘區(qū)南大街與勝利路交匯處。會館所用的全部磚瓦木石,均從福建泉州一帶精選,由良工巧匠就地雕琢、彩繪后運至煙臺。清光緒十年(1884年)始建,時為商賈商洽貿(mào)易、祭祀媽祖之所。福建會館突出的特點是雕飾極其華麗……[詳細]
29、白石村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石村遺址
  白石村遺址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qū)新白石路西段北側(cè),專業(yè)上稱為海岸貝丘遺址。白石村遺址是膠東史前文化序列中最早的一種文化。根據(jù)發(fā)掘情況看,白石村遺址所處時代的人們,其居室屬于半地穴式的海草房,他們能夠制作各種石器,如有石斧、白石村遺址石鐮、石球、石箭頭、石磨盤和石磨棒。從出土的石器看:“白石村人”制作器具從選料到成品,都十分用心仔細,付出了大量時間和勞動。他們在石器打制和磨光中,不僅對器物的形有充分的認識,而且對各種形式的審美能力也比較強。白石村遺址還出土了許多形式多樣且美觀的陶器。有缽、罐、三足缽、缽形鼎、筒形罐和斧形鼎等等。從這些陶器看:白石村文化并不落后于半坡文化。筒形罐的設計與制作,尤具明顯的地方特色。原始的白石村人制作了許多的骨器,有骨針、骨錐、骨箭頭等。在考古的價值上,石器的打制洞……[詳細]
劉家溝遺址
  劉家溝遺址編號:總序93時代:新石器時代地址:煙臺市蓬萊市劉家溝鎮(zhèn)劉家溝村(原公布地址蓬萊縣劉溝公社劉溝大隊)劉家溝遺址為新石器時期遺址,曾出土鼎足、陶壺、石斧、石鐮等文物,陶器中以黑、灰色陶為主。1977年12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內(nèi)容:保護范圍內(nèi)的所有文化堆積及其他各類文化遺存。保護范圍:南北長170米、東西寬200米,面積約34000平方米。遺址的四址均已安裝了保護界標。東南界標在王聯(lián)國住宅后東側(cè);東北界標在劉昆昌住宅東山墻外側(cè),西南界標在劉智貴責任田北地頭上;西北界標在周建軍責任田內(nèi),距電線桿很近。控制點坐標為:東北角:37°45′54.5″N,120°52′45.9″E,東南角:37°4……[詳細]
解宋營古城
  解宋營明朝古城堡位于蓬萊市劉家溝鎮(zhèn)解西村內(nèi),是明朝洪武年間為防御倭寇入侵而修建的軍事百戶所。明朝在蓬萊設有解宋營、蘆洋、欒家口、劉家旺四個百戶所。百戶所是明朝衛(wèi)、所制中軍事編制,每個百戶所設士兵120人,長官為百戶,武官品級正六品。據(jù)清朝《登州府志》記載:“洪武九年置百戶于……解宋營四員,具為百戶所。”解宋營古城為“石城周二百四十丈,高二丈,闊一丈二尺,南一門,樓鋪五,池闊一丈,深五尺”。同時,在解宋營東、西、西北三面建三座煙墩,曰:“解宋、木基、墟里”。該城“守城軍馀四十名,守墩軍馀九名,俱登州衛(wèi)中右千戶所分設”。解宋營百戶所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古代城堡,城堡依山面海,青石砌筑,由城門、城墻、煙墩三部分構(gòu)成,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古城東、西約三華里高崗上,分建煙墩“墟里”、“解宋”,毛石……[詳細]
32、曲松齡舊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曲松齡舊居
  曲松齡舊居位于萊州市金城鎮(zhèn)紅布村,原名紅布店子,舊時位于掖縣與招遠兩縣交界處的古登萊官道旁。曲松齡曾是海參崴與哈爾濱一帶顯赫一時的大商人,哈爾濱至今還保存有曲松齡曾經(jīng)營過的“松光電影院”,現(xiàn)已確定為哈爾濱市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二十年代,開明紳士曲松齡在家鄉(xiāng)修建了一座大型宅院,由東西并列的兩套二層樓房的四合院組成,其完整之時多達62間,面積達360多平方米。舊居建筑用料極其講究,帶有西洋建筑風格,在萊州現(xiàn)存的清末民國建筑中堪稱精品,歷經(jīng)近百年的風雨滄桑,大部分保存至今。曲松齡舊居現(xiàn)保存房屋5棟,原分兩院落:東院、西院,現(xiàn)中間界墻已拆除。東院正屋:共5間,兩層,二層木板鋪地。面闊16.65米,進深5米。磚木結(jié)構(gòu),灰磚清水墻。暴垅灰瓦覆頂,實脊。二層正中開門,外為木質(zhì)陽臺,現(xiàn)已拆除。正門上木雕花鳥……[詳細]
33、寶塔礁
寶塔礁
  導游寶塔礁,位于廟島西北處的犁具把島,高約21米,直徑約5米,其狀巍然,寶塔礁無論從哪個角度觀賞,都像一座挺立的巨塔,變換不同的位置,會領略出不同的天工神韻,讓人覺得處處皆奇?袋c寶塔礁由石英巖交替疊壓而成,由石紋路將塔分成幾直層,豎立的巖線,又將每一層都割裂成多段,仿佛這塔并不是一個嚴密的整體,而是一個由大小不等、形狀不同的石塊堆砌而成的松散的建筑。在距滿潮水位約3米高的地方,寶塔又生出一圈環(huán)形的斷裂層,將整座塔身的三分之一懸在空中,使塔更加雄奇。寶塔礁,因礁石似寶塔而得名,不僅有觀賞價值,由于它所處的位置重要,還是船只進塘避風的好地方。那些遇難的落海人在危難中掙扎時,看到寶塔礁,總是能獲得避險的力量,因此,后人又在它南側(cè)相鄰的小島上修起了一座潔白的燈塔,用強烈的光芒為船只導航,島上的白塔……[詳細]
大基山北朝摩崖刻石
  導游      大基山海拔478米,自山谷至山頂分布歷代摩崖刻石24處?袋c      北魏光州刺史、著名書法家鄭道昭于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寶貴題刻12處,均刻在山內(nèi)險峻的摩崖之上,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詩》、《中明之壇》等,同云峰山鄭道昭刻石成一體,同為國際書法旅游專線,每年接待日本書法團體約600人次,1998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基山又名道士谷,上千年來,是道士、道姑修身養(yǎng)性的好去處,至今仍留有道觀廟宇古跡,宋末元初著名……[詳細]
35、劉子山舊宅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子山舊宅
  劉子山舊宅坐落于萊州市沙河鎮(zhèn)灣頭村,原萊州市第三中學校址,現(xiàn)已閑置。舊宅地處萊州灣沿海平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西北距海約7公里,其南約5公里處,沙河由東向西注入萊州灣,其北約3公里處,杲村河由東向西注入萊州灣。舊宅位于灣頭村東部,西、北與農(nóng)舍為鄰,東臨村鎮(zhèn)企業(yè)廠房,南臨東西公路,東北距萊州市城區(qū)約18公里。舊宅內(nèi)遍植樹木,林蔭蔽日。1928年,富商劉子山委托其四弟在家鄉(xiāng)灣頭村建成“舊宅”。“七·七事變”后,張良臣等雜牌隊伍在此駐過。1946年,八路軍地方武裝曾在此設兵工廠,制造0、手榴彈、地雷等。1947年,西海專區(qū)所屬振東公司在這里做棉花、豬鬃、豬皮生意。此后,八路軍膠東某部隊后勤部又在此設被服廠。1949年冬至1953年10月,掖南縣人民政府(前稱掖南縣政府)設立于此。1953年10月,……[詳細]
36、龍溪園遺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溪園遺址
  龍溪園遺址位于萊州市柞村鎮(zhèn)窩洛子村西,為明代都察院巡撫遼東右僉都御史趙燿的別墅。清代侯登岸《掖乘》記載:“城南寒同山之陽,明大中丞趙耀別墅!闭麄龍溪園占地約20畝,周圍崖壁上開鑿有幾個石窟,內(nèi)有石像。每逢雨季,北側(cè)崖壁上狀若龍嘴的中涵,吐出潺潺流水,落入下面的水潭里,氣勢蔚為壯觀。龍溪園現(xiàn)存有豆神廟洞、梅岑洞、藥王洞、四海泰洞、龍王洞等洞窟。豆神廟:上題額“豆神廟”三字。洞口寬0.65米,高1.2米,進深0.8米,F(xiàn)洞內(nèi)空無一物。梅岑洞:上題額“梅岑洞”三字,起首題“天啟癸亥端陽”,落款為趙士亮,系趙燿之孫,曾任湖南東安知縣,明末清初曾在此隱居。匾額上的字系用銅片鑲嵌而成。洞口寬1.4米,高2.2米,進深3.6米。洞內(nèi)石座上供有老母娘娘石像,兩側(cè)為金童、玉女像。藥王洞:無題額,洞寬2.5米……[詳細]
神仙洞石窟造像
  神仙洞石窟造像位于萊州市柞村鎮(zhèn)大臺頭村北寒同山之陽。神仙洞石窟造像西南約2公里處,為萊州市柞村鎮(zhèn)大臺頭村,村中有公路通至山下,神仙洞石窟造像保護區(qū)南連大臺頭村耕地、蘋果園、臨疃河水庫,水庫以東為明代趙耀的別墅“龍溪園”遺址。保護區(qū)范圍內(nèi)山南麓為新建的“資圣禪寺”,有和尚修行于其中。山南麓有盤山公路直通萊州市城區(qū)。寒同山俗名神山(因神仙洞石窟造像得名)。山體呈東西走向,西連云峰山,北依大基山,海拔337米。原有光水—俗稱三里河發(fā)源于山北坡,約在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干枯。北魏時期的光州即由此河而得名。山上怪石突兀,松、柏、楓、槐等古樹林立。洞窟開鑿于山陽半山腰巨大崖壁上,有道人修砌的小路蜿蜒可達。此地環(huán)境幽靜,風光秀麗,尤其深秋時節(jié),楓樹紅葉,層林盡染,與古老的道家石窟,交相輝映,成為萊州最著……[詳細]
于學忠舊居
  于學忠舊居編號:編號4-488-5-055時代:1931年地址:煙臺市蓬萊市小門家鎮(zhèn)于家莊村于學忠舊居,1931年修建。1935年,于學忠將軍將宅院贈予家鄉(xiāng)父老興辦教育,家鄉(xiāng)人民為了褒揚將軍愛國愛民之情,將這所學校譽為“立德小學”。于學忠舊居坐北面南,為二進式院落,硬山結(jié)構(gòu),現(xiàn)有房屋34間,總占地面積1480平方米。2013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內(nèi)容:保護范圍內(nèi)的所有建筑、構(gòu)筑物、碑刻、古樹名木及其他各類文化遺存。保護范圍:東北角:37°38′47.1″N,120°41′46.1″E,東南角:37°38′44.2″N,120°41′45.8″E,西南角:37°38′44.4″N,120°41′42.9″E,西北角……[詳細]
武霖基督教圣會堂
  武霖基督教圣會堂位于蓬萊市區(qū)畫河西沿,又稱畫河基督教堂,登州圣會堂,是今年新增的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世紀,登州是西方傳教士在中國頗為活躍的地區(qū)。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美國南浸信會傳教士海雅西在蓬萊創(chuàng)立了華北地區(qū)最早的浸信會組織。同治十一年(1872年),美國南浸信會傳教士高第丕夫婦,于蓬萊城畫河橋南西側(cè)建基督教堂,時稱“登州圣會堂”。登州圣會堂為歐式建筑,由禮拜堂和鐘樓聯(lián)體構(gòu)成。東部禮拜堂為單層結(jié)構(gòu),四開間,東西長20.58米,南北寬9米,建筑面積185.22平方米。神壇坐東朝西,正中設洗禮池,兩側(cè)為更衣房,堂內(nèi)可容納300多人。西部鐘樓為三層,一層為玄關(過廳),大門面西,內(nèi)有兩耳門向東通禮拜堂,兩耳門之間的墻面上嵌有一塊“高師母紀念碑”。二層為儲藏室。頂樓木梁上懸有做禮拜……[詳細]
大黑山北莊遺址
  長島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古代文化。從舊石器晚期,人類就一直在這些美麗的島嶼上繁衍生息。建國后陸續(xù)發(fā)掘的二十四處古遺址,八處古墓群,出土了大批文物。縣博物館就收藏了一萬余件。這些文物,記錄了長島的滄桑之變,是長島6500年歷史的見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發(fā)現(xiàn)的大黑山鄉(xiāng)北莊遺址,是長島形成時期最早、埋藏最豐富的古遺址,遺址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因其與西安半坡遺址屬同一時期,被專家們稱為“東半坡”。上世紀八十年代,由北京大學考古系、煙臺市博物館和長島博物館聯(lián)合對其發(fā)掘。北莊遺址為一處新石器時期的村落遺址,最下層距今6500年,最上層也有3900年左右,比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早幾百年。發(fā)掘出房屋基址90余座,房基系園角方形或方形半地穴式,面積一般20-30平方米最小者4平方米,最大者70余平方米,木樁為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