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首頁
>
廣東省
>
肇慶市旅游
肇慶市文物古跡介紹
廣東省
封開縣
端州區(qū)
德慶縣
高要區(qū)
廣寧縣
懷集縣
四會市
鼎湖區(qū)
肇慶市文物古跡
肇慶市紅色旅游
肇慶市名人故居
肇慶市十大祠堂
肇慶市十大古村
4A景區(qū)
肇慶市十大景點
肇慶市十大免費景點
全部
肇慶市特產(chǎn)
肇慶市美食
肇慶市地名網(wǎng)
肇慶市名人
[移動版]
81、
肇慶天主教堂
肇慶天主教堂在端州區(qū)箭竹圍。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原有圣堂、神甫樓、廚房、花園,現(xiàn)存圣堂和神甫樓,占地面積125平方米。 圣堂高大,其后端是哥特式的建筑,豎十字架標志,樓內(nèi)共三層,中空,利用回廊上落,頂部懸掛大鐘一個,直徑0.70米,鐘繩下垂到樓下地面通道,圣堂內(nèi)還有一個彩色的耶穌塑像,放置在圣壇一側(cè)。堂內(nèi)排列木椅,供教徒誦經(jīng)和唱贊歌時應(yīng)用。圣堂西側(cè)是一座兩層的神甫樓,磚木構(gòu)筑,具有鮮明的意大利建筑特色。 ……
[詳細]
82、
羅髻巖遺址
羅髻巖遺址位于封開縣蓮都鎮(zhèn)北面約1公里的一座石灰?guī)r孤峰西北面洞口右側(cè)巖廈。年代屬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時期,或稱中石器時代。洞口與洞外地面水平連接。灰褐色砂粘土膠結(jié)堆積中含燒骨、炭屑、螺蚌殼,出土礫石打擊石制品10多件,器類有砍砸器、石片等,形態(tài)特征與封開黃巖洞遺址所見相接近,伴生哺乳動物群有4目8種,均為現(xiàn)生種。螺蚌殼經(jīng)碳十四測定年齡為距今11175年±500年。1979年封開縣革命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83、
盧宅仁墓
盧宅仁墓 位于四會市龍甫鎮(zhèn)龍頭村大奧山,在其父母盧福夫婦墓前左邊。據(jù)光緒《四會縣志》等史志記載,該墓為灰沙夯筑,有暈首石墓碑和墓表以及石雕等。文革期間遭到破壞,墓碑及石雕均失。 盧宅仁(約1470~1540年),又名盧鑾志,四會龍頭村大寨人,明弘治進士,曾任云南右布政使、廣西總憲、福建按察使等職,為官三十載,頗有政績。父去世即辭官歸里,以講學(xué)著書度過晚年。 1986年四會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84、
歐村劉氏宗祠
歐村劉氏宗祠位于封開縣羅董鎮(zhèn)歐村。歐村劉氏宗祠坐北向南,廣三路,兩側(cè)有青云巷。建筑前有約175平方米的長方形曬地,總占地面積629.37平方米。歐村劉氏宗祠始建于明萬歷,現(xiàn)存建筑為清同治六年重建。歐村劉氏宗祠是封開保存較好的清代建筑之一,其建筑工藝巧妙地運用木雕、灰塑、壁畫等,技藝高超,工藝精湛,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歐村劉氏宗祠在2011年1月被封開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85、
塘角嘴遺址
塘角嘴遺址位于封開縣杏花鎮(zhèn)利宅村塘角嘴山?脊拍甏鸀樾率鲿r代晚期。遺址面積1. 2萬平方米。1982年發(fā)現(xiàn),同年及1990年兩次進行發(fā)掘,面積800平方米。出土陶器釜、罐、豆、盤、鼎足、器座、拍、器蓋等,其中鼎足數(shù)量多,型式多樣。紋飾有繩紋、曲折紋、長方格紋、雙線方格紋、方格凸點紋。石器有錛、鏃、環(huán)、礪石等。陶拍的出現(xiàn),說明遺址含有制陶工場。1989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86、
城東清真寺
城東清真寺在端州區(qū)水師營路,是市內(nèi)現(xiàn)存的年代較早的伊斯蘭教清真寺之一,始建年代不詳,根據(jù)寺內(nèi)所存的“乾隆重修清真寺碑記”記載,該寺“創(chuàng)自唐宋”,但另有一說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間曾多次修葺、擴建。寺內(nèi)面積寬闊,今僅存禮拜殿,殿內(nèi)不設(shè)偶像,空無一物,體現(xiàn)出伊斯蘭教的特色。寺內(nèi)大部分場地已辟作校舍。1991年夏,因禮拜殿嚴重殘破傾危,全部拆除重建。1984年公布為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87、
羅洪莫氏大宗祠
羅洪村現(xiàn)存的古建筑有莫氏大宗祠、履恕莫公祠、竹齋莫公祠、梅村莫公祠、敏齋莫公祠、堯夫莫公祠、雪峰莫公祠共7間。其中莫氏大宗祠建于明隆慶5年(1571年),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建,面積527平方米;梅村莫公祠建于民國,面積140平方米;竹齋莫公祠建于清代中期,面積268平方米;敏齋莫公祠建于民國,面積130平方米;履恕莫公祠建于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面積328平方米。莫氏大宗祠是德慶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坐西北向東南,為磚、木、石結(jié)構(gòu),總面闊13.7米,總進深38.5米,占地面積527.45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中堂石柱礎(chǔ)保留明晚期的建筑特征,中、后堂梁架有明顯的清中早期建筑特征,對研究明末清初古建筑藝術(shù)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羅洪莫氏大宗祠保存一塊完好的碑石,記述莫毓芳為嶺南第一位狀元封……
[詳細]
88、
阿坡巖摩崖石刻
阿坡巖摩崖石刻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qū)黃崗街道辦事處七星巖景區(qū)(社區(qū))阿坡巖上,共有明代及現(xiàn)代石刻109則,其中明1題,現(xiàn)代108題。主要分布在阿坡巖東南及東北山腳。字體、文體齊全,內(nèi)容豐富。其中以明代石刻“禾后巖”較為珍貴,高0.43米,寬1.2米。阿坡巖摩崖石刻具有一定的文學(xué)、藝術(shù)價值,,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組成部分。2001年,七星巖摩崖石刻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89、
牛圍山墓
牛圍山墓位于封開縣杏花鎮(zhèn)嶺腳村牛圍山西南坡。1982年以來發(fā)現(xiàn)7件單個埋葬的陶甕,相距12米左右,也有個別相距僅2.5米,排列于山坡上,整然有序。甕的基本器形為寬沿、垂腹、圓底,飾云雷與方格組合紋或夔紋與云雷、方格組合紋,紋樣規(guī)整、美觀,富有浮雕感。其中1號甕高達39.5厘米,飾菱格凸塊與方格組合紋,內(nèi)置1件銅斧,近底部有白色的骨殖碎塊。說明這些陶甕屬甕棺葬具!
[詳細]
90、
石峒摩崖石刻
石峒摩崖石刻位于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qū)黃崗街道辦事處七星巖景區(qū)(社區(qū))石峒內(nèi)外,共有宋至清及年代待考石刻15題,其中宋1題,元1題,明4題,清3題,不詳6題。2001年,七星巖摩崖石刻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分布于石峒內(nèi)外。其中以石峒頂部的宋代石刻“定山石室”及“太極洞”最為珍貴。石峒摩崖石刻藝術(shù)價值較高、歷史悠久,是七星巖摩崖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
[詳細]
91、
紀念五君祠
紀念五君祠在端州區(qū)城北路,現(xiàn)端州醫(yī)院內(nèi)。建于1922年,原稱三君祠,是為紀念在1915年的肇慶景福圍崩決時奮力救災(zāi)的鄧瑤光、凌福彭、葉蘭泉三位英雄而建的;到1935年,又將熱心當(dāng)?shù)厮聵I(yè)的余漢謀和梁祖誥列進祠內(nèi)紀念,遂改名為紀念五君祠。此祠在民國時期曾是肇慶景福圍董事會的會址,祠內(nèi)有不少水利碑記,現(xiàn)尚存碑記三通。1984年被列為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92、
塔山革命烈士紀念碑
1982年10月,為紀念1925年大革命時期在平鳳犧牲的26位烈士和1950年在封開縣境內(nèi)剿匪殉難的54位烈士,封開縣委、縣政府在塔山修建了塔山革命烈士紀念碑。1985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今,塔山革命烈士紀念碑已成為封開縣一處緬懷先烈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的大課堂,對于開展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增強青少年愛國主義觀念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詳細]
93、
彭澤民故居
彭澤民故居位于肇慶市四會市城中街道白沙村委白沙村 。故居始建于清末,為普通民居,是磚瓦結(jié)構(gòu),建筑面積139平方米。故居于1987年由四會縣人民政府撥款重修。1991年,農(nóng)工民主黨廣東省委提供了彭澤民先生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彭澤民先生的女兒提供了彭澤民銅像在故居大廳陳列。2012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94、
普濟堂
省港-委員會舊址位于東堤挹翠路與東園路交界處。原是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的花園別墅,名“東園”,總面積2.5萬平方米。省港-爆發(fā)后,1925年7月,在這里建立大-的領(lǐng)導(dǎo)機構(gòu)——省港-委員會,-領(lǐng)導(dǎo)人蘇兆征等在此辦公。1926年11月6日,省港-委員會的房子遭帝國主義收買的反動分子縱火焚毀,歷劫猶存的僅有1座門樓和紅樓前的1棵大樹。1984年政府撥款在原地重建了“紅樓”。1962年7月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95、
麗譙樓
麗譙樓在肇慶市端州區(qū)城中路175號第一人民醫(yī)院西地。這里是肇慶府衙舊址入口處,始建于1118年。古端州曾是宋徽宗趙佶的封地,趙佶繼位后,親筆賜書此地為“肇慶府”,當(dāng)?shù)厥爻荚诟们爸吲_蓋此樓宇,用以供奉此御書,故此樓又稱“御書樓”。明代重建時改稱麗譙樓。樓建成后,置銅壺滴漏、乾寧銅鐘、大藤鼓報時刻。1925年冬該樓曾為葉挺獨立團直屬隊的駐地。到50年代,該樓已經(jīng)殘破不堪,改建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jié)構(gòu),但樓下的高臺基仍沿用明代的遺構(gòu)。交通乘4、5、6、10路到城中路下車,步行幾分鐘即到。歷史麗譙樓原名御書樓,又稱永明宮、紅樓,位于端州區(qū)城中路第一人民醫(yī)院西側(cè)。這里是肇慶府衙舊址入口處,始建于1118年。古端州曾是宋徽宗趙佶的封地,趙佶繼位后,親筆賜書此地為“肇慶府”,當(dāng)?shù)厥爻荚诟们爸吲_蓋此樓宇……
[詳細]
96、
高要名塔
高要有名塔,各塔都有其不同的意義和建筑風(fēng)格。挺拔向上,具現(xiàn)代氣派的明珠塔和已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塔、巽峰塔呈鼎足之勢,矗立于高要市城區(qū),使這個新興城市增添了絢麗的風(fēng)采。文明塔始建于明萬歷十三年(公元1585年)。巽峰塔始建于明朝天啟四年(1624年),成于天啟七年(1627年)。烏榕塔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景區(qū)的烏榕崗上,建于明朝天啟年間。明珠塔座落于高要市城區(qū)南岸鎮(zhèn)沿江路東端的明珠廣場,始建于一九九六年,為紀念修筑集防洪、交通、觀光于一體的沿江路而建!
[詳細]
97、
中共西江特委機關(guān)及交通站舊址
中共西江特委機關(guān)及交通站舊址在今肇慶市麒麟街54號。這是一間普通民房,建于清末民初,屬磚木結(jié)構(gòu),座西向東,分為客廳、廂房和廚房三部分,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臨街是一堵圍墻,圍墻南側(cè)有小門口,房屋背后緊貼東門斜坡附近的古城墻。屋內(nèi)頭進為客堂,里面為一間木板間隔的廂房,廂房頂上有小樓閣,屋頂上有一塊活動的天窗,距古城墻極近;廂房后面是廚房,廚房屋頂直接架在城墻上,開有一個煙樓,緊靠古城墻。該建筑由于年久失修,目前瓦面漏水嚴重,木樓梯、樓板殘破,廚房坍塌。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后,抗日救亡運動興起,中共西江黨組織得到全面的恢復(fù)和發(fā)展。1939年1月,根據(jù)中共廣東省委的指示,西江臨時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書記李守純,組織部長梁嘉,宣傳部長朱榮。工委機關(guān)設(shè)在新興。1939年3月,中共西江臨工委召開了西江各縣……
[詳細]
98、
大鼎古廟
中洲旅游區(qū)位于中洲鎮(zhèn)境內(nèi)的水下村和白竹村,距縣城20公里,省道貫穿全區(qū)。區(qū)內(nèi)林木蔥蘢,環(huán)境優(yōu)美,水下瀑布群延綿數(shù)里,最大落差90余米。飛泉流瀑,氣墊宏偉,是不可多得的觀瀑賞泉用地!
[詳細]
99、
濟我梁公祠
在懷城鎮(zhèn)高鳳村高鳳小學(xué)旁有一座祠堂——“濟我梁公祠”,她象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懷集縣城,整座建筑藝術(shù)精美,是懷集縣至今保存完好的極具嶺南特色的古建筑。懷集原本古建筑頗多,只因破四舊思想影響而使大批古祠廟古樓堂毀于一時,特別是縣城幾乎絕跡,獨遺下懷城文昌閣和濟我梁公祠保存完好地見證歷史。文革初期“濟我梁公祠”被用作生產(chǎn)大隊的糧食倉庫,以確保交公糧和集體儲糧之需,因此“濟我梁公祠”保存了下來。“濟我梁公祠”建于清光緒17年(公元1819年),次年竣工,是眾嗣孫為紀念玄祖梁公樂善好施之美德,以期后人之效仿而建的宗祠,至今已有185年的歷史。傳說梁玄公為人仗義疏財,濟困扶危,廣行善事,為當(dāng)?shù)匦迾蛑,功德無量,當(dāng)?shù)匕傩兆鸱Q他為“濟我梁公”,以后便演成了字號。濟我梁公由于修德養(yǎng)性享壽一百零八歲,朝庭聞……
[詳細]
100、
導(dǎo)蔭趙公祠
南宋以來,中原戰(zhàn)亂,江南狼煙,趙宋族人紛紛南遷避亂,經(jīng)紹興、諸暨、福州、潮汕及廣州、肇慶各地,爾后近千年生息繁衍至今,歷盡滄桑。目前僅在高要蓮塘一鎮(zhèn),就有趙氏一脈20000多人,與其先祖發(fā)祥之地東京汴梁(現(xiàn)河南開封)的趙氏后裔人數(shù)亦在伯仲之間。蓮塘鎮(zhèn)趙氏家族的始祖趙鼎,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第15代孫,原籍河南省汴梁縣,大元大德年間被授予肇慶儒學(xué)教授(相當(dāng)現(xiàn)在的教育局長)。趙鼎先在肇慶城西居住,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占籍高要蓮塘石巷村,為趙氏家族在肇慶的第一世族。趙鼎在肇慶共生有6個兒子,經(jīng)過500多年的生息繁衍,后人主要分布在蓮塘鎮(zhèn)的石巷村、上巷村、柑園村、圍安村等13條自然村,其中石巷村、上巷村、圍安村現(xiàn)在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趙姓人,連幾歲的小朋友也都知道自己的先祖曾是“大宋天子”。石巷村現(xiàn)……
[詳細]
[上一頁]
[第1頁]
[2]
[3]
[4]
[5]
[6]
[最后一頁]
[下一頁]
·
肇慶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肇慶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肇慶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肇慶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
肇慶市A級景區(qū)名錄
·
肇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廣東省十佳國家級森林公園
·
第一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二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三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七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八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廣東四大名山
·
廣東四大名剎
·
廣東四大名園
·
廣東十大最美濕地
·
第一批廣東省省級旅游休閑街區(qū)
·
第一批廣東省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qū)
·
第二批廣東省省級旅游休閑街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