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浙江省 > 溫州市 > 鹿城區(qū)旅游

鹿城區(qū)文物古跡介紹

曹灣山遺址
  曹灣山遺址,別名為老鼠山遺址,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是新石器時代的古人類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曹灣山遺址堆積豐厚,內(nèi)涵豐富,出土的大量文物標本為研究溫州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曹灣山遺址的發(fā)掘是溫州地區(qū)先秦遺址考古的一個突破,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曹灣山海拔61米,是一座由主峰和多座小山頭連成一體的崗丘型山崗,山體總面積36公頃,是孤立于戍浦江平原上的一座小山。戍浦江經(jīng)曹灣山西、南、東三面后向東注入甌江。曹灣山考古隊由省考古所、市文物局和市考古所聯(lián)合組成,領隊由省考古所王海明擔任,11月28日進駐渡頭村,開始了為期半年的考古發(fā)掘工作。發(fā)掘工作的初期,主要任務是對曹灣山的地形地貌進行調(diào)查和勘探,以摸清遺址的大致分布情況。通過幾天的調(diào)查和……[詳細]
開平閘遺址
  瞿嶼陡門,俗稱“下陡門”,遺址位于溫州市鹿城區(qū)黎明街道上蒲州村下陡門自然村,楊府山東麓。據(jù)村民介紹,瞿嶼陡門在20世紀80年代被村民填埋于地下,修造曬谷場。直到2010年6月底,在山下河貫通工程一期工程施工現(xiàn)場被發(fā)現(xiàn)。2010年8月,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配合市水利局“山下河貫通工程”建設,對楊府山東麓的瞿嶼陡門進行清理。陡門平面呈東西方向,建于瞿嶼(即楊府山)山麓基巖上,故名。陡門總長約16.75米,閘5孔,每孔寬約2.8米,孔高約1.8米,閘墩長約2.3米,寬約0.5米,墩兩端立方形花崗巖石柱,石柱間以條石砌筑,北首并排兩立柱上開閘槽兩排,閘墩北側有斜撐條石,閘墩柱頭開有卯孔與閘墩條石和撐石卯接。墩上有石橋。東數(shù)第三閘墩立柱南側面上刻有豎列“開平閘”三字。瞿嶼陡門確切始建年代已不可考,南宋……[詳細]
3、南雅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雅橋
  南雅橋。位于鹿城區(qū)藤橋鎮(zhèn)上埠頭村,始建于清晚期,1948年重修。該橋東西橫跨戌浦江,為11孔梁柱式石橋,用花崗巖建造;全長48.6米,寬1.2米。橋身平直,各孔平鋪3根橋面板。橋墩以2根方形石柱直立,向內(nèi)傾斜。2000年列為甌海區(qū)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南雅橋東接上埠頭村,西臨藤澤公路,現(xiàn)公路面高出橋面約10米。下游約100米處為藤澤公路跨戍浦江的公路橋。橋梁處在田園郊外,沒有高大建筑物影響。東西橫跨戍浦江,為11孔梁柱式石橋,用花崗巖建造。全長48.41米,寬1.2米,橋面距正常水面約1.9米。橋身平直,橋面系直接于橋墩立柱上開卯口,各孔平鋪3根橋面板,板寬0.39米,厚約0.25米,兩端做榫頭同橋墩立柱搭接,北側橋板自西向東陽刻有銘文“民國戊子南雅橋夏姓首事”。橋各跨長度不一,中央數(shù)跨跨度較……[詳細]
二十八宿井
  二十八宿井位于五馬街道、蓮池街道,年代為元—清。(二十八宿井包含橫井、松臺山仙人井、松臺山八角井、三牌坊古井、煉丹井、縣前頭古井、白鹿庵井、永寧坊井,共8處古井)溫州古井歷史悠久的當屬晉代時郭璞建永嘉郡城時所鑿的“以象列宿”的二十八宿井。據(jù)《溫州府志》(明弘治版)載,東晉郭璞為永嘉郡城選址時,登上西北的小山峰(即今郭公山)察看地形,發(fā)現(xiàn)九座峰像北斗星錯立。郭璞認為城墻繞山巔而筑,賊寇不能入斗,便于防守,可保安逸。于是繞山筑城,并鑿了二十八口井,以對應天上“二十八星宿”的位置!岸怂蘧北磉_了“取象于天”、天長地久、水源不斷的寓意。此“二十八宿井”分別為:八角井、白鹿庵井、橫井(天宿井)、積谷山冽泉、積谷山義井、煉丹井、三牌坊古井、鐵欄井、屯前街井、仙人井、永寧坊井、奎壁井、解井、雙墻井、……[詳細]
張璁碑亭
  張璁碑亭位于鹿城區(qū)人民西路妙果寺西側。為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御賜大學士張璁御碑,原是大士門張氏一品家廟中的單體建筑,1958年2月改移今址。系明代木構建筑,面闊三間,四面回廊,硬山頂并做有周廊腰檐。亭內(nèi)豎立敕制漢白玉碑三座。張璁(1475-1539),字秉用,號羅峰,永強人。明世宗間為內(nèi)閣首輔,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謚文忠。著有《禮記章句》、《大禮要略》等。1981年6月,溫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張璁碑亭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明、清類別:古建筑保護范圍:以碑亭周邊欄桿為界。建筑控制地帶:東以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2米至妙果寺圍墻為界;南以保護范圍向外延伸23米為界;西以保護范圍向外延伸18米為界;北以松臺山游步道為界。……[詳細]
田塘頭革命遺址
  田塘頭革命遺址位于岙底鄉(xiāng)田塘頭村中部,至今尚存紅十三軍活動舊址和永嘉臨時縣委活動舊址。紅十三軍活動舊址建筑依山而建,原為五開間二層懸山石木混合結構,建筑面積416.4平方米,通面寬17.9米,通進深約11.63米,坐北朝南。后在北邊梢間旁和次間后部新搭一開間和一廚房。建筑用材自然,做工粗糙,形制簡樸、隨意性較大。永嘉臨時縣委活動舊址依山而建,為五開間二層懸山石木結構,建筑面積422平方米,通面寬18.1米,通面深約11.58米,坐北朝南。田塘頭在“二戰(zhàn)”、“抗戰(zhàn)”和“解放戰(zhàn)爭”三個時期,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浙南長期堅持革命斗爭的基本地區(qū)之一;有著漫長艱難、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歷史。浙南特委、永嘉縣委機關、武斗部隊都曾在此隱蔽休整。1930-1949年期間,在該村一帶發(fā)生過慘烈的戰(zhàn)斗。自1927年被燒……[詳細]
雙潮西坑烈士墓
  雙潮西坑烈士墓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雙潮鄉(xiāng)西坑村。烈士墓坐東南朝西北,依山而建。自上而下依次為紀念碑、紀念廣場、烈士墓地、壯懷亭、百米長廊和題字巖。紀念碑高約15米,平面呈“回”字形,立面為暗紅色大理石覆蓋。西北側立面陰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東南側立面陰刻碑記;鶠樗姆叫,高出地面約0.95米。表面由青石鋪成斜方格式樣,四方均設有臺階。紀念廣場地面水泥覆蓋,四周有青石欄桿圍成。紀念廣場西北側為烈士墓地,墓地平面呈圓形。共安葬12位烈士,各有墓志。墓地外圈為花壇。墓地西側為壯懷亭,平面為方形。四柱,青石砌成。頂部為四方頂,水泥砌成。亭子西側及南側設有坐椅。百米長廊依山而建,拾階而下,青石砌成方柱欄桿。長廊靠山處巖壁上有兩處題刻,分別為鄒仲建題“革命勝地”及馮增榮同志題“英雄浩存”。雙潮西坑……[詳細]
西山青瓷窯址群
  西山窯址群,位于溫州市城區(qū)西側錦山東、北山麓(錦山因位于舊城之西,故名西山),跨鹿城、甌海兩區(qū)。范圍包括護國嶺、烏巖廟、小山兒、正和堂等4處為相對集中的窯址分布區(qū),其中烏巖廟、小山兒、正和堂位于鹿城區(qū)。1986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與溫州市文物處聯(lián)合組隊對西山窯進行過調(diào)查和搶救性發(fā)掘,后又經(jīng)多次調(diào)查,證明該窯址群是晚唐至宋代典型的甌窯窯址群。產(chǎn)品一般胎質(zhì)細白或略顯青灰,施淡青釉,釉汁勻凈光潔。主要器形有碗、盤、盞、缽、罐、壺、器蓋等。盤碗類器物多素面,壺、罐類器物則常施以裝飾,裝飾手法有刻、劃、貼塑、鏤孔等,裝飾紋樣主要有仰覆蓮、牡丹、蕉葉、云氣、S形曲線、短線條紋等。匣缽有缽形匣缽和凹底匣缽兩種,墊具有泥點、墊餅、墊圈等,另有亞腰形支具、碾輪等。碗、盤、盞等多明火疊燒,罐、壺、杯等表面施有精……[詳細]
飛鵬巷陳宅
  陳權東民居位于溫州市鹿城區(qū)飛鵬巷98號。坐北朝南,由主樓、后樓外加圍墻組成庭院式寓所。據(jù)說此民居為陳權東民居第。解放后曾做為市委機關宿舍。整個院落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門臺設在庭院東南角,為西式磚門臺。主樓為三間二層樓房。一層高出地面約1米(房屋底層架空為防潮與通風),由水泥樓連接。一、二層帶廊,設水泥欄桿。房屋立面不在同一平面,凹凸有序,房門、窗均向外開啟,并在門窗外設有百頁式門窗套,可以自由啟動。房間內(nèi)部均架設木地板,一層下設有地下室。明間由屏門分隔成前后兩部分,前為堂間后為樓道。屏門上木雕精美。后樓為四間二層磚房。南側中部與主樓相通,帶前廊,廊帶磚做低矮欄桿。二層由一層西側墻邊樓梯旋轉(zhuǎn)而上。走廊設北側靠墻。后樓為四脊頂,青瓦鋪面。院西北角有一水井,水質(zhì)較好。陳權東(1882-196……[詳細]
溫州中山紀念堂
  1927年2月,北伐軍進抵浙江后,溫州各界人民為紀念民主革命偉人、民國締造者——孫中山先生,發(fā)起在華蓋山、積谷山之間建造中山公園,于1930年10月建成,占地面積5.46萬平方米。1932年11月,中山紀念堂落成。 自建成以來,中山紀念堂曾多次開辟展覽。1952年改為中蘇友誼館,“文革時期”改為溫州市少年活動室。因年久失修,損失嚴重,1987年6月在原臺基上重新修建,仿原來形式,古式簡瓦,雙層屋檐,周體回廊,樓房典雅,氣勢壯觀。為豐富展廳內(nèi)容,曾派員專程到廣東、中山、廣州、南京等地孫中山紀念館、堂、故居采集圖文、圖紙等中山先生一生事跡資料,陳列在紀念堂展廳內(nèi)。在一樓展廳內(nèi),中廳為孫中山先生半身漢白玉雕像,西、北、東三面墻壁的鏡框中,陳列著一批珍貴的照相,介紹了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分為少年求……[詳細]
滄河巷金宅
  滄河巷金宅,亦作滄河巷金沛樹民居,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五馬街道倉橋社區(qū)滄河巷26號。坐北朝南,臨街而立,由門屋、廂房、正屋等組成合院式建筑。原有三進,第三進被改建。門屋面闊五間,進深約7.2米,為二層磚木混合結構。南立面為巴洛克風格。石英砂抹面,青石臺基,內(nèi)八字型門臺嵌于墻,半圓形拱券大門罩,二層窗罩均做有卷草紋。北面中間磚砌門臺,通天井。正屋五間二層,木構建筑,青瓦屋面,歇山頂。檐柱做成西式愛奧尼克柱式,一二層均帶前廊,二樓機制欄桿做成幾何、花草紋飾。前廊均與南側東西廂房前廊相通,構成三面回廊。南側廂房各三間二層,磚砌建筑,硬山頂。另外各門罩、窗罩、柱、欄桿等造型均為西式風格,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此民居建成于1935年,房主金沛樹,永嘉烏牛人。有子金家麟,為早期溫州-的領導,浙江工商大學……[詳細]
楊柳巷戚宅
  戚宅位于鹿城區(qū)楊柳巷36號,系清同治年間溫州官商馮月成興建,后售予白累德醫(yī)院戚姓醫(yī)生。該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通面闊17.6米,進深30.1米,由門廳、正廳及廂房構成兩進合院式木構建筑。梁架抬梁穿斗混合式,硬山頂。門屋為五間單層硬山頂建筑,-墻上有花草紋磚雕漏窗,進深五柱八檁,小青瓦屋面。門屋明間外為八字磚砌仿木構門臺,單間,懸山頂,門楣上置四組斗栱,小筒瓦屋面,抹灰屋脊,脊頭有龍頭鳳尾飾。正屋為五間單層硬山頂建筑,進深七柱十一檁,中柱落地,前后分心,前帶船篷軒廊,小青瓦屋面,檐口存部分勾頭滴水。門屋與正屋間為東、西兩廂,面闊三間。正屋之后為一小院,東西各筑兩間廂房,硬山頂,舊做廚房、雜物間等。北部圍墻東側為一磚砌小門臺。戚氏民居系清同治間溫州官商馮月成興建,馮氏以經(jīng)營銅鋪起家……[詳細]
13、最勝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最勝寺
  最勝寺位于郭公山東麓,望江東路西端以北。寺宇坐西朝東,依山起勢,由山門、金剛殿、大雄寶殿、千佛殿和兩側廂房及圍墻組成合院式木構建筑。山門位于最東側,坐北朝南,為單開間歇山頂木構建筑。正中為“最勝居士林”青石匾額,左右青石楹聯(lián),內(nèi)藻井出二跳,小筒瓦屋面,大吻獸。山門南為臺階。金剛殿、大雄寶殿位于同一軸線上。金剛殿面闊三間,為硬山頂木構建筑,中柱落地分心抬梁穿斗式梁架結構,前后帶廊,進深6柱11檁。青石平鋪地,筒瓦屋面大吻獸。金剛殿往西天井,東西各為廊間三間,單坡屋面抬梁式梁架。與金剛殿梁架轉(zhuǎn)角處用垂蓮柱聯(lián)系。天井西為大雄寶殿。硬山頂,筒瓦吻獸木構建筑。面闊三間,抬梁穿斗混合梁架。前為槅扇門。大雄寶殿西為千佛殿,2000年重建。三間硬山頂木構建筑,前帶廊,進深5柱11檁。明間抬梁式梁架,次間抬梁……[詳細]
五味和舊址
  五味和蜜餞店舊址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鼓樓街。建于清,坐北朝南,為西式立面和傳統(tǒng)木構建筑相結合的建筑。南側臨街,入門為大店堂。后部置內(nèi)天井,藉以采光。后墻東側開一門通往后部。天井西側設木質(zhì)雙折樓梯通往二層,二層走廊圍繞內(nèi)天井而設,靠內(nèi)天井為寶瓶式欄桿。二樓內(nèi)部被分為多個房間。三層亦有樓梯上下,走廊形同二層,略寬,靠天井為直欞欄桿。三層天井后墻上開一橢圓花窗。三層內(nèi)部亦分開多個房間。舊址屋面為不規(guī)則歇山頂,并有后建老虎窗。舊址南立面采用西方裝飾主義風格,裝飾構件采用折中的、較簡樸的直線,硬邊形狀,強調(diào)了幾何體量。窗外側壁上塑有“南北果品罐頭茶食,蜜餞海味各種醬酒”對聯(lián),底層門口上方塑有“五味和”三字。“五味和”創(chuàng)辦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原是寧波慈溪商人楊正裕和同鄉(xiāng)馮佰楨等合伙開辦的“五和……[詳細]
新四軍駐溫州通訊處舊址
  1938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領導人劉英隨同中共東南分局負責人曾山在金華與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就鞏固和擴大國共兩黨合作以及共同抗日事項進行會談,提出在溫州、平陽、麗水等處設立新四軍辦事機構,并達成協(xié)議。同月,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駐溫辦事處改為新四軍駐溫州通訊處,主任周飲冰。通訊處建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宣傳我黨的抗日救國方針,推動溫州群眾開展大規(guī)模的抗日救亡運動;二是輸送抗戰(zhàn)兵員,曾先后接轉(zhuǎn)黨的干部和進步青年三批1300多人,經(jīng)溫州赴皖南參加新四軍;三是掩護中共浙江省委機關開展工作,后成為浙江省委的主要交通聯(lián)絡站;四是以公開合法身份與國民黨溫州駐軍和政府打交道,處理有關事項。同年9月,國民黨溫臺-司令部下令取締了永嘉戰(zhàn)時青年服務團等5個抗日救亡團體,封閉進步刊物,禁止抗日宣傳。10月1……[詳細]
溫州江心寺
  江心寺系全國重點開放的著名古剎叢林,位居溫州市北郭永清門外甌江之中的一個小島嶼上。全島嶼的原來面積僅約一平方公里左右(現(xiàn)經(jīng)填塞淤淺擴大地面,添建了新的游覽點),兩端各有一座小山峰,峰頂都有一座凌空的寶塔,東西相對峙,即名為東、西塔。東峰西麓原有“普寂禪院”(即今“溫州烈士紀念館”),西峰東麓有“凈信講寺”又名“西塔院”(即原“溫州博物館”)。唐咸通七年(866),在江心孤島的東山建普濟禪院。宋開寶二年(969),又在江對面的西山建凈信講院。南宋紹興元年(1131),宋高宗賜改普濟禪院為龍翔禪寺。因寺江中,俗稱“江心寺”。宋寧宗時品選天下禪宗叢林,列為十剎之一。其后八百多年里,該寺屢廢屢興。新中國成立初期,江心寺幾將傾圮。1952年進行了修復。1985年交還給佛教界。1983年,江心寺被定為漢……[詳細]
永嘉戰(zhàn)時青年服務團舊址
  1937年8月21日,徐賢議、孫紹奎、胡景瑊等發(fā)起,在溫州城區(qū)九山河畔籀園圖書館成立了永嘉戰(zhàn)時青年服務團(簡稱永嘉戰(zhàn)青團),其主要領導成員都是溫州-的骨干。永嘉戰(zhàn)青團設立干事會,民主選舉干事11人(10月擴充為23人),總干事先后為徐賢議和胡今虛,內(nèi)設組織、宣傳、作戰(zhàn)、總務4個部門。直到1938年底被國民黨溫臺-司令部強制解散為止,永嘉戰(zhàn)青團堅持活動一年零四個月,全盛時團員達8500余人,其中在農(nóng)村以區(qū)為單位發(fā)展了10個分團、48個支團。期間,永嘉戰(zhàn)青團擔負宣傳、救護、檢查敵貨和除奸反諜等任務,并協(xié)助建立與發(fā)展了學生聯(lián)合會、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等團體。永嘉戰(zhàn)青團成為溫州地區(qū)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的中堅力量和影響最大的抗日團體。永嘉戰(zhàn)青團成立后,先后出版了《救亡小叢書》、《動態(tài)》、《救國導報》、《戰(zhàn)時……[詳細]
江心嶼東、西塔
  江心嶼東、西塔位于江心嶼東西兩嶼山巔。東塔建于唐咸通十年(869),一說建于北宋開寶二年(969),后毀于兵火,南宋紹興十年(1141)重建。塔身巍峨,高30余米,六面七層,磚木結構,每層塔面有一蓮花形佛龕,-走廊,飛檐重疊,高閣流丹,可由扶梯直上塔巔。登高遠眺,甌江兩岸景色盡收眼底。清光緒二年(1876)溫州辟為商埠后,英國在東塔山下建領事館和巡捕房。光緒二十年(1894)強令拆除塔檐、回廊。今塔中空無頂,但頂端雜樹枝繁葉茂,為古塔平添景色。西塔建于宋開寶二年(969),明洪武、萬歷,清乾隆間曾多次重修。塔高32米,底徑7米。塔身樓閣式青磚仿木建筑,中空,六面七層,原有樓梯盤旋至塔巔,F(xiàn)塔外觀完整,雄偉挺拔,每層各面有佛龕,留有石雕佛像16尊,佛像刻工精細,神態(tài)自如,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1……[詳細]
19、玄壇殿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玄壇殿
  蒲州街玄壇殿位于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qū)黎明街道蒲州街265號,坐南朝北,該殿系三間兩進合院式木構建筑,由門廳、正殿、兩廊及殿前戲臺組成,總建筑面積250平方米。門廳作卷篷頂,側廊頂部做成藻井,施彩繪。正殿明間五架抬梁式,次間抬梁穿斗混合式,明間南部設神龕,正殿帶前后廊,戲臺與門廳隔街相對,其藻井呈八字迭拱式,層層向上斜出,斗口雕置花籃,斜板遍繪山水、花卉、人物及題詞等,為我市現(xiàn)存古戲臺之冠。正殿屋頂為硬山頂,戲臺為歇山頂,戲臺勾頭瓦當?shù)嗡。該殿始建于明洪武九年(公?376年),于康熙丙寅年重建,乾隆乙卯(公元1795年)重建。玄壇殿祀“正一玄壇趙元帥”,即武財神趙公明,名朗,字公明!靶䦃敝傅澜痰凝S壇,也有-之意。1985年8月,溫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蒲州街玄壇殿等為溫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保……[詳細]
20、葉學程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葉學程墓
  葉學程墓位于鹿城區(qū)黎明街道楊府山東麓。坐北朝南,為三壇坐椅式,花崗巖塊石結構,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上壇面寬3.5米,進深2.3米,為葉學程夫婦合葬墓。中壇面寬3.5米,進深2.5米,用花崗巖方柱隔成三室。下壇面寬6米,進深2米,三合土夯實地面,系拜壇。墓圈半圓形,后坎正中鑲嵌一塊青石墓碑,上 書-“世居蒲州上埠街272號,廿二世,四品同知葉公學程字麗生、誥封原配樊夫人、德配潘氏安人、側配張氏安人之墓”。葉學程,又名品金,今鹿城區(qū)黎明街道上蒲州村人,生于清道光七年(1827),為當?shù)孛。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捐資籌組民團,設拳壇,造船只,置槍銃,帶領蒲州人民抗擊英國海盜商人對溫州沿海村莊的搶掠;咸豐六年(1856)12月,英夷又俘敵四人,盡殺之。蒲州一役,影響頗大。為此,清廷策封為四品同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