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鎮(zhèn)江市旅游

鎮(zhèn)江市文物古跡介紹

新四軍醫(yī)療所遺址
  新四軍醫(yī)療所遺址位于磨盤山區(qū)蘇家大凹,現僅存遺址。1942年1月,新四軍六師十六旅成立了衛(wèi)生部,為了醫(yī)治傷病員,在蘆深汊多,水網交錯的圩里成立了第三療養(yǎng)所,由朱潮兼同志任所長。第三療養(yǎng)所選擇了毛竹林和杉樹林密布的磨盤山作為固定的重傷組,重傷組由一個醫(yī)生、兩個護士、一個炊事員和一個招呼員負責。療養(yǎng)所住在毛竹林深處搭建的草棚里,吃的用的依靠群眾支持,在茅山戰(zhàn)斗的干部、戰(zhàn)士、地方黨的同志和許多老百姓都在這個療養(yǎng)所看過病,養(yǎng)過傷,大家又把這里叫“竹林醫(yī)院”![詳細]
102、新四軍水壩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四軍水壩
  新四軍水壩位于磨盤山區(qū)陳莊村西, 1938年6、7月陳毅、張鼎承、粟裕率領新四軍第一、二支隊進入茅山地區(qū)。新四軍六師曾在磨盤山設立療養(yǎng)所、修械所等單位,部隊為解決軍民在山區(qū)用水的困難,利用戰(zhàn)斗間歇在現在的天王鎮(zhèn)李塔村陳莊、老人山等地修建水壩蓄水。現在還在使用的陳莊水壩就是那時候修建的,群眾稱其為“新四軍壩”、“抗日壩”![詳細]
大山邊遺址
  大山邊遺址位于郭莊鎮(zhèn)東崗頭村南約170米,商周遺址,四周為水田。遺址面積約3000平方米,高5米,頂上北高南低,成緩坡。地表有灰土及燒土地,地表散見夾砂紅陶鬲、鼎及黑皮磨光陶等殘片。屬湖熟文化遺存![詳細]
104、破崗瀆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破崗瀆遺址
  破崗瀆遺址在句容縣城東南二十二里,春城鄉(xiāng)城蓋村南、糧站北的崗坡切嶺,是歷史上的破崗瀆遺址。該瀆為六朝時開鑿,是當時聯系京都建鄴(今南京市)與太湖流域的重要航道,對于建鄴城市的發(fā)展曾起到重要的作用。至隋滅陳,由于全國重新統(tǒng)一,建康不再作為都城,破岡瀆的漕運作用隨之喪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但直到唐代前期其水尚未斷流。破岡瀆完全淤塞可能在唐代晚期![詳細]
新四軍修械所遺址
  新四軍修械所遺址位于磨盤山區(qū)蘇家大凹,現僅存遺址。蘇南軍工部門修械所由1941年5月成立的新四軍六師軍實科骨干組成,當時只有十幾個人。蘇劍雄任所長,程遠任政治指導員,修理機槍、步槍、打不響的子彈和擲彈筒等,并試造手-。1942年夏,軍工生產人員不斷增加,最多時有一百二三十人,相應機構也逐步健全。1943年3月,修械所全體人員和設備通過敵偽封鎖線,從丹陽、武進、金壇三縣交界處秘密轉移到句容磨盤山地區(qū)![詳細]
句容城頭山遺址
  城頭山遺址位于句容縣大卓鄉(xiāng)本湖村,1957年發(fā)現,1983年南京博物院發(fā)掘,發(fā)掘面積1000平方米,遺址現存面積約2萬平方米,為高出地面10米左右的土臺形,文化層堆積厚5米以上。根據文化遺物的特征,遺址的文化層可分為新石器時代,以及相當于夏代、商代、西周、春秋早期等時期的堆積,發(fā)現墓葬57座,房屋基址2處,灰坑14座。新石器時代文化遺物主要有陶鼎、鬶、豆、杯、壺、罐、石刀、斧、錛,以及玉璜、鐲、瑗等。其中有些陶器與崧澤文化晚期器物特征一致,時代與崧澤文化晚期相當。相當于夏、商、周的文化遺物有陶鼎、匜、罐、鬲、甗、豆、缽、石刀、斧、錛、鑿、青銅削、鏃等。內涵屬典型的湖熟文化,尤以帶角狀把手鬲、高檔半實心足甗及大量梯格紋裝飾等最富地方特色![詳細]
107、上容瀆遺址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容瀆遺址
  上容瀆遺址位于華陽鎮(zhèn)東北河頭村東側,西接句容河,東通洛陽河。梁代避太子諱,遂廢破崗瀆,開上容瀆在句容東南五里,頂上分流,一源東南三十里十六埭入延陵界,一源西南流二十五里五埭注句容界,上容瀆西流入江寧秦淮河。后至陳高祖即位,又廢上容瀆更修破崗瀆![詳細]
下袁土墩墓群
  下袁土墩墓群位于茅山鎮(zhèn)玉晨下袁村北約300-500米,周代。共有17座封土墩。地處低丘崗背,呈南北向分布。墩高約2-4米,底徑約15-25米。地面偶見夾砂紅陶鼎足、鬲足,泥質灰黑陶及印紋硬陶的殘片![詳細]
葛洪煉丹井
  葛洪煉丹井,位于句容市華陽南路延伸段與建設路延伸段交匯點的西南側,東晉。據《弘治句容縣志》記載:“青元乃邑之道院,內有石井、泉水清冽。相傳葛稚川(葛洪)于此煉丹飲之,可以益壽,故曰青元丹井。”曾一度被譽為容山八井之一,唐代任蕃《葛仙井》詩云:“古井碧沉沉,分明見百味。味甘傳邑內,脈冷應山心。園入月輪凈,直涵峰影深。”明代王韶《青元丹井》詩曰:“洞天迥寂無塵埃,仙翁鑿井連瑤臺。碧梧葉蓉秋屢易,紅桃花發(fā)春幾回。金丹煉就光射日,玉液瀉來香滿懷。何當一服生羽翰,遨游八極登蓬萊。”該井含礦物質較多,將該井水注入杯中,水高出杯子有一銅錢厚而不溢。1953年衛(wèi)生部派人來句容調查葛洪事跡時,將此井拍照,作為資料帶走。井上有石井圈,呈六角形,高0.4米,直徑0.48米,上刻“丹井”、“靈雨仙泉”、“道光乙未”……[詳細]
世界紅卍字會江蘇省會舊址
  世界紅卍字會江蘇省會舊址為中國江蘇省鎮(zhèn)江市的一處歷史建筑,位于市中心潤州區(qū)京畿路82號。1923年,世界紅卍字會成立鎮(zhèn)江道院,又名紅卍字會江蘇分會,1934年擴建,中西合璧風格,共有52間。2019年3月,世界紅卍字會江蘇省會舊址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句容華陽書院
  華陽書院位于葛仙湖公園。舊址在現第二中學內,由明代狀元李春芳于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創(chuàng)建,咸豐年間毀于戰(zhàn)火,清同治四年(1865年),知縣周光斗于城西(現市人民醫(yī)院內)購民宅,改為書院。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秋天,在華陽書院創(chuàng)辦了句容官立第一高等小學堂。2003年,按“修舊如舊”的原則,整體搬遷至葛仙湖公園![詳細]
中華三育研究社舊址
  中華三育研究社舊址,位于句容市橋頭省財經大學紅山分校內,民國建筑。始建于1925年,為當時的教會學!腥A三育研究社;抗日戰(zhàn)爭中被毀,1948年初,由美國華盛頓神學院院長李博克指導重建,1948年秋建成,社長為美國人林思翰。1951年,將江陰農業(yè)技術學校遷來橋頭鎮(zhèn),合并成立了江蘇省句容農業(yè)技術學校,現為省財經大學紅山分院。這組建筑共有23棟,紅磚勾縫,木質門窗,中西合璧型建筑。其中有20棟為別墅,別墅有兩種類型,12棟為10.5米×10米,8棟為11.5米×10米,1棟教學樓為14.5米×39米,1 棟辦公樓為22.5米×9米 ,1棟水塔為14.5米×6.8米 ![詳細]
七星堆墓群
  七星堆古墓區(qū)位于西環(huán)路和北環(huán)路交匯點的西南部,占地3萬余平方米,東吳至南朝的墓葬群,現規(guī)劃為七星堆遺址公園。七星為日、月、金、木、水、火、土,墓按七星排列,有著濃厚的道教色彩,它的形成絕不是偶然的,有其特定歷史背景,具有典型的句容古文化特色,現僅存六個封土堆。“楷書鼻祖”吳《葛府君碑額》在此出土,現珍藏于南京博物院!稘撗刑媒鹗陌衔病吩啤皡枪屎怅柨ぬ馗鹁。”該碑高一尺八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三行,行四字,正書,在句容城西門外五里梅家邊,是孫吳時期留下的一塊聲名顯赫的碑額,是我國至今發(fā)現時代最早的用楷書體書寫的碑,被尊為“楷書鼻祖”。它的發(fā)現和存在,解決了中國古代文字學、書法史上一樁“公案”,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即證明晉代有了楷書,進一步證明《蘭亭序帖》存在的真實性![詳細]
王龍烈士墓
  日前公布的第三批江蘇省革命文物名錄中,鎮(zhèn)江有3處紅色遺址入選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單,其中位于揚中市的王龍烈士墓,格外引人注目。王龍烈士墓位于揚中市經濟開發(fā)區(qū)興隆社區(qū),四周冬青環(huán)繞,草木蔥蘢,莊嚴肅穆。墓碑高1.58米,正面“王龍烈士之墓”六個大字,讓人油然而生敬仰之心。王龍,乳名兆龍,譜名王隆恩,參加革命后化名黃農。王龍1909年1月19日出生于原揚中縣定和鄉(xiāng)翁家塘(現三茅街道普濟村)一個六代書香之家,幼年時隨其父讀私塾,其父因病早逝后,又先后在三茅和江南姚家橋求學讀書。王龍?zhí)熨Y聰慧、勤奮苦讀、才思敏捷、文筆甚佳,所作詩文立論新穎、文理通達、詞鋒犀利。王龍十五六歲時即參加揚中“存粹文社”及王氏宗祠舉辦的會文,每每名列前茅,深得文壇名士的贊許。1985年秋,王龍烈士犧牲40周年之際,揚中縣人民政……[詳細]
四腳墩土墩墓群
  四腳墩土墩墓群位于丹徒鎮(zhèn)西南部高低起伏的丘陵崗地上,六座土墩墓,呈半弧形分布在隆起的高崗上。在土墩墓群的東部30多米處有一保存完好的臺型遺址,面積約8萬平方米,文化層十分豐富,是一處湖熟文化遺址,遺址和土墩墓隔著開闊的洼地遙相呼應。四腳墩土墩墓群原有6個土墩墓構成,大型的高約6米,直徑約50米左右;中型的高約5米,直徑30米左右。1986年和1991年經歷了兩次發(fā)掘,南京博物院、鎮(zhèn)江博物館先后發(fā)掘了其中5個,目前還有1個,位于四腳墩遺址西約200米,西距張許通往丹徒鎮(zhèn)的水泥路約50米。目前留存的土墩墓平面呈圓形,饅頭狀,底徑約28米,高4米。四腳墩土墩墓群是西周時代吳國文化葬制的典型墓葬。兩次發(fā)掘,發(fā)現的隨葬品有原始青瓷碗,夾砂陶鬲,泥質紅陶盆,泥質灰陶豆,幾何印紋硬陶罐,青銅矛,劍,戈等,……[詳細]
116、三天門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天門
  三天門位于江蘇省句容市茅山風景區(qū)元符萬寧宮,在靈宮殿后、老子神像前的萬壽臺上。創(chuàng)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年間(公元1165年—1173年),原為“金箓道場”拜章上表之圣地,明清兩代多有修葺。三天門高6米,寬2米,門頭以上共有四層石雕,一層為二龍戲珠浮雕,二層為石刻三天門橫額,三層為五只姿態(tài)各異的仙鶴浮雕,四層為梁、檐、脊俱全的石雕門頂。兩旁石柱高達6.5米,共分五級,一級方形門柱,邊長0.48米,高3.4米;二級立體盤龍柱,高1.5米;三級立體太極石墩,高0.4米;四級蓮花石座,高0.4米;五級為兩石柱頂巔一對高0.8米、左右相對而視的雄雌坐獅。門之正面橫額上刻“三天門”三字,為明嘉靖年間所刻,兩側石柱石刻對聯“仙樂撤九霄,祝一人之有慶;天香招五鶴,祈四海之同春。”門之背面橫額上刻“萬壽臺”三字,左……[詳細]
117、蘆江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蘆江橋
  蘆江橋位于句容市后白鎮(zhèn)淮源村中,跨秦淮中河,西通著名的赤山湖,始建于南宋年間,現所存橋體建于清代光緒13年。又稱蘆崗橋,南北向,跨秦淮中河,三孔石拱橋,青石質。全長29米,橋面寬4.7米,橋孔凈跨分別為6.4、7.5、6.4米,中孔矢高3米。橋體基本保存完整,橋面階石部分不存, 橋拱上方兩側對稱4個龍頭裝飾僅剩2個,橋面兩側欄桿已損。蘆江橋所跨河流是秦淮中河,屬秦淮河支流,橋在村中間,是溝通村子南北的重要通道。……[詳細]
118、斬龍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斬龍橋
  斬龍橋位于句容市春城鎮(zhèn)太子崗村南,橋下河水自西向東由句容春城流往丹徒寶埝,溝通了秦淮水系和太湖水系。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現所存橋體建于清代光緒33年。又稱贊龍橋,東西向,跨袁相河,單孔石拱橋,青石質。全長16.5米,橋面寬7.4米,凈跨6.8米,矢高3.6米。橋體基本保存完整,橋面階石完好,中間車轍印痕深達5厘米,橋拱上方兩側對稱塑有4個龍頭裝飾,橋面兩側欄桿已損。斬龍橋所在地為古破崗瀆舊址,在古代交通中有重要的作用。相傳明朝初年,劉伯溫幫朱元璋破除全國之龍脈,來到這里,發(fā)現此地龍氣很盛,遂拔劍刺向橋所在之地,以斬斷龍脈,后在此造橋以斷龍脈,起名斬龍橋![詳細]
浮山土墩墓群
  浮山土墩墓群,位于天王鎮(zhèn)浮山果圓東南,周代。在約4平方公里范圍內,有土墩墓150多個。土墩墓封土直徑大部分為10-15米,高約2.5-3米。其中10余個大型土墩墓封土直徑為40米,高6米左右。僅浮山村果圓三隊,在南北長約750、東西寬約400米的范圍內就有土墩墓32座。1974、1975、1977年三次共發(fā)掘7座,分別編號為1、2、3、4、5、9和24號。1974年、1975年、1977年南京博物院、鎮(zhèn)江博物館分三次發(fā)掘了7座,2005年配合寧常高速公路的建設,南京博物院又發(fā)掘了20余座,共出土文物3000余件,一般為泥質陶和幾何印紋硬陶器、原始青瓷器和夾砂紅陶炊器。其中炊器以鬲、鼎、釜、甑等器型為主;盛器及實用器主要為壇、罐、瓿、碗、盅、盂、缽、豆、蓋等;少數墓葬隨葬有玦和紡輪,不見生產工……[詳細]
120、句容顏真卿墓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句容顏真卿墓
  顏真卿墓,位于白兔鎮(zhèn)行香虎耳山,唐代。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今西安)人,開元進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太子太師,封魯郡公,為李希烈縊殺。南宋《景定建康志》中有王遂《唐顏魯公祠記》載:顏真卿死后其子護喪葬句容虎耳山,F存封土徑4.5米,存高2米,前為神道,南宋時尚存石龜趺、石柱、石翁仲、供桌等現已不存。明弘治《句容縣志》亦有載。在封土旁邊現存12座顏真卿后人墓葬。目前行香鎮(zhèn)仍有顏氏后裔居住。此處是否系顏真卿墓,或是衣冠冢,尚待今后發(fā)掘證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