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旅游

湖北省文物古跡介紹

沙洋烈士陵園
  沙洋烈士陵園由兩處烈士公墓合并而成,一處位于原下河街東側一片荒地上(后屬金星農業(yè)社—今漢江實驗高中北面稅務宿舍處),掩埋著1948年5月16日解放軍漢江三分區(qū)部隊攻克沙洋時犧牲的部分烈士;一處位于原電信公司臺基(今交通管理站)上,數(shù)十位1949年夏南下時因病去世的第四野戰(zhàn)軍戰(zhàn)士長眠于此。1957年清明節(jié)前,沙洋鎮(zhèn)人民0將兩處烈士遺骸清理后合葬于后處,并修建院墻,樹立墓碑,院門兩側刻寫著沙洋鎮(zhèn)鎮(zhèn)長呂時松書寫的“萬古千秋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墓碑上刻著“革命烈士之墓”六個大字,并附詩二首。1962年陵墓遷至城西燕家山(現(xiàn)沙洋電信局處),由沙洋鎮(zhèn)人民0管理,1988年沙洋區(qū)人民0成立后交區(qū)民政局管理。1989年11月11日,經荊門市人民0批準列為革命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0沙洋縣委、縣0投資……[詳細]
襄陽廣德寺
  廣德寺原名云居寺。位于襄陽縣城西約13公里處。四周呈方形,面積約30000平方米,有一條寬約10米的小溪環(huán)繞。殿宇林立,古樹參天,苔蘚匝地,異常幽靜。寺始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名“云居禪寺”,明成化年間(1465~1487)由隆中遷此,因憲宗御筆親賜“廣德禪林”,遂一直沿襲至今。寺內原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韋馱殿、觀音殿、藏經樓、方丈房等建筑,現(xiàn)僅存天王殿、藏經樓、方丈房和多寶佛塔。天王殿為硬山頂,因人為破壞,已改原有風姿,內部完整,外部改成民用建筑。藏經樓為重檐硬山頂式,系清代重修。大雄寶殿重檐九脊,翼角惲飛。多寶佛塔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至弘治九年間,為磚石仿木結構,通高約17米,由塔座、塔峰兩部分組成。塔座高7米,成八角形,上迭淺檐,下奠矮基,磚砌角柱,石雕龍首……[詳細]
荊州萬壽寶塔
  萬壽寶塔在沙市市區(qū)西南之荊江大堤象鼻磯上,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塔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動工,嘉靖三十年建成。為當年襲爵于江陵的遼王朱憲尊其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祀壽而建,其后,間有修葺。此塔為樓閣式塔,磚石結構,八角七級,高40余米,下設高大石座,座上嵌扛塔力士,頂施葫蘆形銅鎏金塔剎,內藏毛太妃手抄《金剛經》。萬壽寶塔檐下磚雕仿木額,枋、斗拱做工樸實大方。塔身外壁嵌有94龕漢白玉雕佛像,造型莊重,神韻生動。內壁也有許多漢白玉雕佛像,還有901塊花磚和文字磚,分別刻有漢文、滿文和藏文,為各地所敬獻。每層都有塔門。底層塔門上置一石匾,楷書“萬壽寶塔”四字。第四層塔室內有一塊“遼王憲鼎建萬壽寶塔記”碑,字跡斑駁,是研究塔的宮建歷史的珍貴資料。塔內設螺旋式石梯,一至五層為壁邊折上……[詳細]
104、襄陽古城墻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陽古城墻
  襄陽城墻:位于湖北省襄城區(qū)。原城墻初筑于漢初,屢經整修,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俗稱會仙樓)、魁星樓,西南隅有獅子樓,西北隅有夫人城。在元末被毀,現(xiàn)存城墻為明初重建。城垣周長7.6公里,城高8米,四面六門,四角都有角樓,門外各有甕城,東、南、西三門的甕城外另有子城,甕城、子城外各設吊橋(后改石橋)。登小北門城樓可北眺漢水南望峴山,憑吊古戰(zhàn)場。襄陽城位于漢水中游南岸,襄陽城約始筑于西漢高帝六年,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雄據(jù)漢水中游,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劉表蒞襄作荊州牧治始,歷為州、郡、府、縣治。舊城作為軍壘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時由原土城改為磚城。襄陽城被歷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體系之一,也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襄陽城總長為7322米,城垣上……[詳細]
105、荊州城墻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城墻
  荊州城墻:即湖北省荊州古城城墻,據(jù)傳為三國時關羽守荊州時所筑。原為土城墻,南宋改建為磚墻,F(xiàn)城墻為清順治三年(1646年)所重建。城墻整體形狀呈不規(guī)則橢圓形,城墻高8.83米,底部寬10米,周長11.3公里,底部為大條石、糯米石灰漿灌縫堆砌而成,城墻、城門、堞垛等,現(xiàn)在都保存較好,古色古香,呈游龍之勢。相傳早在秦始皇時,荊州之地就出現(xiàn)了最初的城廓,漢代筑起了正規(guī)的城墻,后經蜀將關羽、東吳守將朱然和東晉荊州刺史桓溫及梁元帝等幾次修葺擴建,使荊州古城堅實壯闊,但所有這些城墻都是土城建筑。歷史上大規(guī)模營建荊州磚城墻的記載,始見于《五代史》,五代十國時期的荊南節(jié)度史高季興,于公元912年,出動軍隊驅使十幾萬人筑磚城墻;到宋代,南宋荊州安撫史趙雄,因“靖康”之役,城墻大毀,于公元1187年,大興土木,……[詳細]
106、荊州玄妙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荊州玄妙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荊州市中心城區(qū)荊北路,小北門內西側,北靠城墻。是荊州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點和游覽勝地。始建于唐開元年間。玄妙觀名稱曾多次變更。公元一○○九年,宋真宗下詔更名天慶觀。公元一二九七年,元成宗復改為玄妙觀。公元一三三九年,元順帝賜題“九老仙都宮”。清代為避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燁之諱,改名為元妙觀。古觀原由山門和六座殿閣組成。六殿閣分別名為四圣殿、三清殿、玉皇閣、玄武閣、圣母殿和梓潼殿。前四殿依次成直線排列。四殿中最后一殿玄武閣置于高臺,臺東為圣母殿,臺西為梓潼殿(供梓潼帝君)。后來剩下三重建筑,前為玉皇閣,中為三天門,后為置于崇臺之上的玄武閣(又名紫皇寶殿),均為明代萬歷十二年(公元一五八四年)重建。玉皇閣重建時作了擴建,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略呈正方形,有三重飛檐,每層檐……[詳細]
107、古德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德寺
  如果說,歸元寺得到較好保護的話,那么,古德寺卻被那場史無前例的浩劫破壞殆盡。今天作為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古德寺已在陸續(xù)修復。古德寺的歷史比寶通寺、歸元寺、蓮溪寺都要短。1877年(清光緒三年),在漢口今解放大道東段,黃浦路北段一帶還是一片坡地。有位法號叫隆常的禪師來到這里,建了一座小小的寺廟,名“古德茅蓬”,他便成了古德寺的開山祖。隨著后湖的變遷,前來燒香的人一天天多了起來。到1905年進行了第一次擴建。據(jù)說該寺還請了藏經,加強了它在佛寺中的地位。民國初年,昌央法師主持擴建,定名古德禪寺。黎元洪當了北京政府的大總統(tǒng)后,支持古德寺的改建、擴建,并親筆題寫了寺名,懸于山門之上。1921年秋,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改建、擴建工作,重修了大雄寶殿及其他殿宇,塑造了各殿內供奉的大小佛像多尊。1931年漢口大水……[詳細]
108、公安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安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荊州市中心城區(qū)荊南路。是歷史文物旅游景點和游覽勝地。又稱小東門。是古城唯一的水門。如今水門碼頭雖早已失去它的功用,但碼頭之上的青石護岸欄桿,上下碼頭的石階仍清晰可辨。公元210年,立營公安縣的劉備,從接替周瑜執(zhí)掌帥印的魯肅手中僥幸借得荊州,并派關羽鎮(zhèn)守,他自己仍扎營公安。以后劉備每由公安來荊州視察防務,都經水路,由小東門碼頭登岸入城。為紀念這段難忘的歷史,后人遂用劉備駐守之地的公安代稱小東門。年深日久,小東門稱謂淡化,公安門便成了慣稱。交通提示位于古城墻東南……[詳細]
109、開元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元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荊州市中心城區(qū)荊西路。是文物旅游景點和游覽勝地。始建于唐開元年(公元713至741年)間,故名開元觀。其現(xiàn)存建筑為明清兩代重建,共有三重殿,前為雷祖殿、中為三清殿、后為祖師殿。后殿建于高臺之上,前有天門,門樓精巧,頂檐兩端裝飾有蟠龍一對。祖師殿飛閣數(shù)重且雕飾有龍頭,象征降龍伏虎的兩把寶劍,分別刺入兩個龍頭。殿內正中上方繪有五色龍鳳,形態(tài)栩栩如生。觀內現(xiàn)存有明清碑刻、銅鐘等文物。雷祖殿旁陳列的特大型馬槽和大鐵鍋傳說為關羽和曹操所用![詳細]
大北門朝宗樓
  大北門朝宗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荊州市中心城區(qū)荊北路內環(huán)道。由城內內環(huán)路或318國道途徑得勝街到達。大北門古稱柳門,也叫漕門,清代改稱拱極門,城樓名朝宗樓。朝宗樓是古人送親人北上中原長安話別的地方。古人送別親友習慣在此折柳條相贈,也稱之為柳門。宋代蘇東坡《荊州十首》詩:“柳門京國道,驅馬及陽春”即詠此。朝宗樓重建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公元1993年7月按原樓維修,朝宗樓為檐歇山代屋頂開間,進深各三間,四周有回廊,內部裝修走馬樓,高敞軒郎,巍峨壯觀。登臨北望,城內樓層鱗次櫛比;城外古街得勝街與護城河,朝宗樓三者相映,護城河,宛如玉帶,岸柳輕拂,詩情畫意景點位置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區(qū)內環(huán)北路‎……[詳細]
111、太暉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暉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荊州市荊州城西門外太暉山上,距荊州市3公里。。是文物旅游景點和游覽勝地。太暉觀原是明代湘獻王朱柏所營建的王宮,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一三九三年)開始興建。朱柏建造這所王宮,在規(guī)模和裝飾方面都超過了當時所規(guī)定的等級建制(如雕有盤龍的石柱),即將竣工時被人告發(fā),說他有反逆之心。朱柏恐懼,將王宮改為道觀,名曰:“太暉”。崇禎八年曾重修,有“遍數(shù)琳宮,獨此雄甲荊楚”的美譽。太暉觀坐北朝南,殿宇壯偉,樓閣玲瓏,金碧輝煌。前為山門,兩旁建有鐘鼓樓,進而為前后排列的四大天王廟、玉皇亭、觀音殿。觀音殿兩側有東西兩大宮。東大宮后有娘娘殿、圣母殿;西大宮后有王母殿。經觀音殿入朝圣門,進祖師頂,F(xiàn)存建筑有朝圣門、祖師殿,建在條石砌成的高臺上,臺高八點二米,正面和兩側共有石梯三道。登朝……[詳細]
沔城諸葛武侯祠
  諸葛武侯祠,位于古城西門,建于漢建興十二年,是后主劉禪為緬懷諸葛亮的功績,降詔致祭,封諸葛亮為“忠武侯”,并令建祠于沔城,四時享祭。說沔城有個諸葛武侯祠,大家一定感到很疑惑吧!諸葛亮又不是沔城人,緣何有諸葛武侯祠在沔城呢?這里面確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漢獻帝時,南陽有諸葛亮,才貌雙全。前來提親者絡繹不絕,均被諸葛亮一一謝絕。襄陽城告老還鄉(xiāng)的盧相國主動要將美貌女兒許配給他,也遭到同樣拒絕。盧相國惱羞成怒,對諸葛亮一直懷恨在心。有一次,盧相國夏口探親回襄陽,路經沔陽,與沔城名士黃承彥結識,得知黃的女兒長的奇丑,到了二十五歲,沒人提余,盧相國計上心來,騙諸葛亮到沔城,在沔桌上心懷巨測地為其與黃承彥之女牽紅線,并在當天將諸葛亮只身留宿黃家。是夜,黃承彥命了11人引諸葛亮下榻書房。當剛剛走近過道時,屋檐下……[詳細]
113、鹿門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鹿門寺
  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襄州城南約15公里處東津鎮(zhèn)鹿門山。始建于東漢建武年間,是漢唐以來的佛教勝地和文人雅士的集聚地。建武年間襄陽侯習郁立神祠于山,因神道口刻有二石鹿,俗稱鹿門廟。西晉改名為萬壽禪寺,唐復名鹿門寺。漢末名士龐德公、唐代大詩人孟浩然、皮日休皆棲隱于此。明景泰年間(1450~1456),在此建“三高祠”,并供其像,以示紀念。明末毀于火,清初以來,屢有修廢。現(xiàn)保存有石鹿、龍頭噴泉、瀑雨池、天井、大殿等古建筑和碑刻。鹿門寺原名蘇嶺祠,據(jù)縣志記載:漢建武中,帝(劉秀)與習郁夢見山神,命郁立祠于山,刻二石鹿夾道門口,在姓謂之鹿門廟遂以廟名山。境內曾有漢名士龐德公、唐代詩人孟浩然,皮日休等三高隱居。鹿門山是三國文化的發(fā)祥地。當年躬耕于隆中的諸葛亮曾拜龐德公為師,每次來求教,都跪拜在龐公……[詳細]
沔城清真寺
  到沔城回族鎮(zhèn)不得不去看一下回族鎮(zhèn)的象征一一清真寺,去領略伊斯蘭風情,感受穆斯林的真誠!沔城是湖北省唯一的回族鎮(zhèn),全鎮(zhèn)回民近7000人,清真寺是河城回族鎮(zhèn)的象征。建國前,沔城有清真寺兩座:清真東寺位于七里城,建于明洪武年間;清真西寺位于紅花堤,建于嘉仄年間。1938年秋,慘遭日寇飛機轟炸,1941年春又遭-一二八師焚毀,兩所古寺成為廢墟。我們今天參觀的是1955年在清真西寺舊址上重足的一座清真虧。大家看這座具有伊斯蘭風格的建筑,就是清真寺。清真寺主要由望星樓、禮拜殷、浴室三部分組成。是供穆斯林禮拜和回民辦理宗教事務及重大節(jié)日的活動場所;刈逯饕叛鲆了固m教,以認主、敬重、愛人、慈祥、覽恕、順從天命、致力和平為呆旨。以“五功”、“五典”為實踐內容!豆盘m經》就是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也是伊斯蘭教國……[詳細]
115、武陵峽
武陵峽
  遠安名景:武陵峽武陵峽是一處尚待開發(fā)而極有開發(fā)價值的風景區(qū)、位于湖北省遠安縣洋坪鎮(zhèn)陳家灣村.武陵峽全長5公里,兩邊皆懸?guī)r陡壁,天如一線。最寬處也只有10來米,最窄處僅容1人通過。武陵峽一峽連四洞(月亮洞、楊樹洞、兵馬洞、天坑洞),洞洞相連,各有其景。在入峽口數(shù)丈之下,有一深潭,是一條暗河的出口處,人曰“龍?zhí)犊凇薄0l(fā)水季節(jié),暗河之水從龍?zhí)犊趪娪慷,自成壯景,枯水季?jié),龍?zhí)犊诒趟珑R,暗河潺潺有聲。在峽口的巖壁之上有古人刻下的“武陵峽口”四個大字,但看不清是哪朝哪代所刻。古人將此峽命名為“武陵峽”并不是牽強附會,當我們一進入峽中就感受到了陶淵明筆下的那種桃源武陵的意境。這里峽高林密,僻靜幽深,人跡罕至,別有洞天,真是一處世外桃源。入峽行至200米處,右邊石壁上一個圓形的大“壽”字就赫然映入眼簾……[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