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化烈士墓位于官莊鎮(zhèn)駝嶺林場以北的鑼彭山崗上,坐東北朝西南。墓冢呈圓形狀,高8.7米,底徑6.5米,墓表面積約50平方米。墓前有現(xiàn)代石碑1通,為潛山縣人民委員會于1966年元月立石,鐫楷書“烈士公墓永垂不朽”;1996年11月,中共潛山縣委、潛山縣人民政府對墓進行修整,砌三級水泥臺階,并在二級臺階的墻體上鑲嵌墓志文,楷書“余大化烈士之墓”,正文約計270余字,記載建墓始末以及烈士事跡。墓內(nèi)另葬有新四軍政委牛金山等18位烈士遺骨。余大化烈士墓于1986年10月15日被潛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余大化(1899—1927),又名猶龍、鑒民,潛山縣官莊人。在安慶求學(xué)期間,就開始投身于“……[詳細] |
江家畈老屋位于天柱山鎮(zhèn)風(fēng)景村江畈組,始建于明代后期,清代重修、改建。負陰抱陽,背山面水是這座古建筑風(fēng)水的基本格局。蓋灰色小瓦,青磚勾白縫。建筑平面坐北朝南。大門凹進半個房屋的空間,采用四柱三步架,兩邊的山柱各兩根。軸線上布置三廳二井一照壁,面闊20米,進深30米,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一進深度較二、三進稍短,二進為明堂,高大寬敞,并采用五架梁抬梁與穿斗式混合結(jié)構(gòu)。明堂前設(shè)一滴水面照壁,硬山頂,檐下有墨畫,于門楣上端雕刻“竹苞松茂”四字。后廳用木格子門窗。明堂與后廳有兩塊木掛件,分別是清光緒四年(1878年)匾額,曰:“璜錫渭流”、和民國22年(1933年)匾額,曰:“節(jié)孝可風(fēng)”。該建筑最大的……[詳細] |
2005年高速公路“六潛線”穿過梅城鎮(zhèn)萬嶺村內(nèi)一古民居群時,其中,聶花屋、汪屋堂屋與楊花屋堂屋需要拆遷另行安置。2006年至200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施工隊將聶花屋1座照壁(二進門樓),楊花屋2間廳堂合二為一,重建在縣博物館“皖光苑”西側(cè)的新址上,F(xiàn)將重建的兩個單體組合,設(shè)計為二井三進,三架梁穿斗與抬梁混用式,中廳前廊卷棚,建筑平面坐北朝南;其面闊7.55米,進深19.5米,占地面積約147平方米。聶花屋二進門樓于1992年1月4日被潛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筑外觀為一脊二坡,灰磚烏瓦。內(nèi)檐裝飾在一進正門設(shè)照壁,砌“須彌座”,檐下施斗拱,門楣上端浮雕“麒麟”圖案,……[詳細] |
黃鶴水庫由于地陷原因,在多塊乳狀低山丘陵間形成。這里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生態(tài)資源豐富,是鶴群最好的棲息地。因此,這座小型水庫被稱為“黃鶴水庫”。古生物化石出土點就位于黃鶴水庫的西南側(cè),分布區(qū)域包括周邊的三一、東紅、和平、旭光等村,約37000平方米,以三一村何院組最為密集,露出表土的古新世中晚期化石多數(shù)為爬行類、哺乳類的脊椎動物化石,而龜鱉類就有10余種。這些標(biāo)準(zhǔn)化石為我們研究人類進化提供了翔實資料。1986年10月潛山縣人民政府將黃鶴塘古生物化石出土點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承恩祠位于官莊鎮(zhèn)樂平村團結(jié)組,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清代乾隆年間重修,F(xiàn)僅存二進抬梁式屋,磚木結(jié)構(gòu),平面呈方形格局,坐北朝南。面間20米,進深27米,占地面積540平方米。建筑大門前有一對“抱鼓石”,門楣上鑲嵌著明代萬歷年間御史吳越親題“承恩”石匾。二進出檐深,五架梁, 單檐歇山頂,廳內(nèi)立有8根圓柱與鼓形形柱礎(chǔ)。廳內(nèi)梁枋、撐拱等部位雕刻精美。2005年6月被潛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王家祠堂位于安徽省潛山縣,現(xiàn)存三進,面闊18.3米,進深14米,七架梁,硬山頂,三級馬頭墻,建筑平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達256平方米。祠-拱,梁柱基本完好。有鼓形、方形柱礎(chǔ)共八根,浮雕鹿、馬、蓮瓣等紋飾。王家祠堂屬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見證了潛山革命斗爭的波瀾壯闊。……[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