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山位于縣城東6公里處的棲賢鄉(xiāng)圣燈村。相傳為“蜀中八仙”之一的李八百3次學道之地。山路通往川北之古代“陰引道”上,山下“三學隘”道險而長,是成都東北門戶。隋唐時山上建有法海、普濟、廣濟,總稱三學寺。寺前有古開照寺,俗名前庵。諸寺前后竹樹掩映,泉壑交錯,原有飛來石、佛跡石、盤陀石、皇姑墳、黃犢塔、鸚鵡舍利塔、支提石塔、七佛巖以及棲賢洞(又名琴泉)、仙人洞、仙人井、洗馬池。三學山,唐、宋開始就馳名川西,有不少人在這里開龕造像,題詞刻壁。明洪武中,“以三學、云頂賜蜀藩為金雁莊”。三學寺改名“棲賢禪院”,并在寺后盤陀石上修建一座由大小八萬四千座塔聚成的“釋尊無量寶塔”。……[詳細] |
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尖山寺摩崖造像位于蒲江縣城西南20公里朝陽鄉(xiāng)的橋樓村。造像分布在尖山寺附近山崖上,現(xiàn)存23龕159尊。其中唐代18龕154尊,明代2龕2尊,清代3龕3尊。尖山寺位處高山之尖,古名朝天寺,在蒲江通往丹棱的古道上。唐代造像為3~19號龕、23號龕。3號龕,高1.77米、寬1.43米、深1.4米,造像15尊。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及天龍八部。主佛結跏趺坐,坐高0.84米。4號龕,高1.6米、寬1.4米、深1.15米,唐代密宗造像25尊。主尊為千手千眼觀世音,立高1.39米,頭已殘,手分持斧、壺、念珠等法器。東壁現(xiàn)存造像8尊,有三頭四臂的明王、象頭人身的毗那夜迦等。西壁同存14尊……[詳細] |
臨溪縣城遺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西來鎮(zhèn)白馬村12組。南北朝時期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置臨溪縣。唐天寶末(756年)在此置“行嶲州”,大歷四年(769年)正式設置嶲州,將邛州臨溪、蒲江兩縣劃屬嶲州41年。貞元十三年(797年)唐軍收復嶲州,嶲州遷回涼山州西昌市。太和三年(829年)南詔軍隊攻占嶲州,太和四年(830年)嶲州再度遷此,仍“以蒲江、臨溪隸嶲州”。太和六年(832年),始移嶲州于臺登城(涼山州喜德縣瀘沽鎮(zhèn))。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二月廢縣,為臨溪鎮(zhèn),作為縣城長達517年,歷西魏、北周、隋、唐、前蜀、后唐、后蜀、北宋8代。明末鎮(zhèn)毀殘存北面城墻1段,長200米,殘高4-5米,夯土基……[詳細] |
鶴山鎮(zhèn)單溝村7組文峰塔,在城東六里蒲江河龍?zhí)蹲颖卑陡邖徤。原有古塔一座,毀于明末?zhàn)火。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蒲江貢生王引恬等四十三人發(fā)起重建,報經知縣康文蔚批準,發(fā)起募捐,經幾個月時間建成,用錢一千一百余貫(一貫一千枚小錢,計用錢110萬)。竣工之日,知縣康文蔚主持宴會慶祝。文峰塔系一座密檐式磚塔,屬于風水塔。七級石砌塔基,高1.2米,邊長4米。第一級向西開塔門,高2.6米,寬67厘米。塔門上 書“文峰塔”三字。塔身六角形。二至七級,均六面開一小窗。塔身中空,過去安長木梯上下,通高18.3米。民國十七年(1928年),彭家光《文峰塔》詩:文筆高峰白塔幽,潛龍靜臥水東流。山開屏障連城郭,浪……[詳細] |
麟鳳村紅軍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成佳鎮(zhèn)麟鳳村2組火燒廟,東北距李金維家100米,此墓埋葬了1935年11月犧牲的紅三十二軍戰(zhàn)士2人。1982年10月9日,蒲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蒲江縣文化局、民政局培修。墓坐西向東,梯形土冢,封土表面有護有水泥,冢高1.43米,長4.6米,寬2.96米。墓碑為長方碑,書“紅軍墓”,碑高1.41米,座寬1.1米,碑面寬0.7米,座厚0.39米,碑面厚1.1米。墓冢周圍有圍墻,東西長16米,南北寬12米,高1.4米。圍墻內花壇寬1.2米,有鐵柵欄門二扇,上面鏤空“烈士”“陵園”4字,園內保留松樹2株,沿墻種植柏樹13株,幕后種植水杉4株,……[詳細] |
辛亥革命烈士彭家珍故居,在金堂縣楊柳鄉(xiāng)同合村毗河南岸,路旁有“彭大將軍家珍故里”碑。碑高1.64米,寬0.85米,碑文單行楷書,嵌于石座中。故居占地11畝,建筑面積約1/3。四周筑土墻,墻外繞渠,墻內廣植翠竹,房屋均以土坯壘墻,青瓦屋面。院壩左系書房,右系客房,左右?guī)恐g皆有矮墻與院相隔,廳側有過道通后院。梁檁上墨書“光緒十五年己丑季春月谷旦”;“白水花磚,蘭舍清風,仁里同居,長齡共享,廉泉讓水,孝悌力田,宅卜安居”。后院為起居用小四合院,主要建筑的梁、柱,皆用珍貴的紅豆木制成。彭家珍故居于1988年列為金堂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萬年寺,清代,位于淮口街道云頂村,現(xiàn)存建筑支架,很破爛,急須修繕,1988年由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摩崖造像,唐代,位于棲賢鄉(xiāng)三學寺村,僅存1龕8尊佛像,保存完好。1988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元通鎮(zhèn)新街30號民居位于崇州市。2018年5月2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成都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前庵,又名開照寺,清代,位于棲賢鄉(xiāng)三學寺村,座東南向西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1074.7平方米,建筑面積556平方米,保存完好。1988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窖骨山墓葬群,清代,位于轉龍鎮(zhèn)松柏村,墓現(xiàn)存60座,占地面積300余平方米,墓用石板砌成0.5米正方形網狀,每穴陶罐裝骨入葬,葬式具有研究價值。1981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大塘鎮(zhèn)大悲寺石塔,位于八角井村14隊,臨溪河北岸玉龍山,建于道光年間,系大悲寺住持廣印禪化身石塔,通高4.2米,塔基長方形,邊長2米,高22厘米。其上為須彌座,六角形,每邊長98厘米,高60厘米,轉角處刻獅頭。石塔六角攢尖頂,3層,從上到下:第一層高1.1米,六面,每面為邊長34厘米的正方形,分別雕刻:1、草書福字。2、晉代陶侃母親湛氏截發(fā)易酒肴,招待客人范逵(《列女傳故事》)。3、漢代孝子姜詩涌泉躍鯉,妻龐氏手提魚。4、晉代孝子14歲楊香打虎救父親楊豐。5、周代孝子老萊娛親,老萊子已70歲,左手持巴郎鼓倒地作小兒啼以娛父母,6、漢代董永,頭插草標賣身葬父。第2層高1.1米,每面高46厘米,寬……[詳細] |
關圣宮,清代,位于五鳳鎮(zhèn)五鳳溪社區(qū),該宮座南向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1957.5平方米,保存完好,1992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西來場文風塔,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動工,建於關帝廟前,道光十三年(1833年)十二月竣工。磚石結構,三級樓閣式,通高13.6米。塔基須彌座,高1米,六角,邊長1.6米。塔身第一級高4.3米,正面浮雕三國演義故事,三英(劉備、關羽、張飛)戰(zhàn)呂布。扇形橫匾刻“惜字宮”三字,左右豎刻對聯(lián):“廢墨收經史/遺文貯漢唐”。其下長方形橫匾刻“報功堂”三字,左右刻對聯(lián)“已沛資生德/還摻惜字宮”。第二面,浮雕鹿(寓意為祿),蝙蝠(寓意為福),磚上豎刻蓮花村倪山坡人倪膺祚。七律二首,其一:寶塔凌空勢接天,中多美景妙無邊。四周結束層層密,萬象包羅色色鮮。乍駭云端抽玉筍,旋于池畔放金蓮。伊誰捷足先登上,手摘星辰……[詳細] |
靖天宮,清代,位于淮口街道濱江社區(qū),座東向西,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942平方米,基本完好,1988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南華宮,清代,位于淮口街道瑞光社區(qū),該宮南向,四合院布局,現(xiàn)存正殿及左右?guī),占地面積1542平方米,1988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靈開寺,清代,位于淮口街道華興村,該寺座東向西,四合院布局,總占地面積8080平方米,保存完好,1988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棲賢山石室道場,漢代,位于棲賢街道三學寺村,座東向西,橫向布局,基本完整,有傾斜。1981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烈士陵園,現(xiàn)代,1959年,位于趙鎮(zhèn)太極社區(qū),陵園長57.4米,寬42.5米,占地面積2242平方米,陵園有解放軍一九師干部戰(zhàn)士75座墓,老紅軍、革命烈士13座,1988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釋尊無量塔,始建于漢代,近年修復。位于棲賢街道三學寺村,寶塔由168座分塔組成,每座分塔刻504個小塔或佛像,計8萬4千佛塔,故又稱8萬4千寶塔。1988年金堂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