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 > 南充市 > 蓬安縣旅游

蓬安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蓬州故城遺址(縣級)蓬安昔為蓬州,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州治安固縣遷至大寅縣,唐廣德元年(763)大寅縣更名為蓬池縣。蓬州遺址在蓬安縣城北約45公里的茶亭鄉(xiāng)蓬池壩村。其遺址三面傍水,一面靠山,隔溪北有魏家山,南靠青杠坡,東臨煙烽樓,西接麻柳河。整個遺址坐落在二級臺階的沙壩上。東西長約90米,南北寬約50米,總面積約450平方米。遺址北沿現(xiàn)有石獅一對,因其年深月久,風(fēng)化雨淋和人為的搗毀,只略見粗形;東沿有移治碑基座,長、寬各1.8米,形如龜狀,碑石無存。在農(nóng)耕土下0.20米的文化層內(nèi)有基石以及瓦礫、壇、罐等器物的殘片;在遺址的東、南沿,相距不到半公里的地方有古井四口,春秋四季井水不枯。這……[詳細(xì)]
  運山故城遺址(縣級)運山又名“燕山”,也稱“披衣山”,距縣城約3公里。山頂有天生池,淳泉清洌,終年不竭。古時,山上建城,人呼“天生城”。山麓西北有蓬(安)南(充)公路通過,東有清溪河向西流入嘉陵江,運山故城就坐落在這峰巒起伏、玉帶纏繞的燕山上。南宋理宗淳佑三年(1243),四川制置余玠為御蒙軍入侵,于長江、嘉陵江沿岸選擇地勢險峻的山嶺依山筑城,當(dāng)時之蓬州和相如縣遂分別從蓬池壩、陵江鎮(zhèn)(今錦屏鎮(zhèn))移治運山而成為抗元的重要據(jù)點。惜于元至元十五年(1279)毀于兵燹,距今已有七百多年歷史。運山故城的城垣、街坊、寺宇宮觀早已坍圮無存,唯剩下三道城墻殘斷和兩通古碑是故城的歷史見證。古碑其一是“南宋移治碑……[詳細(xì)]
  千佛巖摩崖造像(縣級)千佛巖摩崖造像位于蓬安縣城東南35公里的羅家鎮(zhèn)千佛寨上,造像始鑿于唐代,宋、明、元、清亦有增加。千佛龕高5.5米,寬4.2米,大小造像1125尊,每個造像高11公分,寬7公分,慈光普照龕高2米,寬3米,深1.3米,距地表0.8米,龕內(nèi)刻文珠、觀音、普賢像三尊造像,檐式龕頂,檐上雕有二龍戲珠,孔雀開屏等精美圖像![詳細(xì)]
  金天寺(縣級)原名金山寺,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重建于康熙六十年。據(jù)寺前記事碑載,此地自宋起就有當(dāng)?shù)剜l(xiāng)民進(jìn)行佛事活動,后由何氏族人倡議捐資修建了該寺。原為雙進(jìn)四合院布局,現(xiàn)后院及正殿保存完好,素面石質(zhì)臺基,單檐歇山式屋頂,抬梁式屋架,正殿面闊5間21米,進(jìn)深8.5米。清康熙年間重修后,屋頂為懸山式![詳細(xì)]
  周口何家墓(縣級)位于今相如鎮(zhèn)干寨子村,為何姓族人先祖合葬墓。共有八座石室墓葬,Μ1—Μ8并列在一直線上,墓首為三重檐樓臺式仿木結(jié)構(gòu)。修建于清同治年間,系長方形墓制,墓長5米,高5.4米,總寬13米。其碑文、楹聯(lián)上的文字清晰可見,墓眉上的故事造像保存十分完好![詳細(xì)]
  梳毛凼遺址(漢代)(縣級)位于蓬安縣錦屏鎮(zhèn)(即相如故城)四村一社東600米處,該地俗稱“窖場壩”,遺址坐落在嘉陵江右岸一級臺址上,北有一小沖溝,南接玉皇廟,牛坊溝呈西北-東南走向橫穿遺址西南部![詳細(xì)]
  大玉皇廟(縣級)大玉皇廟始建于清代,具體年代不詳,但從建筑風(fēng)格和手法上看,根據(jù)寺內(nèi)清嘉慶二十年(1815)、道光十五年、咸豐九年的幾塊重修功德碑的記載,應(yīng)為清康熙年間所建,建筑面積272平方米。……[詳細(xì)]
  喬家嘴遺址(東周—漢)(縣級)位于蓬安縣睦壩鄉(xiāng)六村七社、八村八社東嘉陵江右岸一級臺階上,北接土地哨,南接草草寺山梁,西有一沖溝(金河溝)橫穿將遺址分為兩部份![詳細(xì)]
  方廣廟(縣級)位于蓬安縣方廣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單進(jìn)四合院布局,由山門、正殿和左右?guī)繋撞糠萁M成![詳細(xì)]
  新園橋亭子(廊橋)(縣級)位于蓬安縣新園鄉(xiāng)山腳巖村南200米,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八年,系木板平橋廊房,為單檐懸山式脊頂,穿斗式木結(jié)構(gòu)建筑,橋長26.4米,寬3.2米高6.9米,保存完好,該橋建成以來不但是通衢要道,同時也是平時當(dāng)?shù)剜l(xiāng)民聚集聊天和夏季納涼的處所![詳細(xì)]
  鮮店字庫塔(縣級)字庫塔位于縣城北25公里的鮮店鄉(xiāng)雙柏樹村,修建于清同治二年二月(1863),塔呈六邊形,共五層,底層邊寬0.74米,通高5.5米,均為石料建成,塔心內(nèi)空,上小下大,成園錐形,直通塔剎,第二層有梯形開口,供當(dāng)?shù)剜l(xiāng)民焚燒廢紙之用![詳細(xì)]
  紅軍樹(縣級)1933年秋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方面軍所轄部隊進(jìn)入蓬安發(fā)動群眾鬧革命,建立了區(qū)鄉(xiāng)村蘇維埃政權(quán)。相傳有一天紅軍戰(zhàn)士下山買米歸來,將抬米的一根黃桷樹椏插在廟側(cè),之后遂長成一棵大樹,人們懷念紅軍,將其稱之為“紅軍樹”![詳細(xì)]
  鮮店紅軍標(biāo)語(縣級)一九三三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進(jìn)軍來到蓬安創(chuàng)建革命根據(jù)地為宣傳、發(fā)動、組織群眾刻了許多石刻標(biāo)語和印了很多油印宣傳品?套智逦梢,猶如新刻![詳細(xì)]
  鹽店街紅軍標(biāo)語(縣級)鹽店街在蓬安縣城相如鎮(zhèn)(原周口鎮(zhèn))內(nèi)。1933年秋,紅四方面軍第九軍進(jìn)入周口鎮(zhèn),為了宣傳、組織、發(fā)動群眾,激發(fā)群眾的抗戰(zhàn)熱情,在周口鎮(zhèn)鹽店街的石門枋上和居民住房的石壁上鉆刻了“武裝擁護蘇聯(lián)”、“取消一切苛捐雜稅”等五幅標(biāo)語![詳細(xì)]
  “蘇軾筆法”碑(縣級)“蘇軾筆法”碑在蓬安縣城銀漢南65公里的來蘇寨上。碑成矩形,通高1.15米,寬0.6米,厚0.2米碑眉橫刻“蘇軾筆法”四個10公分的楷書字,碑面中刻“洗墨池”,左刻“萬充周四得備”,右刻“一元妙合八音純”十七個楷書大字。據(jù)《蓬安縣志》記載,“蘇軾筆法”碑,是北宋學(xué)士蘇軾來游朱鳳山半載,又寓居蓬州山寺而立。……[詳細(xì)]
  魯公石(縣級)魯公即顏魯公,字真卿(709—785),唐代累官至監(jiān)察卿史,著名書法家,曾在四川作過官,775年在蓬州作過長史。魯公石相傳為顏魯公于唐上元中二年貶刑部尚書為蓬州長史的遺物![詳細(xì)]
  河祖寺(縣級)原名河舒佛寺,位于縣城南5公里的河舒鎮(zhèn)境內(nèi)。據(jù)民國《蓬安縣志》記載,河舒場原在此北一里許龍鳳壩,曰龍鳳場。河舒舊為豬市,康熙中于此建河舒佛寺后,乾隆四十二年從龍鳳壩遷入現(xiàn)址。始建于清康熙中期的河舒佛寺,后遭損毀。據(jù)大殿題記,現(xiàn)存建筑為乾隆二十年重修,單進(jìn)四合院布局,正殿面闊5間16米,進(jìn)深7米,單檐懸山式屋頂,穿斗木結(jié)構(gòu),整個寺廟建筑面積為680平方米![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