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長葛市毛主席視察紀念館位于長葛市區(qū)視察路西段,占地面積1畝,展館面積100多平方米,館內放置有毛主席視察長葛的珍貴的圖片資料。2004年4月被命名為長葛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12月,被命名為許昌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6月,被公布為許昌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qū);2016年7月,被命名為許昌市黨史教育基地。1968年,為了紀念毛主席對長葛的視察,經(jīng)長葛縣革命委員會向許昌地區(qū)革命委員會請示,經(jīng)批準后,決定在長葛縣和尚橋公社宗寨村(1968年8月7日改為八七村),在毛主席當年視察時停留過的地方,興建毛主席紀念館。紀念館于1968年7月開始興建,當年8……[詳細]
  這座臺子上的是一座寺院,名叫興國寺.它始建隋代,毀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寺內有600年齡白果樹一株,高4丈余,4人合抱。如今,古老的化身臺興國寺是漯河市唯一對外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砼_興國寺簡介化身臺位于郾城西11公里龍城鎮(zhèn)李灣村北約1公里處。臺高8.3米,東四寬180米,南北長130米,面積約23400平方米。屬龍山文化遺址。古碑記載:化身臺,但云其夫行於外,其妻朝暮登臺望之,心志攣凝,久而立化為石,因以名——化身臺;砼_八方位正,五行氣和,四野拱而平,若立若陵,不圓不方,磊磊然。而鐘靈不異于靈鷲峰也。臺頂古剎興國寺之初建,不知何代,明永樂初僧人得臺槽刻其文曰:“大唐開元元年興國寺造”![詳細]
  司馬光故居景區(qū)位于光山縣城正大街中段,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的出生地,北宋真宗時期為縣署官余,宋真宗天喜三年(公元1019年)農歷十月十八日,司馬光出生于此。據(jù)縣志載:官舍面南二進,院為四合院落,大門門屋北檐外有照壁,有前廳、廂房、書齋、后堂等。都為懸山式磚木結構建筑。院中植柏樹、胡桃、梧桐、中置一井(司馬井)。宋嘉定十年(1217),縣城遭金兵襲擾,官余舍毀而再復。明洪武八年至十年(1375—1377)間,知縣黃德昭遷治另建新署,自此,縣署及官舍移辦學宮所用。清初,官舍在學宮之內為訓導署,之后,訓導署圮,井亦隨址棄于學宮西墻外為民間所用。至清乾隆五十年(1785),在清理學宮……[詳細]
  白圭廟,位于上蔡縣城東15公里處的白圭廟村。相傳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率領部落族人沿黃河中下游東遷,建都于陳(即今河南淮陽)。后南游至古蔡時,夜夢仙女帶他飛到古蔡東方三十余里處。只見此處蓍草叢生,靈龜發(fā)光,猶如人間仙境。伏羲隨夢境尋至此地,果見蓍草茂盛,靈龜出沒。蓍草一根百莖,葉綠花紫,異香沁人心脾,“夜晚觀之上有青云覆之,下有白龜守之”。白色靈龜已有千年之久,伏羲視之為神地,就運用蓍草之莖與白龜之甲在此始創(chuàng)先天八卦,肇啟華夏文明,遂名此地為蔡。后人為感念伏羲,在此興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伏羲廟。后又稱白圭廟,又名白龜廟。白龜廟,始建于漢代,宋時稱羲皇城,明時稱羲和寨。當時內建有占地6萬平方米的一廟一……[詳細]
  清豐亭位于清豐縣城西北隅的十字路口處,于1987年新建,亭內置“隋張清豐孝子祠”,后塑張清豐石像。四周栽種花木,鋪小路,是瞻仰古人,教育后代的好處所。自古以來,以人名命名的清豐縣,世代流傳著張清豐孝敬父母的故事。隋朝時,當?shù)赜袀叫張清豐的青年,善事父母,孝行聞名鄉(xiāng)里,開皇年間,被舉為孝廉。相傳,張清豐幼年時家境貧寒,難以從師,但他聰明好學,總是在塾學(學校)窗下偷0習,懂得了行孝道理,長大以后他以開店賣燒餅為營生,盡管生活清苦,但他對父母極其孝敬,衣食起居侍奉得無微不至。每天都把精心打出的第一爐燒餅敬奉父母,不管是誰,也不管出多高的價錢,他都從不出售。有出高價強買者,清豐就恭恭敬敬地勸解:“山……[詳細]
  鄭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鎮(zhèn)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門樓、前院、后院、東西廂房、大殿、中庭、戲樓組成,保存較為完整。鄭氏祠堂歷史悠久,保存完整,規(guī)模較大,對研究清代建筑以及鄭氏家族歷史具有一定的價值。第二批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辛亥革命紀念祠為紀念辛亥革命烈士而建的專祠,原為辛亥革命同盟會會員閆子固和劉粹軒(同盟會河南支部長)二烈士所建,譽為二英祠,后來得知同盟會會員單希古也壯烈犧牲,故又稱三英祠,接著查出新蔡犧牲的還有許多辛亥革命烈士,因此,又更名為“烈士祠”。烈士祠,座北朝南,面闊五間,單檐硬山式重梁小瓦磚木結構,高臺基建筑,前有月臺,面闊五間,當心間闊3.65米,梢間3.9米,盡間3.9米,通進深7.20米,梁柱12根,柱圍1.15米,青石素面柱礎。祠全長21.4米,寬9.3米,墻厚0.68米,檐深0.68米,高12米,面積為203.67m2。室內陳設著烈士靈牌,門兩旁有任芝銘手書對聯(lián):上聯(lián):崇功報德告慰忠魂幸……[詳細]
  西牧村興國寺,位于牧野區(qū)牧野鄉(xiāng)西牧村南。始建年代失考,明萬歷年間重建,清代重修。山門、廂房已改建,現(xiàn)存正殿一座,座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大殿為四梁八柱木質疊架而起的磚木結構,硬山卷棚式綠色琉璃筒瓦頂,屋脊上有脊飾。寺內有明碑1通,記“縣碑牧村周武王伐商之所。”另有明磚砌水井1口。 1961年被新鄉(xiāng)市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新鄉(xiāng)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鄉(xiāng)市興國寺 始建無考,F(xiàn)存大殿,另有明碑1通,記“縣北牧村即周武王伐商之所”。 該寺系紀念武-商興周而筑,建于漢明帝年間公元58年~公元75年。明萬歷年間重建,落成于明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秋。該寺坐北朝南,南北長550米……[詳細]
  文殊寺街清真寺位于開封市鼓樓東北。始建于明朝(公元1458年),現(xiàn)寺是在順治六年重新修建的,其規(guī)模比原寺為小,東至街中,西至書店街。其中寺里存六塊歷史悠久的碑,分別是《萬歷甲辰碑》、《道光十八年碑》、《劉氏重樹先人樂輸清真寺市房碑記》、《文殊寺街清真寺義學碑》、《同治四年乙丑碑》和《光緒廿七年(公元1901)文殊寺重修碑》。建筑風格現(xiàn)寺是在順治六年重新修建的,其規(guī)模比原寺為小,東至街中,西至書店街。寺內分兩進,原大門對面有照壁一座,緊靠洪河沿街女清真寺大殿后墻,照壁上復脊瓦,磨磚雕刻,很是精致,是開封市清真寺中唯一保存照壁建筑的清真寺。大門前有商店和住戶房屋遮蔽,進寺走二門的南墻墻山上開的門,……[詳細]
  孫思邈墓,在市區(qū)西北50公里的大店河西岸廟嶺上,面向三官嶺,背靠王母洞,東有秦嶺山,西倚天壇峰,群山拱衛(wèi),草木蔥籠,清虛小有河由東側曲流南下。孫思邈一生信奉道教,卒后宋徽宗追封其為“妙應真人”,故道家又稱該墓為孫真人墓。據(jù)世代居住在當?shù)氐纳矫褡肥,孫思邈墳原為圓頂封土,高約6尺,旁植槲樹一棵,大逾合抱,由于人為取土,業(yè)已殘損,現(xiàn)呈圓形平頂,殘高0.7米,頂部直徑9米,面積約63平方米,墓周暴露的拱券條磚為33×17×6厘米,與北宋《營造法》所載條磚尺寸基本相符。墓前有孫真圣廟,即孫思邈祠,踏跺40級,為四合院落,中置享堂,左為東廂遺址,右有西廂。享堂面闊三間,進深五架椽,懸山式單體木構建筑。創(chuàng)……[詳細]
  彭而述家族墓群是包含有彭而述,彭始摶墓在內的彭氏家族墓,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解放后,墓葬封土被平,神道及附屬物被毀,古樹被伐。1994年4月彭橋鎮(zhèn)在修筑商城路時,于路北側發(fā)現(xiàn)了彭而述墓,出土了墓志銘等文物,從墓志銘內容可知,該處即是彭而述家族墓群,現(xiàn)存碑刻10通,御硯一塊、御匾“公明盡職”一塊,御筵課讀圖(即跪師圖)等文物。彭而述,彭始摶(彭而述五子),分別是明初、清初,出生于鄧州彭橋較有名望的人物。彭而述字子錢,號禹峰,明崇禎年間的進士,清官陽曲縣令,至清代,歷任兩湖提學僉事,貴州巡撫,云南右布政使,廣西參政,貴州按察使,云南左政使等軍政要職?滴跛哪(1665年)告老還鄉(xiāng)時病逝,歸葬故……[詳細]
  新鄭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新鄭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位于河南省新鄭市辛店鎮(zhèn)馱窯村。石券5孔窯洞,坐北面南3孔,坐西向東2孔?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具有革命傳統(tǒng)的新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春,八路軍皮定鈞、徐子榮部密禹新獨立團在團長沈甸之率領下開赴風后嶺地區(qū),建立抗日根據(jù)地,成立新鄭縣抗日民主政府,領導新鄭、密縣、禹縣三縣部分地區(qū)的抗日工作,因此抗日民主政府又稱為新密禹(或密禹新)抗日中心縣政府,縣長宋登賢,政委王實虛,武裝大隊長馬明辰。人民政權建立后,發(fā)動群眾,建立武裝,開展減租減息和倒地運動。攻辛店,打太清,伏擊消滅日寇,摧毀日偽政權,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詳細]
  望娘樓位于葉縣龔店鄉(xiāng)常李村。當?shù)赜幸粋傳說:常李村清朝舉人李上林與當朝高官孫其昌家聯(lián)姻,娶孫家女兒為妻。因李家富有,婚后建此高樓,供孫家女兒登高遙望娘家(常李村東十多公里的孫寨村),故名望娘樓。望娘樓在常李村鶴立雞群。該樓為三間五層,南北長7米半,東西寬5米多,高20多米,從下到上略有收縮,幾乎呈塔形,3層往上,每一層都有窗口。專家發(fā)現(xiàn),在望娘樓的墻體中有漢磚甚至其他年代的磚,由此可以推測,望娘樓并不是一座奢華的建筑,建造時用了很多舊材料。根據(jù)其臨近的“步運樓”墻體上的時間標注,望娘樓群是在乾隆年間(具體年份分辨不清)建造的。望娘樓不是主樓,在其西北側,有正堂五間,大門上 書“步云樓”三字,在……[詳細]
  張仲景故里位于鄧州市穰東鎮(zhèn)張寨村東南 。張仲景故里穰東鎮(zhèn)張寨村東南現(xiàn)立高3米,寬0.65米的“醫(yī)圣張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東鎮(zhèn)政府劃該鎮(zhèn)仲景路東端6600平方米,作為張仲景紀念地。外圍筑1.5米高透景護攔墻,紀念地內建張仲景紀念塔及醫(yī)圣宮。塔為齒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漸收斂交合為頂。塔頂有轉盤彩燈兩層,共計塔高30米。塔內聳立10米高的醫(yī)圣漢白玉塑金雕像,醫(yī)圣右手握《傷寒雜病論》,左手持中藥靈芝。像前設敬拜醫(yī)圣臺。醫(yī)圣紀念塔下,建醫(yī)圣宮兩層。一層為地宮,占地300平方米,內設醫(yī)圣:從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藥、針炙八卦傳統(tǒng)治療、發(fā)明人工灌腸術、發(fā)明人工呼吸術等20尊學習、創(chuàng)作、發(fā)明塑……[詳細]
  劉禹錫墓位于滎陽市鄭上路與博文路交叉口東南方向的狼窩劉村高地上,古稱檀山。墓冢坐北面南,冢高約7.5米,周長約20米。據(jù)民國《滎陽縣志》載:“劉禹錫墓在檀山!1987年3月4日,鄭州市人民0公布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滎陽行依托劉禹錫墓,滎陽市0修建了一座AAA-人文景觀主題文化公園——詩豪園。園內建設紀念場館4座,建筑面積1600㎡;湖體3處,占地面積約2.5萬㎡;廣場3處,占地面積為1.8萬平方米;紀念亭5座,沿主路及廣場建設牌坊13座,以時間為徑,穿過滎陽坊、連州坊、和州坊、朗州坊、蘇州坊、夔州坊、汝州坊、同州坊等12個牌坊,串起詩人生活的軌跡。劉禹錫墓雕塑4處,其中北廣場依地勢建有長1……[詳細]
  秉禮學校舊址位于鞏義市西村鎮(zhèn),年代為民國,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位于鞏義市西村鎮(zhèn)西村村東門里的秉禮學堂,是鞏縣第一個中共農村黨支部成立地址,學校原為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八村聯(lián)辦的高級小學,由國民黨將領唐生智捐資、鄉(xiāng)紳吳西元主持修建。學校占地1000平米,現(xiàn)存三層磚木結構主樓一座、磚石結構窯洞六孔。學堂整體設計精巧,構思新穎,修建科學,質量上乘,80多年來,雖遭受自然破壞,主體建筑物仍然健存,是鞏義市文物保護單位。1933年,中共地下黨員趙建宇任秉禮學校校長,大力聘請中共地下黨員和進步青年到校任教。值民族危機深重、抗日救亡運動風起云涌之際,秉禮學校師生以學校為陣地,開展革命活動,宣揚進步……[詳細]
  馬溝遺址位于新密市岳村鎮(zhèn)馬溝村南的高臺地上,東、南、北三面環(huán)水,為五星水庫上游,屬溱水支流,西臨馬溝村皇帝嶺自然村,地勢由東向西逐步升高。遺址東西535米,南北465米,基本呈長方形,總面積250000萬平方米。在遺址的西北角有一條南北向水泥村路,在路東側的斷崖上,可見厚約0.3至0.8米文化層,夾雜有大量的陶片和紅燒土;在遺址東部有一條南北向人工取土形成的壕溝,在壕溝東側的斷崖上,可發(fā)現(xiàn)多處灰坑及暴露較厚的文化層,文化層厚0.4至2米,灰坑為袋狀,內填土含大量的燒土塊與草木灰。文化層與灰坑中的包含物,除陶片、燒土塊之外,還有殘石器、礫石、獸骨、木炭屑等。在壕溝的西斷崖上見到暴露較淺的人骨,其……[詳細]
  鑒忠堂寶謨樓(接旨亭)位于新鄭市新建路辦事處向陽街西接旨胡同。據(jù)清康熙四十一年《新鄭縣志》載:“鑒忠堂寶謨樓遺址(補載)按:明穆宗賜高相國拱所建,在城內東街道北。”高拱八世孫高海勤先生回憶,鑒忠堂寶謨樓上層建筑在清代被毀壞,民國時期知名人士田雙林等人保護古跡,把扒掉的磚放在八卦洞內。屋頂和墻體全用青磚砌造,中間隆起,四邊呈下垂貌的穹窿拱形建筑,面闊三間8米,進深7米,高約10米。正面辟一門,高2米,寬1.3米,木門框下設石門礅,木門兩扇,門前踏步左右設一門臺。在南北中軸線上鑒忠堂的前方,建有殿房(客廳)一幢,東西兩側建有配房三間,南面有牌坊一座,與前方的八卦洞相照應,幾座建筑相互毗連,構成了壯……[詳細]
  嵩山抗日工作站舊址位于小關鎮(zhèn)口頭村第16村民組關帝廟窯洞內,口頭村位于小關鎮(zhèn)東南方向,屬于丘陵地區(qū),地勢隱蔽。1944年1—4月國民黨38軍副連長孫克明帶兵駐防口頭,他是一名地下黨員,結識了傾向抗日、作風正派的口頭保隊副張良貴,向他打聽嵩山周圍地形,民情。5月上旬,孫克明趁38軍向洛寧撤退之機,隱藏40箱-,上太行山參加了八路軍,此時,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指示,派部隊挺進豫西,抽調一批河南籍或熟悉豫西干部先遣豫西各縣,尋找地下黨,迎接部隊。孫克明被派回鞏縣,到口頭與張良貴取得聯(lián)系,并經(jīng)考察認定可靠,以偏僻的張良貴家為歸宿地,以距他家不遠的關帝廟為聯(lián)絡點,很快發(fā)展了余學銘等20多名熱血青年。7月上……[詳細]
  洛崗戲樓位于洛崗村正中,磚木結構,戲臺距地面約兩米多,有3間房的寬度,以房脊為界,分前后場。整體而言,這是一座規(guī)模雖小但功能齊全的戲樓。據(jù)專家介紹,洛崗戲樓具備中國戲樓獨特的建筑特征:戲樓面北而建,三面敞開,一面留作后臺,空間處理空靈通透。這個特點看上去簡單,其實功能復雜,蘇軾在詩中說“搬演古人事,出入鬼門道。”“鬼門道”就是兩邊的“上下場門”。上下場門有時間和空間的意義,隨劇情的展開而變化。上下場門上掛錦緞繡花門簾,與大帳呼應,稱“門簾臺帳”。上場門繡“出將”,下場門繡“入相”。洛崗戲樓的細部裝飾也很有特點,屋脊、梁枋等部位運用雕刻和彩繪。彩繪多運用青綠彩、土朱單彩,雕刻則和彩繪結合。由此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