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寺,位于天?h天堂鎮(zhèn),為天祝十四寺院之首,其前身為唐憲宗(806--822)年間所建藏族苯教寺院,鼎盛時僧侶達(dá)千余人,俗有“天堂八百僧”之稱,以戒律嚴(yán)明、高僧輩出、規(guī)模宏大聞名于藏區(qū)。保留和重建的主要建筑有:佛祖釋迦牟尼殿、時輪學(xué)院、空行宮、文殊殿、大經(jīng)堂、小布達(dá)拉宮、土祗殿、龍王殿、多識-囊欠、賽義-囊欠等。千佛殿中有世界之最的宗喀巴大師木雕坐像,高23米。寺后絕壁石洞,為宗喀巴大師弟子華銳堅參巴參禪圣地。寺院四周群峰環(huán)抱,林木蔥郁,大通河從寺前蜿蜒流過,山清水秀,氣候濕潤,極具瑞祥。電話:0935-3158135地址:武威市天?h天堂鎮(zhèn)乘車線路:乘武威—天祝—天堂鄉(xiāng)村公交門票:10元類……[詳細(xì)] |
松山新城位于天?h松山鄉(xiāng)松山村西北側(cè)。是一座中型土筑古城。座北向南。城平面略呈長方形。 分內(nèi)、外城,外城東西長350、南北寬320米,面積112000平方米。城墻夯土版筑,高8、基寬4、頂寬1.5米,夯層厚0.12--0.15米。北墻有馬面,南、西兩面開門,有甕城。墻外12米遠(yuǎn)有寬10米,殘深1米的護(hù)城壕。內(nèi)城東西長170、南北寬140米,城墻寬4、高8米。四角有角墩。南墻開門,外有甕城。地面散見紅陶片、黑釉、綠釉瓷片及青花瓷片等。該城明以前稱牧羊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三邊總督李汶率七路之師擊敗漠北韃靼而筑,原松山舊城即廢棄。城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城建史和明代西北防御史有重要價值。 ……[詳細(xì)] |
岔口驛堡遺址位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華藏寺鎮(zhèn)岔口驛村北15米處,堡址平面近似方形,圍墻東西長約90米,南北寬約80米。墻體為夯土版筑,中間夾砂石、石塊、石板,底寬4米,頂寬2米,高6米。西墻開門,寬約6米。女兒墻殘高0.60--1米,有射孔。四角有墩,現(xiàn)僅存東北角墩。岔口驛曾為明代驛站,該遺址為研究我省境內(nèi)明清時期驛站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8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
坪山小溝遺址位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東坪鄉(xiāng)坪山村。遺址分布在小溝兩側(cè)的二、三級臺地上,綿延相連,南北長約400米,東西寬約300米,分布面積約12萬平方米。遺址地表暴露有夾砂紅陶、彩陶殘片及人骨等。先后出土有石斧、石錛等生產(chǎn)工具及彩陶罐、彩陶壺等器物,從出土器物特征分析,屬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1989年被天祝藏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保護(hù)范圍:以遺址基準(zhǔn)點為基點,向東、西各延伸150米,向南、北各延伸200米。……[詳細(xì)] |
羅家灣遺址位于天?h東坪鄉(xiāng)羅家灣村西北2公里。是一處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遺存。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2米,暴露有泥質(zhì)、夾砂紅陶片。曾出土方格紋彩陶雙耳罐、筒狀杯、尖底瓶和紅陶罐多件,并有石刀、石斧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馬家窯文化的分布和文化內(nèi)涵有重要價值。 ……[詳細(x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