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益陽市旅游

益陽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著名作家周立波的故居,座落在赫山區(qū)謝林港鎮(zhèn)鄧石橋村的清溪沖,距益陽市區(qū)僅8公里。周立波故居是一座具有益陽山鄉(xiāng)特色的典型農舍,六縫五間,磚木結構,上蓋小青瓦,為周立波祖父在清代末年修建。兩廂為住房,中間為公共堂屋,房前有一口水塘,房后是一片竹林和茶樹山,常年青翠碧綠,環(huán)境優(yōu)美清新。1908年8月9日,周立波出生在這座寧靜而優(yōu)雅的農舍里,從呱呱落地到小學畢業(yè),他一直同父母親生活在周家老屋,直到16歲考上長沙市第一中學,才離開家鄉(xiāng)走上革命征途。周立波的父親周仙梯,是一個清貧的鄉(xiāng)村教師,先后在龍洲書院當過總務,在周氏蜚英小學任過校長,1942年病逝。周立波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原名紹儀,字鳳翔,據說周立波……[詳細]
  泉交河鎮(zhèn)屬益陽市赫山區(qū)較大一個鄉(xiāng)鎮(zhèn),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zhèn),由原泉交河鎮(zhèn)、濘湖鄉(xiāng)、爛泥湖鄉(xiāng)合并組成。據史料記載,這里自然條件優(yōu)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始建于唐,初為洞庭豐水期湖邊柴米小集。明朝中葉,稱泉交市,清代發(fā)展為益陽縣最大的魚米集市,有“千豬百羊萬擔米,揚帆漢口一早起”的“小揚州”之稱。這里人文薈萃,文化積淀十分深厚,是清代名臣胡林翼的故里,也是革命先烈香三娘的家鄉(xiāng)?撬挥谌缓渔(zhèn)下節(jié)街,始建于清(1828年),為湘軍領袖胡林翼之父胡達源創(chuàng)建。西距泉交河150米,南距泉交河大橋300米,東為安山村河堤,北為爛泥湖新河?撬䴙榍啻u結構,坐南朝北,樓閣式八方七級,通高26.9米,底徑4……[詳細]
  蕭氏榮庵公祠,位于桃江縣大栗港鎮(zhèn)黃栗洑村洞門灣組,現為黃栗洑小學所在地。該祠建于清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公元1903年),座東南,朝西北,依山傍水,整個公祠占地面積約為18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為1000平方米,前廳已拆除,二進享堂和三進寢殿及兩邊廂房保存完整,歇山頂,木結構,全用櫧、杉木及其它耐腐木料建成。屋基高1米,臺階以蠻石壘起,階飾青石板。地為三七灰土,劃紋地面。四周為青磚圍墻,磚長26公分,寬16公分,厚7公分,綿砌,下用巒石壘砌,三七灰土砌墻,高4米。二進亨堂脊高7.2米,琉璃脊,只剩吻獸,原有寶頂,琉璃勾頭滴水,柱礎全部木雕樹礎,形制各異,有海棠盨彌座形、方形、蓮瓣形柱礎,柱為整木……[詳細]
  三臺塔位于益陽境內資水與長常高速交匯處,與斜對岸的斗魁塔及附近始建于明代的故城城墻遺址、資水二橋交相輝映,形成了一道富有文化品位的靚麗風景。塔周圍還保存有一定的開闊地,塔內有雙梯旋轉而上至塔頂,益陽城郊及南洞庭湖美景盡收眼底,從而使三臺塔具有特殊的保護利用價值。三臺塔呈樓閣式花崗巖石塔,體現建材高度本土化得特征。各層之間設飛檐,翼角高翹,通高(含塔剎)32米;1.1米,塔身八方七級,八方底層周長34米,占地66平方米。正南面設有拱門,門楣上鐫刻“三臺塔”。二至七層面積及層高逐層遞減,東西南北均設拱門。自塔底東西兩側有石梯螺旋至頂樓,頂層繪有伏羲先天八卦圖,八卦方位與現代指南針所測方位一致,……[詳細]
  躍龍塔位于桃江縣城關鎮(zhèn)鳳凰山縣政府院內,資水南岸,鳳凰山北麓江邊,距資江50米,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934年)由各里紳耆公建。全塔系花崗石結構,為八方七級樓閣式,底層直徑6米,通高25.81米,外設飛檐,平角上翹,底層正西向開門,以上六層為東、西、南、北向對開四門,塔內無梯登頂,每層有口相通,底層門兩側有石獅一對,門額上 書“躍龍塔”三字,塔基高1米,飾有云氣浮雕,塔身寬度逐層收斂,高度均勻遞減,第一層高四米,二層高三米七、三層高三米四、四層高三米三、五層高三米二二,六層高二米九五、七層高二米六七、頂高一米五七,頂下部為錐形體,上部為球形寶頂?逃校骸按笄迩r桃花江市人公置塔基,道光十四年甲……[詳細]
  麻絨塘古遺址位于益陽市資陽區(qū)李昌港鎮(zhèn)麻絨塘村,東經112°14’54.6″,北緯28°37’28.4″;海拔47M。南距資水約1.5公里,東南距益陽市區(qū)約7公里,遺址在高出地面1至2米的臺地上,周圍地勢平坦,為資水流域的沖積平原,現存面積約5000平方米。遺址剖面深達標1.5米,堆積較為單純,主要為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堆積。第1層:表土耕作層,土呈灰黑色,松散。厚15~25厘米。含現代的磚瓦瓷片等。第2層:擾亂層,土色較雜,松散。厚10~25厘米,深25~40厘米。含近現代的青花瓷片,伴出泥質、夾砂陶片。第3層:土呈灰黃色,稍緊。厚8~15厘米,深35~55厘米。出土有泥質紅陶、褐陶、夾砂、夾炭陶……[詳細]
  胡林翼(1812—1861年)字貺生,號潤之,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湘軍重要首領,湖南省益陽縣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歷任貴州鎮(zhèn)遠、黎平知府、貴東道、四川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北巡撫等職,與曾國藩、左宗棠、彭玉麟被史學家并稱為“中興四名臣”。1861年9月30日,因病嘔血死于武昌,后追贈總督,授太子太保、兵部侍郎,賜謚文忠。著有《胡氏兵法》、《讀史兵略》46卷,奏議、書牘10卷等,輯有《胡文忠公遺集》,曾繪制《大清一統(tǒng)輿圖》,為我國早期較完整的全國地圖。胡林翼為人文武雙全,為官清廉,十分重視教育,生前傾其所有,在益陽石筍瑤華山南麓創(chuàng)辦了“箴言書院”,一百多年來先后為國家培育了3萬多名優(yōu)秀人才。其……[詳細]
  蘭溪在益陽城東8公里處,楓林橋就橫跨在鎮(zhèn)西的蘭溪河上。楓林橋始建于明代,當時是木橋,清嘉慶二年(1797年)改修為花崗石單拱石橋。傳說楓林橋是由住在橋東楓樹林中的老石匠,帶領幾十名徒弟義務捐資興建。老石匠助人為樂、造福鄉(xiāng)里的精神感動得神仙也下凡一起與他們修建楓林橋。橋修好了,愛唱山歌的蘭溪人民,商定在端午這天竣工剪彩,并在橋東橋西兩頭搭歌臺,以比賽山歌來感謝樂善好施的石匠師徒們。那位鶴發(fā)童顏的老石匠自告奮勇當司儀,在萬子鞭響過之后,老石匠鄭重宣布:“楓林橋開通、賽山歌開始”后,就腳踏祥云,飄然而去。橋畔的山歌,響徹在蘭溪上空,傳遍百里湖鄉(xiāng)。從此,楓林橋上賽山歌,便成了蘭溪人過端陽的傳統(tǒng)節(jié)目。一……[詳細]
  斗魁塔,始建于清乾隆12年(公元1747年),位于資江南岸龜臺山下,聳立在益陽三橋左邊,是一座七層花崗石寶塔。斗魁塔與江北三臺洲上的三臺塔,隔江對峙,遙相呼望。古人在資江兩岸,縣城東門之前修建兩座寶塔,其含義有二,一是鎖龍鎮(zhèn)妖,據說每到春夏之交,大雨連降,資水里一條發(fā)怒的黃龍便伙同河底的妖怪一起興風作浪,淹沒兩岸田土,危害兩岸人民,人們在江邊建寶塔,希冀能鎮(zhèn)河妖鎖黃龍。二是在縣城東門之外,建一對寶塔站崗,以構成一道威武雄壯的縣門,使航行在江上的船只排筏,感到千年益陽古城的“威武”。龜臺山下的寶塔,命名為斗魁塔,寄托了千萬邑人對益陽文運興旺的向往。位于資江南岸的龜臺山,依山傍水,景色秀麗,從宋代……[詳細]
  五馬坊牧師樓位于益陽市資陽區(qū)沿江東路南門口社區(qū)城內辦事處。東經112°20’80.4″,北緯28°35’41.1″;海拔46M。其南臨資江,緊靠益陽故城南城墻,與信義大學教舍建筑群隔江相望,北距五一東路僅20米,東西原為老城區(qū)民房,現已拆除。牧師樓始建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由挪威牧師原明道和益陽教徒劉復生修建。該樓坐南朝北,平面呈T形,東西長18.7米,南北寬14.3米,通高14.3米,建筑面積近1000平方米;單檐懸山頂,磚木抬梁結構,屋頂上蓋綠釉琉璃筒瓦。整棟樓面闊六間,分東西兩半,三層,北向門廳兩邊各有獨立木樓梯至樓頂,每層獨成單位套間;一、二層均設有前后涼臺,涼臺寬闊設木制護欄……[詳細]
  夏思痛墓年代:民國地址:桃江縣武潭鎮(zhèn)新鋪子村龍家灣組。辛亥革命人物夏思痛墓,位于桃江縣武潭鎮(zhèn)東流村龍家灣,距武潭鎮(zhèn)2公里。于1924年從漢口將墓移至桃江武潭,并與其侄兒同葬,系尸骨墓,高臺突起,條石壘砌冢座,冢座高1.5米,前豎青石墓碑一塊。碑高1.68米,寬0.73米,厚0.12米,直鑄“夏思痛老人之墓”,旁鐫“二十四年一月于佑任題”字跡碩大,楷書陽刻,字旁飾龍鳳繞柱紋,周邊飾卷草花紋,刻工精致,線條流暢。1984年,桃江縣人民政府頒文將夏思痛墓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〇〇四年十一月益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1.夏思痛墓于1924年從漢口移至桃江武潭,并與其侄兒同葬![詳細]
  段德昌烈士紀念碑時代:1983年地址:南縣南洲鎮(zhèn)德昌公園簡介:段德昌,字裕俊,號魂,湖南南縣人。全國三十三位軍事家之一。1904年8月19日生。1924年參加革命,1925年夏領導南縣雪恥會斗爭,同年9月入黨,繼入革埔軍校學習,翌年6月畢業(yè)于中央政治講習班,爾后任北伐軍師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歷任公安縣委書記,鄂西特委委員、紅軍師長、軍長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zhí)行委員等職,是洪湖蘇區(qū)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并為創(chuàng)建整個湘鄂西革命武裝和根據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勛。1933年5月1日遭左傾路線破孩,犧牲于湖北巴東縣金果坪。段德昌烈士紀念碑位于南縣南洲鎮(zhèn)德昌公園。1983年5月1日修建,19……[詳細]
  熊亨瀚墓時間為現代。位于湖南省桃江縣大栗港鄉(xiāng),此為熊亨瀚烈士的紀念建筑。1928年11月27日,熊亨瀚在長沙遇害。19日,鄉(xiāng)親將遺體運回家鄉(xiāng)安葬。墓冢占地120平方米,下有長方形臺階,墓圍建矮墻裝鐵門,墓道進門石柱上置石獅2.墓坐北朝南,墓冢長3.5米,寬2.5米,高1.5米,用水泥覆頂,墓前豎花崗巖石碑一塊,直書鐫刻“革命烈士熊亨瀚墓”。冢后有大墓碑一塊,高2.8米,兩側有聯曰:“發(fā)軔憶當年,洞庭月漢口風長劍走天涯,功垂九域春似海;舉頭思志士,睢陽齒常山舌丹心昭宇內,血濺三湘鬼亦雄!1992年其妻詹石蘭去世后,家人將其與革命烈士合葬于此。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詳細]
  安化文廟——毛澤東游學梅城寓所位于益陽市安化縣第一中學校園內。毛澤東曾兩次來到安化縣城梅城。1917年,他在湖南一師求學期間利用暑假,和同學蕭子升以游學的形式漫游了寧鄉(xiāng)、安化、益陽、沅江四縣(按行走線路)。1925年,毛澤東經寧鄉(xiāng)黃材至梅城,在梅城文廟召集當時中共安化地下黨領導人姚炳南、盧天放、劉肇經等開會,傳達中央指示精神,在農村發(fā)展黨組織,發(fā)動和組織農民運動。他在會上強調:“目前農民運動的中心,就是要把農民充分發(fā)動起來和組織起來,要組織貧農、雇農中最覺悟的分子,沒收地主、土豪劣紳的財產,要組織梭鏢隊準備配合北伐軍作戰(zhàn),打開工作局面!鄙,毛澤東就寓居此房。毛澤東還到安化甲種師范學校,走……[詳細]
  梅城文廟武廟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安化縣梅城鎮(zhèn),此為省內保存較完整的大型古建筑群落之一。清乾隆十二年(1748),邑人鄧天人等重建孔廟,并增建明倫堂、考棚等。清嘉慶八年(1803)在孔廟內開辦崇文書院,清末改為學堂。道光二十一年(1841),知縣饒謙等移建武廟于現址。孔廟占地3100平方米,由泮池、大成門、大成殿、崇圣祠、南北兩廂房組成。照壁正中有“瀛州”、“龍門”兩石刻,泮池長23.7米,寬11米。欞星門兩側有90厘米高的石獅。大成門面闊7間,小青瓦屋面。前為青石鋪地的天井,兩側有廂房。大成殿高10.6米,面闊20.2米,進深14.5米,占地260平方米,三星寶珠壓頂,蓋琉璃瓦、戧脊飾飛禽走獸……[詳細]
  絲茅嶺遺址所在地益陽市資陽區(qū)沙頭鎮(zhèn)友誼村。遺址地勢平坦,緊靠資水,是人類理想的棲居地。在遺址附近發(fā)現有同時期的或稍晚的古文化遺址數十處,構成了古文化遺址聚落群。遺址現距資水約1.5公里,東西距沙頭鎮(zhèn)2公里。遺址自發(fā)現至今,保存完南北向水整。上世紀50年代至八十年代時期當地村民在遺址的中心部位處開了一條約4米寬,2.5米深的東西向水渠和一條約3米寬,1.5米深的渠。遺址上面的房屋尚未傷及到古遺址。遺址上面的公路、農田、蔬菜距遺址文化層有0.8-1.5米,沒有對遺址造成破壞。該遺址以夾砂夾碳陶為主,胎質多呈烏黑色,陶質較硬,表皮幾乎全為醬褐色,陶器胎質厚簿不勻。有夾細砂白陶和泥質白陶。紋飾主要為戳……[詳細]
  玉竹包遺址發(fā)現于上世紀八十年代,1989年對該遺址進行了調查試掘,并于1990年5月被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沅江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位于益陽市沅江市茶盤洲鎮(zhèn)玉竹包村一組的西南一塊不規(guī)則的崗地上,建國初期圍墾成茶盤洲農場,遺址在洞庭湖沖積平原之上,周圍為1至數米深的淤積層,遺址高出周圍1-2米,為一含有較多細黃沙的不規(guī)則崗地。遺址現存面積約3萬平方米,呈不規(guī)則橢圓形。文化堆積層厚薄不一,不同部位保存狀況也不一致,在周圍約5-6公里范圍內還發(fā)現有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與該遺址構成了一個遺址聚落群。遺址現存面積約3萬平方米,臺地系河沙淤積而成。文化堆積層保存尚好,但厚薄不均。厚0.3-1米,經過19……[詳細]
  木孔土塔 時代為清。位于湖南省安化縣大福鎮(zhèn)大堯村,此為省內惟一保存完好的土筑塔。 光緒年間,大堯村文風大盛,當時文人墨客視書稿為神圣之物,廢稿不敢亂棄,而取之置塔中焚燒,故有“惜字塔”之稱。土塔三面臨溪,旁有農田,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 塔坐北朝南,四級六方,中空,通高16.5米,底層邊長1.7米,塔基由青條石壘砌,高1.3米。塔身為三合土夯筑,石灰抹面。一層高6米,徑3.4米;二層高2.5米,徑3米;三層高兩米,徑2.6米;四層高1.5米,徑兩米。塔檐為小青瓦,垂檐飾蔓草紋,翹角塑獸像,下懸泥塑各式風鈴。一層南向正上方5.3米處空心線刻“焚字亭”下方有空心線刻對聯“大塊文章咸臻化境,堯天……[詳細]
  沅江市地處洞庭湖腹地,“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這里雨量充沛,土地肥襖、物產豐富,適合農作物生長,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美稱。黃茅洲鎮(zhèn)、陽羅鎮(zhèn)、南大膳鎮(zhèn)地處沅江市北部,屬長江流入沖積平原,南與赤磊洪道相連,東北緊靠漉湖,由塞陽運河貫通黃茅洲大閘、義南閘、大東口閘。塞陽運河,共動用民工5萬人次,開河長度44公里,投工250萬個,完成土石方400萬方。它位于大通湖大垸內,南起沅江市塞波鎮(zhèn)到陽羅鎮(zhèn)后分為東、北兩支:東支經大東口閘后流入漉湖,北支經普豐垸東堤拐彎與全省最大的內陸湖——大通湖相通;南面通過黃茅洲船閘進入赤磊洪道,全長61.5公里。塞陽運河貫穿了大通湖地區(qū),包括沅江、南縣、華容三縣市及……[詳細]
  兔子山遺址位于益陽市赫山區(qū)鐵鋪嶺社區(qū),總面積約46.37畝,已進行考古發(fā)掘區(qū)域面積29.67畝。2013年4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湖南省考古所與益陽市文物處聯合對該處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fā)掘。目前已發(fā)現古井16口,出土了15000余枚簡牘及大量瓦當、漆木器、鐵器等生活、生產器具。2014年4月9日,兔子山遺址入選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該城址未間斷地保留下了楚、秦、漢、三國乃至唐宋時期的遺跡遺存,古城壕、衙署、古井、地貌、水系等基本格局清晰,是益陽古縣衙所在地,延續(xù)時間約1500年。為研究各朝的政治、經濟、司法制度,了解縣鄉(xiāng)政府的運作和普通吏員、百姓的生活情況提供了實證。此次出土的簡牘數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