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周口市旅游

周口市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介紹

  黃維綱將軍墓位于項城市鄭郭鎮(zhèn)張?zhí)么。年代?943年。黃維綱將軍墓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紫荊臺紫荊臺位于龍都淮陽南12.5公里處,因臺上盛長一棵高大的紫荊樹而得名!独m(xù)齊諧記》記載:紫荊臺下有田氏三兄弟分家,家產(chǎn)分妥后,又想把這棵紫荊樹一分為三,不想紫荊樹夜間突然死去。田氏兄弟三人見了,知天意不允,便不再分家,次日紫荊樹又郁郁青青,復(fù)活了。紫荊樹由此傳為佳話,成為同根共本的“兄弟樹”,紫荊花稱之為“兄弟花”,激勵后人兄弟親密團(tuán)結(jié),共向美好。除上所述,據(jù)舊志載,境內(nèi)故城址尚有8處,今多劃歸外縣:位于城東北漢屬淮陽國的新平故城,位于縣城西北35公里漢置縣的長平故城,位于縣城東北35公里的安平故城和漢屬淮陽國的武平故城,位于城州南頓縣西南15公里夏亭城、位于縣西北的犖(檉)城,位于縣西……[詳細(xì)]
  謝纘墓謝纘退休后寓居洛陽,太康三年(282年)卒。在朝任博士的兒子謝衡辭官扶柩歸故里,葬父于陳郡陽夏謝家堂(今河南省太康縣老冢鎮(zhèn)謝家堂村),自己在墓旁搭蓋草屋,為父守孝三年。在此期間,素服攻儒學(xué),見解精辟,譽滿京都。元初,謝纘的34世孫謝成自江南回遷故土他的子孫們分居謝家堂、槐丘寺和柏崗等地。今天太康謝姓大都是謝成之后,謝家堂概莫能外。但也不排除謝衡南遷時留下一部分老弱病殘,一直留居謝家堂。到了元代,又有謝成帶回大批族人。兩下合流,繁衍至今。墓地與謝家祠堂出太康縣城南15公里到老冢鎮(zhèn),從鎮(zhèn)上向西3公里來到謝家堂,它有800多人口,純謝姓。村西,幾乎和整個村莊等大的地面,蒼翠的柏樹遮蔽著綿延的家……[詳細(xì)]
  劉冢遺址時代:新石器時代-周地址:項城市付集鎮(zhèn)劉冢村……[詳細(xì)]
  駱駝嶺遺址是河南省文物保護(hù)單位,編號(5-248),位于項城市新橋鎮(zhèn)境內(nèi)的古文化遺址,位于新橋鎮(zhèn)朱大莊村北,東靠老泥河故道,河水自北向南流經(jīng)遺址東側(cè)。此嶺屬丘陵形高地,北高南低。其北部及中部突起如冢,南北對峙,形若駝峰,俗稱駱駝嶺。遺址南北長113米,東西寬110米,文化層厚2米左右,面積12000平方米,屬于龍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遺址。1978年,被項城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項城市文物管理部門多次進(jìn)行考察,挖掘出土文物有:石鏟、石刀、箭頭等,并在其南部東端距地面1米深處發(fā)現(xiàn)數(shù)具人頭骨,疑為奴隸殉葬坑。從河沿斷面考證,第一層系攏土層,厚28厘米,內(nèi)含有粗繩紋、瓦片、圓瓦檔等周代文化遺物……[詳細(xì)]
  高大莊戰(zhàn)國秦漢遺址位于河南省項城市高寺鎮(zhèn)袁樓行政村,北靠汾河,西臨于營行政村,李莊、楊莊、高大莊自然村坐落于遺址之上。該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出土大量春秋戰(zhàn)國、秦、漢遺物。曾在楊莊村后出土過西漢窖-銅洗22件,在李莊、楊莊、高大莊、袁樓村內(nèi)出土大量蟻鼻錢。根據(jù)《袁和郡縣志》文獻(xiàn)記載,推測此處應(yīng)為漢代和城縣城。……[詳細(xì)]
  田園古墓群位于項城市南頓鎮(zhèn)田園村。年代為東周。 2016年1月22日田園古墓群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位于老城鄉(xiāng)骨頭冢村西200米。骨頭冢因冢內(nèi)出土大量古骨而得名,遺址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土臺,現(xiàn)存冢長60米,南北寬20米,文化層高10米,遺址土臺四周已成斷壁,從四周斷壁層次查看,文化層次清晰可見,發(fā)現(xiàn)有灰坑、紅燒土居住面,陶窯等遺跡。從出土文物黑陶、罐、扁狀三角形足、折腹盆、腕、鬲足等考證,屬龍山文化。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相傳,漢代王莽追殺劉秀時,劉秀曾在此停留,后人在冢旁建龍臺寺廟一座,亭子3間,塑像2座,終年香火不斷![詳細(xì)]
  孫店遺址位于市區(qū)西南35公里孫店鎮(zhèn)政府北,遺址區(qū)為龜背形高地。遺址東南254米,南北358米,文化層0.7米。內(nèi)含龍山文化和商文化。出土遺物有石斧、石鏨、石箭頭、折沿缸、平底碗、磨光黑陶折腹盆、此皆屬龍山文化類型遺物。商代文化遺存有鬲足、缸口沿等殘品,紋飾有繩紋和附加堆紋。此遺址1978年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2008年6月16日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
  白塔寺遺址,位于白塔寺北青龍河和孫洼溝的交匯處。遺址深層有龍山時期、夏商、周時期的大量遺存。淺層有漢至明的遺存。在遺址上暴露的有灰坑、漢墓。出土的有灰陶折沿罐、高頸罐、鼎、鬲幾何紋榫口磚等。由于這里歷史上很早就有人類生存,被后人視為祥瑞之地。在佛教盛行的宋時就在這里建了白塔寺,當(dāng)時香火旺盛,佛事不斷,是佛教在商水傳播的一個重要場所。民國初年,袁世凱家族稱其這里為“宿龍之原,氣象萬下,蜿蜒盤繞,干向子山,六八鼎時,二凹迥環(huán),青龍舒氣,白虎閉關(guān),乾坤合運,締造天然”的風(fēng)水寶地而辟為墓地,F(xiàn)存辟墓地時種植的柏樹700余棵。袁世凱祖母及袁世凱叔父的墓碑計五通。徐世昌為袁世凱祖母撰文并書丹的碑文,是了解……[詳細(xì)]
  張伯駒舊居(含張伯駒母校蓮溪書院)位于項城市秣陵鎮(zhèn)東街。年代為清。 張伯駒舊居(含張伯駒母校蓮溪書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hù)單位![詳細(x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