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西省 > 九江市旅游

九江市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鏡源水口橋位于九江市武寧縣石門樓鎮(zhèn)鏡源村1、3組。在江西武寧縣西南邊陲的石門樓鎮(zhèn)鏡源村,一個叫關山口的地方,兩岸青山一橫橋,有一座名為水口橋的廊橋。水口橋橋身由石頭堆砌而成,全長約21米,寬約5米,高約10米,橋上建有磚頭砌的風雨亭。這種廊橋又叫虹橋、蜈蚣橋,風雨亭可保護橋身,也可以遮陽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會。水口橋建于乾隆44年,公元1779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橋兩頭曾建有拱門,寫有兩幅對聯(lián),一副是古詩“山--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副是嵌字聯(lián)“鏡明月朗光一色,源遠流長達三江”,現已倒塌。清保護范圍:以文物本體為界,東、西各向外延伸2.9米,南、北各向外延伸5米.面積:……[詳細]
  山口秋收起義建軍編師會議遺址原舊址所處位置為山口萬壽宮,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萬壽宮于1973年被洪水沖毀,僅剩遺址立碑紀念。1927年原本準備參加南昌起義的隊伍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警衛(wèi)團、平江工農義勇隊、瀏陽工農義勇隊因為沒有趕上起義分別集結在修水和銅鼓但是他們隨時會面臨國民黨反動派的追剿。面對這個情況,根據上級指示:在8月底9月初,三支部隊的負責人在修水老鎮(zhèn)山口舉行建軍編師會議,史稱“山口會議”。會議決定:三支部隊合編為一個師,為避免敵軍追剿,合編后部隊對外仍打著國民黨的旗號稱“江西省防軍暫編第一師”,實際上是灰色旗號下的一支紅色武裝。師部設在修水縣城,師長余灑度,副師長余賁民,參……[詳細]
  畫坪湘鄂贛省委省蘇省軍區(qū)舊址群包含畫坪中共湘鄂贛省委湘鄂贛省蘇省軍區(qū)舊址、湘鄂贛省互濟會舊址、湘鄂贛省醫(yī)院舊址。畫坪湘鄂贛省委省蘇省軍區(qū)舊址群,位于修水縣古市鎮(zhèn)畫坪村的坪上自然村,由近二十棟房屋構成,大多因年久失修瀕臨塌毀。在1934年5月初的第五次反“圍剿”期間,湘鄂贛省委書記陳壽昌、省軍區(qū)司令員徐彥剛率領省委省蘇省軍區(qū)機關和紅十六師,由萬載縣仙源鄉(xiāng)突圍輾轉來到修水縣的畫坪蘇區(qū)。5月底,湘鄂贛省委省蘇機關再次突圍轉移至修銅宜奉邊界的龍門山區(qū)。在此次突圍中,紅十六師師長高詠生在畫坪附近的全豐鎮(zhèn)半坑村壯烈犧牲。1959年7月,修水縣人民委員會在坪上屋掛牌予以保護和紀念。……[詳細]
  中共湘鄂贛省委省蘇省軍區(qū)上衫舊址群包含少共湘鄂贛省委和少年先鋒隊總部舊址、湘鄂贛省總工會舊址、湘鄂贛省反帝擁蘇大同盟舊址、湘鄂贛省臨時法庭、湘鄂贛省互濟會、湘鄂贛省婦代會舊址、湘鄂贛省無線電臺和石印局舊址、湘鄂贛省兵工廠舊址![詳細]
  新四軍修水通訊處舊址——戴家大屋為修水縣馬坳鎮(zhèn)峽口村北山戴家大屋(原北山小學)。1937年8月29日,中共湘鄂贛省委與國民黨武漢行營談判成功,湘鄂贛邊區(qū)抗戰(zhàn)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湘鄂贛省委將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在湘鄂贛邊區(qū)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湘鄂贛抗日軍(后稱新四軍)第一游擊支隊。為迅速集結編隊,鞏固擴大抗日武裝,省委決定派遣李成鐵、傅彪和朱晃富等3人,到修水縣建立抗日軍修水通訊處(后稱新四軍修水通訊處)。新四軍修水通訊處為新四軍平江辦事處的派出機構,對內仍為平(江)修(水)銅(鼓)中心縣委,中心縣委書記李成鐵、副書記傅彪分別任通訊處主任、副主任,實行“兩個機構、一套人馬”的組織形式。9月,平修銅中心……[詳細]
  西隱暴-動-農民協(xié)會舊址(1927年)1926年夏,修水各地農民自發(fā)斗爭比較頻繁,特別是中共修水黨組織建立后,加強了對農民運動的領導,進一步發(fā)動農民進行革命斗爭。北伐軍光復修水后,中共修水支部干事會乘勝將黨員派往農村開展革命活動,組織農民協(xié)會。1927年4月初,朱溪仁義小學校長、共產黨員陳瑞仁受黨組織派遣,回家鄉(xiāng)西隱組織農民協(xié)會,中共平江縣委亦派張羽圖、張建谷兩人到西隱協(xié)助工作。中旬,在西隱陳家祠堂舉行群眾大會,選舉陳瑞仁為委員長,吳冰清為副委員長。農會成立后,矛頭直接欺壓農民百姓的封建神祖會產管首和貪官污吏;斗爭鋒芒直指西隱大惡霸長沙候補知縣陳醉六。這個家伙在仁鄉(xiāng)民憤極大,當時流傳著這樣一首……[詳細]
  抗日戰(zhàn)爭時期西南游擊干部訓練班舊址西南游擊干部訓練班是國共合作主辦的,1938年11月8日,周恩來到衡山會見蔣介石,蔣介石請周恩來寫一具體方案,并答允速辦一游擊干部訓練班。25日到28日南岳軍事會議,中共代表周恩來葉劍英出席。會議決定抗戰(zhàn)實行“游擊戰(zhàn)重于正規(guī)戰(zhàn)”的方針,決定仿效八路軍的戰(zhàn)斗經驗,廣泛開展敵后游擊戰(zhàn),“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白崇禧在會上建議成立游擊干部訓練班,選派部隊中下級干部受訓,為期三個月,備今后能在敵側后發(fā)動游擊戰(zhàn),和正面的陣地戰(zhàn)密切配合。蔣介石隨即致電中共中央,請派干部協(xié)助。并任命湯恩泊、葉劍英任訓練班正副教育長。游干班下設軍事政治二項大內容,訓練課程,毛澤東……[詳細]
  湘鄂贛省兵工廠舊址、省造幣廠舊址、省第一紅軍醫(yī)院舊址九江市修水縣東港鄉(xiāng)20世紀20年代1、湘鄂贛省兵工廠舊址(靖林石屋腳下平建興民宅):以文物本體為界,東延伸2.8米,東南延伸2米,南延伸2.3米,西、北至山.面積:241.71平方米;2、湘鄂贛省造幣廠舊址(黃荊村10組,小地名大坪冷紹桓的民宅):以文物本體為界,東延伸1.73米,東南延11.67米,南延伸2米,西南延伸15.25米,西延伸14.86米,西北延伸14.72米,北延伸1.69米,東北延伸1.64米.面積:475.02平方米;3、湘鄂贛省第一紅軍醫(yī)院舊址(黃荊村鳳凰坪):以文物本體為界,東延伸4.55米,東南延伸21.59米,南延……[詳細]
  中共湘鄂贛省委、省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修水縣上衫鄉(xiāng)上衫村。1931年3月,中共湘鄂贛特區(qū)委在修水上衫宮選屋成立,同年7月初,中共湘鄂贛特區(qū)委根據中共中央將各蘇區(qū)黨的特區(qū)委統(tǒng)改稱省委,使之成為地方黨部與中央之間的一級經常性組織的規(guī)定,在瀏陽縣東門楚東山召開湘鄂贛邊第一次黨員代表大會,到會代表200余人,會期10天。大會討論并通過了各項工作決議案,選舉產生了中共湘鄂贛省第一屆委員會,李宗白任書記。全省下轄36個縣,其中江西20個,湖南7個,湖北9個。省委成立之初,機關駐瀏陽東門鄉(xiāng)楚東山村,8月遷平江長壽街,9月再遷回修水上衫宮選大屋。中共湘鄂贛省委成立,使湘鄂贛省蘇維埃政府的成立成為必然。9月23日……[詳細]
  茅灣碾米作坊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茅灣村。彭澤縣文物部門2004年進行文物普查時,在這個縣馬當鎮(zhèn)茅灣村發(fā)現一處至今逾兩百年的碾米作坊遺址。遺址整體占地面積36平方米,由碾輪、碾槽、碾柱三部分組成,均為上等紅砂石磨制而成。碾輪直徑110厘米、厚10厘米、高126厘米,槽深40厘米。碾柱上下為方形,中間為圓形,高126厘米,直徑22厘米,碾柱上方鑿有監(jiān)督使用的村民公約。據茅灣村村民介紹,這個作坊每次可碾稻谷200多公斤?脊湃藛T認為,如此大型的碾米作坊被完整發(fā)現,對研究清代的農業(yè)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發(fā)展很有價值![詳細]
  諾那塔院始建于明神宗萬歷年間,為無染和尚創(chuàng)建,初名法海寺,也叫小天池寺。塔院內供奉近代著名愛國大--諾那呼圖克圖的舍利塔,特殊的西藏造型喇嘛塔,及塔院內供奉的藏密本尊、祖師、-,在內地的寺院中極為罕見;謴秃蟮闹Z那塔院十分莊嚴,大殿供奉圓覺宗的歷代祖師;大殿左側為度母殿,供奉著觀音化身本尊綠度母;再左邊則為財神殿,供有財寶天王和黃財神、白財神。在大殿前面下方不遠處,供著俗稱“四面佛”的大梵天王,他的四個面分別表示慈悲喜舍四無量心;大梵天王的右邊為-殿,供養(yǎng)著千手觀音為調伏頑惡眾生而變化的憤怒金剛瑪哈嘎拉和瑪哈嘎里,也就是大黑天和吉祥天母。從大殿右邊有階梯通往諾那--舍利塔,塔身整體為白色,塔座……[詳細]
  玉澗橋位于廬山市羅漢寺前。1987年12月,公布為江西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一見心寒”墓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S212(廬山南大道)!耙灰娦暮蹦故侨毡厩致哉呷肭中亲訒r犯下罪惡的見證,集中殺害了下山找糧的28名手無寸鐵的村民,其中包括一名不滿周歲的嬰兒。后來,人們將其尸骨合葬一起,取一見心寒之意。1987年該墓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點![詳細]
  南康府譙樓,又名鼓樓,俗稱周瑜點將臺,位于廬山市南康鎮(zhèn),始建于宋代,元代至正年間重建,元末毀于戰(zhàn)亂,明代天順二年重修后,為舊時南康府郡署之望樓。2000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將其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太乙村將軍別墅群(含同鄉(xiāng)會館、同松別墅、吳氏院、愛民別墅、月泉別墅、晚庵、精普求舍)太乙村景區(qū)在含鄱口西太乙峰下,坐落于廬山山南登山古道旁,相傳遠古道教宗師太乙真人在此--成仙。此處海拔在800米以上,群峰環(huán)抱。村之前后有崗樓碉堡,村內石徑縱橫,樓閣掩映,十幾幢別墅風格各異而又色彩調和,且取名雅致,曰晚庵、三柳巢、愛廬等等?涤袨、馮玉祥、蔣經國等人都曾在此留住。1927年,粵籍國民黨退役將軍曾晚歸、劉一公、古層冰等七人發(fā)起在此建別墅,后聞風而來者又十幾人,至三十年代初,蔣介石、蔡廷鍇、陳誠、閻錫山及吳奇?zhèn)、嚴重、李汝倬等軍中高級長官在此建成別墅有18棟,取名為太乙村,人稱其為將軍村。村之前后……[詳細]
  陶淵明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南的面陽山南坡,北依漢陽峰,南為黃龍山,既滿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閑止”的意愿,又呈現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致。陶淵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9月15與世長辭。他死后,后人稱之為“靖節(jié)”。故他的墓亦稱靖節(jié)墓。距原陶淵明祠址僅百余米。從祠至墓地的磚階沿山坡盤旋而上。墓坐北朝地,長7.9米,寬4.1米,高1.62米,外殼為長形拱頂磚石結構。墓碑首橫刻“清風高節(jié)”,中間直刻“晉徵士陶公靖節(jié)先生之墓”,左有《五柳先生傳》、《墓志》二碑,右有《歸去來辭》及勒碑人姓氏、年月。該墓系清乾隆元年(1736年)仲秋重建![詳細]
  神墩遺址坐落在九江新合鄉(xiāng)境內。為配合大沙鐵路的修建,經江西省文化廳報請中央文化部批準,省文物工作隊于1984年和1985年秋冬季節(jié),組織了兩次搶救性發(fā)掘,揭露面積共計900平方米,出土各種文化遺物和可復原器物400余件。據兩次發(fā)掘資料,神墩遺址包含有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的商、周等三個時期的地層堆積和文化遺物,而周代層堆積較厚,出土文化遺物的早晚演變序列也比較清楚,因而又可分為早、中、晚三期;該遺址文化堆積,前后延續(xù)時間達2000年之久。故此,無論從哪個方面考慮,神墩遺址均是江西目前所發(fā)現的古文化遺存中之佼佼者,它將為江西考古學文化編年序列的研究和建立,為探索與周圍省區(qū)古代文化之交流和融合關……[詳細]
  紅軍三打橫路鎮(zhèn)戰(zhàn)斗舊址位于九江市武寧縣橫路鄉(xiāng)橫路集鎮(zhèn)。1931年保護范圍:文物自身外墻向東最短延伸距離1.7米,向南延伸3.8米,向北延伸2米,向西自大門向外延伸2米,其余部分齊滴水線.面積:208.54平方米.……[詳細]
  高善繼墓位于黃花鄉(xiāng)虎廠塢高村東1000米的長嶺崗上。緊靠彭(澤)楊(梓)公路。為今人憑吊緬懷民族英雄、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該墓是清光緒帝諭賜的衣冠冢,墓碑聯(lián):“旆裳特表牙山色,冠服長留幽冢香”為慶親王所撰寫。高善繼這一民族英雄史事已載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館史冊![詳細]
  鑼鼓洞石亭建于清代1857年。《重修鑼鼓洞石亭記》是這樣記載:鑼鼓洞石亭倚秀嶺,傍清源,因溪流湍急,轟然作響,似鑼鼓之聲交響轟鳴。故稱為鑼鼓洞石亭。始建于清代咸豐七年,(公年前1857年)據“《河鼓澗石亭記》載此亭乃當地葛姓村民集資而建。內外心八柱,周遮蓋履檐,角作牙璣狀,皆砌于石,無土無木,亭高二丈,長一丈七尺,寬一丈三尺,石亭頂部原有石花瓶,瓶上有一石鳥,頭向平源尾巴朝羅溪,有人理解為:吃平源,富羅溪”。1951年有人以槍擊毀。1990年前后又兩次遭文物--者毀壞,2006年12月羅溪鄉(xiāng)黨委政府、視為文物加以保護,亦為開發(fā)旅游,出資六千余元維修,使得鑼鼓洞亭舊貌換新顏。歷史已遠去,先人已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