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AAAA 南普陀寺位于廈門島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也是閩南佛學院所在地,在海內外均有很大影響。南普陀寺主要供奉觀音菩薩,時至今日仍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尤其佛教節(jié)日和觀音誕辰,水泄不通,香積如山,以至于寺中不得不規(guī)定人手限點一支香。寺廟依山而建,格局小巧,多用石材,屋檐為閩南風格的弧狀飛檐翹角,上有眾多剪磁工藝的藻飾,絢麗多彩。寺內中軸線上主體建筑除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格外,還有一座供觀音的大悲殿。大悲殿巧構如亭,頂部斗拱交疊成藻井,四面開門的,內奉一尊工藝精絕的木雕千手觀音,共有四面,分別朝向四門。中軸主殿兩側鐘鼓樓、廡廊回護,形成一個整體,沿山勢遞次向上,彩檐和背后的……[詳細] |
俗話說不登日光巖不算到廈門,日光巖俗稱巖仔山,別名晃巖,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日光巖游覽區(qū)由日光巖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巖聳峙于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站在日光巖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巖,凌空而立,在那巨巖峭壁上,有1915年許世英題刻的天風海濤四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為鼓浪洞天,左側為鷺江第一。鷺江龍窟,位于日光巖蓮花庵后的巨石上,與“九夏生寒”題刻毗鄰,系1920年前后-張大河行書直題“鷺江龍窟”四個大字。字幅高3.2米,寬1……[詳細] |
廈門城遺址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qū)新華路43號東側,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后稱廈門所城。古城墻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政府為了加強海防,防倭寇侵擾令夏侯周得興在東南沿海筑建所城。清朝康熙年間,施瑯收復臺灣后,在明代古城內成立水師提督衙門(廈門市公安局附近)?滴醵哪,舊的城墻被拆除重新擴建,城墻周圍長約2000米。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第二次重修,進行擴建。廈門城遺址是廈門城遺留的重要遺跡,也是廈門城市發(fā)展歷史的重要見證,截止2003年考古發(fā)現的只有約120米。廈門城始建于明洪武27年(1394年),廈門城原周長1360米、高6米,基廣約2.9米,設4個城門、22個窩鋪……[詳細] |
四落大厝位于中華路23、25號,建于19世紀初,與大夫第是鼓浪嶼現存最早的民居。這建筑群極具閩南特色。屋檐一為燕尾式,一為馬鞍式,墻體立面為紅磚。房內雕梁畫棟,細膩樸實。充滿著閩南風情的紅磚雕花,短屋矮墻,無處不透著古樸精致,絕美奢華。大夫第燕尾式的屋頂如同連綿起伏的海浪,大氣、顯赫;天井的過道上紅磚鋪砌,直通到里面的院子;屋檐下的青石浮雕題材多樣,栩栩如生,有的還配以色彩濃烈的彩繪或漆金。四落大厝是鼓浪嶼現有最古老的民居,鼓島最早的傳奇就始于這里。始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1820)的大夫第民居群,在眾多西洋別墅中鶴立雞群,堪稱傳統(tǒng)民居奇葩,被列入重點歷史風貌建筑。經過兩年多修舊如舊,拂去……[詳細] |
廈門市總工會舊址位于廈門市思明區(qū)鷺江街道大同路土堆巷68號。1925年6月和1926年2月,廈門團、黨組織先后成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廈門工人運動蓬勃開展。1925年秋冬之際,一些行業(yè)工會相繼成立,至1926年底,廈門基層工會組織發(fā)展迅速,組建全市性工會的條件已經成熟。1927年1月中共廈門市委成立后,立即把成立總工會擺上議事日程。1927年1月24日,廈門市總工會在該址舉行成立大會。大會通過了總工會章程,選出30多名總工會委員,選舉共產黨員羅揚才為總工會委員長、楊世寧為副委員長,并組建了工人糾察隊?偣螺牶jP、碼頭、電器、機關、郵務等23個基層工會,會員1萬余人。同年4月,基層工會增……[詳細] |
蘆山堂蘆山堂在城區(qū)西北隅葫蘆山南麓,是五代后晉開運年間“蘆山”蘇氏二世左屯衛(wèi)將軍蘇光誨始建的府第,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世界鐘表鼻祖、古同安唯一的宰相蘇頌誕生于此。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贊“蘇頌是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蘇頌(1020—1101)字子容,莊歷二年(1042年)進士,官至宋哲宗的丞相,是我國宋代偉大的科學家。元祐元年(1086年)11月,蘇頌奉詔組織一批科學家復制水運儀象臺,元祐三年復制成功。這種世界最早的天文鐘以水力運轉,集天象觀察、演示和報時三種功能為一體,是現代天文活動圓頂、轉儀鐘、擒縱器的鼻祖,這三項發(fā)明領居當代世界第一,他的發(fā)明制造……[詳細] |
梵天寺位于大輪山南麓,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與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漳州南山寺連為福建沿海一線的名寺。在廈門與南普陀寺同為閩南著名的佛寺。梵天寺距同安縣城1公里。創(chuàng)建于隋代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原名興教寺、有庵72所。宋熙寧二年(1069年),合為一區(qū),改名梵天禪寺。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毀于火,明洪武十三年(1370年),名僧無為及徒智性等和尚募緣重建法堂及寢室,十七年重建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文公書院、千佛閣、仰止亭、魁星閣等建筑群,由下而上、層層疊起,座落在大輪山南坡山谷一條中軸線上。宋朱熹為同安主簿時,常到梵天寺游玩,留下多處摩崖石刻,明……[詳細] |
種德宮最初坐落于廈門鼓浪嶼西部雞母山向北延伸支脈西麓坡地瀕臨小河處,背山面海,信眾稱為大道公庵。以后庵未知何故停止祀奉大道公活動,故稱其庵為舊庵;稱庵前之河為舊庵河。據傳說大道公神像被請進種德宮祀奉的年代,大約是在明成化(1455年-1487年)年間。在上述種德宮停止活動后,聚居在現今內厝沃路(內厝澳路)與雞山路的居民,又募資在鼓浪嶼西北部俗稱灣仔尾山東南麓坡地(現編為內厝澳路門牌373號)新建一座種德宮。 其始建年代,志書未載。種德宮是一座三門二進殿宇,建筑面積約78平方米。宮后及宮右另筑護厝,整座宮宇掩映于古榕樹下,環(huán)境幽靜,總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正中大門頂石梁橫刻:“保生大帝”四字![詳細] |
徐一鳴攻剿紅夷刻石,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qū)思明南路鴻山公園鴻山寺內。始刻于明天啟二年(1622年),高2.8米,寬1.56米,楷書直下計6行,共60字,字縱17、橫15厘米。文曰:“天啟二年十月二十六等日,欽差鎮(zhèn)守福建地方等處都督徐一鳴,督游擊將軍趙頗、坐營陳天策,率三營浙兵把總朱梁、王宗兆、李知綱等到此,攻剿紅夷。”此刻反映,明天啟二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庫恩,命令雷約茲司令官率艦隊第二次占領澎湖,并以此為據點在我國東南沿海進行騷擾,廈門、海澄、漳浦、詔安、銅山(東山)等地深受其害,福建總兵官徐一鳴于同年十月率師攻剿。徐一鳴攻剿紅夷刻石是研究明代海防和反侵略斗爭的珍貴史料……[詳細] |
宋代瓷窯遺址址位于同安汀溪水庫左側,離縣城約10公里。據考證,這個窯基遺址是宋代大型瓷器生產作坊之一,出產的珠光瓷遠銷日本。1956年在修建同安水庫時發(fā)現的,窯基遺址有窯磚、匣缽、照子等窯具,出土的有碗、盤、碟、罐、壺等日用器皿。宋代是我國瓷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個繁榮時期。宋代瓷業(yè)的繁榮,是宋代政治、經濟、文化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宋瓷藝術,文人氣、書卷氣十分突出,注重個性,呈現出幽雅秀麗,溫潤含蓄,精美絕倫的藝術魅力。此時的景德鎮(zhèn)青白釉瓷,燒制日臻完善,胎質純凈潔白,釉面晶瑩潤澤。景德鎮(zhèn)影青瓷的青幽氛圍,是宋代“合于天造、厭于人意”的審美觀的突出展現。交通情況:宋窯在縣城城南,繁昌汽車站5路公交……[詳細] |
同安孔廟位于同安大同鎮(zhèn)南門街東側。五代(907-960)同安邑令陳洪濟始建于登龍坊,南宋紹興十年(1140)邑士陳彥千等遷建于今址;紹興二十三年(1153)朱熹增建經史閣、教思堂、蘇公祠及時性志道等四齋。元至正十四年(1354)毀。明正統(tǒng)九年(1444)修復。明天順五年(1461),建“興賢育才”坊,明嘉靖年間(1522-1566),建成林希元祠堂。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縣吳鏞重建大成殿、戟門等。1911年,民國政府宣布廢除“祭孔”活動,孔廟作為學堂使用。1987年縣政府進行全面維修和加建圍墻,并重建觀瀾亭,1989年辟為同安博物館?讖R坐西北朝東南,面臨東溪,磚石木結構,占地面積64……[詳細] |
鼓浪嶼番婆樓位于廈門市思明區(qū)鼓浪嶼,年代為民國。簡介:建于1927年,原為晉江籍菲律賓華僑許經權經商致富后,為孝敬母親而建的西洋建筑。建筑面積1552平方米,占地面積1429平方米,由院門、門樓、庭院、一座西式樓房組成。西式拱券院門為大鐵門,兩側裝飾仿古希臘科林斯式水泥柱,拱券頂飾卷草、纏枝花和飛鳥銜銅錢等形象;大門邊有平時出入的小鐵門。院內走道臺階順著向上坡勢,采用分段曲折連通至主樓入口處,兩側依地形設置有中國園林式假山、竹窗造景和小型戲臺等。主樓為兩層磚石結構(設半地下防潮層)建筑,殖民地外廊樣式。大樓坐西北朝東南,平面約呈正方形,面寬20米,進深21米,背部連建“一”字形二層樓,兩側橫凸……[詳細] |
深青驛遺址集美區(qū)灌口鎮(zhèn)深青村西側小溪邊,有一座古驛站,叫“深青驛”,始建于元代,重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及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一九八八年市文物管理辦公室重維修,F僅存門樓,兩層式,基柱石構,上部磚木構。門樓面額鐫“驛樓古地”四個字。據《同安縣志》載:“深青驛在縣西六十里,宋名魚孚,在安民鋪之側,元移今所,明洪武十四年知縣方子張重建,景泰元年尚書薜璉令主簿蔡玲重建,上至大輪驛六十里,下至漳州府龍溪縣江東驛六十里。原系驛丞專理,清乾隆二十年裁汰,歸縣管理,額設瞻夫六十名、抄單、走遞、防夫等5名,篼夫十五名!痹隗A樓門前,有座古石橋,叫“深青橋”,該橋重修于清康熙年間,續(xù)建于嘉慶……[詳細] |
龍頭山寨日光巖又稱龍頭山,與廈門的虎頭山隔海相望,一龍一虎把守廈門港,叫“龍虎守江”。這里原有一座“旭亭”早已毀坦。臺灣石國球寫一篇《旭亭記》,描寫日光巖“山羅海繞,極目東南第一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為梵剎呈奇”。蹬道巨石夾峙,森嚴壁立,海風穿弄,頓有“九夏生寒”之意,涼意自然來自“鷺江龍窟”!熬畔摹奔聪募荆褒埧摺蹦她堊〉牡胤,因鼓浪嶼傳說中曾住五條龍。這個寨門是鄭成功當年屯兵鼓浪嶼的“龍頭山寨”的寨門,巖石上的圓孔是士兵搭架帳篷開鑿的,前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錯將軍見景生情,命筆寫下了七律:“心存只手補天工,八閩屯維今古同;當年古壘依然在,日光巖下憶英雄。”對鄭成功贊美異常。蔡元培先……[詳細] |
上李水庫大壩位于廈門市思明區(qū)曾厝垵上李社,年代為民國。簡介:1923年華僑實業(yè)家黃奕住等創(chuàng)辦“商辦廈門自來水有限公司”。1925年公司在上李利用天然地形筑壩蓄水,建成上李水庫。堤壩以花崗巖條石筑砌,弧形,西北至東南走向,全長約300米,最大高度40米,壩頂面寬3米,并建有連拱形石護欄。壩中部設水泵房,壩底有德國制造的鋼質水閘。西部設有出、入水管。壩底墻面嵌有落款為民國十四年的中英文奠基石碑一方。碑為灰綠巖質,高0.57米,長0.85米。該壩為德國西門子公司設計并建造。堤壩西北側建有二層西式辦公樓一座。保護范圍:東至水庫豐水位界外20米,西、南各至堤壩頭外90米,北至水廠辦公樓外90米。2018……[詳細] |
新街禮拜堂又名“中華第一圣堂”,是我國最早供華人使用的基督教堂。上世紀三十年代教堂因屋頂坍塌而重建,新教堂聘請上海著名設計師設計,召請國內著名工匠施工建造。教堂屬羅馬式建筑風格,廊前立有六根圓柱子,紅色坡頂上有六邊形鐘塔,塔內懸掛著百年前購置的美國銅鐘。紅色兩坡屋面屬磚石結構,古雅壯觀。殿堂前廊的墻上鑲嵌有中華基督教會全國總會贈送的石匾“中華第一圣堂”和“耶和華駐驆之所”。 電話0592-2072383交通 乘1、11、15、20、21、22、32、45、48、122、135路等公交車在中山路站下車步行約90米可達 門票 免費開放時間 周日 景點位置廈門市思明區(qū)臺光街29號……[詳細] |
“八·二三”炮戰(zhàn)紀念址位于思明區(qū)蓮前街道何厝村,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1958年!鞍硕迸趹(zhàn)紀念址位于廈門何厝村東南海邊。坐南朝北磚混三層樓房,系印尼華僑何水建成于民國22年,俗稱萬順樓,F存占地面積約1120平方米。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與金門國民黨守軍展開舉世矚目的“八二三”炮戰(zhàn),該樓在炮戰(zhàn)中遭受嚴重破壞,二、三層樓被炸塌的陽臺混凝土板塊至今仍懸掛于樓正面的外墻上,樓墻上的彈痕和被炸開的地板彈洞亦依然保留。樓北側仍保存著當年村民使用的花崗石防炮洞。該樓是“八二三”歷史事件的見證物。保護范圍:由建筑外墻向四周延長15米為保護范圍;由保護范圍線向四周延長20米為建設控制地……[詳細] |
趙紓攻剿紅夷刻石位于思明區(qū)虎溪巖后山巖壁上,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年代為明代。明末,西方殖民者開始東擴,天啟二年(1622年)荷蘭殖民者占領彭湖后,不斷侵犯漳泉沿海,濫燒民船,強行要求通商。天啟三年至四年(1623-1624年)明政府先后調集各路水師駐節(jié)廈門,多次大敗荷軍,并于1624年七月徹底將荷蘭人趕出了澎湖。此題刻系參加此役的漳州府海防同知趙紓在剿夷期間登臨虎溪巖所題。題刻高1.7米,寬0.6米,行楷直書“天啟癸亥冬晉陽趙紓督征到此”,天啟癸亥即1623年。1982年由廈門市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由福建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石刻所在巖石全體![詳細] |
婆羅門佛塔一座坐落在廈門市同安區(qū)大同鎮(zhèn)大輪山梵天寺內的鐘樓北側,一座在梅山寺,照片所示為梅山寺婆羅門佛塔,原在同安區(qū)西安橋頭,為西安橋的附屬建筑物,放又名西安橋塔。據《同安縣志》記載,北宋元祐年間(公元1086年-1094年)同安縣人許宜、釋宗定建西安橋,并鎮(zhèn)以石塔4座,橋頭橋尾各兩座。1957年根據鄭振鐸建議,遷至現址保護,現存3座(1座殘缺)。佛塔為石構實心,高4.68米,3層方形,塔座及塔身浮雕取材佛教故事,形象生動逼真,是研究宋代婆羅門教和石雕建筑藝術的實物資料。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自駕:沈海高速同安互通至同安區(qū),經環(huán)城北路至梵天寺可達![詳細] |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位于鼓浪嶼虎巷8號。遺址坐西南朝東北,系磚木結構兩層西式洋房,占地面積150平方米。該樓建于民國9年,為南洋華僑的私人住宅。民國19年8月,中共黨員曾志遵照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以私人名義租用該樓二樓作為省委機關秘書處、宣傳部和省軍委的辦公地。民國20年3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遭到國民黨當局的嚴重破壞,省委組織部長兼秘書長楊適、宣傳部長李國珍、機關工作人員梁惠貞等8位同志被捕,先后英勇就義。該舊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鼓浪嶼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舊址周邊各外延10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