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城位于平昌縣荔枝鄉(xiāng)楊柳村。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800米,城址高出河面300米,四周絕壁,三面環(huán)水,東有小徑通山頂,平昌縣城至邱家鄉(xiāng)公路經(jīng)城東山腳而過,城東有北埡巖,西有羅城巖。從東向西是石鑄固城,從南向北是天生屏障,巖高十余丈,向上不可攀登,向下令人不寒而栗。東北面設有渡口,可通報敵情;西南面停泊船只,負責漕運。北埡口興有小場,營有棧房和商店。南宋戰(zhàn)亂時期,入城要經(jīng)店主通報或響箭發(fā)出信號,得到州官允許方可進城。四周城門雙層,戒備森嚴。只有東門沿石級而上,一路可通。但鎮(zhèn)守更嚴,必經(jīng)三關,層層盤查。城上筑子午兩城,內(nèi)為子城,巖高約五丈,城高約二丈,環(huán)圍約三里。外有午城,巖高十余丈,環(huán)圍約六里……[詳細] |
紅四方面軍北山寺軍以上干部會議舊址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得勝鎮(zhèn)得勝社區(qū)居委會,清初兵燹被毀,康熙元年(1662)修復,立二教寺,道光17年(1837)雷自然和尚從渠縣云游到此掛塔為僧,賣產(chǎn)、化緣擴寺,歷時9年形成建筑群。1933年10月,紅四方面軍在發(fā)動宣達戰(zhàn)役之前,其總部在北山寺召開了各軍以上領導干部會議,研究部署作戰(zhàn)方針和計劃,亦為革命舊址。該建筑座南向北,由山門、前殿、正殿、后殿、廂房、禪房組成復式三進四合院。整體建筑占地面寬50米、進深40米,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94平方米。青石天井,泥土屋地面,穿斗臺梁混合結構,板壁花窗,青色板瓦屋面,殿為歇山頂,廂房、禪房為懸山頂。山門前……[詳細] |
四川黑馬山墓群位于巴中江口鎮(zhèn)五一村,坐西向東,分布在長100米,寬30米,面積3000平方米的坡地上,共有墓葬3座,均為夫妻合葬墓。M1李在明墓,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M2李映元墓,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M3李坤元墓,建于清咸豐十年(1860)。其中M2李映元墓由土冢、墓碑、碑、牌坊、字庫、桅桿組成,土冢呈橢圓形,長4.2米,寬3.9米,高3.4米,塚前立石質(zhì)三樓牌樓式墓碑,高4.99米,寬4.5米,四柱三開間,碑左右兩側為八字形儀墻,高2.46米,寬4.8米,儀墻前相向而立碑2通,高2.93米,寬1.01米,厚0.87米,碑外側為塋墻,高1.6米,墓碑中軸線前3.88米處立五樓……[詳細] |
米倉古道,是穿越米倉山連接陜西漢中與四川北部的道路。主要有四條線路,分別沿通江、冷水河、喜神河、白巖河、東河河谷到四川。幾條線路均需翻越川陜交界的米倉山,所以通稱米倉古道!掇o!1979年版載:“米倉道,在今陜西南鄭縣,位于川陜交界,東與大巴山相連。自南鄭經(jīng)此山為入蜀要道,路皆險峻,古稱米倉道。古代用兵,自陜?nèi)胧,多出此道。米倉古道的第一條路線:即歷史稱謂的漢中古道(又稱長安古道),是“米倉古道”在今平昌轄地的統(tǒng)稱。它是米倉古道的第一條也是最東面的一線。所謂漢中古道,即是陜西漢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從漢中經(jīng)通江過平昌(古時稱江口),由水陸兩路抵綏定(今達州市)再下重慶,F(xiàn)在殘存的道路痕跡還歷……[詳細] |
所謂漢中古道,從字面上看,即陜西漢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從漢中經(jīng)通江過平昌(古時稱江口)由水陸兩路抵綏定(今達州市)再下重慶。在古時候,中原進蜀道路崎嶇,攀崖鑿壁,歷經(jīng)艱險,正如李白詩曰:蜀道難難于上青天,F(xiàn)在殘存的道路痕跡還歷歷在目,不少題紀佐證了古人開山劈石修路造橋的豐功偉績。在平昌境內(nèi)古代題刻尤多:如西興鄉(xiāng)天堂村北1.5千米,明萬歷乙卯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書刻的高1.18米、寬0.7米,筆劃寬0.9米的長安古道和位于江口鎮(zhèn),清光緒(1883)廖綸題書的群山開路讓人行及《石峽頌》:天開靈奇,重巒疊嶂,崗抱雙環(huán),路開一線,樹老石懸,竹修煙暗,宿鳥晨飛,流螢夕璨,水匯岷江,云連秦棧,劍閣……[詳細] |
唐芝福墓位于元石鄉(xiāng)雙山村,該墓為唐芝福夫婦墓,坐西南朝東北,分布在面寬10.9米,進深22.7米,面積247.43平方米的坡地上,由土冢、墓碑、儀墻、牌坊、響堂、山門、塋墻組成。土冢呈橢圓形,長6.8米,寬3.9米,高4.4米,五樓牌樓式墓碑,高5.4米,寬4.5米,四柱三開間,分上下兩層,下層四柱施抱鼓,明間刻墓志,上部掛匾并刻文,兩次間為格紋、雕花石門;上層辟亡堂,堂內(nèi)施墓主人生平事跡;墓碑上雕刻人物、花卉圖案10幅。碑左右兩側為八字形儀墻,高3.6米,寬3.77米,五柱四開間,仿青瓦屋面,末端與塋墻相接。墓碑前正中5.6米處為牌坊,高4.3米,寬3.8米,四柱三開間,單級單檐,四柱前后施……[詳細] |
鄧紹芳墓位于鎮(zhèn)龍鎮(zhèn)土船村,坐東南朝西北,為鄧紹芳及夫人王氏、陳氏合葬墓,分布在面寬8.7米,進深24.94米,面積216.79平方米的臺地上。土塚呈橢圓形,長4.2米 ,寬2.94米,高3.1米,冢前立石質(zhì)仿木結構墓碑,高4.5米,寬3.36米,四柱三開間,拱形頂上部辟龕、龕內(nèi)施墓主人像,明間墓內(nèi)設享堂、享堂為拱形頂高4.5米,面寬3.36米,進深3.4米,墓碑前正中2.3米處立須彌座碑1通,碑通高3.4米,碑基座長2米,寬0.7米,碑前正中3米處立三樓牌樓式牌坊1座牌坊高6米,寬4.9米,四柱三開間,牌坊前左右兩側為石獅各1蹲,石獅蹲高1.56米,寬0.6米,長1.6米。牌坊 前正中4.9米……[詳細] |
巴靈寨遺址位于靈山鄉(xiāng)靈山社區(qū)居委會,據(jù)縣志記載,明朝中期在巴靈寨建藥王廟,后歷代屢建,逐步擁有大佛殿、觀音廟、二郎廟、齊天大圣廟等9座廟宇,后毀于清末,巴靈寨呈東西走向,東西長227米,南北寬30米,占地面積6810平方米,現(xiàn)存東門、南門、北門及部分寨墻,西門損毀。寨門、寨墻均用條石砌成。東門為平頂,門高2.3米,寬1米;南門為拱形頂,高3.3米,寬1.6米,南門右側寨墻高7米,長2米;北門為拱形頂,高3米,寬1.5米,北門左寨墻高6米,長3米,刻有“清咸豐口口年”年款。門前10米左側石崖上有清咸豐年間房山縣知縣吳道凝題寫的“巴靈臺”三字,字高1.8米,寬1.07米。整個寨址大部被森林覆蓋。此……[詳細] |
劉伯堅故居省級保護單位,位于龍崗鄉(xiāng)龍崗社區(qū)居委會,1937年維修,面積共538平方米,其中32號房,坐東北朝西南,建筑面積250平方米,單檐硬山式,穿斗結構,板壁,面闊三間14米,進深四間18米,廊寬1.87米,通高7.85米,檐高5.47米;33號房,座西南朝東北,建筑面積286平方米,木結構單檐硬山式屋頂,穿斗梁架、板壁、面闊三間11米,進深四間26米,通高8.08米,檐高4.95米。劉伯堅烈士是我黨我軍第一、二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領導人之一,曾經(jīng)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楊尚昆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并肩戰(zhàn)斗,曾領導指揮了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為創(chuàng)建我黨開展中國革命作出了卓越貢獻。劉伯堅……[詳細] |
古佛洞摩崖造像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江口鎮(zhèn)新華街社區(qū)居委會,又名佛爺洞,為唐、明、清造像,坐東北向西南,巖體為黃沙巖,分布在長25米、寬6.2米、面積155平方米的巖壁上,共26龕、55尊造像,F(xiàn)存唐代造像1龕,余者為明、清造像。其中12號龕唐代造像最具特色,龕門呈方形,帷幔式龕楣,龕內(nèi)為穹隆頂,高3米、寬2.5米、深1.5米;造像26尊,題材為彌勒說法,彌勒赤腳倚座,身穿U形袈裟,胸部坦露,高肉髻,圓形背光,右手上舉、掌心向外、母指食指握珠,左手下扶膝,佛高1.5米,肩寬0.6米,佛兩側各有天龍八部眾弟子、菩薩、天王、力士、飛天等。造像精美,栩栩如生,為研究巴中地區(qū)唐代摩崖造像提供了珍貴的實……[詳細] |
雙竹堂牌坊市、縣級保護單位,位于岳家鎮(zhèn)雙竹村,坐西朝東。石質(zhì)結構,四柱三開間,四柱前后設束柱,三樓牌樓式牌坊,高7.9米,寬6.3米,厚2.5米,上刻有九十二個人物及花草圖案,詩、詞對聯(lián)四十三首,碑匯二幅,頂上設龕,龕內(nèi)刻“雙竹堂”三字。牌坊前1.5米處左右兩側各立須彌座石獅一尊,通高1.9米,座長2米,寬0.7米。牌坊列為市、縣級保護單位,規(guī)模宏大,其上的雕刻極其精美,工藝精湛,內(nèi)容豐富,手法熟練,建筑結構嚴謹,石材考究,至今保持完好,是岳家鎮(zhèn)一標志性建筑,為研究石雕牌坊建造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保護范圍:牌坊外延1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詳細] |
文筆塔位于平昌縣巖口鄉(xiāng)方山村,坐西南朝東北。石結構,形狀如毛筆,實心塔。塔通高17米。塔基為四邊形,邊長3.1米,塔身為六邊形錐體,底邊長1.65米,塔頂為攢尖頂,東北面塔身開一拱形門,拱門高1.35米,寬0.6米。塔均用條石砌成,素面,無圖案。此塔規(guī)模較大,是平昌縣境內(nèi)保存最完整的石塔![詳細] |
劉伯堅烈士紀念館(碑)座落在平昌縣城北AA級風景區(qū)佛頭山森林公園內(nèi),距縣城2公里,背靠華嚴庵,左控通河,右扼佛頭寨,與金寶觀、南臺山、老鷹寨隔河相望,地勢高爽,視野開闊,館內(nèi)綠樹蔥蘢,環(huán)境優(yōu)美,布局精巧,鳥瞰縣城,四周重巒迭嶂,山環(huán)水繞,風景秀美。1950年,-同志指出:“川北人民應該為劉伯堅烈士樹碑立傳”。1983年,報經(jīng)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在烈士故鄉(xiāng)的平昌縣城動工修建劉伯堅烈士紀念館(碑),共占地2238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綠化面積17998平方米。其間,-、-、聶榮臻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題詞,黃鎮(zhèn)撰寫碑文。1986年落成,時任-副主席-親自參加揭幕剪彩,李鵬總理發(fā)來親筆……[詳細] |
白衣古鎮(zhèn)古建筑群(平昌縣)保護范圍:白衣庵文昌宮、文昌宮石刻、吳鉦官邸、節(jié)孝牌坊、吳記當鋪、龍翔寺石刻、棺山圈井等文物點占地范圍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巴河西岸,西至棺山,南至周家灣,北至茍家灣![詳細] |
靈山吳氏墓(平昌縣)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向東、南外延30米至村道公路,向西至吳汝朝住房基腳,向北外延10米至農(nóng)田![詳細] |
蓮花嘴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第五分醫(yī)院舊址 年代:1933年2019年,蓮花嘴紅四方面軍總醫(yī)院第五分醫(yī)院舊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長靈寨遺址(平昌縣)保護范圍:寨墻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至山腳![詳細] |
靈山吳家大院(平昌縣)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向東、南、西外延20米,向北至吳永德住房。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