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云南省 > 大理州 > 劍川縣旅游

劍川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介紹:石鐘山是石寶山南部的一座支峰,因山上有石像鐘而得名。這里峭壁嶙峋,矗立著奇巖異石,被當?shù)厝朔Q為“活不耐煩松”的扭松遍布于山間幽谷。在南山坡上,翠竹環(huán)抱著一群古色古香的屋宇,那便是石鐘寺。寺里有一巨石,形如倒扣的巨鐘,故以石鐘山為名。素有南國瑰寶之稱的石鐘山石窟群就雕鑿于此。是石寶山景區(qū)中最為著名的景點,又稱石寶山石窟,為南詔、大理國時期的雕刻藝術,集云南少數(shù)民族雕刻藝術的精華,并受中原、藏族、南亞以及西亞等文化的影響,其風格與內地的敦煌、龍門石窟有異曲同工之妙。石鐘山石窟是云南省規(guī)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云南最早的石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至今保存完好,堪稱民族文化的奇葩。1961年……[詳細]
  劍川是滇西北高原上古韻流芳的縣份,位于-雪月的大理與“香格里拉”中甸之間,是白族世居之地。提起劍川,人們自然會想起石寶山唐代石窟、滿賢林千獅山…除此之外,劍川還有一處古跡名勝叫景風閣,這里是劍川歷史文化的又一淵藪,鮮為人知,卻值得一訪。西出金華古城,溯淙淙清溪而上,遠眺山麓,一圍龍蛇起舞畫壁描檐的紅墻內,古木參天,屋宇重重,一塔聳立,就是景風閣。狹義上,景風閣專指園內建于元代的一座飛檐斗拱三層樓八角高閣。古閣構架精巧,秀麗雅致。南面底層安有春夏秋冬四扇木雕格子門,其中鳳穿牡丹、鷺鷥登蓮、喜鵲登梅三扇是大理“杜文秀帥府”遺物,格芯花板三層鏤空,精美絕倫。此閣原名魁星閣,清光緒年間,劍川著名學者趙……[詳細]
  沙溪興教寺位于云南省劍川縣沙溪寺登鎮(zhèn)鰲峰山陽坡。興教寺是國內現(xiàn)僅存的明代白族阿托力佛教寺院。建于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滇系》輯撰者師范所題刻的楊升庵、李元陽詠海棠詩匾一塊。詩為明嘉靖十年仲春楊升庵和李元陽同游劍川石寶山路過沙溪興教寺時,適逢興教寺內的兩珠海棠簇簇灼灼,正在開放時兩人的唱和,F(xiàn)存大殿、二殿。大殿內有明代佛教壁畫12鋪。寺區(qū)周旁存合抱之古槐、古黃連木數(shù)株,山門前有大獅子一對,山門正對戲臺一座。興教寺之大殿、二殿,是滇西少有的明代重要建筑之一。大殿古稱大雄寶殿,坐西朝東,東西進深14.58米,南北順深18米。重檐歇山式九背頂,上下檐均架斗拱飛角。二殿古稱天王殿,坐向與大殿同,……[詳細]
  西門街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劍川縣境內。劍川古城所在地歷史久遠,曾出土西漢五銖錢。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至今完整地保留了明代格局,西門、北門、南門護城河橋猶存,歷經滄桑,古貌依舊,F(xiàn)還完整地保存著明清古建筑群,獨特的古街巷,眾多的明代古宅和清代民居。西門街古巷通幽,古宅較多,如七曲巷四合天井的何宅,五馬坊明代古建張宅、趙薄藩故居光祿第、原古譙樓下明建武將軍府第魯宅等。古城的居民至今仍生活在鮮活的文化生態(tài)當中,古風依舊,古習猶存。古城呈現(xiàn)出豐富的多元文化形態(tài),但始終保留著濃郁的原生白族本主文化和獨特的阿吒力佛教密宗文化。居民以白族為主,白語為主要交際語,白族民……[詳細]
  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夏、商、周海門口遺址在甸南鎮(zhèn)天馬村東北方,距劍湖湖尾閭250米處,1957年發(fā)現(xiàn)“銅石并用文化”遺址,在長140米,寬20米范圍內小面積清理。遺址中發(fā)現(xiàn)住房樁柱224根,均為松木,出土器物多在樁柱之間。樁柱排列不規(guī)則,每隔一段即成一排,可能為房屋間隔。遺址發(fā)現(xiàn)文物近千件,其中陶器475件,石器169件,骨器六七十件,銅器14件。此外,遺址中有四處發(fā)現(xiàn)谷物,出土時均成黑色。經有關部門鑒定,出土谷物屬于粳稻類型。還有大量獸骨出土。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