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交通站舊址位于東莞市大嶺山鎮(zhèn)大嶺村大王嶺村民小組,是一座泥磚民房。1941年10月,國民黨頑軍進攻大嶺山抗日根據(jù)地,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主力轉(zhuǎn)移外線作戰(zhàn),留下小部隊和抗日自衛(wèi)隊在大嶺山堅持內(nèi)線作戰(zhàn)。為保持部隊之間以及部隊與地方中共組織的聯(lián)系,在缺乏現(xiàn)代交通和通訊工具的困難條件下,在此以小商店作掩護設立交通站,秘密開展交通聯(lián)絡工作。該舊址曾于2005年維修,坐西北向東南,長9.50米,寬7.49米,院落式布局,硬山擱檁結構,占地面積約71平方米。該舊址對于研究廣東人……[詳細] |
大嶺山抗日民主政權連平聯(lián)鄉(xiāng)辦事處舊址,原名景河李公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zhèn)連平村計嶺。1941年5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配合中共地方組織,在大嶺山已建立八個鄉(xiāng)抗日民主政權的基礎上,成立全區(qū)性的政權機構——連平聯(lián)鄉(xiāng)辦事處,負責處理根據(jù)地內(nèi)的民政事務。景河李公祠,始建于清代,2004年重修。 坐東北向西南,三間兩進兩廊合院式布局,面闊11.37米,進深16.68米,占地面積約190平方米。磚木石結構,青磚墻體;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墻,蝴蝶瓦。該舊址對于研究嶺南抗日革命……[詳細] |
沙角捕魚臺舊址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zhèn)沙角社區(qū)捕魚山,在旗山東邊,建于清光緒九年(1883年)。由前捕魚臺、后捕魚臺、左捕魚臺、右捕魚臺四臺組成,占地面積約22,490平方米;四臺一字排開,隱藏山中,為暗堡式炮臺;穿山暗道為磚石砌墻,灰沙粉刷,水泥砂石鋪地;暗炮位方木支撐蓋頂,頂部拱圓;在捕魚山頂建有露天炮位一座,炮池呈圓形。沙角諸臺以捕魚臺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有門樓一座,護墻圍繞,頗為壯觀。圍墻內(nèi)筑炮臺,并設有兵房和練兵場。沙角捕魚臺舊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重要場所,對于研究明清海……[詳細] |
寶卿家塾位于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zhèn)塘尾村舊圍內(nèi),建于清代。坐西向東,總面闊8.61米,總進深9.43米,占地面積約81平方米。院門為八角形紅石框門,屋分三間,左側(cè)為廚房,中屋設0。寶卿公諱鈺,字銓江,號寶卿,清國學生(監(jiān)生)。民國初年,寶卿之子祖璋(字澍仁,別字冀南,曾執(zhí)掌云崗社學,創(chuàng)立追遠堂小學)擴建祖居,改家祠為書院。現(xiàn)存東莞清末探花陳伯陶1919年題書的“寶卿家塾”匾額。家塾內(nèi)有一方石碑,詳細記載了家塾建筑的來歷。該家塾裝飾大量的木雕構件、琉璃花窗等,對研究清代嶺南地區(qū)家塾及教育狀況等具有重要……[詳細] |
應洛公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zhèn)南社村中心東園公祠左側(cè),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2004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三間二進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總面闊10.8米,總進深20.8米,占地面積約225平方米;磚木石結構,青磚墻體,紅砂巖勒腳;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墻,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綠琉璃瓦當、滴水剪邊。頭門匾額陽刻“應洛公祠”,進門有屏風。頭門前建有圍墻。后堂掛匾“懋本堂”,神臺處供奉應洛公及謝氏歷代祖先神位。應洛公為南社謝氏十四世祖。它對研究清代嶺南地區(qū)祠堂建筑及謝氏家……[詳細] |
晚節(jié)公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zhèn)南社村,應洛公祠左側(cè),建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2004年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三間三進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總面闊11.75米,總進深22.5米,占地面積約264平方米。磚木石結構,青磚墻體,正面墻裙紅砂巖。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墻,灰塑龍舟脊,碌灰筒瓦。頭門檐下壁畫、木雕精美,進門有擋中。后堂神臺處供奉明七世祖至明十一世祖神位。后墻內(nèi)有乾隆四十年重修碑兩塊。晚節(jié)公為南社謝氏七世祖,該祠對研究嶺南地區(qū)祠堂具有很高的……[詳細] |
南社關帝廟,又名武帝廟,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zhèn)南社村東坊村民小組辦公室左側(cè),建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2002年重修。坐西向東,三間二進一香亭一天井合院式布局,總面闊18米,總進深20米,占地面積約360平方米。磚木石結構,青磚墻體,紅砂巖腳。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墻,灰塑屋脊,碌灰筒瓦,綠琉璃瓦當、滴水剪邊。頭門兩側(cè)塾臺,掛匾“武帝廟”,進門有屏風。天井中建獨立香亭。正廳內(nèi)掛匾“乾坤正氣”,供奉關帝神像。該建筑壁畫、灰雕、陶雕、石雕精美,對研究清代嶺南建筑具有重要的價值……[詳細] |
定洋臺舊址,又稱鵝夷炮臺,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zhèn)九門寨社區(qū)鵝山山腳,建于清光緒七年(1881)春,與虎門炮臺第一道防線的沙角炮臺遙相對應,扼守從三門口進入太平河道之要沖。坐西北向東南,現(xiàn)存的定洋炮臺有3座炮位,由兩個主炮位、一個輔助炮位組成。主炮位之間有長度50米、寬度約3米的暗道相連,有貯彈室、暗室。暗道、暗室基礎為麻石,紅磚券頂。輔助炮位較小。三間拱頂立柱西式清兵營房,面寬14.85米,進深10.8米。定洋臺舊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重要場所,對于研究明清海防設施具有重要的價值。19……[詳細] |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操場舊址位于東莞市大嶺山鎮(zhèn)大嶺村大王嶺村民小組,為一縱長不規(guī)則平地。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于1940年10月挺進大嶺山后,為了提高指戰(zhàn)員的軍事素質(zhì),增強部隊戰(zhàn)斗力,把此地開辟為操場,開展軍事訓練。1941年5月,為了適應部隊迅速發(fā)展壯大和游擊戰(zhàn)爭的需要,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在大王嶺舉辦軍事訓練班,第三、第五大隊選送班、排干部參加,利用操場進行軍事訓練。該舊址長46.5米,寬11-21米,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該舊址對于研究廣東人民抗日革命斗爭史具有重要價值。200……[詳細] |
南社百歲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zhèn)南社村明清古建筑群西門塘北岸,明萬歷二十年(1592)為紀念村中百歲老人而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4)重修。坐西北向東南,三間兩進兩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總面闊18.4米,總進深10.7米,占地面積約195平方米。磚石木結構,青磚墻體,紅砂巖墻裙、勒腳、門框、柱及柱礎。硬山頂,人字山墻,首進灰塑博古紋脊,上立一對鰲魚,二進龍舟脊,綠琉璃瓦當及滴水。首進屋頂以墻體承重,二進前部分瓜柱抬梁承重,后部分以墻體承重。該祠對研究明清時期嶺南地區(qū)祠堂具有很高的價值。2006年……[詳細] |
少簡公祠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茶山鎮(zhèn)南社村晚翠公祠左側(cè),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1997年重修。坐南向北,三間二進二廊一天井合院式布局,總面闊9.7米,總進深9.4米,占地面積約91平方米。磚木石結構,青磚墻體,紅砂巖勒腳;硬山頂,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人字封火山墻,灰塑龍舟脊,碌灰筒瓦,綠琉璃瓦當、滴水剪邊。頭門紅石陽刻“少簡公祠”,掛“文丞武尉 起鳳騰蛟”對聯(lián)。后堂懸掛“褒德堂”木匾,神臺處供奉少簡公及歷代祖先牌位。該祠對研究清代東莞地區(qū)祠堂及南社村、謝氏家族等具有一定的價值。2006年公……[詳細] |
山頂營舊址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zhèn)南面社區(qū)南山頂,西、南臨珠江,西北遙對蛇頭灣炮臺,西側(cè)為鎮(zhèn)遠炮臺。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清光緒九年(1883)虎門炮臺大修時重建。炮臺呈方形,全長123米,中寬30米,四周建有三合土圍墻,圍墻上布滿槍眼,圍成一個炮城的形制,中設兵房和練兵場,占地面積約5490平方米。圍墻西南面開口處有德國產(chǎn)克虜伯大炮一門及炮座一個,炮長8.45米,重4.2萬斤。山頂營舊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重要場所,對于研究明清海防設施具有重要的價值。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詳細] |
沙角侖山炮臺舊址位于廣東省東莞市虎門鎮(zhèn)沙角社區(qū)侖山,始建于清光緒十年(1884年)。設有炮位五個,每個炮位有暗道相通,四周設有圍墻;炮臺還設有烽火臺、兵房、軍械彈庫等設施,占地面積約1490平方米,F(xiàn)存的侖山炮臺有三個暗堡式炮位,分別為侖山霹靂臺、侖山振威臺和侖山□□臺,三個暗炮位現(xiàn)已崩塌,暗道保存較為完好。山頂現(xiàn)存兩個露天炮位,炮池形制為圓形和月牙形,有暗道三條,清兵營房四間。沙角侖山炮臺舊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重要場所,對于研究明清海防設施具有重要的價值。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詳細] |
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醫(yī)務所舊址位于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zhèn)大嶺村甕窯村民小組,是一座泥磚民房。1941年4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三大隊在此設立醫(yī)務所。當時部隊醫(yī)療條件極差,藥品缺乏,醫(yī)療器械簡陋,醫(yī)務人員克服困難,用鹽水代替消毒水、采摘草藥、自配藥水等方法,救治游擊隊傷病員。該舊址曾于2005年重修,坐西南向東北,平面近方形,單間建筑,長7.1米,寬7.6米,硬山擱檁結構,占地面積約50平方米。該舊址對于研究廣東人民抗日革命斗爭史具有重要價值。醫(yī)務所遺址作為大嶺山抗日根據(jù)地遺址的一部分,20……[詳細] |
亮德書房位于廣東省東莞市石排鎮(zhèn)塘尾村舊圍內(nèi),建于清代末期,由塘尾李氏四房李禮佳建造。坐北向南,三間二進合院式布局,總面闊10.55米,總進深11.29米,占地面積約119平方米。右側(cè)開門通天井,正房兩次間設0,天井正面墻及左側(cè)墻設綠琉璃花窗,花窗兩側(cè)有灰塑及對聯(lián),花窗兩側(cè)設側(cè)門通冷巷。內(nèi)部梁架結構合理,用料考究;房內(nèi)的雕花門扇、封檐板、雀替、花罩雕刻精美,表現(xiàn)出較高的工藝術水平。它對研究清代嶺南地區(qū)鄉(xiāng)鎮(zhèn)書房、教育狀況等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2006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