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青海省旅游

青海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時代:宋門源古城城垣呈長方形,東西長約360米,南北寬約300米,殘高11.7米,底寬30米,頂寬5—8米,夯土層厚10—12厘米,城墻有馬面,寬12米,有甕城呈半圓形,城門一南向。靠近城墻,原有城壕,均填平且建有民房。目前城內無任何建筑物。舊時房舍早已蕩然無存,唯破碎瓦片俯拾即是。根據(jù)《西寧府新志、地理、山川》及《大通縣志、建置沿革》記載,門源古城建于宋代,被命名為大通城,浩門河并因城名而改為大通河,具體筑城年代當在1099年宋軍收復河湟地區(qū)至1125年西夏攻占門源期間。關于古城被毀的原因,民……[詳細]
  保安古屯田寨堡群包括保安古城、年都乎城堡、郭麻日城堡和吾屯城堡,位于同仁縣隆務鎮(zhèn)以北8公里的隆務河中游東西兩岸臺地上,建于明代洪武年間,明萬歷二年(公園1574年)重新擴建。明萬歷后,保安四屯在保安堡中軍千總王延儀帶領下,忠于明朝,守衛(wèi)此地,并在計屯(年都乎城堡)、吳屯(吾屯城堡)、李屯(郭麻日城堡)、脫屯(保安古城)等四屯筑建城堡,防御“西海蒙古”。明末清初,兵源和糧餉仍出自四寨堡。清代雍正后增設營制,增設都司衙門,在堡內修建兵營、兵房及馬房共500間,增募兵騎500余人,形成甘青地區(qū)歷史上重……[詳細]
  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 拉族古清真寺,均為明、清時期所建或重建后的遺存,木磚青瓦混作結構,建筑形制大同小異,各有其特點。均由中國傳統(tǒng)建筑殿堂式禮拜殿、牌坊式大門、六角攢尖樓閣式喚禮樓、單面坡南北配房等建筑體座組合而成。它們歷經(jīng)數(shù)百年的滄桑歷史,迄今,還保留著各自原始的建筑形態(tài),展示著明、清時期的古建筑風格。 這些撒拉族古清真寺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工程浩繁,氣勢雄偉壯觀,風格獨特。每一處建筑群的環(huán)境布局以及建筑結構的裝飾尺度與彩色,都融進了伊斯蘭文化,具有獨特的民族建筑特征。這些建筑群記載著燦爛的民……[詳細]
  卻藏寺卻藏寺位于互助縣18公里處,距青海省會西寧58公里。周圍四面大山環(huán)抱。整個山勢,就像盤龍繞臥。左有鳳凰山,前有獅子山,山上松柏蒼翠,寺前良田千畝一片翠綠。卻藏寺由一世卻藏南杰班覺始建于清朝順治六年即公元1649年。清朝雍正元年因為羅卜藏丹津事件被毀壞,以后又重建。1985年常住寺僧150余人。寺院有大小經(jīng)堂和千佛殿,并有卻藏、章嘉、賽赤、歸化、蓮花、阿群、夏日等-的“拉讓”(-住的地方)建筑宏偉,主要建筑物釋迦千佛殿高三層,九十九間。全寺有顯宗、時輪學院,采用哲蚌寺郭莽扎倉教程,并在扎倉內……[詳細]
  賽宗寺賽宗寺,藏語稱“桑云丹達吉林”,意聞思功德興隆洲”。位于縣治西偏南,在今桑當鄉(xiāng)西18公里的賽宗山下。賽宗山位于興海縣中部,為安多藏區(qū)佛教四/ur峻美,酷似一象鼻下垂于寺前切莫溝中。山上溝壑縱橫,洞窟遍布,蒼松古柏,蔥蘢秀麗。傳說寧瑪派祖師蓮花生大師、格魯派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以及隆務寺高僧第一世夏日倉噶丹嘉措等都先后在此活動,留有遺跡。至今有所謂“吉祥坡奶蓮花洞”、“宗喀、“練經(jīng)洞”等充滿神秘色彩的名勝古跡。由于賽宗山盛名遐邇,歷史上各地信徒常來此朝山。據(jù)傳,約在清末,果洛納哇-來此,曾在賽宗山下……[詳細]
  貢薩寺位于距玉樹州治多縣城西9公里、海拔4300米的嘉吉阿尼噶寶山坡上,是12世紀由拔噶舉派的創(chuàng)始人拔達瑪旺秀的心傳弟子秋杰次成幫巴創(chuàng)建,由此產(chǎn)生秋杰-轉世系統(tǒng)。第二世秋杰索南扎巴擴建寺院并改宗為直貢噶舉派。公元15世紀,五世0昂旺洛楹嘉措又將該寺改宗為格魯派寺院。1981年寺院從治多縣城北面鬧布旺江舊址搬遷到現(xiàn)在的新址,并修建了大經(jīng)堂、彌勒佛殿、密宗和0神殿及-寢宮等建筑,寺內存有《甘珠爾》、《丹珠爾》等佛經(jīng)不計其數(shù)。貢薩寺宗喀巴大佛為世界最大的室內銅制鍍金佛像,并被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證……[詳細]
  阿河灘清真寺位于黃河北岸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zhèn)阿河灘村,始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撒拉族先民由黃河南岸遷駐于此所建,明萬歷年間進行了擴建,至今保留了元明時期的建筑風格。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由禮拜殿、學房樓、宣禮樓、牌坊、照壁組成長方形四合院。照壁正對牌坊式寺門,木結構的牌坊高6米,風格獨特,氣勢輝宏。寺門上方橫書有“念、禮、齋、課、朝”5字。進入寺門,為3層塔亭式宣禮樓高9米;院內正中央為禮拜殿,大殿為宮殿式,分前三間后三間,共540平方米。大殿和宣禮樓兩側為學房樓和平房。寺內所有建筑都保……[詳細]
  珍珠寺藏語稱“覺覺拉康”。位于縣城東之公里處,在今河東鄉(xiāng)政府所在地!栋捕嗾淌贰分休d,“覺覺”系漢語“珍珠”“的變音,薩班蠢噶堅貿應闊端之請來安多;)途經(jīng)青海,曾去貴德朝拜包納塔,以闊端所贈珍珠一馱為資建寺,是為珍珠寺。按此,該寺當初建于南宋淳磁年間。歷史上,珍珠寺無僧侶、寺主,歷來由貢巴寺代管。寺內有正殿(二層6間)、觀音殿(12間)各1座,廂房32間。正殿殿脊復以琉璃瓦,飾以餾金寶塔,內供三世佛巨型塑像,用料金貴,造型優(yōu)美。該寺于·1985年拆毀,1987年群眾自行重建佛堂1座3間,現(xiàn)有1……[詳細]
  熱水墓群位于中國西部青海省都蘭縣熱水鄉(xiāng)熱水溝的西岸,是一處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墓葬群遺址。熱水墓群分布在熱水、扎瑪日、沙爾塘、斜歪四個村境內長約7公里的區(qū)域內,包括各類型墓葬165座,其中大部分已被盜掘。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其進行發(fā)掘整理。墓區(qū)內的墓葬主要分為梯形和圓形兩種。墓冢以夯土筑成或堆滿礫石后蓋以夯土,夯層間鋪有沙柳枝條。夯土下方均筑有平面為等腰梯形的石墻,邊緣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側涂以紅色石粉。墓室以石塊砌筑,由墓道、中室、左右側室和后室組成。墓葬……[詳細]
  喇家遺址喇家遺址在官亭鎮(zhèn)南部喇家村黃河北岸,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大型村落遺址,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反映了4000年前喇家村落的生活水平和較高的社會等級,揭示出前所未有的史前災難遺跡,被列為2000年中國十大文物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其中發(fā)掘的“黃河磬王”為目前中國考古發(fā)現(xiàn)最大的磬。……[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