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重慶市旅游

重慶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介紹

  時代:1935-1949年類型: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地區(qū):重慶市北碚區(qū)批次:第六批 中國西部科學院舊址位于重慶市北碚區(qū)文星灣42號,為中國第一個民辦科學院,1930年由愛國實業(yè)家盧作孚在北碚創(chuàng)辦。下設理化、農林、生物、地質4個研究所,并附設博物館、圖書館、兼善學校,曾管理三峽染織廠,并設成都辦事處、西昌工作站。院址初設火焰山東岳廟。1934年院部和理化研究所遷文星灣“惠宇”。 現(xiàn)存文物點有:惠宇樓、地質樓、地磁測點、盧作孚舊居等。 惠宇樓為中國西部科學院理化研究所辦公樓。1933年,盧作孚向國民政府軍政要員楊森勸募2萬元,后加1萬元,于次年建成,因楊森字子惠,故名“惠宇”。1939年1……[詳細]
  “保盟”舊址是1936年德國留學回國的工程師楊能深所建,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760平方米。舊址由三部分組成,主樓為宋慶齡及“保盟”總部用房,后樓附屬建筑為工作人員用房,房后有一個躲避日本飛機轟炸的防空洞。1939年該房曾被外交部租用,一度用作接待外國客人。1940年3月31日,宋慶齡第一次來到戰(zhàn)時首都重慶,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但是,宋慶齡決定赴重慶,不是因為私人關系,而是為聯(lián)合抗戰(zhàn)打下基礎。“用行動實現(xiàn)團結、統(tǒng)一、聯(lián)合抗戰(zhàn)的理想。”宋慶齡在《渝行觀感》的談話中闡明了她的這一觀點。宋慶齡在重慶短短的幾十天里,前往歌樂山第一兒童保育院探望了戰(zhàn)爭中收容的孤兒,到醫(yī)院慰問傷兵……據(jù)陳列……[詳細]
  時代:1938-1946年類型: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地區(qū):重慶市渝中區(qū)批次:第七批囯民政府外交部舊址:國民黨(左派)四川省黨部暨重慶高中舊址:該址坐西北朝東南,一樓一底,為兩幢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筑。面闊19.4米,進深20.5米,通高約13.5米,1號樓建筑面積624平方米,2號樓建筑面積48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552平方米,總占地面積約2600平方米。房屋建于20世紀30年代,青磚瓦面四坡水構造形式,建筑造形采用外廊式對稱布置,使其典雅、莊重,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1號樓原是巴縣議會的右樓,1927年初,國民黨(左派)四川省黨部在此作辦公地點。當時中共重慶地委書記國民黨(左派)四川省……[詳細]
  重慶黃山抗戰(zhàn)舊址群的歷史沿革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是重慶市重要的抗戰(zhàn)歷史文化保護地。第一階段:20世紀初,重慶白禮洋行買辦黃云階的私產(chǎn),命名為黃山。第二階段:“七·七”事變后,1937年10月,蔣介石召集國防最高會議,確定四川為抗戰(zhàn)大后方,重慶為國民政府駐地。為避日機轟炸,蔣介石侍從室將黃山購來為蔣宋修建官邸。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的近5年中,由于黃山警衛(wèi)森嚴,給外界一種神秘之感。最令人感佩的是,抗戰(zhàn)勝利后,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和蔣夫人美齡將他們在黃山的私人別墅無條件贈給了重慶扶幼院(中國福利院的前身)。第三階段:國共內戰(zhàn)后,為川東行署所在地。劉伯承、鄧小平、賀龍等曾在此活動休養(yǎng)。1951年,被走群眾路線……[詳細]
  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舊址1930年,國民革命軍第21軍軍長劉湘通令全川各縣,限3個月內籌款派僧入藏,向喇嘛學法,以作溝通漢藏的橋梁。他在宴請?zhí)摃r,為表明自己重視佛教,向太虛大談其派僧入藏之舉。太虛表示很感興趣,建議:“派僧入藏留學,不如在四川辦一所藏文學院,培訓漢僧學藏文,作入藏留學之準備!眲⑾婧芨吲d地采納了這個建議,當場商定取名“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1932年8月21日,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開學儀式正式舉行。這天,縉云古寺甚是熱鬧,巴縣縣長馮均逸、重慶高等法院院長費孟與、嘉陵江三峽峽防團務局局長盧作孚等官員、鄉(xiāng)紳數(shù)百人紛紛前來捧場。至此,四川第一所高等佛學教育學府在縉云寺中建成。據(jù)了……[詳細]
  中共代表團駐地舊址位于重慶市渝中區(qū)中山三路151號,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中共代表團駐地舊址保護利用是重慶市委三屆五次全委會確定搶救維修的120處重要抗戰(zhàn)遺址保護項目之一;在2010年重慶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的《重慶抗戰(zhàn)遺址保護利用總體規(guī)劃》中,確定中共代表團駐地舊址原址保護為重慶抗戰(zhàn)遺址保護及展示利用的重點項目。 1945年12月16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共產(chǎn)-表團來重慶出席中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國民黨政府將原中國銀行的一幢宿舍撥給代表團使用。 政治協(xié)商會議,也稱“舊政協(xié)”,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在重慶召開。國民黨、共產(chǎn)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無黨派人士共計38人……[詳細]
  時代:1937-1946年類型: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地區(qū):重慶市渝中區(qū)批次:第七批該址坐北朝南偏東15度,共九層,為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筑。面闊35.6米,最大進深18.41米,主樓高32米,附樓高22.14米,該建筑面積5030.28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558.92平方米。該大樓由方亭、主樓、兩側樓及附樓組成,攢尖及歇山屋頂特具中國元素,屬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折衷主義風格,具有較高的建筑景觀價值,對于研究上世紀重慶建筑的發(fā)展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國民政府-是國民政府最高立法機關,于1928年10月成立。職掌議決法律案、預算案、大赦案、宣戰(zhàn)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它國家重要事項的職權。1937年……[詳細]
  東水門及城墻位于渝中區(qū)東水門段,時代為明、清。東水門及城墻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建于明代,系重慶老城正東大門,F(xiàn)存的東水門城門寬3.2米,高5米,厚6.7米,屬于石卷頂城門洞。附近有200余米的石城墻一段,高約6米。因城門朝東,與東去的長江流水同向而得名。條石城垛及門大體如舊,為單門,門洞呈拱形,門額上的“東水門”三字已風化。東水門城墻面臨長江,孤峙江中,險厄天成,氣勢巍峨,呈現(xiàn)出典型的山城古城墻特色。說到重慶城墻構筑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16年,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張儀,首筑江州城。而后,公元226年建興四年蜀都護李嚴擴建城池。南宋時期為抗擊蒙(元)軍侵犯,彭大雅、余玠先后構筑山城防御……[詳細]
  天生城為古萬州八景之一“天城倚空”,位于重慶市萬州區(qū)西北一公里處,海拔467米,總面積400畝,山勢呈南北走向,北窄南寬,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500米,是長江三峽名勝區(qū)域內的重要景點。天生城因山勢雄奇,平地隆起,四面懸?guī)r,絕壁凌空,峭立如堵,自然成城而得名。相傳三國蜀漢昭烈帝劉備伐吳時,曾屯兵于此,故又名天子城。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難開,自古為兵家必爭之要塞。四方懸崖峭壁,僅一線蜿蜒陡直,曲折窄小的石路可通寨門。天生城的歷史據(jù)資料記載,南宋末期,四川安撫制置使余玠為了抵抗蒙古大軍的入侵,率領四川軍民修造了一系列山城防御體系,而天生城作為其中的一個據(jù)點,與合川的釣魚城、蒼……[詳細]
  時代:南宋至清類型:古遺址地區(qū):重慶市渝中區(qū)批次:第七批 該址坐北朝南,原占地面積約6畝,現(xiàn)建筑面積230平方米,該建筑結構為穿逗排架房屋,屋面小青瓦,裝板墻面和抹灰墻面,地面青石、三合土,花格窗、木板門,正堂裝有貼金箔的照面雕花枋,有人物、山、水、花、鳥等雕刻,在室外有貼金撐拱、雀替、看枋、花牙子。該建筑最具獨特的是三波六鋪水,在古建筑上最多見的也只有二波四鋪水,該建筑是目前國內唯一發(fā)現(xiàn)的一處最為珍貴而獨特的古建筑,反映了重慶古代建筑的特色風貌,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建筑藝術、景觀價值。巴縣署,俗稱巴縣衙門,現(xiàn)作重慶市渝中區(qū)的街名。屬西三街街道辦事處轄區(qū)。原縣署前出老鼓樓街一段稱衙門口街,后抵……[詳細]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為了動員民眾抗日救國,于1941年12月31日在重慶市中區(qū)都郵街廣場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為精神保壘(意指堅決抗戰(zhàn)的精神)。保壘為四方形炮樓式木結構建筑,共5層,通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戰(zhàn)),為防日機轟炸,外表涂成黑色?谷諔(zhàn)爭勝利后,重慶市決定在原精神保壘的舊址上,建立“抗戰(zhàn)勝利記功碑”,以紀念全國軍民為抗日戰(zhàn)爭勝利做出的巨大犧牲?箲(zhàn)勝利紀功碑于1946年10月31日奠基,12月動工,1947年8月竣工。全部采用鋼筋水泥建造,十分堅固。碑高27.5米,為八角形柱體盔頂鋼筋混力土結構。1949年11月30日,解放軍占領重慶,西南軍政委員會決定對抗戰(zhàn)勝利……[詳細]
  通遠門及城墻位于渝中區(qū)七星崗金湯街段,時代為明、清。通遠門的前身為鎮(zhèn)西門,基址為三國建興四年(公元226年)蜀都護李嚴修筑的江州城墻和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彭大雅為抗擊蒙古鐵騎修筑的石基構造墻,F(xiàn)存的城墻及城門遺址為明洪武年初,戴鼎在原有城墻的基礎上修筑的石砌城墻。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戰(zhàn)亂動蕩,通遠門城墻在風雨中矗立了六百多年,默默的見證著重慶城歷史發(fā)展的軌跡。通遠門那座小門洞歷來是重慶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陸路通道,門外的七星崗則是一片亂墳崗。一首流傳至今,以城門為內容的《重慶歌》中唱到,“通遠門,鑼鼓響,看埋死人”。重慶通遠門自建成以來發(fā)生過兩場慘烈的戰(zhàn)事,在通遠門的浮雕上有相關記載:張玨死……[詳細]
  “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位于重慶市西北部歌樂山下。“中美合作所”是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的簡稱,組建于1942年,1943年正式設立!罢渲楦凼录焙,美國政府為了從-當局獲取對日作戰(zhàn)的情報,經(jīng)過協(xié)商,雙方簽訂了秘密協(xié)定,共同建立了情報機關,這就是“中美合作所”。合作所的主任是-軍統(tǒng)局長戴笠,副主任是美國海軍部派遣的少將梅樂斯。所址所在的地方是一片山巒交錯、地形隱蔽的地帶,建筑包括有渣滓洞、梅園、楊家山、造石場、白公館、五靈觀、紅爐廠、王家院子、熊家院子、小楊公橋、朱公館、步云橋、嵐埡等,綿延縱橫二十多華里,里面還建有戴笠、梅樂斯的住宅和容納2000多個中美特務的宿舍、辦公廳、餐廳、舞廳、禮堂、軍……[詳細]
  時代:漢至六朝類型:古墓葬地區(qū):重慶市豐都縣批次:第七批 匯南墓群現(xiàn)位于重慶市豐都縣三合鎮(zhèn)濱江中路居委商業(yè)一路,時代為漢至六朝。1987年二普調查時首次發(fā)現(xiàn),原地址為匯南鄉(xiāng)新灣村,分布面積約1萬平方米;1992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峽考古隊再次調查,將長江右岸西起峽南溪,東至龍河大橋的23個山梁子統(tǒng)稱為匯南墓群,海拔在165—246米之間,經(jīng)勘探確認,有漢代至六朝古墓葬約1000余座,分布面積約330萬平方米;1993年至2005年,為配合三峽庫區(qū)豐都新縣城移民搬遷建設,先后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慶市文物考古所等考古科研單位在此進行考古發(fā)掘,出土了大量器物,種類包括陶、瓷、銅、鐵、銀、玉……[詳細]
  瞿塘峽摩崖石刻在瞿塘南岸白巖山西側榜江處,有一片面積達千余米的大青石,上下數(shù)十米,布滿了自宋至近代的碑刻共十二幅。這些石刻均為陰刻,字體有楷、隸、草、篆等。內容涉及面很廣,既有對統(tǒng)治者的-,也有對夔門勝景的贊美,更有抗日救國的豪邁宣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其中最為有名的,要數(shù)位于瞿塘峽鳳凰泉邊的《皇宋中興圣德頌》,該石刻高4.1米、寬7.2米,面積29.52平方米?逃谒未榔吣辏ü1171年),南宋著名書法家趙公碩書,趙不憂撰文,夔州郡守王伯庠上石。全文共948個字,字徑20厘米。內容是贊頌南宋高宗禪位于孝宗的美德。光緒《奉節(jié)縣志》載:“字如碗大,舟行峽中,遠望可讀。壁陡通江,水急岸高,……[詳細]
  劉伯承同志故居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重慶市開縣趙家鎮(zhèn)周都村,1987年12月4日修繕后正式對外開放。原中共萬縣地委、原萬縣地區(qū)行政公署、原萬縣軍分區(qū)在故居前舉行了劉伯承同志故居開放剪彩典禮暨劉伯承元帥墓碑揭碑儀式。劉伯承同志故居座落在風光秀麗的小華山沈家灣。占地面積8.7畝,保護范圍2.9平方公里。距萬州區(qū)23公里,至開縣新城12公里,至紀念館15公里,F(xiàn)藏有文物及當年使用的書籍、物品復制件,配以大量圖片資料,通過原狀陳列和保存完好的石水缸、石碾盤、堰塘,還有黃桷樹古道、父母墳地、私塾遺址等,展示了劉伯承少時勤耕苦讀,立志“拯民于水火”的成長軌跡。劉伯承元帥故居主要有劉帥青、少年時期的革……[詳細]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慶市潼南縣城西北1.5公里定明山下。潼南大佛寺唐咸通年間(860-874年)始建,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禪寺”。后因宋朝在寺內依山鑿一大佛,改稱“大佛寺”。寺依山崖凌空而立,廟高33米,梯臺狀,佛閣七層,層層飛檐高翹,皆覆琉璃瓦。明朝在大雕像之上覆蓋七重飛閣以蔽風雨,今尚完好,大佛寺歷史上曾重建三次,最后一次是民國十一年重建。潼南大佛寺今存有大佛閣、觀音殿、玉皇殿、鑒亭四座木結構古建筑,多為清末遺物。玉皇殿始建于民國11年(1922),據(jù)說原是當?shù)匕傩諡榍笥昙捞於。玉皇殿和大佛殿之間的觀音殿,建于宋元年間,1946年重建,內塑千手觀音。據(jù)說,觀音列于佛祖右側,是潼南……[詳細]
  重慶抗戰(zhàn)兵器工業(yè)舊址群“重慶抗戰(zhàn)兵器工業(yè)舊址群”是抗戰(zhàn)時期以重慶為中心的兵工生產(chǎn)基地,這些重慶兵器工業(yè)舊址支撐了長期抗戰(zhàn),為西南大后方的經(jīng)濟建設與兵工人才培養(yǎng)做出了貢獻。此次申報的“重慶抗戰(zhàn)兵器工業(yè)舊址群”是重慶市現(xiàn)存抗戰(zhàn)遺址文物保護點中兵器工業(yè)舊址的代表,兵器工業(yè)依托其他工業(yè)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又在工業(yè)發(fā)展和科技進步中起到帶頭和促進作用。據(jù)悉,第二十一兵工廠車間舊址部分位于跳磴鎮(zhèn)紅勝村一帶。而第二十九兵工廠舊址位于大渡口區(qū)老重鋼廠區(qū),廠址面積約5平方公里。廠內保存了1938年鍛造廠房1處,原廠辦公樓(紅樓)、原高線廠辦公樓(小洋樓)、1950年代煉鋼廠房、1960年代中板廠廠房、大跨度車……[詳細]
  石門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慶市江津市石門鎮(zhèn)白坪村(原涼亭村)。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臨長江,背倚崖壁。大佛寺總建筑面積720平方米。東西各有一條石曲徑從崖上到河邊與寺院相連。大佛寺里面是三合院布局,左右為廂房,中間是正殿,依次分為送子殿、觀音殿、雷神殿,寺內石刻造像是一尊通高13.5米的觀音造像。正殿為七重檐山式頂,琉璃瓦鋪頂,正中飾寶瓶,翼角均裝飾有鴟吻,抬梁式梁架。左右?guī)繛槭窘Y構,硬山式頂,小青瓦鋪頂,穿斗式梁架,六柱四穿。整個山門依山崖而建,結構嚴謹,雄偉壯觀。石門大佛寺建筑為七重檐山木結構建筑,是中國清代典型的高層建筑。腳踏蓮花觀音造像,坐北向南,通高13.5米,肩寬5.……[詳細]
  時代:南宋至民國類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區(qū):重慶市江津區(qū)批次:第七批大佛寺摩巖造像位于重慶市江津區(qū)石門鎮(zhèn)石門社區(qū)涼亭組,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引人維修坐北向南,造像依崖而鑿,崖寬12米,高30米,一尊腳踏蓮花觀音造像,高14.8米,寬5.9米,厚5.2米,善跏趺坐,頭戴頭冠,胸飾纓絡,身著袈沙,全身貼金繪彩,頭部有一笑容可掬的羅漢,左有石瓷瓶,右有石執(zhí)物,為高浮雕接近圓雕。一座寺廟,坐北向南,為三合院布局,完好,建于明代,同治維修。正殿:依崖而建,總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木石結構,七重飛檐歇山頂,翼角均施吻,中飾寶瓶,抬梁式梁架,七架椽屋四椽袱前乳袱牽后接石壁,用三柱,面闊三間17.6米,進深8……[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