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鐘樓是1934年建設東西街十字路時建的標準鐘樓,具有歐洲風格。景點介紹泉州現(xiàn)有三座鐘樓,最古老的是建于1934年的西街鐘樓,也是泉州市民心中默認的鐘樓,其他兩座為近現(xiàn)代所建。泉州鐘樓是1934年建設東西街十字路時建的標準鐘樓,于次年完工。鐘樓高13.8米,由留英設計師設計,具有歐洲風格。泉州鐘樓與東西……[詳細] |
泉州的歷史中,西街走過了宋元明清,走到人們面前。這是珍珠一樣璀璨的一條街,保存著開元寺、東西塔等,還有古色古香的木樓群和風姿卓越的古厝。在這里閑逛,吃著美味的泉州小吃,看著周圍的古樸建筑,仿佛在歷史文化中穿梭。如果說城南片區(qū)的聚寶街、青龍巷是古泉州最繁盛的經(jīng)貿商圈,那么西街集中展現(xiàn)的則是泉州這座藏寶之城最大的寶藏和最炫……[詳細] |
泉州銅佛寺歷史悠久,寺宇始建于明萬歷年間,由清朝施瑯曾孫施國寶重修時易今名,F(xiàn)存大殿為三開間寬18米,五進深19米的懸山頂抬梁式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內供奉清順治十二年至十六年期間鑄造的銅佛十六尊,佛像高四、五尺,佛相莊嚴,線條流暢,栩栩如生,可謂雕技精湛,以此著名。近年又于大殿之后新建雙層樓閣式歇山頂彌陀……[詳細] |
元妙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東街新府口俗稱“天公觀”,位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東街新府口,始建于西晉太康年間(280年—289年),初曰白云廟,是道教傳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宮觀,歷史上曾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該殿建筑面積340平方米,重檐歇山式,雄偉壯觀,金碧輝煌。六根高3.2米、直徑0.84米的雕龍石柱,十分精美。東西外墻八個石窗和……[詳細] |
泉州承天寺,又稱月臺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區(qū)崇陽門外東南。在五代時,此地為節(jié)度使留以效的南園。后周顯德年間(954-960年)改建為佛寺,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宋嘉祐年間(1056-1063年)一度改稱“能仁寺”,政和七年(1117年)復名“承天寺”。宋時承天寺香火旺盛,殿堂宏偉,有榕……[詳細] |
說到市區(qū)涂門街“關帝廟”,泉州人沒有不知道的。廟宇占地二畝多,由主廟和左右的三義廟、崇先殿三座并列,各有前殿、大殿三進深,后進新建仿古樓房一幢。廟內香火終年旺盛,信徒遠及東南亞及臺灣。現(xiàn)為泉州市區(qū)道教文化研究會所在地。泉州是民間信仰最集中的地方,有道教、儒教,民間信仰接近儒教。儒教的神很多,也就是多神信仰。一間廟里擺關……[詳細] |
前身是創(chuàng)辦于1916年的“百年老字號”源和堂蜜餞廠,2011年開園以來,按照“保護性開發(fā)、創(chuàng)意性改造、傳承性融合”的思路和土地性質、產(chǎn)權、主建筑風格“三不變”的原則,對破舊的源和堂蜜餞廠老廠區(qū)進行改造,基本保留老廠區(qū)的建筑、路網(wǎng)、景觀等格局,運用工業(yè)元素,融入閩南地區(qū)獨特的“紅瓦坡頂、出磚入石”建筑文化特色。……[詳細] |
亭店楊氏民居亭店位于泉州市南郊,紫帽山麓,這里經(jīng)濟繁榮,文化教育發(fā)達,風景秀麗,是個著名的僑鄉(xiāng),楊氏宗祠就座落于其間。亭店楊氏創(chuàng)基之始,是在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其始祖入閩后擇居于此,拓荒墾殖,躬農(nóng)為生。傳至明永年樂間,人口繁衍至千余人。明嘉靖三年(1524)倭寇來犯,族居地宗親被迫-他鄉(xiāng),而當戚光、俞大猷平定倭……[詳細] |
德濟門遺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門天后宮正對面。泉州天后宮前德濟門外的聚寶街、萬壽路富美碼頭是泉州宋元時期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據(jù)記載,11世紀時鎮(zhèn)南門內外“異貨禁物堆積如山”。13世紀(南宋)時太守游九功拓地增筑翼城,“沿江為蔽,以石成之”,城內外商業(yè)繁榮,有“畫坊八十”、“生齒無慮五十萬”。13世紀城門附近更加繁榮,時人……[詳細] |
泉州黃氏民居位于泉州市鯉城區(qū)鯉中街道和平社區(qū),年代為清。黃氏聚族而居的宅第,坐北朝南,占地面積528.67平方米。有兩座三大進三開間帶雙護厝、書房、花園等建筑;內有“探花”、“進士”、“忠勤正直”等清代匾額和古樹古木奇石等![詳細] |
泉州東西塔,它是開元寺的重要文物,聳立在開元寺拜庭兩側廣場中,兩塔相距約200米,為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石塔。東塔名“鎮(zhèn)國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五層木塔。前后經(jīng)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師才易磚為石,后由法權法師,天錫法師繼造,前后經(jīng)十年才完工。東塔通高……[詳細] |
我國現(xiàn)存建筑規(guī)格最高、規(guī)模最大、年代最早的媽祖廟——天后宮,位干泉州市區(qū)天后路,素有“溫陵圣廟”之稱。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天后宮始建于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是為了奉祀海神媽祖而建造的。根據(jù)《莆田縣志·泥州志》的記載,媽祖原名林默娘,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生,自幼聰穎,能踩浪渡海,救過許多遇難的漁民。宋……[詳細] |
涂門街又叫“土門街”,因傳儲存、輸送建造東西塔土石方而得名。涂門街位于泉州市區(qū)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游、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余米的街道上,有著眾多的“海絲”文物群,分布著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凈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岳廟、東觀西臺、祖閭蘇、世家大厝、棋盤園……[詳細] |
泉州游樂園,是泉州最受歡迎與喜愛的綜合型游樂場所。游樂項目涵蓋:摩天輪,勇敢者轉盤,過山車,激光戰(zhàn)車,卡丁車以及全國最先進的美太空動感影城。同時游樂區(qū)為了增加人氣,還專門配備有音樂噴泉,以及適用兒童游樂的娛樂項目等。1、動感電影泉州游樂園全市首家引進10部美國進口4D立體6自由度動感電影,氣勢浩大畫面震撼,充滿著神秘和……[詳細] |
朋山:由大小相仿的兩座山峰并列雙峙,所以又名“雙陽山”,其中略大的一座叫大陽山,小點的叫-山。有“若虎而蹲,若龍而奔”的氣勢,用“橫岡疊獻總縈蟠,忽有雙尖削翠巒,并蒂秋開金菡萏,連枝露浣碧瑯干”來形容它的英姿,是十分恰切生動的![詳細] |
位于泉州市區(qū)北門威遠樓北面的中山公園,原址為清代督署,民國時期辟建為公園,50年代園內廣場辟為足球場,紀念石碑及亭俱廢。1957年建有圍墻,1960年建燈光球場,1986年改為人民體育場。2000年泉州市委、市政府,鯉城區(qū)委、區(qū)政府決定在原有的基礎上作出修建性調整,將以往單一專類性質的體育公園,改變?yōu)榧蓍e、健身、文化……[詳細] |
玄妙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東街新府口,始建于西晉太康三年(282年),距今1700多年歷史,是道教傳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觀,被譽為“八閩第一道觀”。因主殿供奉玉皇大帝,泉州人尊稱為“天公”,故玄妙觀又俗稱“天公觀”。據(jù)史書記載,玄妙觀初名白云觀,歷代以來多有修葺、擴建,數(shù)易其名。唐神龍元年(705年)擴建,改名為中興觀。景……[詳細] |
李贄故居位于鯉城區(qū)南門萬壽路,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贄青少年時代居住的地方,后人將其居室改為宗祠。近年加以修葺,室內懸掛李贄畫像,以供瞻仰。全國政協(xié)港澳臺僑委副主任何少川,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子澄,市政協(xié)副主席劉佳景,鯉城區(qū)委書記王亞君,中國李贄研究學會籌委會會長、首都師范大學張建業(yè)教授以及來自海內外的50多名專家學者出席……[詳細] |
泉州灣古船陳列館設在鯉城區(qū)開元寺內,主要陳列室1974年從泉州灣后渚港發(fā)掘的寧代沉船及其伴隨出土物;沉船殘長24.20米、殘寬9.15米。船聲扁闊,底尖,船殼板用2至3重板疊合,有13個水密隔艙,主龍骨兩端接合處均有“保壽孔”;根據(jù)研究,這是一艘13世紀泉州造的中型遠洋貨輪,長度為34米、寬11米、型深4米,載重量達到……[詳細] |
水上樂園位于鯉城西湖小區(qū),是西湖公園的一部分,首期開發(fā)戲水池、環(huán)流河、七彩滑道、造浪池等項目,是國內目前較先進、游樂內容新穎的水上娛樂場所;交通:公交15、3、601路可以到達;福建泉州……[詳細] |